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137章 和睦背后的试探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第137章 和睦背后的试探

作者:寿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要是以前的武惠妃,得到李隆基的安慰多半会得寸进尺,哭得更凶。

不过,那时候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怎么闹李隆基都有心情应付她。

但今时不同往日,如今梅妃受宠,从她这里分走了李隆基一半的耐心,现在她要是闹得越凶,李隆基只会越烦。

武惠妃在武则天身边呆过,又宫斗多年,深知这其中的道理,所以听了李隆基的话后,乖巧的点头。

然后转过身,望着李隆基,哽咽道:“臣妾失态了,三郎忙了一宿,应当早些休息,养好龙体。琩儿已经这般模样,若是三郎再因劳而病,那臣妾便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李隆基确实一天没合眼。

他前半天,忙着和江采萍与其他后妃寻欢作乐,后半夜则和自己的儿子们斗法。

他确实有些困倦了。

但是见到武惠妃如此明白事理,以往的情分浮现在他的脑海,他坐到武惠妃旁边,拉起武惠妃的手,道:“最近朕琐事繁多,有些日子没来看你,希望你心里不要怪朕。”

武惠妃知道李隆基忙的是什么“琐事”,用略带醋意的语气道:“臣妾怎会怪三郎。臣妾平生两愿,一愿大唐繁荣昌盛,二愿三郎和和孩子们都平安喜乐。如今三郎治下,大唐空前繁荣,臣妾便每日祈祷,盼三郎和孩子们平安喜乐。”

略带醋意的语气,是表达对李隆基的在乎和爱意,不怪的话,是表明她的知事明理。

李隆基果然很吃这一套,柔声道:“朕后宫那么多后妃,但只有在你这儿,朕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丈夫,一个阿爷。”

李隆基言外之意,是说他在武惠妃这里才会有家的感觉,武惠妃承担了他的情感需求,同时也是暗示武惠妃,她才是正宫。

武惠妃颇为感动,道:“能得三郎此言,臣妾此生无憾。”

李隆基趁势道:“明日朕会下敕,废除李瑛的太子之位,到时东宫之位便会虚悬。朕原本想让琩儿继位太子,但是琩儿身患疾病,若是让他做太子,恐怕天下人心浮动。因此朕想,不如让琦儿继位太子,伱以为如何?”

“万万不可。”武惠妃连忙起身下跪,道:“无论长幼顺序,还是德行才略,琦儿都不是上佳之选。太子乃国之储君,关系到大唐未来国势,琦儿担不起如此重担,臣妾请三郎三思啊!”

“你这是干嘛?”李隆基扶起武惠妃,“朕这是和你商议,你若不同意,朕听你的便是。”

武惠妃道:“谢三郎恩宠。”

李隆基微微一笑,道:“那你觉得谁做太子合适?”

武惠妃道:“此乃国之大事,臣妾不敢妄言,且臣妾也不知道诸皇子谁最具才识,此事还请三郎乾纲独断。”

“也罢,朕不问你便是。”李隆基对武惠妃的回答颇为满意,脸上露出对武惠妃的宠溺表情。

武惠妃也是脸带笑容,像是感谢李隆基对她的情义。

两人看起来和和睦睦。

但实际上,如果武惠妃刚才但凡说错一句话,她不仅掌控后宫的实权保不住,甚至这惠妃的尊位,也可能不保。

只有不争权夺利,也不干涉朝政,才是武惠妃应该持有的态度。

李琩听到这儿,知道他该醒了,他有些话必须得说给李隆基听。

于是,他幽幽的睁开眼。

睁开眼的李琩看了一眼自己的所呆的地方,缓缓侧头看向李隆基和武惠妃,然后模样惊慌失措,边挣扎奋力起身,边道:“儿臣失态,父皇……”

李隆基打断李琩道:“你安心休息,不必起身。”

武惠妃扶着李琩重新躺下,道:“听你父皇的。”

“是。”李琩躺下去,道:“谢父皇。”

李隆基道:“王太医已经替你看过,说你调养几日便好。”

李琩道:“让父皇和阿娘忧心了,是儿子不孝。”

李隆基道:“这怪不得你,都是……算了,此事不提也罢。”

李隆基原本想说都是你二哥惹出的乱子,但刚才李琩才因为这事急昏过去,他要是再提,就显得过于没有人性了。

武惠妃适时的转移话题,道:“元妃去世之前念叨着见你孩子一面,可惜事与愿违,她走得突然。下次你回京记得带着孩子来祭拜元妃。”

“是。”李琩应了下来。

武惠妃道:“寿王妃生了女儿,身体还好吗?”

“不好。”李琩幽幽叹气,“她先前患的风疮未愈,这次生女儿又不顺利。张太……张凌之替她诊了脉,说她可能需要将息两年,身体才能恢复。”

一旁的李隆基听到这话,想起了杨玉环那满是风疮的脸。

武惠妃幽幽叹道:“好事多磨,上天会保佑你们的。”

李琩已经醒转,李隆基要知道的事也已经知道得差不多,因此他让李琩就在南熏殿休息,天亮再回,他自己则去找江采萍。

……

……

……

此刻,江采萍坐在桌前,满面愁容。

她已经知道李瑛拿她手书兵变的事。

按照她原本的计划,是等李瑛他们一入宫,她就让她父亲把李瑛他们抓起来,然后诬告李瑛谋反。

可是没想到李瑛真的政变了,她手书的事也被公开。

江采萍觉得,这次她的麻烦小不了。

先前她虽然有预料过,李隆基不会追究她钓鱼诬告李瑛的事,不过这前提是李瑛没有真的政变,李隆基需要她的诬告才能成事,自然也不会追究她的手书一事。

但现在,李瑛真的政变了,李隆基就不再需要她的诬告。

所以,她必须得想办法把这事解释清楚。

她觉得自己至少有三点需要向李隆基解释。

第一点,她是不是和李瑛里应外合,给李瑛带兵入宫的借口,帮助李瑛谋反。

这一点,她没做,而且她父亲也第一时间要抓李瑛,她可以解释。

那么就是第二点,她为什么要召李瑛入宫抓贼,到底是何居心?

这个她完全没思路,只能硬赖,说是一心为了宫里的安全。

可这么说,就会引出第三点,宫中的安全,南衙北衙禁军,为什么要召李瑛的东宫卫队?

三点结合起来,相互嵌套,就是个死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