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落难情缘 > 9015章 无往而不定

落难情缘 9015章 无往而不定

作者:洪门十一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5: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所以说,菩萨行于非道,就能通达佛道,这句话的意思不无道理。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冤亲平等、正邪平等、美恶平等、逆顺平等、明暗平等。

简单讲:一切无碍平等,自自然然能够通达到佛道,我们的修养不够,我们对美、丑清清楚楚,强烈的分别,逆、顺,逆境时受不了,逼得自己发疯、自杀,顺境时会欢欣鼓舞,逆境时就痛苦。

菩萨不是这样做的,菩萨从头到尾,都如如不动,保持这颗欢喜心,他明明知道这个是恶人,非常恶的人,他一样无所住、宽恕他。

所以要通达佛道,说起来并,,意思就是说,就是包容天地万物,来到你心中,只要你没有落入是非的观念、落入善恶的观念,一切都无碍,谁对你好、坏已经不重要,自自然然你就能完成觉悟的佛道,看到持戒清净的人,我们尊重,看到犯戒的人,我们认为他是菩萨示现,我们一样能够以清净心面对他,众生的好、坏,不影响我们的清净心,自然通达无碍、平等的佛道。

又问。云何菩萨行于非道。答曰。若菩萨行五无间.而无恼恚。

比如说你杀死一条狗,杀死一只青蛙,这算是犯轻罪,杀畜生犯轻罪,如果你杀死一个人,犯重罪,如果,你杀死你的师父,或者是杀死你的父母,那不得了!这算是逆罪,不可赦,罪不可忏,逆罪的罪可重了。

我们若行五无间,就是五逆罪,我们一定是从恼害心来的,但是,菩萨在五逆罪当中示现,若菩萨行五无间,就是示现,而无恼恚,他只是示现而已,外表看起来他好像很忤逆,但是,事实上他内心并没有?恚,他一定有他的原因,菩萨一定有他的发心。

德守菩萨曰:我、我所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入不二法门。

这是第二位起来报告的菩萨,他名字代表了道德成就。任何众生一有了生命,就由根本业力带来了我见,见是观念。如果这个见能够解脱,就差不多了。学佛的人讲无我,都要别人无我,自己还是有我。无我还先别讲,能忘身,忘掉自己身体,就很难了。

我每天很忙,有时疲累到觉得头和脚位置都颠倒了,累到这样程度,晚上还要来这里上课。我是随时准备下一秒钟就倒下去的,充其量走了,根本把身子丢开了。

该做什么事就要做到死前最后一秒钟,把事忘了,你就没有事了。所以一切烦恼痛苦是由身而来,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身体这个障碍是非常大的。

能把身见丢开了还不是无我。真无我是身见、空见都没有了才是。

学佛的人要修到无我,谈何容易!学道的人,像你们很多人学气功的,常来问我,我都说很好,这不是敷衍你,是真话。练气的功夫有二百多种,你学不完的,我也没时间教你,都是用鼻子和嘴巴在玩。但是你说能玩到不死吗?没有的,呼吸还是生灭法!吸进来一旦呼出去,是不能停留在身体哪一个部位的。

想要气住丹田是不可能的,女人尤其不能这么练,会血崩,会出毛病。男人去玩,会把肚子练得又厚又大,算不定跑个什么东西进去,是什么东西不讲了,讲了吓死人。

能把身见丢开了还不是无我。真无我是身见、空见都没有了才是。

学佛的人要修到无我,谈何容易!学道的人,有很多人学气功的,常来问我,我都说很好,这不是敷衍你,是真话。

练气的功夫有二百多种,你学不完的,我也没时间教你,都是用鼻子和嘴巴在玩。但是你说能玩到不死吗?

没有的,呼吸还是生灭法!吸进来一旦呼出去,是不能停留在身体哪一个部位的。

想要气住丹田是不可能的,女人尤其不能这么练,会血崩,会出毛病。男人去玩,会把肚子练得又厚又大,算不定跑个什么东西进去,是什么东西不讲了,讲了吓死人。

道家讲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最后得道了就粉碎虚空,连空都不要了,这不是同佛一样吗?谁叫你去住那里,还会怕漏气吗?

