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342章 全局战略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第342章 全局战略

作者:寿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琩给来支援的势力划分了不同的类别,应对政策也各有不同。

该拉扯的拉扯,该谈合作的谈合作,该封官的封官,具体的合作程度、合作方式、出兵方式等,则交给封常清他们去讨论,最后把方案提给他。

李琩一直忙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府邸。

不过工作还没完,还有一大摞奏书,需要他审阅批复。

还未入睡的杨玉环看到李琩抱着奏折进屋,起身接过奏折,放到桌上,道:“也不找两个人伺候着,郎君已经很累了。”

李琩笑道:“习惯了。”

杨玉环道:“这些年郎君也没带几个贴身宦官,府里原来的宦官也和郎君不够亲近。”

李琩道:“保持适当距离也好,不至于让他们干政。”

“也是。”杨玉环沉吟片刻,道:“臣妾从府里原有的宦官中挑了几个,用以照顾郎君。”

“那就有劳你安排。”李琩兀自坐下,翻开奏书,看了一份,道:“刘晏和第五琦已经把方案提上来了,他们还指出,新的运输线贪腐十分严重,还不如在安西时,交给商队转运。”

杨玉环点点头,回之一笑,没有说话。

李琩抬头望着杨玉环一眼,思索片刻,道:“你不说话,你担心干政吗?”

杨玉环道:“如今郎君是太子监国,政事应该和朝臣商讨,臣妾不便多言。”

李琩道:“跟了我这么久,你应该知道,我向来觉得制度比人可靠,如果只靠人的自觉性,迟早会出问题。”

杨玉环道:“臣妾明白。”

李琩道:“但事有逆正,如今比较完善的制度还没有出来,而我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干政,就是权臣干政,或者宦官干政,比起他们,你觉得我更相信谁?”

杨玉环眼波流转,露出开心的笑容。

李琩接着道:“你有自觉性,也最懂我的心思,这时候你不应该小心谨慎,加深我们两个的隔阂,而应该多帮助我,协助我完善制度。”

杨玉环想了半晌,道:“臣妾听郎君的就是。”

李琩摸摸杨玉环的头,问道:“刘晏和第五琦这封奏书伱怎么看?”

杨玉环接过看了一遍,道:“方略臣妾觉得很不错,只是他们提到贪腐,却没说该怎么治,反而和安西委托给商队运输对比了一下。”

“你觉得是为什么?”李琩道。

杨玉环思索道:“安西用商队转运官粮,主要是何氏在做,换句话说,也就是何锦妹妹在做,他们是想旁敲侧击,探听殿下是否想让何氏去承接转运。”

李琩会心一笑,道:“说得很对,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杨玉环道:“何氏商队多用陆运,而新的运输线水路并行,让何氏去做,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内组织水运按时完成,况且转运是個赚钱的活,沿途的利益既得者失去利益,会从中阻挠,现在的情形,还是保持按时按量完成为重。”

李琩道:“那贪腐呢?”

杨玉环道:“现在不宜把事情闹大,以至影响粮草转运,彻查不行,但也不能完全不管,助长蛀虫的嚣张气焰,依臣妾愚见,杀几个过分的,以儆效尤。”

李琩笑道:“那就按你说的办,另外把来瑱调过去,一方面替刘晏他们护航,另一方面,颍王李璬也有些小动作,让来瑱去看看。”

杨玉环道:“郎君已经把大部分重要人物都留在了长安,但还是跑出去一个颍王,还有一个荣王。”

李琩道:“只要他们不谋反,暂时就不必管,自我监国后,依旧没让潼关军队出关,朝中官员,坊市百姓,在别有用心之人的煽动下,都对我颇有微词,如今的问题,是如何收复洛阳。”

杨玉环面露担忧,道:“郎君是想让高仙芝带河陇军出关吗?”

李琩摇摇头。

历史上,李亨灵武称帝后,李泌向李亨提过一个战略:李光弼打河北,郭子仪从河东进入冯翊牵制关中,李亨在扶风,与郭子仪形成掎角之势,以这三条战线,对叛军实行车轮战,让叛军在数千里长的战线上来回救援,拖垮叛军。

这样打的好处是可以不用与叛军大规模绞杀,就能消灭叛军的有生力量,能让大唐大获全胜,不用等到明朝再重新完全控制北方。

但李亨表示,你说得很对,可我不听,强令官军集中力量,收复两京。

不过,若是站在李亨的角度看,他收复两京的决策也不错,因为李泌忽略了两个重要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粮草。

那时的朝廷,葬送了河陇军,掌握不了丝绸之路,军饷全部靠江淮供应,而安禄山占领两京,让江淮的粮草运送到朝廷,需要绕一个大圈,这加大了粮草的供应难度和消耗。

第二个问题,李亨自行称帝,得位不正,李隆基又把诸皇子分封出去牵制李亨,因此李亨迫切需要一个大功,稳固自己的帝位。

这个大功,便是收复两京。

相比于李亨,李琩的处境没有那么难。

粮草问题上,安禄山虽然占了洛阳,但长安还在朝廷手里,而且因为潼关重军的压力,安禄山不敢把大军调去攻打江淮,这让江淮守军压力骤减,也让张巡不必去睢阳,就在雍丘挡住了叛军的脚步,这一来一回,江淮到朝廷的运输线短了大半截。

除此之外,李琩还完全掌握丝绸之路,也因为没有葬送河陇军,牢牢控制住了陇右道,他多了一条丝绸之路的补给线。

得位问题上,李琩算不上得位正,但是他控制住了朝廷,拿住了李隆基,皇子只跑出去两个,他的压力没有李亨那么大。

至于那些闲言碎语,他顶得住。

再加上精锐全在手里,让李琩有能力可以超越李泌原有的方略。

李琩要的,不只是消灭叛军,而是中兴大唐。

这也是李泌为什么在军事战略上没和李琩深入讨论的原因,因为他看到了李琩的布局。

李琩沉思片刻后,道:“如果因为别人的几句闲言,我就掉入陷阱,那也太没战略定力了,而且……”

李琩原本想说,‘而且我也不是选举上来的,不需要讨好谁’,但考虑到杨玉环听不懂,便笑着转道:“而且,有你相信我就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