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105章 魄力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第105章 魄力

作者:寿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2: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琩望着杨玉环倾城绝色下楚楚动人的模样,有些恍惚。

对于一个封建社会的女子来说,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三年不孕,都会遭受到一些非议。

但实际上,杨玉环如今才正直青春年华。

李琩贴着杨玉环的额头,道:“你真的问的话,有怪过。”

杨玉环闻言,有些失落,幽幽的道:“也对,不责怪才不合理。”

李琩道:“我是怪你心里有这些疑问,为什么先前从来不说呢?生孩子又不是你一个人的事,为什么要一个人闷在心里?”

“臣妾……”杨玉环没想到李琩指的是这个,面对李琩如此责问,反而有些开心,道:“臣妾知道错了。”

李琩道:“我们说好的,夫妻一心,同去同归,所以有什么想法,都应该告诉彼此。”

“嗯嗯。”杨玉环重重点头,然后又笑了起来,道:“臣妾现在有一个想法。”

“什么想法?”李琩认真的问。

杨玉环隔着面纱蹭了蹭李琩的脸,道:“是不是有些异域风情?”

李琩笑道:“有些朦胧,像是雾里看花。”

杨玉环闻言,笑得更开心了,道:“不是镜中花便好,镜中花郎君碰不到,雾里花郎君可以碰。”

李琩道:“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那就请郎君直须折吧。”杨玉环一双眸子水汪汪的望着李琩。

两人渐渐贴近。

……

……

……

龟兹的阳光带着温和的暖意,李琩重新振奋了精神。

用过早饭后,李琩召来高仙芝等人议事。

李琩先嘉奖了高仙芝他们这半年多屯田的功绩,然后才让大家总结问题,提出建议。

高仙芝上前道:“殿下,末将等结合这些年屯田的经验,对各军镇、守捉、烽戍的应屯田数量和人数,做了编制。”

说着,给李琩呈上奏议。

李琩接过来仔细看了看,逐渐皱起了眉头。

不过,李琩皱眉不是因为这个提议不行,而且这个提议很好。但是这个提议是根据安西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和朝廷的要求有出入。

安西屯田这事,从李世民时期就开始了,到现在已经近一百年,朝廷对安西屯田一直很重视。

但重视归重视,朝廷里面的大多数人都不了解安西的实际情况,然后就把其他地方的经验硬往安西套。

比如烽戍屯田,刚刚修编完毕的《唐六典》里面就有规定,每个烽戍人数在五到七人之间,屯田数量不少于八亩,完不成就要受罚。

这就是典型的一刀切。

安西地势广阔而又复杂,有些险要和偏远的烽戍,其戍边和哨戒的意义远大于屯田,这些烽戍配置人员只有二到四人,屯田也只有二三亩,这种情况就远远达不到朝廷的要求。

但朝廷哪会管这些,达不到问责,一级级压下来,最后就全压到屯田士兵的身上。

士兵顶不住这个压力,就只有逃。

李琩看完编制,又看看高仙芝他们。

这是一个寻常的决定,但这个决定会影响高仙芝他们接下来的行事作风。

过去的安西将领,他们不是不知道安西的具体情况,也不是提不出这样的建议,关键是领头的人能不能扛得住朝廷的压力,敢不敢据实上报。

如果李琩选择和前面的节度使一样和稀泥,或者宁愿不做,也不要犯错,那高仙芝他们就会跟着一起开摆。

李琩沉默了半晌,道:“就照这个提议实行,朝廷那边我会奏报。”

李琩要想在安西发育,必须得实事求是,抗住这个压力。

高仙芝怕李琩只是一时兴起,不知道其中门道,说道:“殿下,以往的节度使、大都护,他们要么选择只建能达到朝廷要求的烽戍,要么强压士兵,或者瞒报,选择苦一苦安西军士百姓,把面子做得光亮些。”

“我知道。”李琩点点头,“就按伱的提议办吧,有什么事,我来扛。”

高仙芝等人见李琩有如此魄力,脸上神情都为之一振,开始畅所欲言。

王之涣上前道:“殿下,之前您指导改进的耕犁,确实省力省时,但如今只在军中屯田推广,下官以为,可推至安西,甚至其他地方。”

“可以。”李琩点点头,“但不可强制推行,更不能以安西都护的名义,联合商人,定高价,强买强卖。”

许多政策,都是上面一片好心,到了下面,就是官商勾结,谋取私利。

王之涣道:“下官明白,下官会拟好定价,呈报殿下。只是这耕犁如今还未命名,请殿下赐名,以方便推广。”

“就叫曲辕犁吧。”李琩道。

王之涣道:“曲辕犁,意形皆表,好名字。”

李琩对于这个奉承只是微微一笑,然后道:“安西的农耕工具,以及耕作方式,都不如平原地区,王参军是否可以著本简书,指导安西农事?”

“臣愿领此差。”王之涣立马应了下来。

“好啊。”李琩满意的点头,“需要的人手,以及资费,王参军报我即可。”

“是。”王之涣躬身领命,犹豫了一下,又道:“殿下,扩充屯田需要的粮种是否要向朝廷申报?”

安西虽然屯田日久,但刚到黄金开发时期,屯田出来的作物,军粮尚且不够,就不要说预留种子的事,所以基本上每年的粮种,都是问朝廷要。

李琩虽然有想种一些经济作物的想法,但深知不能操之过急,于是点点头,道:“当然,王参军拟个条目,我奏报朝廷,切记需因地制宜。”

安西屯田的作物,主要有黍、粟、宿麦、豆、豌豆等,水果有葡萄,石榴,梨,桃,杏。

听起来种类不少,但是少了一样,水稻。

龟兹虽然也有人种水稻,但是米饭并不是龟兹人的主食,对于李琩一个喜欢吃米饭的人来说,抛开水稻的产量高不说,种水稻也显得很有必要。

所以李琩想了想,补充道:“也可以要一些稻种。”

王之涣对在安西种水稻并不熟,问道:“殿下,要何种稻种为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