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218章 连锁反应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第218章 连锁反应

作者:寿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北军大败,唐军彻底失去了战场的主动性,南诏联合吐蕃南下,将李璘的南军围困在龙尾城外。

李璘带领南军奋力突围,加之从北部突围出来的何覆光从旁接应,李璘得以成功脱身,与何覆光合军一处,带领剩余的一万余人撤退。

阁罗凤率兵追击,靠着对山势地形的熟悉,追到石城时,又斩杀唐军将士五千余,活捉三千余,李璘带着剩余三千将士一路北逃。

阁罗凤趁势攻克石城,将投唐的爨崇道,以杀害爨归王和爨日用的罪名将其处死,接着控制滇东全境。

控制滇东全境后,阁罗凤没有选择继续北进,而是就地重新治理滇东。

安排好滇东事宜,阁罗凤返回南诏,接着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在太和城王都立碑,刻石讲述叛唐不得已的原委。

第二件,下令收集唐军阵亡将士,将他们葬于下关洱海河岸,刻碑勒石题字为:大唐天宝战士冢,后称万人冢。

大碑落成之日,阁罗凤率军民前往祭奠,亲自致悼词:

“君不正而朝纲乱,奸佞起而害忠良。生乃祸之始,死乃怨之终。呜呼悲哉!唐师阵亡兄弟!”。

第三件,阁罗凤命人将李宓遗体打捞上来,葬于苍山斜阳峰麓的仙鹤塘,并建李将军祠,供奉神位。

半年后,李宓的家人来到南诏,李宓孙女将李宓留下的南诏铎鞘剑呈献阁罗凤,阁罗凤颇为感慨,陪同李宓家人去祭奠李宓,并在李宓祠堂题了一副对联。

“父忠子孝,留下英魂警后世;节义两全,磷火万点洱河咽。”

……

另一边。

李璘一路逃至荣州荣德山下,此时他的身边只剩下两千将士,但他也暂时安全了。

安全之后的李璘来不及为死去的数万将士悲伤,而是先思考如何推卸责任。

破旧的房屋里。

李璘召何覆光入内,道:“何将军,我命你派人游说吐蕃一起侵吞南诏,为何吐蕃却中途袭击了我军?”

李璘确实派人游说了吐蕃,不过派的不是何覆光,而是自己的心腹刘巨鳞。

这也是阁罗凤历数李璘罪状时,说的勾结吐蕃,企图侵吞南诏一事。

何覆光对这事完全不清楚,惊讶道:“殿下,您没有……”

何覆光没有说完,因为在他的身后,薛镠一刀捅穿了他的身体。

何覆光完全不敢相信李璘会这么杀他,他带人突围之后,没有自己跑,而是折到南边和李璘汇合,策应李璘突围。

他已经如此忠心,却还是逃不过李璘的毒手

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

何覆光只是后悔没有和李宓一起战死疆场,却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一生。

对于一名良将来说,这是莫大的遗憾。

但他必须带着这样的遗憾,永远的离开。

只听李璘道:“李宓作为主将以身殉国,你身为副将,为何能安然无恙?因为你里通外敌,勾结吐蕃!”

薛镠将何覆光的头颅斩下,走出破屋,对外面的人道:“何覆光里通吐蕃,致使这次远征大败,刚才他企图行刺永王殿下,被本将军反杀。”

说罢,将何覆光头颅递给亲卫,道:“传首各军,以儆效尤。”

“是。”亲卫领命,提着何覆光的头颅去了。

……

……

……

南诏大战之时,吐蕃也没有闲着。

吐蕃集重军,假意进攻剑南,剑南告急,朝廷便安排陇右协防。

然后吐蕃趁着陇右调动,以四十万大军直扑石堡城。

王忠嗣不愿意牺牲数万将士的性命攻取石堡城,但是吐蕃愿意。

赤德祖赞亲临前线指挥,以上次败于李琩的韦论莽支拉略和尚绮心儿贝拉领左右大将,用吐蕃两万将士的牺牲,攻下了石堡城。

攻取石堡城时,赤德祖赞还派属卢芒奇顿进取剑南松州,切断剑南和陇右的要道。

剑南大败,吐蕃攻取石堡城和松州的消息同时传入长安。

大唐举国震惊!

李隆基连忙召见众臣议事。

只见李隆基将奏书甩在地上,愤怒的敲着龙案,道:“六万将士,只余两千人生还,李璘这仗怎么打的!”

李隆基提起了将士,并不是因为他心疼士卒,而是这六万将士一死,大唐短时间内很难再攻取南诏了,剑南和南诏攻守易形,剑南成了守势。

其他人不敢讲话,李林甫上前道:“圣人息怒,南诏此战虽赢,但他们也不敢进取剑南,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陇右局势为主。”

李林甫这话也不是随便乱说,南诏确实不敢进取剑南。

与南诏战役大败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点比较容易被忽视,那就是劳师远征。

作为主动进攻方,所要承受的后勤难度,战事难度都不是防守方可以比的。

还有,南诏由于地形的原因,虽然擅长山地作战,却不擅长平原军团作战,也不擅长攻克坚城。

因此,阁罗凤取下石城之后,并没有进一步威胁剑南,而是上书再次求和。

两次失败,李隆基也有点回过味来了。

这次若不是吐蕃出兵协助,李璘也不会败得那么惨,说到底,吐蕃才是大唐的心腹大患。

李隆基面露苦色,心里有些后悔。

当初他要是再信任李琩一点,李琩取下石堡城之后,他不调回李琩,而是让李琩继续进军,取下青海湖和黄河九曲之地,将吐蕃赶出大非川和磨环川,那么吐蕃也不敢轻易支援南诏,更不会反手突袭石堡城。

李隆基冷静下来,道:“依右相之见,下一步该如何行事?”

李林甫道:“先同意南诏的求和,与南诏会盟,同时备军,重新夺回石堡城。”

李隆基思索半晌,道:“依右相之言,南诏那边派谁去谈判会盟?”

李隆基说罢,看向李亨。

李璘是李亨举荐,虽然李璘通过一些骚操作进行甩锅,但李璘毕竟是主帅,无论怎么甩锅,他都有责任。

李亨心里一面怨恨李璘的废物,一面道:“儿臣举荐的十六弟,此次失败,儿臣也有责任,请父皇责罚。”

“追责的事以后再说,当务之急是安稳局势。”李隆基语气冷淡。

兄弟们,我补充一下,李宓和李泌是两个人。然后李宓的事我基本按照历史写的,兄弟们要是到云南大理去旅游,还可以去看唐军将士的万人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