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韩四当官 > 第七百二十二章 糟心事

韩四当官 第七百二十二章 糟心事

作者:卓牧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8:48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三天前,韩秀峰一切都已准备妥当,正打算亲自率兵赴天津,结果被一件突如其来的糟心事给缠住了,只能让永祥和王河东先率兵过去。

而现在却因为在“战”与“和”这件事上,皇上和郑亲王、怡亲王等王公大臣举棋不定,他又被肃顺奏请留在京里听用,想去也去不成,只能让王千里赶紧赴天津。

肃顺自奉旨监斩了柏葰之后,官威比之前更大,各部院郎中主事见着他像是见着鬼似的,连彭蕴章、贾桢和周祖培见着他都绕着走,在朝堂上一样不敢跟他半个不字。

他圣眷恩隆,说啥皇上听啥。

他天不怕地不怕,但韩秀峰怕,所以不敢跟他走太近,没再跟之前一般去集贤院,而是直奔内务府大臣文丰帮着安排的这间公房。

公房不大,院子也很小,不过胜在离勤政殿近,并且一般的外臣进不来,要比紧挨着大宫门的六部值房清静。

刚托一个侍卫去跟大头说一声,接下来一段时间就在这儿办公,皇上要是传召就让大头来这儿传宣,内务府大臣文丰竟摇着扇子迈着四平八稳的官步来了。

韩秀峰不敢怠慢,急忙合上公文起身相迎。

文丰虽从未发表过什么政见,但身为管理圆明园事务的内务府大臣,对朝堂尤其共闱中的事洞若观火,早就瞧出韩秀峰这个名义上的下属不简单,谦让了一番坐下来关切地问:“韩老弟,你我虽相交不久,但老弟的为人我还是知道一些的,平日里谨小慎微,从不轻易得罪人,更不会得罪那个徐浩然,他为何一补上御史就跟疯狗似的咬着你不放?”

提起这件糟心事,韩秀峰不晓得有多郁闷,一边帮文丰沏茶,一边苦笑道:“说起来大人一定不会相信,我韩秀峰不但没得罪过他,还救过他的命。”

“救过他的命,此话怎讲?”

“这事说来话长,要不是南苑郎中王千里提醒,我都不记得这件事,甚至都想不起有他这么个人。”

韩秀峰敬上茶,坐到文丰对面一脸无奈地解释道:“都说‘做官难,难做官,想做清官是更加难,一件官衣度日艰,两袖清风熬饥寒’,刚补上御史就上书弹劾我的那个徐浩然,就是居无一宅、食无半亩,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官。他租不起房子,就在紧挨着南苑不远的一棵槐树下,用篱笆搭了个窝棚,并且一住就是四年。”

“住那么远,那他每天怎么去衙门点卯?”

“走着去呗,大半夜就起身,连灯笼都舍不得打,就这么摸黑跌跌撞撞地进城。今年正月初六,我和王千里起早进城赴宴,见一个人走着走着竟昏倒在路边。想着天那么冷,风那么大,要是不闻不问真会冻死,就这么下车将他扶起,见他穿的竟是官服,只是破破烂烂不仔细看真看不出来……”

不等韩秀峰说完,文丰就追问道:“你想着同朝为官,于心不忍,就把他救过来了?”

“其实也谈不上救,他是饿晕冻晕的,车里比外头暖和,就着热茶给他喂了几口点心,他就这么缓过来了,捎他进城当值的这一路上聊了聊,才晓得他居然是翰林官。想着大过年的,能遇上就是缘分,就心血来潮赠了他二十两银子。”

“后来呢?”

“听王千里说他后来去过一次南苑,那会儿我正好去天津办差了,守门的门军也不晓得是不是见他穷的叮当响没给门包,不但没让他进,甚至没帮他通报。直到前几天他上书谏言朝廷正值多事之秋,不宜大兴土木疏浚南苑河道海子,弹劾我以疏浚南苑河道海子为名中饱私囊,弹劾我任人唯亲、结党营私,所举官员于例不合,才想起有他这么个人。”

文丰没想到竟有这内情,禁不住叹道:“古人诚不欺我,还真是升米恩,斗米仇!”

“不说也罢,说了生气。”

“韩老弟,我晓得你懒得跟他这样的疯狗计较,可他揪着你不放!”

“他弹劾我的折子已上了,而且连上两道,事已至此,就算他揪着不放我还能拿他怎样,总不能去找他吧。”

“找他自然不行,要是传出去那又成仗势欺人了。”文丰放下茶杯,想想又问道:“韩老弟,这两天你有没有托人去问问,他为何要揪着你不放?”

“实不相瞒,我没托人去问,不过有朋友帮着去打听过。”

“你那位朋友有没有打听到什么?”

韩秀峰苦笑道:“说出来大人一定会觉得好笑,他之所以弹劾我,一是因为新官上任总得闹出点动静,毕竟对他们这些御史言官而言,得罪人不怕,怕的是没名声;二是他穷困潦倒这些年,不赶席、不宴客,跟翰林院的同僚都不怎么走动,在京里几乎没朋友,我韩秀峰很可能是他这些年所见过的最大的官,他不弹劾我弹劾谁?”

