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性转水浒:我潘金莲真不想吃软饭 > 第349章 朝廷官员的意见,女帝的决定

东京城。

议政殿里。

赵佶纤细的柳眉微微皱起,看着下面因为梁山诏不招安,争吵一团的百官。

她执政多年,早已习惯了朝中群臣吵架跟菜市场一样,这种场景几乎每天都能看到。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的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一个使者急忙的走了进来,焦急道:“官…官家,八百里加急文书。”

大殿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赵佶沉吟片刻道:“呈上来。”

场内的群臣面面相觑,难道是跟前线的战事有关吗?

上次传来消息,还是武大娘一时大意,囤积的粮草在一场大火里被付之一炬。

为了稳定住局势,朝廷连夜从青州抽调粮草运去,耗费了巨大人力物力。

难道这次又有噩耗传来了?

赵佶接过文书看了一眼,纤细的柳眉都不自觉的紧锁了起来,整个陷入了沉思。

女帝的反应自然是瞒不过这些官员的。

她们心里顿时泛起了嘀咕,难不成武大娘她们也战败了?

如今梁山都快成为朝廷梦魇了,毕竟派遣过去的几波大军,全部都失败了。

就连被誉为大宋战神的童贯,也兵败于梁山之手。

甚至不少人都觉得梁山根本不可战胜,朝廷根本拿她们没办法,不如干脆将梁山诏安算了,起码可以少损失一些钱粮。

尽管朝中依旧有不少人,坚持剿灭梁山,绝不可放虎归山,可这些人随着前线作战不利的消息,声音已经变得越来越小了。

要是以武大娘为首的民间武装,也兵败于梁山之手,那她们在朝中可就彻底失势了。

就在众人窃窃私语的时候,赵佶放下手中的文书,淡淡道:“梁山打造了一批所向披靡的战船,让武大娘等人束手无策,若是想要继续对抗,需要耗费数三百万银子打造水师,做好跟梁山长期对峙的准备,不知道你们对此怎么看?”

大殿顿时安静了下来。

高俅,苏轼等人纷纷皱起了眉头。

其余的臣子也好不到哪里去,这短短一个来月的作战,耗费一百来万两的银子,就足以让她们感到心痛了。

如今还要三百万来打造水师,这仗再打下去,国库都要搬空了。

而且光是一个梁山就如此头疼,同样的贼寇朝廷还要面临四个,这…这尼玛谁打的起啊。

赵佶看着群臣眉头紧皱的样子,嘴里忍不住长叹一口气。

果然跟潘公子在书信里说的一样,以大宋如今的官僚制度,面对梁山这种对手根本就打不过。

毕竟大宋的官僚队伍太过臃肿了,同样运输一车粮草,梁山可能只花二十文,朝廷一路官员吃拿卡要之下,一车粮草起码要花二十两银子。

要是能够一举剿灭梁山贼寇还好,一旦双方陷入长久僵持,这对于大宋的财政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甚至,她还从一些使者口里得知,当地官吏花了七百多两银子,却只买了五袋粟米。

这TM粟米是金子做的,还是银子做的!!!

在这群虫豸吃拿卡要之下,朝廷继续打下去,迟早会把财政拖垮。

与其把这么多白花花的银子丢入河里,连个水花都看不到,还不如直接拨点钱,把梁山诏安算了。

毕竟诏安梁山所花的钱财,可比养活一批官员要省钱多了。

赵佶沉吟半响道:“诸位爱卿,对此怎么看?”

殿内的大臣顿时也清醒了过来,此时气氛显得有些压抑。

众人面面相觑,却迟迟没人敢于张口。

毕竟朝廷接连被梁山击败,这种事情实在是太丢人了,一旦说错了话被官家迁怒,那可是要被贬官流放的。

在众人目光相互躲闪的时候。

苏轼纤细的柳眉微微皱起,她主动的从队伍里走了出来,作揖道:“官家,梁山中的很多人都没有为非作歹,只是看不惯世道的不公,被奸人所害,这才被迫落草为寇。”

她这么一说,身为盟友的高俅也紧跟着站了出来。

她拱手道:“苏大人所言极是,相比较河北的田虎,江南的方腊,因攻城时死了一个手下,便直接屠城泄愤,砍死朝廷官员,将尸首悬挂于城门之上的猖狂。”

“梁山至今也没有屠城,无缘无故杀戮朝廷命官的事情,说明梁山也是一支义军。”

“与其让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跟梁山拼个两败俱伤,不如将她们诏安收编,帮助朝廷讨伐田虎,方腊等贼寇。”

“毕竟她们一直高举替天行道的大旗,最看不起的就是,那种动不动就屠城泄愤的举动……”

她这话有理有据,让人颇为信服。

赵佶不置可否,又淡淡的看了一眼殿内,想要再看看其她人的想法。

此时,蔡京也从队伍里站了出来。

她朱唇轻启道:“官家,下官觉得高大人所言极是,以如今大宋的财政状况,已经无法再长久对峙下去了。”

“万一财政出现巨大问题,维持不了每年给辽国的三十万岁币,到时候朝廷不但要面临四大贼寇的压力。”

“同时还要面对北方辽国,西夏等国的压力,一旦局势糟糕到那种局面,到时候需要花的钱只会多不会少。”

“与其花大钱办小事,不如直接花小钱办大事,先把梁山诏安,让中原的局势稳定下来再说……”

周围的官员也纷纷点头。

蔡太师言之有理啊,毕竟国与国之间从来就没有什么感情,有的只是**裸的利益。

一旦大宋停止了岁币,辽国记仇之下,自然会趁着大宋内乱的机会,狠狠的咬上一口。

到时候朝廷面临的压力,只会更大。

赵佶美眸里泛起一抹诧异之色,她没有想到蔡京跟高俅这一对政敌,今天居然少见的统一了意见,一起支持朝廷的招安之策。

这倒是省了她不少麻烦,不用担心党争之下的层层阻力了。

她沉吟般半响道:“好,既然诸位爱卿都统一了意见,那就即刻下诏,诏安梁山,不知你们何人愿意去梁山走上一趟?”

众人对视了一眼,却迟迟没人答应。

毕竟谈判这种事情很容易吃力不讨好,梁山连战连捷之下,胃口肯定变得非常的大,想要以一般的条件诏安,人家凭啥答应你。

可如果轻易答应了苛刻的条件,又容易得罪官家,怎么看都是一件两头不讨好的事情。

就在众人相互躲闪的时候,苏轼缓步走了出来,她主动请缨道:“官家,微臣愿往。”

“苏爱卿,你想好了吗?”

面对女帝的询问,苏轼颔首轻点道:“这诏安的事情既然是我主动提出的,那自然应该我负责解决,而且我在阳谷县也有两位朋友,当初分别之后已经过去许久了,如今正好过去探望一番。”

赵佶点了点头,檀口微张道:“好,那就劳烦苏爱卿跑一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