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300章 论功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第300章 论功

作者:寿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又是为何?”杨玉环疑惑道。

李琩道:“我才立大功,又没有过错,父皇若是现在就让我回安西,打压之嫌便太过明显,未免寒了边疆将士的心。”

杨玉环思索道:“做到郎君这个位置,有没有错似乎并不是看郎君有没有做过,应该是看圣人想不想郎君有错。”

“是这么回事。”李琩点点头,笑道:“但父皇好大喜功,现在大唐对吐蕃取得如此大胜,父皇必定想敬天告祖,彰显自己的万世功绩,如果现在就给我安个罪名,那是不是代表用错人了呢?”

“有理。除此之外,北边的回纥和葛逻禄也逐渐势大,郎君有如此才能,圣人自然不会轻易放弃用郎君。”杨玉环眉目带笑,“郎君能走到今天,靠着不世之功,也靠着步步为营,走错一步,都会……万劫不复。”

杨玉环停顿了一下,因为她开始觉得万劫不复这个词程度太重了,可是想起李瑛、韦坚和李适之等人的死,她又觉得这个词正合适。

越接近权利中心,越像地狱的角斗场。

“更靠你这个贤内助,若没有你,我也走不到今天。”李琩握住杨玉环的手。

两人相视而笑。

……

这个冬天,李琩如他所说的一般,到凉州后基本没见客,军政事物也很少管,在府中呆了两个月,“养”了两个月的病,直到749年春初,封常清押着原大勃律王到了凉州,李琩才和封常清一道回京。

这次,李琩带着何锦、韦娴懿和长子李佑一道同回。

兴庆宫沉香亭里。

李琩人还未到,关于他的消息已经送到了李隆基面前。

高力士先呈上边令诚的密奏,接着韦昭训又呈上另一道。

李隆基看过两份密奏,道:“十八郎真在府中养了两个月的病,看来这次他病情很严重。”

高力士道:“寿王殿下病情既然如此沉重,恐怕难以肩负四镇重任。”

李隆基瞅了韦昭训一眼,道:“韦卿以为呢?”

韦昭训道:“臣附议高将军之言。”

李隆基脸上浮现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道:“能不能担此重任,朕需要见到十八郎才知道,而且也要看十八郎的意思。”

韦昭训道:“雷霆雨露,莫非天恩,寿王殿下能不能胜任,自当由圣人裁决。”

李隆基心中同意,嘴上却没有再说,转道:“昨日侍御史杨钊上奏,盛王和王鉷的儿子王元康因为一个艺妓在平康坊大打出手,这事力士查清了吗?”

高力士犹豫了一下,道:“回圣人,查清了。那艺妓号称‘天水歌仙’,只看一眼便要付银百两,王元康豪掷万金,约好和这天水歌仙共渡一晚,中途盛王殿下赶到,和王元康起了争执,盛王殿下便让随行护卫先打了王元康。”

李隆基道:“这么说,是盛王先动的手?”

高力士道:“正是。”

李隆基道:“身为皇子,竟然如此不自持身份,丢尽了皇家颜面,你去代朕训斥他,命他三个月内不得出府,一年内不得领食邑。”

“喏。”高力士领命,问道:“王元康是否应该惩戒?”

李隆基道:“先看看王鉷怎么说。”

“喏。”高力士给李隆基行礼,出门去了。

两天后。

李琩一行人回到长安,在紫宸殿面见李隆基。

李隆基让人给李琩赐座与殿前,仔细打量了李琩一眼,见李琩满面病容,精神欠佳,但行走坐立倒也无碍。

李琩先把战事总体汇报了一遍,然后让人押上原大勃律王以及吐蕃的王室战俘。

李隆基十分高兴,给原大勃律王和吐蕃王室战俘封了闲官,圈禁在京,并当场给封常清加摄御史大夫,赐其金鱼袋,赐其长子五品官,然后才对李琩道:“十八郎伱先下石堡城,又取黄河九曲之地,厥功至伟,你想要什么赏赐尽管说来,朕必定满足你。”

李琩现在虚职头衔基本到顶,要加封只能像李渊封李世民那样,专门创造一个“天策上将”,因此李隆基这话,在外人听来颇有如李渊行事的意思。

但李琩并不这么认为。

李琩起身行礼道:“战事得胜,上仰父皇恩威,下赖将士用命,儿不敢居功,倒是儿这些年常年在外,不能于父皇母妃膝前尽孝,不能恭敬兄长,关爱阿弟,十分愧疚。”

李隆基心中一惊,暗道:“难道他想留在长安?这是万万不行的!”

李隆基心里做着计较,脸上却带着和蔼的笑容,道:“人生之事,总是难以两全,你在边疆建功立业,就是最大的孝,也是对你的兄弟们最大的义。”

李琩道:“儿听闻二十一弟犯了错,被父皇禁足三月,这都是儿没带好二十一弟,若父皇要赏儿,就请免了二十一弟的罚吧!”

在场众人闻言都是一惊。

在他们看来,李琦的这点罚比起李琩的功劳,完全不值一提,李琩再怎么不居功自傲,也不至于这样换。

李隆基也很惊讶,他原以为李琩是想留京,却没想到李琩铺垫了半天,是为了“包庇”李琦。

李隆基沉吟片刻,道:“朕说过,你提的要求,朕都会满足你,你确定要用如此大功换二十一郎的罚?”

“这是儿作为兄长的失职,理应由儿承担,儿心意已决,万望父皇成全。”李琩言辞恳切。

李隆基望着李琩的样子,想起了自己的兄弟们。

当年,他和他的兄弟们也是兄友弟恭,他对他的兄弟也是“包庇”有加,只是现在,他的兄弟们都不在了。

李隆基默默感慨着,对李琩更多了几分亲近之心,道:“你既然拿定了主意,朕便照准。你身体不适,便在长安修养两月再回,二十一郎和王元康的事还没定论,你既然替二十一郎求了情,这事你便管一管。另外,朕在赏你绢帛十万,增加食邑三千户。”

“多谢父皇。”李琩先谢,又道:“儿身体欠佳,恐不能肩负四镇重任,伏请父皇准儿辞去四镇节度使之职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