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363章 新制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第363章 新制

作者:寿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晏接着将新制的核心说了出来,道:“

第一,主户和客户,都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依照财产和丁壮的多少定户等。

第二,依户等纳钱,依田亩纳米粟。

第三,只在夏秋两次征收,夏税六月纳毕,秋税十一月纳毕。

第四,没有固定住处的商人,所在州县依照其收入征收三十税一。

第五,除丁额不废,其余租庸调及其一切杂捐、杂税全部取消。

第六,孤独不济者,可以免税。

第七,此外敛者,以枉法论。”

刘晏的话说完,在场官员皆惊。

因为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觉得刘晏这是拿贵族门阀开刀。

韦见素连忙上前道:“不可啊,陛下,租庸调是大唐根本,刘晏此举,是要动摇国本!”

殿中侍御史裴冕跟上道:“此制断不可行,此法并没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况且以后再不授田,民怎还有田可种?”

谏义大夫张镐接道:“陛下要以民为本,应当给百姓授田,而不是转向他人征税。民无田则失家,失家则必起动乱,这只是其一。其二,正是均田制和租庸调,让官吏有为民做事的吏治精神,现在改为以田亩征税,官吏只知道征税,会丧失造福百姓的吏治精神。”

有这三人带头,不少人也纷纷起来劝谏。

这些劝谏的人中,也并不是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总结起来,大致有三类。

第一类韦见素为代表,他们的出发点就是为世家大族代言,不希望向大庄园地主征赋税。

第二类以裴冕为代表,他们完全以民为本,觉得均田制被破坏,就应该把田全部收回来,重新分配,他们是完全的理想主义者。

第三类以张镐为代表,他们更注重吏治,以精神修养为主。

很多事就是这样,站出来反对的,不一定全是居心不良,有些人甚至可以用赤胆忠心来形容。

但是,好心就一定能办好事吗?

很多时候,给你致命一击的,并不是敌人,反而是一心为你好的亲人朋友。

李琩知道两税法有很多问题,会引起动乱,但是现在,两.税法就是最适合大唐的赋税政策,步子跨大了容易扯着蛋,他只能一步步来。

李琩沉吟半晌,起身道:“租庸调用到现在,已经不合时宜,改变迫在眉睫,你们说的问题,朕知道,但是现在除了士安提出的新制,你们还有更好的制度吗?有的话,现在就请讲出来。”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李琩接着道:“朕觉得士安此制可行,正式赐名两.税法。诸位下去拟出细节,三日后奏朕,今日议事就到这里,诸位请回吧。”

众臣听了李琩的话,终于明白李琩前面为什么要设立锦衣卫。

御史台监察,还会考虑政治站位,会考虑后果,会权衡利弊,下手就会软。

但是锦衣卫这帮当兵出来的武夫,他们没那么多想法,他们只知道听李琩的命令,李琩让他们干啥他们就干啥。

因此,李琩这是早就打算好了,以强硬手段推行新政。

众臣不敢再多言,给李琩行礼退下。

李琩叫住刘晏,道:“士安请留一下。”

“是。”刘晏停下脚步。

待其他人离开,李琩对刘晏道:“此制会引起大庄园地主的不满,但我决心已定,必须推行,只是士安以后会多受诟病,为了你的人身安危,朕让你兼金吾卫中郎将。”

大唐现在还没有刺客在京城杀高官的先例,但是这并不代表没人敢动手。

元和年间,就有人在京城刺杀了大唐的宰相武元衡。

“臣谢陛下厚恩!”刘晏大为感动,转道:“臣只是担心天下未定,操之过急,会引起动乱。”

李琩何尝不知道会引起动乱,但是他现在再不推,以后推起来会更加费力。

因为他现在的嫡系军队,是陇右道四镇的将士,这些人多数都不是门阀,但是再过两年,他们就成门阀了,到时候再改革,阻力会更大。

因此不如趁他的嫡系军没有成门阀之前,大力推行,谁不服,现在就反,他也好一并收拾。

李琩道:“这一刀,怎么都是要挨的,早挨早痛快。”

“也是。”刘晏点点头,“若不是殿下天纵英才,其余人恐怕不敢如此行事。”

李琩回之一笑,道:“万事开头难,有劳你费心,等推行之后,朕会举行一场辩论,到时候还得靠你说服他们。”

刘晏道:“臣必定尽心竭力!”

李琩拍拍刘晏的肩膀,道:“那就好,伱先去忙吧,有什么问题,及时告诉我。”

“是。”刘晏领命,退了下去。

李隆基一直默默听着,待刘晏离开,才对李琩道:“这新制,是你背后出的主意吧?”

李琩道:“儿提过一些思路。”

李隆基道:“不破不立,你确实很有胆色,但你若不是兵强马壮,恐怕也不敢如此行事吧?”

李琩点点头,道:“可能会想其他办法。”

李隆基沉吟片刻,忽然笑了笑,道:“你所行之事,皆是为国为民,但你得罪了世家大族,以后在史书上的名声恐怕不太好。世家大族所拥有的,不只是身份、土地,还有知识,他们掌握话语权,必定对你大加污蔑。”

李琩道:“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天地虽不容我,心安即是归处,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李隆基一怔,道:“你真是有胆有识,若是此制早推二十年,安禄山可能就没机会叛乱。”

李琩道:“阿爷还念着安禄山吗?如果有可能,儿把他抓回来,让您见上一见。”

李隆基回之一笑,转道:“你收复洛阳,平定河北大部,孤有意给你上尊号,你觉得如何?”

“天下未定,百姓依旧深陷水深火热,儿不敢居功。”李琩拒绝了李隆基的提议,转道:“阿爷近来没为难儿,儿感激不尽,儿应该给您上尊号,尊阿爷为太上至道圣皇天帝。”

李隆基有些犹豫,想说什么。

但李琩没给李隆基机会。

李琩给李隆基行了一礼,离开了花萼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