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130章 迎接新生,送别逝者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第130章 迎接新生,送别逝者

作者:寿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于朝廷目前复杂的局势,李琩心中有所了解,也在做着自己的规划,但是现在不是告诉杨玉环和张木槿的时候,因此他听了张木槿的话,没有多说。

而是转移话题问张木槿道:“木槿的医理基础整理得怎么样了?”

张木槿还未说话,杨玉环便笑道:“已经整理好一册交给衙门分发,如今安西的百姓都感念木槿妹妹的恩德。”

张木槿道:“是感念殿下的恩德,木槿做的不过举手之劳。”

杨玉环道:“臣妾也听闻了,现在安西的百姓,对郎君都感恩不尽。”

“是吗?”李琩最近没太关注这些事。

杨玉环点头,道:“郎君未接任节度使之前,查贪官,整吏治,为民做主。接任节度使后,对外战事连胜,对内劝课农桑,改进农具,让王参军他们指导农事,关心百姓疾苦,如此仁德,百姓是既感激,又担心。”

李琩好奇道:“担心什么?”

杨玉环道:“担心郎君调任。万一郎君调任,换了一个像盖嘉运那样的节度使,他们的日子就又不好过了。”

李琩闻言一笑,道:“我们说好多修功德,好让下一世也能在一起,我这应该算是修了功德。”

“当然。”杨玉环开心的点头,拉起李琩的手,“郎君做了这么多好事,下一世我们必然能在一起。”

两人说着,相视而笑。

……

……

……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李琩先和何妥签了契约,然后便把自己对于栗特锦的改进办法告诉何妥。

何妥的女儿在纺织一块很有天赋,全程陪同,并负责践行李琩的思路。

李琩一边忙于改进栗特锦,一边搞炸药,同时,让高仙芝回龟兹,碎叶城的事先交给安思顺。

一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

这日,是开元二十七年,十一月初九。

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李琩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

产婆打开门,对李琩道:“禀殿下,一切平安,生的是阿茶。”

阿茶,是对皇室未封号的女孩的称呼。

李琩兴奋进门,抱过孩子,高兴的看着女儿,去到杨玉环床边,轻抚杨玉环满是汗水的脸庞,说道:“辛苦你了。”

杨玉环道:“臣妾看看孩子。”

“嗯。”李琩将女儿放到杨玉环旁边。

杨玉环温柔的看了一眼女儿,笑道:“鼻子像臣妾,眼睛像郎君,名字郎君想好了吗?”

李琩道:“我们的孩子,我们一起取名,她已经姓李了,相当于我取了一个字,剩下的不如你来想。”

杨玉环道:“臣妾可想不出来,还是郎君想吧。”

“等我考虑考虑。”李琩笑了笑,俯身在杨玉环额头亲了一下,道:“现在的关键,是你要养好身子。”

“嗯。”杨玉环乖巧的应声。

这时,朝廷有旨意突然送到。

李琩忙回到大堂,恭接圣旨。

旨意上说,元氏病重,生死只在旦夕之间,命李琩火速回长安。

接了旨的李琩,重重叹了口气,然后来到杨玉环床边,让其他人退下之后,把这个消息告诉杨玉环。

杨玉环听了,问道:“郎君何时出发?”

“明日就要走。”李琩习惯性的伸手理了理杨玉环的秀发,道:“这种时候,我本应该陪伱的,可事发突然。”

杨玉环抓住李琩的手,柔声道:“来日方长,郎君陪臣妾的时间还多着呢,不在乎这几个月。只是作为儿媳,臣妾不能与郎君一同去看望元阿娘,有失孝道,盼元阿娘不要责怪才是。”

李琩道:“你的身子不能远行,她不会怪你的,而且近两年,你都最好不要回长安。”

明年便是740年。

740年,就是李隆基看上杨玉环,让杨玉环当道士的时间。

李琩总是感觉隐隐不安。

“嗯。”杨玉环答应下来,“臣妾的身子正好将息两年。若元阿娘有万一,郎君替臣妾多叩几个头。”

“好。”李琩点头。

杨玉环缓了会儿,嘱咐道:“如今朝廷局势晦暗不明,郎君千万小心。”

“我会的。”李琩回道,“安西这边,我会安排好一切,你放心静养便是。”

“嗯,臣妾等郎君回来。”杨玉环望着李琩,眼神里满是不舍。

李琩俯下身,凑到杨玉环眼前,道:“上次分别之后,我回来就见你瘦了,这次可不要像上次一样。”

杨玉环笑道:“上次郎君说要罚臣妾,也一直没罚。”

李琩闻言,亲了一下杨玉环,道:“好了,罚了。”

杨玉环笑道:“不够。”

“等我回来再说。”李琩捏了捏杨玉环的脸蛋。

……

次日。

李琩让高仙芝留守龟兹,叮嘱岑参认真研究炸药,他自己则带上李嗣业、亲兵卫队和张木槿一起出发去长安。

临行前,张太医找到李琩,从怀里掏出一个盒子呈上,道:“殿下,如今臣已不在太医署任职,太医署里的王冰和周广皆是能人,若他们替殿下诊脉,必然会发现端倪,因此臣特制了药丸,殿下服用之后,脉象会和结脉一般无二,但是也会有短暂的副作用,半天之内,殿下会全身虚脱。”

李琩接过盒子,道:“有劳张公。”

“这是臣应该做的。”张太医微微一笑,随后又叹了口气,道:“臣一生都想在朝政上掺和,但现在看来,皆是徒劳无功,臣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或许就是替殿下诊病。”

李琩道:“许多事,未见结果都说不准,我会努力让您不白费苦心。”

张太医道:“臣现在退了下来,心中反而清朗策许多,现在臣只想专研医术,救更多的病人。”

两人寒暄了几句,李琩便启程出发。

李琩刚入长安,便收到元氏已经去世五日的消息。

于是李琩没有回府,而是换了孝服,直奔宁王府而去。

宁王府里,府中的人齐齐刷刷的跪了一地,见到李琩,都让开一条道。

李琩来到元氏棺椁前,跪了下去,哭道:“元阿娘!”

李琩悲切的声音,顿时引得屋里哭声一片。

众人哭了半晌,元氏的大儿子李琎扶起李琩,道:“寿王殿下身体不适,又一路车马颠簸,先请起身吧。”

李琩没有拒绝,起身道:“我紧赶慢赶,还是没和元阿娘说上一句话。”

李琎带着哭腔道:“世事皆有命数,阿娘闭眼之前,也在念着寿王殿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