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潇潇暮雨子鹃啼 > 29章,受聘请到上海,见莲子苦诉衷情

司马鼎文带着无限悲伤和惆怅离开凄谷寺,离开曾经朝夕相处情同兄妹的上官杏鹃,坐船回吴江去,船头的冷雨敲打舱板的“笮笮”声,更激起他的悲楚,不禁低声抽泣起来。曾春兰见了强摁妒火,忍不住发话:“男儿有泪不轻弹,你这样成何样子,岂不被人笑话!”司马鼎文被激怒了,吼道:“你别管我,如果不是你,我也不会这个样子。”春兰也发怒说:“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我哪点对不住你,嫁到你家陪了多少嫁妆,金银首饰、地产,还有佣人、丫环,你身上穿的用的都是我家的,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司马鼎文说:“这些你都拿回去吧!我只愿过清贫悠闲的生活。”

春兰气得流泪说:“你总想气死我,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死了,恐怕你后悔也来不及了!”司马鼎文见她流泪,心里也不是滋味,叹气说:“还是我死了好,大家都清静了,要不我离家出走更好!”春兰见他说得这么绝情,眼泪像船外的雨水流个不停,他们就这样呆坐着一直到苏州上岸。春兰对司马鼎文说:“你先回去吧,我要回娘家去一趟。”司马鼎文只得独自回家去。

曾春兰回到曾府,早有丫环接她进去,看到家中熟悉的一切,又勾起了心中的酸楚,司马明华问她何事来家,曾春兰把去萧山劝绣花女杏鹃回家,她铁心出家不还俗的事说了,又说到司马鼎文心中只有绣花女时,不禁对妈哭道:“妈,当初我们选他真是错了,俗语说‘强扭的瓜不甜’,现在才体会深刻!”司马明华说:“别伤心,那绣花女出家当尼姑是好事,时间久了,不怕司马鼎文不回心转意。”

曾春兰告别母亲回吴江家去,端午节将近,河中的龙船鼓敲得“咚咚”作响,曾春兰特意准备了丰盛酒菜和家人们一起欢度端午节,司马鼎文想起三棵树绣坊河边的龙船对赛,和杏鹃并肩看比赛的情景,杏鹃怕他太热,替他擦拭额上的汗水,那种关切历历在目,他含泪借酒浇愁,不禁喝得酩酊大醉,被春兰扶回房中安息,春兰穿了一身杏鹃常穿的绿衣裳,上面绣了几朵鲜红的牡丹,坐在司马鼎文床边,轻轻拍打着他,司马鼎文渐入梦乡,梦见上官杏鹃在床边向他招手,司马鼎文抓住她的手说:“你不出家了?”杏鹃点头。司马鼎文兴奋异常,从睡梦中醒来,见到杏鹃果然坐在他旁边,紧紧抱住她说:“好了,现在好了,我们终于在一起了。”他把坐在床边的曾春兰当作了梦中人,曾春兰顺势也紧紧抱住他,两人度过了甜蜜的一晚,这一晚是曾春兰嫁过来后第一次的欢乐和幸福。

第二天,司马鼎文酒醒了,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觉得那一晚很舒畅很温馨。不久,曾春兰就怀孕了,她心里喜滋滋的,懂憬着做母亲的幸福。

司马鼎文回到吴江不久,接到上海丁举人的信函,信中请他到上海替他家当私塾先生,束修从优,另外两人还可以切磋制艺,以备会试京师。司马鼎文看了大喜,本来就想离开这个家,这下正中下怀,等曾春兰来时把信一丢,说:“我要到上海去,明天就走!”春兰看了信不好说什么,说:“去吧,有空寄信来。”

司马鼎文来到上海丁举人府上,投上名帖,门佣说:“老爷在府外的花园里,你去花园里找他去。”司马鼎文按门佣指点来到郊外一个临湖的围墙外,透过那镂花的墙洞往里窥探,只见里面亭桥连楼阁,点缀在荷花搖曳的池塘上,隐隐有几个妙龄女子和几个文人雅士在里头喧闹。司马鼎文整了下衣冠,生怕被人看不起,小心翼翼挨进园内,抬眼看去,丁举人正端茶和众人谈笑,见到司马鼎文立刻放下茶碗,高兴地说:“我企盼的吴江雅士终于来了,欢迎,欢迎!”众人也一起聚拢目光往司马鼎文身上看,看到这么一个脸带清癯,文质彬彬的人都有些欣慕。