气越漏越进来。所以这些练功的人没有智慧,都在自欺。不过我当年也是这么玩过来的,懂了之后,去你的,我没有时间搞这个了。

因为有我,就有我所。什么是我所?太太是我的,儿子是我的,财产是我的,名誉是我的,安全是我的。

不信,你把《维摩诘经》拿过来,他一定说这是我的,我就来了,我之所有。

中原人常说钱财是身外之物,譬如有人借钱给别人,不期望人还,说钱财是身外之物,你用我用都一样。这个人就了不起了,好像得道了。但是牵涉他的身子就不同了,这个身子还是我的。

他只把第二层所有看空,基本所有仍然看不空。甚至有人能在生时慷慨捐出自己的器官给急需的人,这个人可以学佛了。

你们能做到吗?还不要讲身子,要你牺牲一点点利益为别人,恐怕都做不到。很多学佛的人,故意逗他一下,要个他喜欢的东西,他马上就没有道了,变成了阿修罗。

“我所”是由有我而来的,那这个我在哪里呢?我不是指这个身体,如果医生说你要挖掉眼睛才能保命,你一定同意牺牲眼睛。再告诉你连嘴巴也要拿掉,你也会同意。因为这器官只是我所有,不是我。

我究竟在哪里呢?这就要找了。

佛说了四十九年法,都告诉人无我,到了他要走之前,告诉大家有我。我们只好苦笑,他老人家怎么这样哄人!他一出世,就宣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到了悟道之后,出来当了教主,就处处告诉人家无我、无常、苦啊、空啊。

涅盘之前才说:“常、乐、我、净”,完全相反了。

这是什么话啊!其实他没有骗我们,他此时告诉我们,不生不灭所以是常的道理,得到了这个真我,永远是净土,净土就在这里,永远是极乐的。你研究佛的一生,拿来作话头,参究参究就明白了。

此地,德守菩萨为大家说,我与我所是对立的,凡夫放不掉这个我,所以有我所需要,我的存在……都来了。“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入不二法门”。

注意,他没有说无我是不二法门,你说有我、无我都可以,这叫不二。禅宗就说是这个,这个就是那个,没有名称的,连不二法门都不说了,你懂了就是道。

妙臂菩萨曰:菩萨心、声闻心为二。观心相空如幻化者,无菩萨心,无声闻心,是为入不二法门。

妙臂的名号是形容佛法有两只手臂,一是小乘声闻乘,一是大乘菩萨乘。大乘道可以出世也可以入世,小乘道绝对出世。如果小乘道入世了,就不再是小乘,已转入大乘了。

大乘在梵文的音译是摩诃衍,摩诃是大的意思,后世照巴利文翻音,摩诃衍就成了马哈亚,就是大车子的意思。(中文翻译就不直接翻成车子,而用了“乘”字,也有车子的意思,但是更注重装载的意义,有交通工具的功能。

装载量多的,就翻成大乘,心境狭小见解不大的,就翻成小乘。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解脱人生烦恼,而到达超越世俗的?实地,所以乘大,乘小。

当然,乘小车子的容易小气,路旁有人想搭车,因为车小载不动,只好拒搭。可是乘大车的菩萨,只要路旁有人招手,他就停车,甚至你不招手,他也停到你面前,邀你上车。

大小乘就是佛法的两只手臂。没有小乘,显不出佛法的清高。但是光清高也没有用,那是放在山顶上欣赏用的。大乘菩萨道不是标榜清高的,它能藏污纳垢,包容一切,好的坏的,善的恶的,无所不容。

菩萨心以大慈大悲为主,这是菩提心的基础。

菩提是梵文觉悟的译音,因为中文的觉悟不能全面表达菩提的意义,所以保留译音,不翻译。

学佛的人不能悟道,就是因为没有深切地发菩提心的缘故。大乘菩萨悟道成就之后,更是以大慈大悲为行门,来爱护一切众生,这就是菩萨心。

声闻心是自了汉,就是老子说的“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也是出离心,对世间一切厌离,采取眼不见心不烦的态度。所以声闻偏向走空的路线,躲在清净中,万缘放下,一念不生。

我们在家人,有时厌烦了,小乘之念不觉油然而生,真懒得管了,懒得管就是放弃,想躲到山中闭关去,这种就是小乘的心理。一般人都十分欣赏这种心态,中原有无数的诗词,都歌颂这样的境界,充满了小乘思想。譬如“闭门不关窗前月,吩咐梅花自主张”,“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如《桃花源记》及《五柳先生传》等文章都是。