“见过你,认得你,就弹劾你,这是什么道理!”文丰被搞得哭笑不得。

“他倒是想弹劾别人,可他不熟悉!就算风闻奏事,总得有风可捕、有影可捉!相比之下,弹劾我则容易多了,他不光晓得我在南苑疏浚河道海子,还晓得南苑郎中王千里曾是我的旧部,甚至晓得南苑苑丞丁柱不但跟我是同乡,也是我韩秀峰的妹夫。”

“看来老弟是命犯小人。”

“在咱们看来他是十足小人,可我寻思在他看来,这是公私分明。甚至在他眼里,我韩秀峰就是个大贪官。”

“像他那样的穷鬼,就是见不得别人好!”文丰放下茶杯,又义愤填膺地说:“韩老弟,我敢打赌,别看他现在装腔作势,搞得跟他的名字似的一身浩然正气,可过不了多久,该收不该收的他会照单全收,甚至会变本加厉的收。之前骂别人贪,那是因为他自个儿就算想贪也没得贪!”

“大人所言极是,仔细想想还真有这可能。”

“不是可能,是一定会。”文丰拍拍大腿,想想又问道:“韩老弟,前儿下午皇上不是召见过你吗,皇上有没有说什么?”

“皇上什么也没说,徐浩然上的那两道折子应该是被留中了,不过皇上没说什么,咱不能什么也不做。”

“这么说老弟上请罪折了?”

“上了,自请处分,恳请皇上将我交部议处,并请皇上将南苑郎中王千里,苑丞丁柱、余铁锁等人革职。”

“皇上恩准了吗?”

“皇上现在哪顾得上这些,正为换约的事烦心呢。”

文丰过来真正想打听的就是这个,禁不住问:“韩老弟,俄罗斯使臣已来京,英、佛等夷使臣什么时候来?”

想到庆贤在信中说过,眼前这位跟他家有些渊源,韩秀峰觉得没必要跟他隐瞒,忧心忡忡地说:“据秀峰所知,英佛两夷不但派使臣来了,而且派来了大小二十余只炮舰兵船,算算日子,这两日便能抵天津。”

“大小二十余只炮舰兵船,那有多少兵?”

“两千多。”

“两千兵还好,可不能再多了。”文丰稍稍松下口气,又紧盯着韩秀峰问:“那皇上究竟是何意,打不打算让英佛二夷使臣来京?”

这个问题真把韩秀峰给问住了,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干脆翻出公文,苦笑着念道:“三月二十九日,皇上谕令钦差大臣僧格林沁和直隶总督恒福,‘如夷船竟驶至天津海口,派委明干之员,迎到拦江沙外,与之理论,告以此间总听候上海消息。”

“万一西夷不听理论呢?”文丰下意识问。

“皇上说了,万一西夷不听理论,该委员即告以回明地方官代为请旨,令该夷在彼听候。”

韩秀峰顿了顿,接着念道:“四月十四日,皇上密谕钦差大臣僧格林沁、直隶总督恒福等,‘夷船如至海口,先行派员晓谕,如有旨准其进京换约,即令其在拦江沙外停泊,用内地船只渡入内河,由北塘登陆到京,仍由水路至通。

五月二十日,皇上密谕钦差大臣僧格林沁、直隶总督恒福等,‘如果夷酋到津,直隶总督告以额尔金在上海曾有照会,留桂良等在南等候,俟伊回南议事,此时改换夷酋来,自当静候桂良等回至天津,再与商办一切。”

见文丰若有所思,韩秀峰又念道:“前儿上午的谕旨是,若英使至天津,派员晓谕令其停泊在拦江沙外,告以桂良等已由上海启程,不日到津,即可会商一切。如该夷请另派员前往,可告以各国和约,皆系桂良等经手办理,他人不能知悉。”

文丰听得暗暗心惊,楞了好一会儿才起身道:“明白了,谢老弟提点,也请老弟放心,这些事我左耳进右耳出,绝不会泄露半句。”

“大人这是说哪里话,大人您乃秀峰的上司。”

“在外人面前老朽是老弟的上司,在这儿不是。”文丰当年不但走南闯北去过不少地方,甚至跟庆贤他阿玛一起跟洋人打过交道,并非朝堂上的那些迂腐之辈,是越想越担心,竟喃喃地说:“是战是和,举棋不定,再这么下去,搞不好去年之事又会重演。”

韩秀峰这两天也在寻思这个问题,想到僧格林沁那个倔脾气,沉吟道:“应该不会,毕竟僧王不是谭廷襄,也不是桂良,当断的时候他会断的。”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海口形势瞬息万变,要是洋人蛮横无理骤然起衅,他就算想请旨也来不及。”

“可这仗能打赢吗?”

“英佛二夷这次只派来两千多兵,可见有多目中无人,古人云骄兵必败,何况朝廷为此已准备了近一年,所以我琢磨着应该有五六成胜算的。只是……只是……只是这次能打胜,不等于下次依然能胜。”

“以后的事儿以后再说,当务之急是这么过眼前这一关。”

“大人说得是。”

文丰打听到想知道的,觉得不宜在此久留,干脆起身道:“韩老弟,老朽跟外头的那些郎中主事早交代过,你在这儿缺什么尽管跟他们开口。”

韩秀峰连忙躬身道:“谢大人关照。”

“那老朽先走一步。”

“秀峰恭送大人。”

“别送了,留步。”

韩秀峰刚把文丰送出门,大头就兴高采烈地过来了,一见着他就大呼小叫道:“四哥,皇上让我来喊你,郑亲王和肃顺大人也在,一定是有要事跟你商量。”

“知道了,我先进去关下门。”

“快点啊,我在门口等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