司马鼎文细看众人,认得一位是浙江名士宋先生,他一直在上海书院讲书,另一位是昆山文举人,自己的同科,还有一位是广东的康广仁,几个妙龄女子都明眸皓齿,衣裳华丽,含笑而立,大概是丁举人请来的名伶。

这时,从园内走出两人,向司马鼎文招呼道:“司马兄久违了,今日得见好极了!”司马鼎文定晴细看,不禁惊喜异常,你道此二人是谁?原来是姑苏学堂同窗学友庄兴楚和吴桃芳。司马鼎文欣喜问道:“你们二位如何在此?”庄兴楚笑说:“我们和丁举人有缘,所以在此。”司马鼎文听了一头雾水,丁举人笑说:“原来你们是学友,这事真巧了。是这样……”丁举人说开了。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庄兴楚和吴桃芳两人从姑苏学堂毕业后,分派到上海电报局工作,两人乘休假之日结伴到这个位于郊区的湖园边游玩,一条小河弯弯曲曲流向远方,河边长满了野草,开着迷人的小花,河边有个静谧的庄园,园门紧闭,透出几分神秘幽深。

柳荫下一个衣冠楚楚的人正聚精会神地盯着鱼标钓鱼,庄兴楚对吴桃芳说:“这里环境真好,下次有空我还约你到此相聚。”吴桃芳说:“好,城里面太拥挤了,来这里放松一下确实好。如果能进这个园子逛逛,更好,不知这园主人是谁?这么有钱。”

两人正说着,那钓鱼的人钓到了一条大锂鱼,金色的鳞片随着鱼身翻滚,时隐时显,在阳光下泛着鲜艳夺目的光采,钓鱼人兴奋地跳起来使劲拉鱼线,鱼被拉到岸边,可惜没带网兜,鱼大了拉不上来,用力一拉恐怕要脱钩,钓鱼人情急之下下河去抓,谁知河水深,脚下一滑,“卟通”掉进水里,他不会游泳,大叫救命,庄兴楚见了跳下水去,把他救上岸。

钓鱼人神情初定,对庄兴楚说:“谢谢先生救命之恩,请先生到我寒舍一聚,换掉湿衣。”庄兴楚说:“好,我还有个女朋友在旁,可否一起去。”钓鱼人听说看了近旁的吴桃花说:“就是这位姑娘吗?真好,长得如此美妙,我们一起去吧!”

钓鱼人的鱼跑了,他收拾起钓具,带着庄兴楚两人来到花园门边,打开园门让两人进去,这时,庄兴楚才明白钓鱼人就是园子的主人。到了园子内,已有佣人和丫环迎出来,钓鱼人吩咐丫环拿衣服给庄兴楚换了,坐下喝茶,互通了姓名,才知园主人叫丁默声丁举人,丁举人也知道他叫庄兴楚,他的女友叫吴桃芳,都是上海电报局的职员。

吴桃芳刚才还羡慕这园子的清幽,想进也无法进,现在已成了园主人的座上客,喝着热茶不禁笑了。丁举人说:“我喜欢交朋友,我们交个朋友好吗?以后有空只管来我这里游玩,别的没有,粗茶淡饭总归有的,是不是。”庄兴楚说:“多谢丁先生盛情,我们有空一定来。”就这样,他们和丁举人成了好朋友。

司马鼎文和庄兴楚、吴桃芳互诉别后之情,似有千言万语说也说不尽,丁举人笑着打岔说:“以后慢慢叙旧,现在还是说正事为好。”

司马鼎文点头说:“接到丁兄的信就飞速而来,想不到丁兄还有这么个幽静的好去处,有钱真是好!”丁举人笑说:“是吗,这也是托祖上的福,给我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对了,我想在此园里成立一个诗社,诗社的名字还没有敲定,大家出出主意,有什么好妙名。”文举人说不如就叫“荷心诗社”,司马鼎文说:“以诗明志,不如叫‘心泉诗社’”庄兴楚说:“好,诗是从心中来的,好诗就要像泉水一样流出心田才对。”丁举人、康广仁、宋先生、吴桃芳都说好,就叫“心泉诗社”。

丁举人说:“这诗社还要请许多名人来参加才有意思,我想请倪士辉先生还有谭君子等人一起来才有意思。”庄兴楚问道:“是不是日华女子学校的总办倪先生?”丁举人说:“正是,你也认识?”庄兴楚说:“当然,他还是我和吴桃芳、司马鼎文的老师,当年在苏州姑苏学堂教我们英文。”丁举人大笑,说:“好极了,越来越亲近了!”

