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长平长平 > 第10章 洺水河畔

长平长平 第10章 洺水河畔

作者:楚秦一鹤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12: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廉颇从午后到达武安,午汲的人也在日昳时被鼓声招集到城下列队。就地休息吃了晚餐后,各级军官下到军中,进行整编。由于各级军官已经到达本地一个月,整编过程还算顺利,当半夜时分廉颇率领一千精卒来到午汲时,军队的整编已经基本完成。只休息了一个时辰,前部五千人就被廉颇带着上了前线。到达预设阵地时,东方已经放白。廉颇的门客们指示着各营进入各自的营盘,而廉颇自己则带着诸赵公子巡视着各人的防御地段,加以指导。

纷纷扰扰地搅了大半天,连早餐都没有顾上吃,总算在午后把营盘安下了。在这过程中,廉颇分别和五名千人将进行了指导。由于只有两三名千人将直接迎战秦军,剩下两三名只是辅助,廉颇用了三个时辰,就把该交待的都交待了。然后又回到最前线,查看赵公子的三座营盘。虽然营盘扎得乱哄哄的,但基本的进出有门,左右有道是做到了。廉颇对赵公子进行了称赞。随后问他警戒的情况。赵公子报告道:“已命二百人将出皮牢警戒!”

廉颇一听就上了头,惊诧道:“二百人将出皮牢?彼现在何处?”

赵公子道:“彼晨时即出,至今未归,未知何处也!”

廉颇大怒,道:“速遣军使追寻!”赵公子手足无措,急忙让门客派出军使前出追寻。廉颇命赵公子调来一百人,亲自指导他设立警戒哨、游动哨、暗哨……规定相互之间的联络方式,出哨、收哨的时间,轮班办法……赵公子听得满头大汗,一一应承。

就在廉颇指导赵公子完成了对皮牢极其两侧高地的警戒时,那两名百人将率领本队回来了。廉颇一问才知道,这两人以为要前出皮牢十余里警戒,故而率队出了皮牢东口,左寻右找,才决定在已经废弃的关隘中存身,并向四周放出警戒。廉颇听了极为感兴趣,在指导完赵公子放出警戒后,便与那两名百人将一起,进入皮牢西口废弃的关隘中。

关隘被一场大火焚毁了城门和城楼,只剩下夯土的城墙孤独地矗立。过了快一年,这里已经成为往来客商临时歇脚的场所,周围时见污秽物。被烧成焦炭的城门和城楼坍塌在城门洞内,那些比较碍事的已经被人搬开。进入城内,靠墙的部分已经被打扫得干净,城墙上有人瞭望,四面山上也安排了瞭望哨。登上城墙,甚至可以看见秦人修筑的夯土路延伸而至。两名百人将报告说,从皮牢西去有两条路,他们已经分工,各负责探寻其一。

廉颇问道:“汝等何子之后?”

两人都说了自己的家谱,已经是比较远的赵氏公子了。廉颇道:“是役也,要与死战,以彰祖德。小子其志之!”

二人皆道:“未敢后也!”

廉颇下了城,亲自走到秦人修筑好的道路上,踩了一踩,道:“足以通车,其志不在小也。”

二人道:“秦人近吾三十里,吾必知之。”

廉颇道:“汝二人知之,于大军何益?必要时时报于千人将,乃得其用!”对跟随前来的赵公子道:“汝遣哨探,当予之节符,以通汝帐,沿途不得阻拦,乃能早得其情,不至贲事!”

赵公子知错就改,立即派一名门客回营去取自己的节符。廉颇又告诫道:“节符者,调兵之征。必也随身,勿得离也。”赵公子喏喏连声,面红耳赤。

廉颇又道:“凡军中调十人以上者,必得节符乃得行之。汝等未经节符,而出二百人于外,于律当斩!姑念未经阵战,不谙军法,各罚半食十日!”赵公子这才知道刚才廉颇为何发怒,赶情自己已经犯了杀头的罪过!

不过廉颇似乎对出西口哨探的两名百人将十分满意,把心中怒火给冲散了。由于皮牢西口的关隘被毁,廉颇让他们在哨探到秦军的动向后,立即返回本营,不要与秦军纠缠。同时叮嘱赵公子,每日早晚两餐一定要按时送粮米过来。

