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四十五章王忠嗣的烦恼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四十五章王忠嗣的烦恼

作者:寿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王忠嗣叹了口气,道:“不瞒殿下,朝廷刚刚下了敕令,想让末将乘胜追击,与陇右军一道,先取石堡城,再拿下赤岭。”

李琩闻言一愣。

所谓赤岭,便是现代的青海旅游胜地——日月山。

日月山是文成公主入藏时,回望故乡的地方。

但同时,也是唐朝和吐蕃数十万男儿洒满热血的战争炼狱。

唐军和吐蕃打起来,多有得胜,但每次赢了之后,都不得不撤回原路。

其根本原因,就是赤岭。

吐蕃占据赤岭,建立了一批坚城营垒,其中赫赫有名的,便是铁刃城,也就是刚才王忠嗣所说的石堡城。

吐蕃靠着赤岭,占尽地形之力,并以此为依托,经营背后的青海湖土地和黄河九曲之地,相当于把后方插入战场背后。

开元年间,唐玄宗集齐了河西、陇右、朔方三大军政,以李祎为帅,用几万人的鲜血拿下几千人驻守的铁仞城,取名石堡城。

因为铁仞城被破,吐蕃怂了一段时间,才有了皇甫惟明立主和亲之事,让金城公主下嫁吐蕃。

但是金城公主下嫁吐蕃之后,吐蕃靠着金城公主的势力,重新经营了黄河九曲之地,并且突然偷袭了石堡城。

之后,吐蕃和大唐关系恶化,也就是这两年的事。

如果不是李琩进来插了一脚,引起了蝴蝶效应,现在李隆基应给是调皇甫惟明来打赤岭,然后皇甫惟明战败,李隆基又换上王忠嗣。

但王忠嗣觉得牺牲数万士兵拿下赤岭不划算,不想打。

之后,王忠嗣下台,李隆基换上了哥舒翰,哥舒翰以数万将士的性命拿下石堡城,从此获得无上殊荣。

但好景不长,不久后,安史之乱爆发,唐军不仅丢了石堡城,还丢了整个河西走廊,甚至让吐蕃打到了长安。

李琩回顾片刻后,道:“那将军以为如何?”

王忠嗣道:“臣已经上书,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屯兵坚城之下,死者必数万,臣恐得不偿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为上。”

王忠嗣还是和历史上几年后的他一样,不愿意打石堡城。

李琩闻言在心里叹了口气。

因为他知道,王忠嗣不愿意打石堡城,他这个节度使也做不了多久了。

但这对于王忠嗣和李琩来说,都未必不是好事,因为王忠嗣建功立业的主要战场,在契丹和突厥,而河西,是李琩想要谋取的地方。

李琩道:“如今盛世大唐,朝廷想要建千秋之功,倒也在情理之中,但攻克石堡成,确实非一时之功,我比较赞同将军的意见。”

听到李琩同意自己的意见,王忠嗣大喜,正想请李琩一同上书,但随即考虑到李琩现在并非节度使,若是他请李琩一同上书,难免会被有心之心扣一个皇子与边将结党的罪名,因此他的喜悦又退了下去,道:“但圣人并不同意,臣刚任节度使,便办不好此事,以后……”

王忠嗣想说,以后他的前途可不太光明,但官坐到这個份上,有些话不需要说得太明显,因此他便没有说完。

李琩听出王忠嗣的意思,笑道:“将军不必担忧,不取石堡城,非是过也,当年,张守珪将军也没拿石堡城,现在不也在幽州杀敌报国。”

李琩的意思,是想让王忠嗣效仿张守珪,石堡城可以不拿,但其他的小功可以拿,拿些小功,过段时间换个地方做节度使就行了。

王忠嗣明白李琩的意思,躬身行礼道:“谢殿下指点。”

李琩摆摆手,插了一句题外话,问道:“张守珪将军有个义子,叫安禄山,将军知道吗?”

“听过。”王忠嗣不明白李琩为啥会突然提起这么个小人物,随口道:“听说前段时间他吃了败仗,张守珪将军把他押入长安,请圣人治他的罪,但圣人不仅没有治他的罪,还奖赏了他。”

李琩笑道:“张守珪将军如果真要杀他,便不会将他押入长安,将他押入长安,父皇必定会给张守珪将军一个情面。”

李琩嘴上说着,心里却在想:“安禄山开始发家了,希望我起家的速度,能赶上他。”

“殿下所言甚是。”王忠嗣点头,“宰相张九龄也劝谏圣人,安禄山失律丧师,于法不可不诛,且臣观其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但圣人却说,卿勿以王夷甫识石勒,枉害忠良。”

其实,张九龄这话,并不是说他一定真的会看相,他只是已经意识到朝廷外重内轻的格局,想要打压节度使。

今年年初,李隆基不仅提拔了边将牛仙客入长安,现在还想提拔张守珪当宰相。

所以张九龄这话,与其说是针对安禄山,不如说是针对张守珪。

但李隆基现在还想着扩张,明显没有打压节度使的意思,所以他否定了张九龄。

李琩对这层意思看得明白,同时也意识到这对他是个利好消息。

因为按照李隆基现在的思路,他后续只要在小勃律的战场上取得胜利,为大唐开疆拓土,就有机会拿到节度使的权利。

李琩收回心思,道:“将军重兵驻守石堡城一线,吐蕃必不敢来犯,但以吐蕃的行事,这边不敢来犯,恐会从东西两线入手。”

“哦?”王忠嗣来了兴趣。

让王忠嗣打石堡城他不愿意,但是让他从其他地方击退吐蕃,他可是很乐意,而且这也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因此王忠嗣连忙道:“请殿下析之。”

李琩道:“东线,从南诏,蜀州入侵;西线,先过小勃律国,再入安西。”

王忠嗣道:“可惜臣只节制河西,到东线需横跨几镇,而安西,现有盖嘉运将军坐镇,臣也不便插手。”

李琩道:“我就是担心盖嘉运将军。王将军有所不知,此次为了让大食退兵,我请盖嘉运将军前去坐镇,盖嘉运将军不应,后我又让盖嘉运手下两位将军向他借兵前去,盖嘉运将军兵是借了,但似乎有不快,且没有应援。”

王忠嗣闻言一愣,叹了口气,道:“殿下既然对臣如此信任,将此事告知于臣,臣也便直言,盖嘉运将军颇有军事才能,可惜性格不直,如今他与殿下有嫌隙,若殿下到了安西,他恐怕会听调不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