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381章 杀良冒功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第381章 杀良冒功

作者:寿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琩扫了一眼众人,最后看向杜甫,道:“这事,就让子美领头吧,朕升任你为中书舍人。”

“是。”杜甫大喜,当即领命。

李琩原本还想再补充些什么,但这时,封常清和岑参求见。

李琩见岑参着急的模样,以为是打击佛寺道观出了什么问题。

只听岑参道:“陛下,凤翔有一妇人申冤,告到了京兆府。”

李琩疑惑道:“有冤你秉公办理就是了。”

岑参道:“这妇人是凤翔马坊押官曹大郎的妻子,他说他丈夫被李嗣业将军帐下的参将谢夷甫杀良冒功,李嗣业将军包庇下属,还要杀她灭口。”

李嗣业现在还在岐州主持平叛,凤翔便是岐州所治。

李琩听到李嗣业的名字,知道岑参为啥慌了,这个当口,如果李嗣业部下真的杀良冒功、李嗣业包庇下属,妄图杀人灭口,那他也不能偏袒李嗣业。

李琩沉吟片刻,问道:“杀押官是大事,当时李嗣业是怎么报的?”

封常清道:“李嗣业奏报,是押官趁叛乱劫掠百姓,谢夷甫撞见,将其当场斩杀。”

李琩道:“既然是当场撞见,劫掠者便不难找,让他们出来作证,事情不就清楚了?”

封常清道:“岑府尹派京兆府崔伯阳去核查,崔伯阳来回报说,曹大郎确有劫掠之事,曹大郎夫人不信,告到了御史台。侍御史毛若虚又去核查,核查之后回报,曹大郎无劫掠之事,是李嗣业将军让人作假证,所谓被劫掠者,只是过路的路人,曹大郎是去帮助李嗣业将军平叛。”

李琩听得有些绕,若有所思。

这时,韦见素来见。

韦见素给李琩呈上一摞奏书。

李琩粗略看了一眼,奏书全是弹劾李嗣业和岑参的。

弹劾李嗣业包庇下属,弹劾岑参包庇同袍李嗣业。

李琩默默看完,问韦见素道:“左相以为该如何处理?”

韦见素道:“陛下镇边十几年,应当知道杀良冒功虽是恶习,但却难禁,朝廷向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谢夷甫平叛有功,干脆功过相抵,不予深究。李嗣业将军和岑府尹皆是受人蒙蔽,不必处罚。”

韦见素这话听起来是替谢夷甫、李嗣业和岑参他们讲话,但实际上,却坐实了三人的罪,如果李琩应下,那李琩就是包庇亲信,是非不分。

如果李琩不应,那就派人重新核查。

但是,李琩如果再派亲信去,即使查出谢夷甫没有杀良冒功,别人也会觉得李琩这是走过场。

而且,杀良冒功在战乱中确实很常见,李琩真的相信谢夷甫吗?

李琩思索片刻,道:“两次核查结果不同,事情不能下定论。再派人去核查,如果谢夷甫真的杀良冒功,朕定斩不饶,李嗣业和岑参也应受罚。”

韦见素听李琩真要重查,神色微变,道:“喏。”

李琩道:“左相觉得应该派谁去?”

韦见素道:“臣不敢妄言,请陛下圣断。”

李琩道:“御史中丞李岘素有贤名,刑部侍郎裴遵庆和大理寺少卿权献,也以公正不阿著称,就让他们三人去吧。”

李岘是信安郡王李祎的第三子,裴遵庆出身河东裴氏,权献是寒门士子所起。

李琩点的这三个人,不仅都不是他带出来的嫡系,出身也都不同,这三人查出来的结果,比较令人信服。

韦见素也没什么好说的,回道:“陛下圣明。”

……

李岘三人领了命,亲去凤翔核查。

三人皆是能吏,没几天,就将结果呈给李琩。

谢夷甫确实没杀错,曹大郎的确劫掠了百姓,而且名声一直都不好,曹大郎的夫人则一直被蒙在鼓里,以为她丈夫是好人,而所谓的李嗣业要杀她灭口,则是她觉得李嗣业包庇谢夷甫,故意编造出来的。

至于当时被劫掠的百姓说谎,则是因为他们受到了凤翔地下势力的胁迫。

李岘顺藤摸瓜,查到了凤翔地下势力背后的操纵者,就是当地门阀朱家,而朱家背后,是崔光远。

李琩看到结果,终于明白了,原来这事背后是门阀对他和他手下人的挑拨,同时赌他不能秉公办理。

门阀接连挖坑,李琩见招拆招,立时让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会审崔光远。

崔光远完全吃不住元载的酷刑,一到监狱就全招了,供出韦见素一开始就知道他们指鹿为马,陷害谢夷甫,并且毛若虚核查谎报,就是韦见素指使。

李琩本不想这么快就和韦见素撕破脸皮,但韦见素做到了这一步,他也不能再忍。

李琩下令,把崔光远处死,韦见素贬到岭南当县尉,毛若虚削去官职,流放播州,永不录用。

同时,提刘晏任中书令,封常清任侍中。

……

河北。

李琩应付推行两税法带来的问题时,河北大战也拉开帷幕。

史思明在范阳登基称帝,国号依旧为大燕,奉安禄山为大贤至圣先师,封史朝义为怀王。

登基后的第二天,史思明就任高秀岩为西路主帅,蔡希德为副帅,出居庸关,进军云州,把高秀岩和蔡希德的妻儿留在范阳做人质。

他自己担任南路主帅,和史朝义分两路南下。

高秀岩与蔡希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接连攻下蔚州,云州两地。

李光弼从河北绕到河东,直奔云州,与高秀岩蔡希德在云州城对峙。

高秀岩和蔡希德知道李光弼的厉害,加上他们的战略目的,并不是进犯河东,而是阻止李光弼从居庸关围困幽州,因此攻下云州后,并不出城决战,而是据城坚守。

云州城外有一条御河,叛军守住云州城,便在御河对面放牧,以节约粮草。

叛军的马都是良马,李光弼看了很眼馋,于是心生一计。

李光弼让军士们把军中的母马集中在一起,一共有五百匹,然后把母马的小马驹关起来,母马找不到小马驹,嘶鸣不断。

对面叛军的战马听到母马嘶鸣,纷纷过来追赶母马,然后掉进御河里,淹死上千。

高秀岩大怒,但又不敢来主动攻打,只能把战马都关起来,用粮草喂养。

行军打仗,一匹战马的消耗抵得上三个士兵,李光弼这招,就是要加大叛军粮草消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