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375章 乾纲独断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第375章 乾纲独断

作者:寿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于门阀叛乱,刘秀也没认怂,对叛军采取军事镇压,将叛乱的门阀豪强迁移故土。

但是,东汉建国豪强门阀立了大功,刘秀对门阀的打压并不能彻底进行,度田只是保住了面子上的成功。

而历史上,唐德宗推行两税法之所以没有引发大规模武力暴乱,是因为他没有重新核查田地人口,许多门阀贵族靠着隐瞒、谎报田地人口,保住了利益。

唐德宗之所以不核查,一来是对门阀贵族的妥协,二来是他推行两税法的初衷,不是为了重新分配利益,而是为了搞钱。

唐德宗也是没办法,为了平定安史之乱,李亨和李豫,已经将江淮之地的税收收到一百后,也就是黄巢起义,百姓都成穷鬼了,没油水可榨了。

但是李琩则不仅仅是为了搞钱,他要解决分配问题,必须重新核查土地人口。

当然,为了稳住基本盘,他没有着急核查陇右道四镇。

第五琦这一年多,一直在地方主持核查。

核查田地人口,两税法颁布,引起动乱,也是在预料之中。

李琩沉思片刻,对韦见素道:“那左相以为应该如何做?”

韦见素道:“应停止推行两税法,继续使用租庸调。”

李琩也不生气,语气平淡道:“停止推行两税法,朝廷的税向谁收?向流亡的逃户?还是向易子而食的贫民?”

韦见素怔在原地,无言以对。

这时,早看不惯李琩的魏方进站了起来,道:“陛下自视甚高,全听不进忠臣之言,天下大事,皆出于陛下一人,陛下这是以一人之心夺万民之心。”

魏方进此话一出,在场官吏都懵了。

政事堂瞬间安静下来,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李琩望着魏方进,停了好一会儿,才道:“你还有什么要说的,一起说了吧。”

魏方进道:“按照惯例,敕令由中书省拟定,门下省复核,尚书省执行,陛下发的敕令,没有中书令盖中书省印,皆不算正令。中宗时,中宗擅发敕令,尚且用斜封墨敕,但陛下不设中书令,敕令却都是按正令行。”

魏方进提到的斜封墨敕,也有来头。

按照正常流程,发敕令都要经过中书门下省,但是李显为了任用自己喜欢的人,封官便没有经过中书门下,但是他毕竟不是李世民,这么做有点心虚,于是装置敕令的封袋不用正封,采取斜封,写的敕字也不用朱笔,而用墨笔,这就是所谓的斜封墨敕。

现在李琩倒是经过中书内下省了,但是中书省没有中书令,门下省的侍中韦见素,又一直遭怼。

李琩知道这样的方式不合规定,但是现在大唐这个状况,他不强势,政令根本没法推行。

李琩问道:“那你觉得谁任中书令合适?”

魏方进道:“臣举荐左相。”

李琩转问韦见素,道:“左相以为呢?”

韦见素忙道:“臣不敢,陛下圣明烛照,谁适合任右相,应由陛下乾纲独断。”

李琩又问其他人:“诸位以为呢?”

李琩这一问,便有人稀稀松松的回答,有的推荐高仙芝,有的推荐封常清,有的推荐刘晏,还有的推荐郭子仪。

李琩待众人说完,道:“诸位意见不一,朕也十分为难,拿不定主意。但是没有中书令,敕令便不下了?叛乱也不平了?饭也不用吃了?”

李琩将眼神定在魏方进身上,道:“没有中书令,朕看你吃不吃饭,来人,将魏侍郎打入监牢,朕看魏侍郎能饿多久!”

李琩话声落下,两个锦衣卫进门,将魏方进拉了出去。

“虽然中书令缺位,但朕发的敕令,都由中书省所出,且盖了中书省的印章,大唐自太宗之后,不也没常设尚书令吗?”李琩做了解释,转道:“任何新制度的推行,都会受到阻力,若一遇到阻力便退缩,又怎么能成事?两税法必须推行,自今日起,谁敢再言新制不可行,便形同此案!”

李琩说着,拔出长剑,将龙案削去一角。

众臣吓了一跳,低头不敢看李琩。

李琩又道:“博州刺史贺兰进明,自安禄山叛乱开始便摇摆不定,汴州、陈留有安禄山叛军余孽,襄州、荆州是李璬乱党,岐州在关内,没受叛军影响,却**成风。正值国家动乱之际,这些地方的豪强不知上报天恩,下牧黎民,反而隐匿人口土地,藏富于己,朕求他们出点钱,他们便勾结叛逆,为祸一方,如此弃国弃家之举,朕欲容之,天亦不容!”

封常清起身道:“陛下言之有理,大唐岂能向叛逆妥协,应立刻出兵平叛。”

封常清一带头,李琩嫡系便跟着起来附和。

李琩跟着做了安排,道:“北海之乱,让马璘和李晟去平,襄州、荆州,让来瑱去平,汴州、陈留让高仙芝去平,至于岐州,让李嗣业去。”

封常清听了李琩的安排,顿时明白李琩一开始为什么要把河陇将士留在在这些地方。

原来,李琩是未雨绸缪,早就做好了推行新政,便会有人叛乱的打算。

众臣只能领命。

李琩又交代了其他事,朝会散去。

……

承香殿。

杨玉环给李琩端来茶水,试探道:“臣妾听闻今日魏侍郎大逆不道,顶撞了郎君,郎君可不要气坏了身子。”

李琩道:“我心胸倒也没那么狭窄。”

杨玉环道:“这魏侍郎确实该死,臣妾只是怕饿死了他,不明真相之人,会说郎君听不得逆耳之言。”

李琩听懂了杨玉环的言外之意,不由得笑了起来。

杨玉环忙道:“臣妾知错,不应妄议朝政,请郎君责罚。”

“我自大,你的话……”李琩原本想说皇后权势大,但转念想到杨玉环已经很克制了,便改了口,道:“你胸怀大。当了皇帝,想杀一个人确实很容易,但是杀人容易收心难,放心吧,我不会真让魏方进饿死,我要让他看到,我乾纲独断,推行两税法,是对的。”

“郎君英明,如尧舜禹汤。”杨玉环笑道。

李琩道:“你何时学会了这些奉承的话?”

杨玉环还未回答,阿绮丝走了进来,道:“陛下本来就是鸟生鱼汤。”

李琩望着阿绮丝,笑道:“多少年了,你还咬字不清?”

阿绮丝道:“妾说得不对吗?”

李琩笑道:“我在考虑要不要设一个官话考级?”

“什么官话考级?”阿绮丝疑惑。

李琩道:“如果设了,你也考不过,算了,以后再说。”

阿绮丝大概明白了李琩的意思,道:“术业有专攻,妾要考,也是考武状元。”

李琩道:“伱去考武试,谁敢碰你?”

“也是。”阿绮丝顿时觉得没什么意思。

李琩转道:“娴懿呢?她这次能劝韦氏几房配合推行新政,替我省去了许多麻烦,也算立了功。”

杨玉环道:“她回娘家报功了,郎君觉得她替郎君省去了麻烦,但她觉得她是替韦氏几房免了祸。”

李琩闻言笑了笑,道:“这么理解也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