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340章 比烂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第340章 比烂

作者:寿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琩本来想亲自送李隆基去太极宫,可搬家到一半,张均带着李泌到了。

身为大唐的掌舵人,就有做不完的事。

李琩没有办法,只能先去见李泌。

大堂里,李泌看到李琩,欠身行了一礼,但神色傲慢。

李琩兀自坐下,微微一笑,道:“长源这是想效仿徐元直进曹营,一言不发吗?”

长源是李泌的字。

李泌耿直道:“小人为了身家性命,只好如此。”

“那也不必如此。”李琩并不生气,“凡事都讲求缘分,我若与长源无缘,也不会强行把长源留在朝廷,长源想去修道,自去即可,我不会为难你。”

李泌听了这话,转身就要走。

李琩也不阻拦,长叹一声,道:“只是可惜啊!”

李泌停住脚步,问道:“可惜什么?”

李琩道:“可惜了长源这一身本领就此埋没,也可惜天下百姓,少了一个安邦定国之才,助他们早日脱离苦海。”

李泌道:“太子殿下天纵奇才,长源这点本领,怎敢在太子殿下面前献丑,天下百姓有无长源,也没什么要紧。”

李琩道:“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气志是良图,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李琩所说的,是李泌很早时的诗作,那时张九龄还是宰相,张九龄看到此诗,既欣赏李泌的才华,又担心李泌过于锋芒毕露而惹祸事,于是亲自找到李泌,劝诫道:“早得美名,必有所折,宜自韬晦,方是尽善,藏器于身,古人所重,况童子乎?”

李泌听后十分感动,将张九龄的话牢记心中,对张九龄也感激一生。

李泌忆起往事,想了许久,道:“小人以为,自张公后,再无人记得小人这等狂言。”

李琩道:“张公让你藏拙,是为了让你积蓄力量,有一天能够为国出力,正所谓‘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但伱满腹才华,眼见天下百姓困于水火,却视而不见,如此行为,何敢再提张公?罢了,就当是张公看错了人,我也看错了人,你走吧。”

李泌如遭雷击,怔了半晌,恭敬行礼道:“素闻殿下仁义,唯才是举,长源虽不才,但若殿下不弃,长源愿辅佐殿下,竭尽所能!”

“那就太好了!”李琩起身来到李泌跟前,拉起李泌的手,道:“我望长源,去久旱望甘霖!适才以为长源不肯效命,言语过激了些,还望长源不要怪罪!”

李泌双目含泪,跪地道:“幸好殿下骂醒了长源,否则长源错失了殿下,将是一生之恨!”

李琩连忙扶起李泌,道:“以后军政要务,还望长源鼎力相助。”

李泌道:“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好,好啊!”李琩带李泌入座,随即让人端上茶水。

两人相视而笑。

李泌喝了口茶,道:“不瞒殿下,长源虽身在道观,却实时关注天下大事。长源得知殿下领兵守潼关,以为潼关必失,没想到殿下深谋远虑,不仅守住了潼关,还稳定了长安。”

李琩道:“为天下计,为守住列祖列宗的江山,不得已而为之。”

李泌道:“殿下此举甚妙,正是因为殿下此举,安禄山叛军已是秋后蚂蚱,蹦跶不了多久了。”

李琩道:“此话怎讲?”

李泌道:“安禄山起兵谋逆,本就见识短浅,一心敛财,于争霸割据所思甚少。”

李琩知道李泌是什么意思,不过并不点破,而是道:“请长源说得再详细些。”

李泌道:“安禄山取洛阳,控制大唐富庶之地,这是良谋。但占据洛阳后,安禄山还想谋长安,长安对大唐十分关键,但对叛军则不然,如果叛军想割据一方,在殿下守潼关后,他应当全力挺近河东,只要拿下河东,便可俯瞰长安,但安禄山并无此心,而是一方面着急称帝,一方面大肆搜刮财物,运往范阳,如此土匪行径,怎谈称霸?”

李泌指出了初期安禄山的问题。

但李琩知道的,不只是如此。

历史上,安史之乱的叛军和官军,都是底下人用命在秀操作,高层在花样比烂。

官军这边,李隆基先杀了高仙芝和封常清,逼哥舒翰出关,葬送河陇精锐将士,为了自己的亲儿子安禄山,李隆基可谓费尽心机。

这还只是开头。

长安丢了以后,李隆基逃往剑南,李亨逃往朔方,两边面和心不和,建立起了两个朝廷。

好不容易,李亨背靠朔方军在争斗中逐步取得优势,然后接着来了一波离谱操作。

李亨夺了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兵权,让完全不懂兵的房琯主持一战长安。

结果显而易见,房琯用春秋时期的古老阵法,给叛军送去烤火牛,败光了官军五万士兵。

也是这一战,把朔方军底子打没了。

接着二战长安,李亨让李豫任主帅,郭子仪任副帅,强攻长安,结果被安守忠摆了一道,官军再死四万,彻底把朔方军打崩。

三战长安,朝廷拉来了安西北庭军,加上回纥等国的帮忙,香积寺惨胜,收复长安。

接着收复洛阳后反扑河北的邺城之战,官军集齐九大节度使,总兵二十万,把安庆绪困在邺城,然后李亨再度玩起微操,不设元帅,让宦官鱼朝恩为监军,指挥九大节度使,结果不难预料,史思明支援赶到,大败官军。

邺城大败后,李光弼被任用为统帅,官军通过河阳之战挽回颓势。

但接着,邙山之战,李亨又让官宦鱼朝恩干预,再次葬送官军八万将士,安西北庭军精锐尽毁,给李光弼坑得对朝廷彻底失去信心。

可就是这么离谱的操作,官军还勉强平定了安史之乱,究其原因,不是官军太强,而是叛军更摆烂。

叛军攻下长安后,安禄山进入癫狂状态,搞起内斗,安庆绪弑父,杀了安禄山,延缓叛军进一步动作。

邺城之战,叛军大胜官军九镇节度使,洛阳再次危在旦夕,但史思明没有着急打洛阳,而是冲进邺城,先把安庆绪宰了。

邙山之战,史思明大胜被坑的李光弼,官军八万精锐损失殆尽,然后史思明回头被自己儿子史朝义杀了,叛军陷入极度疯狂的内战,能打的猛将几乎全死。

在两边高层竭尽所能的整活后,两边精锐尽失,谁也没有能力统一,于是藩镇崛起,大唐正式进入藩镇割据时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