一直到夕阳西下,全军才吃到今天的第一餐,虽然只是一鼎粟粥,少有盐梅,但大家还是吃得十分香甜。赵公子在进餐时,并未忘记换岗的事,也被廉颇看在眼里。

当天夜里,除了留下少数人看守营栅外,其余人都就近进入民舍中就寢。廉颇的大帐设在靠近赵公子大帐的一座宅院内。他在临睡前还把几名千人将叫到自己大帐中,仔细地叮嘱了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二天,照例的点军、列阵、早餐。早餐后,四名千人将各带一营,演习增援河边的部队。他们不带武器,大声呐喊着,沿着营间的道路,冲向河边,淌过河,向山地和峡谷发动追击。追击五里后,各千人将将部队停下休息,大家集中到一处,听廉颇讲评。经过半个时辰的讲评,四名千人将再次将四个营列好阵,这一次,他们要扮演秦军,去突破河口赵军的防线。

廉颇在赶来讲评关,已经让惟一守在河这边的千人将赵公子作好准备,迎战秦军的攻击。在廉颇讲评的过程中,赵公子已经将自己的部队带出营来,于河口列阵。廉颇正好过来,见了赵公子的阵势,立即告诉他,不必过于靠近河边,可在河岸边留出一小块空间,让赵军有余地过河,趁其半渡而击之,可以将攻击的能量发挥到最大。赵公子依言,将阵势向后移动了约一里。

这边刚整好队,那边四名千人将就已经带着部队出现在河对岸。按照年初王龁的战术,攻击路线分成两部,一部从峡谷而出,一部越过山头到山下一小片空旷地列阵。列好阵型后,对面的赵军虽有四个营,却只能派出两个营来突击,剩下两个营要等前面两个营离开后,才有空间列阵。

廉颇指导赵公子道:“汝当以左右二营击之,俟彼斗之酣,乃出中营击之,彼必破。”

赵公子应喏,命军使对对三名五百人将各自发布了命令:“但闻一通鼓起,左右营皆出斗。二通鼓起,中营出斗!”

虽然是演习,由于参与的人大都是未经阵战农民,眼看着对面从容列阵,不免心中惴惴不安。随后眼见对面部队列好阵势,淌水过河了,心里更是紧张,有人来回观望,被百人将喝止。在过河的士兵上岸后,阵形混乱之机,廉颇提示道:“擂鼓!”

赵公子立即下令擂鼓。鼓声大作,左右两营的士兵快步出击,阵容整齐,迎着对方上来。一起冲到对方跟前,双方肩头相撞,便都停下脚步。赵公子再次下令擂鼓,中营也冲杀出来,一直跑到两营中间,才停下来。而这时,对岸的赵军第二梯队才刚刚整好队,准备下水。

廉颇挥舞令旗,双方鸣金收兵。廉颇再度来到河岸边,再次挥动令旗,令对岸赵军再次发动进攻,本方士兵按照前面的方案再度迎战。廉颇要求本方的士兵在迎战时,尽力保持阵形的完整,以及冲击的速度。

这一天演习了五次攻防,双方士兵的动作越来越标准。廉颇下令结束演习回营。

在准备晚餐的时间里,廉颇再度把各千人将集中在一起,向他们交待接下来的注意事项,以及明天的安排。

第二天,四名千人将带着另外一个营过河演习,演习的科目与前一天相同。

一连十天,扮演秦军的部队来回更换,但本方的迎战的部队始终是赵公子的这一支部队。每天五次,十天五十次的训练,终于把他们的神经给练大了,对方冲过来时,也能够从容应对。

十月十日,从邯郸运来了武器向各部队下发。一般来说,每个营五百人中,应该有盾牌兵、长矛兵、弓箭兵各百人,戈戟兵(奇兵)二百人。但赵公子这支部队几乎是全民皆兵,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士兵的能力不足:能拉满弓会射箭的不过百余人,身高力壮能执盾的甚至不足百人,能够平端起长矛的也只有一百三四十人,其余一千多人都只能执戈戟,为奇兵,甚至不少人连持续挥动戈戟十几下也感到吃力。赵公子将那些“特种兵”集中到一个营中,由自己亲自指挥,算着是自己亲营。其余两个营完全由奇兵组成。看到这一情况,连廉颇也皱起了眉头,感到十分棘手。

不管怎么说,武器已经发下来,各营开始进行兵器使用训练。第一天练习了一天的基本动作,第二天就开始对抗。

兵器的使用对于赵国的邑民来说并不新鲜。赵人身居苦寒之地,又在山区,野兽出没,盗贼公行,甚至邑里之间械斗,都要使用各种器械,虽然不是制式兵器,大体上的用法是差不多的,不过就是举起来乱砸。

廉颇在对抗时,侧重训练这种乱砸的能力。这次,他让那支“特种兵”营扮演秦军,另外两个营去掉戈戟头,专门用器械杆狠砸他们;同时训练他们灵活快速的走位,以避开箭雨的冲击。

对抗训练只进行了三天,上党方面就传来消息,秦军就要出动。廉颇只得停止了训练,转入战前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