司马鼎文说:“还要请日华女子学校的女教习曾莲子来参加。”庄兴楚、吴桃芳听了都兴奋而急迫地问:“什么,曾莲子,我们的同学?她不是嫁人了吗?怎么也在上海?”司马鼎文说了她的经历,点头说:“她现在是倪先生手下的教习。”吴桃芳拍手说:“好极了,我又多了个朋友加姐妹。”

到了诗社正式成立的日子,邀请到的人都来了,有倪士辉、谭君子、丁举人、司马鼎文、文举人、康广仁、宋先生、曾莲子、庄兴楚、吴桃芳等人。众人都推举倪士辉先生为诗社社长,倪士辉谦虚说:“还是由你们年轻人带头为好,我凑个数就行。”庄兴楚说:“您是我老师,我还不大会作诗,要请您指教,您若不当领头人,我也不参加了!”倪先生推辞不了,只得应允。

曾莲子见到司马鼎文往一个无人的亭榭中去,赶上来轻轻问道:“你什么时候来上海的?为何不来看我?”司马鼎文无言以对,郁郁寡欢答非所问说:“你近来可好?”曾莲子说:“孤身一人有什么好?”司马鼎文听了非常同情,说:“我受丁举人之托,来上海当私塾先生,可以常来看你。”

曾莲子见司马鼎文郁郁寡欢的样子,问道:“你近来可好?”司马鼎文叹了口气,欲言又止,曾莲子问:“是春兰待你不好吗?”司马鼎文搖头说:“不是,一言难尽,还是别说为好。”莲子说:“有什么不可以说的,我虽不是你内人,毕竟还是表妹,说给我听听,也许心里会舒服些。”司马鼎文见她紧逼不放,只得把被逼和莲子分手,无望之下和三棵树绣坊的杏鹃姑娘订婚,又被姑妈拆散勉强和春兰结婚的事说了,他动情地说:“我心中原本只有你,你出嫁后,我心中只有她。”

莲子说:“既然如此,你可以离家出走,像我一样,做个自由自在之人,或者去找她,了结心中的挂念。”司马鼎文说:“我也去找过她,可是她被我姑妈强逼出苏州后,历经磨难,已看破红尘,去寺院当尼姑去了。我心里很愧疚,总觉得欠她太多,日夜不安。”莲子听了,心中也产生几分同情。

莲子回到学校,倪士辉先生和谭君子正在谈论时事,见莲子进来关心问道:“司马鼎文和你说了些什么?”曾莲子毫无隐晦地把司马鼎文的现况和心情说给恩师和义兄听,倪士辉说:“都是这封建的婚姻制度造成的恶果,如果不是家长的阻挠,你们两人应是美满的一对,现在可好,两人都苦不可言。”谭君子愤愤道:“依我看,你们要冲决一切牢笼,破除一切旧观念,重新结合为夫妇才对!”莲子见谭君子说得这样酣畅流利,不禁半开玩笑说:“如你所说,你来给我们当红娘。”谭君子说:“可也,这有何不可!”倪士辉说:“说管说,事情做起来还是有困难的,以后看情况再说吧!我也多么希望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日本蓄谋巳久的大陆政策开始实施,借口朝鲜事件对中国驻朝军队发动攻击,中日战争正式开始,以当时的满清政府政治**透顶,经济衰落,文化陈旧迂腐,如何是刚刚改革维新成功,国力蒸蒸日上,文化全面西化的日本帝国的对手,通过平圵大败,大东沟海战大败,旅顺口大败,威海海军基地被攻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彻底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不革新图强就要灭亡的道理。

这种惨败的痛苦与屈辱压迫着每个中国人的心,沉重得喘不过气来,想不到自称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竟然被东海中这么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国打得晕头转向,满地打滚求饶,这是何等屈辱!何等羞愧!何等痛苦!上至皇帝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都痛心疾首,不知该怎么办?不改革维新,不发奋图强就没有出路,这几乎成了每个有识之士的共识。

战争的惨败在上海心泉诗社中引起了巨大的震撼,谭君子奋笔疾书一首:《有感》

“世间无物扺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落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