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328章 杀机四伏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第328章 杀机四伏

作者:寿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河北之地,史思明和蔡希德取下常山后,纵兵烧杀抢掠,滥杀无辜一万余人,然后继续“平叛”,一路边打边杀,邺郡、广平、巨鹿、战郡、上谷、博陵、文安、魏郡、信都等相继陷落。

一直打到饶阳,饶阳太守卢全诚誓死不降,拖住了史思明的步伐。

……

安禄山让蔡希德回去平叛的消息很快传到潼关,李璘借此弹劾李琩抓不住战机。

奏书送到李隆基手里,李隆基这个微操大师立马就起了疑心。

但李琩毕竟战功赫赫,李隆基还是忍了下来。

但是李亨来添油加醋了。

李亨见李琩被封天下兵马大元帅,自觉如果李琩这次再平叛成功,他地位难保,于是抓住机会,准备从背后给李琩一刀。

李隆基此时正在沉香庭听江采萍抚琴,见李亨也不让江采萍停,只问道:“太子此来何事?”

李亨道:“十八弟用兵如神,不知为何这次驻守潼关后,却按兵不动。”

李隆基道:“恐怕是没有合适的战机。”

李亨道:“颜真卿叔侄在河北起兵,叛军回援,这么好的机会,以十八弟的才能,应该抓得住才是。”

李隆基神色微变,道:“那你觉得是为何?”

“安禄山统领三镇,起兵谋反,十八弟也统领三镇……”李亨余光观察着李隆基的表情,“儿倒不是说十八弟有谋反之心,儿只是担心十八弟身体有恙,管不住河陇将士,如果有个万一,河陇将士不出关迎战,而是向后打……潼关离长安不过百里。”

李隆基沉默不言。

他心里也有这个担忧,但是现在山河破碎,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愿动李琩自断一臂。

李亨见李隆基不说话,跪地道:“儿本不该在这当口胡言猜忌,只是近来京中流言四起,说……说……”

“说什么?”李隆基问。

李亨道:“说父皇……贪图享乐,任用奸相,致使民不聊生,逼反了安禄山,而十八弟德才兼备,文武双全,是闻名天下的贤王,父皇不如……不如禅位给十八弟,如此……”

李亨没有再说下去,因为他看到李隆基整个人脸都黑了。

安禄山自起兵以来,四处散播李隆基的失德,这些消息,李隆基也有所耳闻,只是现在听李亨当他的面说出来,他还是难以接受。

李隆基忍住怒火,道:“天下人不明白朕的苦心,便让他们说去吧。”

李亨道:“父皇胸怀宽广,只是儿听不得这等悖逆的胡言。”

李隆基道:“你有这等闲心,不如多去照顾十八郎的妻儿,十八郎领兵在外,你这个做哥哥的,应当尽到自己的职责。”

“儿也想照顾弟妹侄儿,尽到兄长的责任,只是这十几年,寿王妃只回过一次长安。”李亨话锋一转,感叹道:“不过那次儿有幸在曲江听到寿王妃的歌喉,当真如天籁一般,世间再没有人能有那样的歌声。”

李隆基闻言,想起了李瑛被废时的话,那时候李瑛就说杨玉环是天下第一的美女,现在李亨又说杨玉环有天下第一的歌喉,李隆基开始好奇杨玉环是个怎样的人。

好奇只是其次的,更关键是,十几年了,杨玉环确实只回过一次长安,其余每次让她回来,她都有各种各样的理由。

如果杨玉环只是寻常女子,不回来也就罢了,可两个天下第一,一直躲着不回来,是不是在防他什么呢?

李隆基握紧了拳头。

如果真是一直在防着他,那李琩的用心就值得深思了。

这时,高力士不合事宜的道:“圣人,右相有事启奏。”

“宣。”李隆基语气带了怒火。

高力士领命,不一会儿,把杨国忠带了进来。

杨国忠瞅了一眼李亨,禀报道:“禀圣人,寿王殿下若是再不出关决战叛军,收复洛阳,官军便没粮饷了。供给长安的粮饷都需从洛阳转运,今年六月要运的粮,都在洛阳被叛军夺了去。”

杨国忠说罢,递上一摞奏折,接道:“这些都是弹劾寿王殿下的奏折。”

李隆基起身拿过奏折,全部快速看了一遍。

奏折上面,都在弹劾李琩拥兵养寇自重,别有用心。

李隆基大怒,将龙案上的东西全部推倒,道:“值此生死存亡之际,朝廷文武不知团结一心,竟然还想着相互攻讦。”

李隆基知道,这些弹劾的奏折,虽然明面上弹劾的是李琩养寇自重,但实际上是文官对武将的攻讦。

自李林甫杜绝边将入相后,朝廷内外逐渐形成了文武对立的局面,如今身为武将的安禄山造反,朝廷内的文官便更加防备武将。

而李琩,正是现在的武将之首。

他们怕李琩真的上位,把武将带入朝廷。

杨国忠和李琩不和,惧怕李琩上位后他彻底完蛋,因此即使面对李隆基的愤怒,他依然进言道:“这些弹劾的奏书,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寿王殿下明明战无不胜,却守关不出,这确有……确有养寇自重的嫌疑,退一步讲,就算寿王殿下有顾虑,也应该考虑朝廷的难处,不能拖垮朝廷。”

李亨接道:“不如调王忠嗣守潼关,王忠嗣之才,不在十八弟之下,十八弟不愿打,便让王忠嗣打。”

杨国忠道:“臣附议太子殿下。如今守潼关的主力是河陇军,寿王殿下领河陇多年,难免和河陇军串通一气。把王忠嗣调到潼关,让寿王殿下去领朔方,原朔方将领调到陇右,如此既能平叛,也能相互牵制。”

李隆基犹豫了,想了半晌,道:“如此,朕怕他们不奉诏。”

李隆基刚才就对李琩起了疑心,但李琩和历史上的高仙芝与封常清不一样。

高仙芝和封常清能被杀死在军中,固然有他们忠诚的缘故,但更多的,还是他们的嫡系军没在身边。

但李琩现在嫡系就在身边,如果李琩早有异心,现在还去惹他,不是给他借口吗?

杨国忠依旧自大,道:“不奉诏,便是意图谋反,圣人可召天下讨之。”

“此事容朕想想。”李隆基心中鄙视杨国忠,站起身来,“不过兵法云,居安思危,十八郎将大军全部驻守潼关,没有后备,不是万全之策,右相去招募三千军士,屯于霸上,以做后援。”

杨国忠明白,李隆基明说是募兵当后援,实则是在后方督战,同时防备李琩,于是高兴的领命道:“圣人英明。”

李隆基迈步向前,道:“听说寿王妃病了,叫上太医,随朕前去看看。”

一直抚琴的江采萍看着李隆基父子两人的背影,暗暗叹气,心道:“不愧是父子,一样的无耻!”

江采萍兀自想了会儿,回到房间,写了一张纸条递给丫鬟,让丫鬟送给武惠妃。

大家放心,没有不该有的剧情,李隆基也不是只用下半身思考,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动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