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231章 审理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第231章 审理

作者:寿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我也只是碰巧。”李琩微微一笑,“更碰巧的是,我昨晚在延平门外看到许多尸骨暴于荒野,然后进城我便听到最近刁民闹得很凶,特别是关中选去剑南入伍阵亡的家属,这些刁民,一点不体谅朝廷的难处。”

李林甫神色一变,道:“是吗?此事臣并未听闻,多谢殿下告知,臣派人去查查。”

李琩道:“又要劳右相费心了。”

李林甫道:“臣职所当为。”

李琩一笑,又喝了口茶,道:“好茶,房里的龙涎香也好闻,真想在右相府里多呆会儿,奈何事务繁忙,若右相没有其他事,我便告辞了。”

“打扰殿下,请殿下体谅。”李林甫起身,“臣送殿下。”

“多谢。”李琩客套一句,出了右相府。

待李琩走远,吉温上前道:“右相,寿王既然不领情,要不要上书圣人,参寿王一本?”

“参他什么?”李林甫问道。

吉温道:“私藏嫌犯,蓄意包庇杜有邻,扰乱执法。”

李林甫道:“你怎么不参他蓄意谋反?”

“这圣人恐怕不会轻信。”吉温认真道。

“怎么不信?”李林甫冷笑,“他到了右相府,密会当朝宰相,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吉温终于听出了李林甫的言外之意,忙道:“下官糊涂。”

“不是你糊涂,是寿王太精明。他保杜二娘并没有偷偷摸摸,而是光明正大。他这是料准了圣人的心思啊!不过他又能保几个人?”李林甫感叹了一句,转道:“延平门外那些暴于荒野的尸体怎么回事?千秋节在即,千万不要出什么乱子!”

“下官这就去查。”吉温连忙道。

李林甫道:“若是牵扯到我们,你便去查,若没有,让京兆府去办,韩朝宗也该下台了。”

“下官明白。”吉温给李林甫行了一礼,退了出去。

……

东市道上。

张光晟对刚才在李林甫府里听到的声响念念不忘,对李琩道:“殿下,我们进右相府后,似乎有人在监视我们。”

“是吗?”李琩哈哈一笑,“那伱有福了。”

张光晟莫名其妙,道:“殿下何意?”

李琩道:“右相有二十五个儿子,二十五个女儿。右相对他的儿女们极其宠溺,他为了让女儿选到心仪的夫婿,便在会客厅的墙上开了一扇窗,用薄如蝉翼的轻纱进行遮盖,当有青年才俊来拜访时,他的女儿们就会站在窗后,观察这些才俊,如果有中意的,就由右相去联络。你听到动静,便是右相的哪个女儿相中你了。”

张光晟虽然英勇无敌,但年纪不大,听了李琩这话,顿时红了脸,道:“末将可不敢攀右相的高枝。”

李琩笑道:“右相虽然可能名声不太好,不过罪不及妻儿,他有六个女儿才貌双全,特别是李腾空,更是宅心仁厚,乐善好施,反正你也未娶,李腾空未嫁,若是李腾空相中你,也不是不可以。”

张光晟连忙摇头,道:“殿下又在取笑末将,王妃已经答应给末将做媒,末将若遇到中意的,自会麻烦王妃。”

李琩和张光晟的对话并不太正经,但后面的杜二娘听了却不反感,与之相反,她反而觉得李琩和下属这样的关系,才是和谐的。

之前杜二娘对李琩并不熟悉,加上李亨的“洗脑”,她一直以为李琩是那种满肚子阴谋诡计的小人,可是通过这两天的认识,她逐渐觉得李琩有勇有谋,侠骨柔肠,和民间流传的一般无二。

当然,她虽然有这样的认识,并不代表她就对李琩有什么男女之情。

李琩并没有在意杜良娣的想法,他和张光晟说着话,心里却在犹豫要不要保其他的人。

衡量半晌后,他选择了放弃。

毕竟,他不管他做了什么,最后都是看李隆基的心思。

……

接下来的两天,李琩没再过问案情的事,也没理会杜良娣,多数时间呆在府中,少数时间进宫去看望武惠妃。

两天后,八月初三,韦坚案和杜有案开庭审理,大理寺派人来请李琩旁听。

李琩来到公堂之上,只见大理寺卿萧炅,刑部吉温、罗希奭,御史中丞杨慎矜都全部到坐。

另外,由于京兆府协同办理,因此京兆府尹韩朝宗也在一旁。

李琩扫了一眼在座的各位,除了韩朝宗立场偏李亨,其他的人基本都是李林甫一道。

众官见了李琩,一同上来行礼。

吉温道:“殿下身份高贵,请坐堂上。”

“我只是旁听。”李琩坐到堂下椅子上,“我坐这里就行,你们审吧。”

“是。”

吉温也不多劝,和众官一同回到堂上正坐,接着传讯犯人。

最先带上堂的柳勣。

此刻的柳勣浑身是刑具留下的伤,他来到堂上,不待三司官员问话,便跪了下来,主动“招供”。

只听柳勣道:“小人东翁杜有邻确实亡称图谶,交构东宫,指斥乘舆,小人说的句句属实。”

“大胆!”萧炅一拍桌案,先看了一眼李琩,才道:“空口无凭,你可知道诬陷太子是什么罪吗?”

柳勣道:“半月前,小人东翁杜有邻在家里做法事,这事左右邻舍都知道。”

萧炅道:“做法事这事三司官吏去查了,法师说是为招魂而做。”

柳勣道:“他们自然不会轻易招认,各位上官若是不信,可问著作郎王曾和北海太守李邕。”

李琩听到这两个人的名字,有些惊讶。

该来的还是来了。

李邕官职虽然不大,但是声名显赫。武则天时期,张昌宗、张易之兄弟是武则天的面首,满朝文武对这两个人趋之若鹜,但李邕从不巴结。

除此之外,李邕还写得一手好书法,后世包括苏轼在内的不少书法名家,都临摹过他的作品。

不过李琩虽然惊讶,却也没有说话。

只听吉温幽幽道:“你一个八品小吏,如何识得著作郎王曾和北海太守李邕?”

柳勣道:“淄川太守裴敦复欣赏小人,把小人推荐给了北海太守李邕,李邕和小人一见如故,与小人结成了忘年之交,李邕还送了小人一匹马,那马还在小人家的马厩里。”

“那著作郎王曾呢?”吉温道。

柳勣道:“是李邕把小人推荐给的王曾。”

吉温道:“裴敦复和韦坚是亲戚吧?韦坚密会王难得,杜有邻亡称图谶,你从中间勾结串联,是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