再如在外国,很流行崇拜寒山和拾得,据说他二人一个是文殊,一个是普贤的化身。寒山作的一首偈子: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更是广受学禅的人所喜爱,你打坐用功能到达这个境界,就了不起了。但是这个境界是声闻心,小乘的境界。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澡雪精神”,干净如白纸,一粒灰尘都没有。我们都很希望能到达这样的境界,可是纵然到了,还是声闻心,不足以入菩萨道。

听说有一位得道禅师,见到许多人喜欢寒山这个偈子,就对大家说,这偈子所表达的是清净面,是法身一边的事,够不上圆满报身和千百亿化身。旁人听了不服气,就请他说说自己的境界。他就说:

吾心似灯笼点火内外红

有物堪比伦来朝日出东

这个偈子表面看是反寒山,是二法门,实际上,灯笼和明月是不二的,真悟进去了,可以把二首偈子合拢来。寒山讲的是法身的清净面,这位禅师讲的是法身起用的一面。道家有位成仙的人,他仙逝之前写了首诗给他的弟子,最后一句是“心头热血比丹红”,我读了这句诗,非常佩服,这是一个得道之人应该有的心。

妙臂菩萨在这里说,大乘的菩萨心,与小乘的声闻心是对立的,是二。可是不论大乘小乘,起心动念之际反观内照,没有一个真实的东西。正如《金刚经》所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没有大乘小乘的分别,这样就入不二法门。

善宿菩萨曰:是动是念为二。不动则无念,无念则无分别。通达此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夜里叫作宿,过去中原的天文有分二十八宿,就是星座到晚上投宿在某一个方位,这叫作星宿,是某星座到晚上出现的方位。但是这个方位不是固定的,从初夜到天明,它的位置一直在变,每月的每一天也不同,所以也可以由观星宿在天体上的位置,知道日子和时间。

在四川的乡下,旅馆都有副对联:

未晚先投二十八

意为二十八宿,不过故意不写宿字,这个地方晚上可以早点睡觉投宿;

鸡鸣早看三十三

三十三是三十三天,早上天明可以早点动身。这是内行人写的。

善宿的意思是这位菩萨真得到好的休息,得定了。你们想得大休息,得大乘定的,要注意他的报告了。

大乘的定不是念佛、念数息、念止观的小乘修法,而是以无门为法门。

你能够退一盘,以无门为法门,好了,那已经得定了。再者,有本事的,打坐时睡觉,若真睡着了不会点头的。

图画中的老僧入定背是弯的,这哪有入定?我叫这作弯弓定,月如弯弓,少雨多风。你真能睡个七天七夜不动,也差不多了。

一般人称这是睡着,如果是睡着了,能七天七夜不动吗?

动和念是两回事,妄想谓之动。你们搞数息的,我告诉你不用数了,一天二十四小时呼吸多少次?念佛也算是念了几万遍了,那么多遍,你存在哪家银行了?这都是动相。

念不动了,身就不动了,就得定了。定了的身子一定会端正的,不如此就不对了。所以讲气脉也还是有道里的,气脉通了使你强身,身弱不强,你坐着弯腰驼背的,坐个一万年也枉然,这都是秘诀。

真的不动了,妄念不起,就无念了。

有一次,我问了问一个同道;你打坐坐得很好的,为什么要下座呢?

他说时间到了,这是身体,还是心里?你以为是腿不舒服了该下来了,其实是心的问题。以前说过,假使有人用枪指着你,敢动一下就杀了你,你两条腿再麻也不动了,所以是心动。

所以“不动则无念,无念则无分别”,到了不起分别境界,就是得定。这不光是打坐如此,日常做事时也要能如此,不起分别,做了就把它放掉了。所以有时同道问我刚才讲些什么,我还要他讲给我听,因为我讲了就丢了,好像上台卖唱一样,唱完了就算了。要无往而不定,无时而不定,才真是大乘佛法。

善宿菩萨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定和休息。像这一位同道,坐在这儿一面听,一面看书,还一面在摇椅子,心都不能专一。大家在这地方要体会,可见都是在散乱中,自己不知道,要能体会这个净念才行。

弗沙菩萨曰:善、不善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无相际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弗沙是译音。对这些菩萨们所作的报告,大家可以参考老古新出版的《维摩诘经集注》,里面收集了传统注解。我介绍的方式是用现代的观念,使大家容易修正。

其他的经典或者会用“善、恶为二”,此处鸠摩罗什法师却翻成“善不善为二”,这是《维摩诘经》常见的笔调。不善就是恶,但是不用对立的“恶”字,而用否定的“不善”,意思是比恶还坏,文字上也比较美。要留心佛经上这些句子的文字技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