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落难情缘 > 9009章 为什么学佛

落难情缘 9009章 为什么学佛

作者:洪门十一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5: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六祖惠能曰:佛法在世间。时至当下,佛法仍在世间,并没有到末法时代,经教还在,只是我们不肯努力。如果肯努力,等于亲见了舍利弗和目连尊者。

我也知道有人修行之外,还努力研究舍利弗和目连尊者的著作,因而经常有感应的。

但是,以大乘菩萨道来看,声闻众的法是不圆满的,所以他们甚至连佛说的**都听不进去。例如《法华经》开头,佛正在说法时,小乘声闻的比丘就退席而去,总不进**。

大乘菩萨为了教化根基小的声闻众生,就方便示现声闻身,但是毕竟是走大乘的大路。

“示入辟支佛,而成就大悲,教化众生。”这和上一句是同样的道理。辟支佛是梵文的译音,意思是缘觉,有时也被翻译成独觉。在无佛出世的时候,甚至佛经也不存在了,他由于多生累劫的修持,能够由因缘而成就,例如看到落叶,听到水声等,因而悟道,无师自通,独绝于世间。他的层次比声闻乘高,证得性空的面比声闻乘大。

详细的道理各位去上《法华经》的课,其中都有的。所以严格说起来,辟支佛才能算是自了汉,一般的罗汉只能算高级的凡夫。

讲到这儿,想起多年前在基隆,有位已过世的道友,一定要拉我去看扶鸾。

在西湖灵隐寺有尊济公和尚的像,手中还拿着酒杯。过去每天庙上要给他供一杯酒,第二天就干了。后来寺中来了位高僧,他要严格执行戒律,就去像前骂:活着时不守规矩,走了还要供酒,取消!

济公和尚夜里居然托梦给庙中全体和尚,说老和尚骂得对,以后不要供酒了!这是在灵隐寺流传的故事。

济公和尚其实是大菩萨,但是故意示现辟支佛身,正如《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所说,“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是同一道理。

“示人贫穷,而有宝手功德无尽。”许多道友常问,出家人或在家人如何学佛?

现在这句经文的话,就是告诉我们学佛的形象和办法。

他说大乘菩萨平常示现自己非常穷,虽然身上没有钱,但是随时可以撒手千金布施他人,这就是有宝手。

密宗有个法门叫作宝手金刚,修好之后,把手伸进去一个盒子,要拿多少金银就有多少。

这句经文真正的意义是,行菩萨道的人虽然自己很穷,然而为了他人,什么都可以布施出去。

菩萨要能随时有钱用,而不用担心怎么来的,非多生累劫无量布施功德不可。

中国道家把适合修道的地点,分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

佛家也有类似的说法。山东的崂山据说就是这样的道场,经常有神仙在此聚会,那罗延窟据说就在那里。身体不好的人要注意,就怕你不修持,如果见道了,得了正定,行愿成就,去修那罗延法还是可以修得金刚不坏之身。每个人要自己发心立志。菩萨入世修持,示现多病丑陋,但是修行成就了,得那罗延身,就会为一切众生所乐见。

当年我有位皈依的师父,他是真罗汉来的,可是面孔长得非常怪。

他眼睛奇大,大到要戴平光眼镜遮一下。鼻子像头大蒜,嘴也奇大,上弯到脸颊上,耳朵小得像颗棋子,眉毛只有短短的两点黑。

他的相貌如此,可是我们成天喜欢亲近他,觉得他很庄严。

他每天不洗澡,一年到头只穿同一件纳袄,照讲是很脏的,可是他决不让你觉得不干净,甚至他住的地方还有一股清香味。

他身上还有虱子,有时他坐着会动一下,就是虱子咬了,但他决不会伸手去抓。有个同道看到他衣领上有只虱子,就一把抓住。他忙叫这同学不要杀生,还把这虱子放进他裤腰中。这都是我亲身经历到的。

我这位师父妙不可言的事太多了,他说他曾花了两年多,从四川一步一拜,去山西五台山朝山。可是到了五台山,他拜的路线走错了,应该从前山上的,他居然绕到后山攀顶,那个坡陡的不得了,他也这么一路拜上去了。

前一天晚上,山顶庙中的方丈梦到文殊菩萨对他说,明天早上后山有个活罗汉来了,要全寺郑重欢迎。

第二天一早,方丈率全寺僧人披袈裟夹道等候,结果迎到了他。

他还莫名其妙,死也不肯承认自己是活罗汉,但是众人仍然簇拥着他上大堂用斋。他的活罗汉称呼,原来是这么得来的。

看了这样的出家人,我两个膝盖再傲慢也非跪不可,管他收不收,我就自己跪下皈依他了。

所以你们连皈依也不会,还要先问肯不肯。

你恭敬他就皈依他嘛!这是你的事,他不收是他的事,学佛连一点气派也没有!

我介绍的这些师父,他们一年到头都不生病,样子虽丑可是庄严无比。

硬是不洗脸,脸也不脏。虽然身上长了虱子,可是我们却不会嫌弃他们,可爱到了这个程度。我亲身体验到,修行人的功德庄严,会影响到众生对他的观感到如此的程度。

“示入老病,而永断病根,超越死畏。”人老真可怜,不是你们年轻人想象得到的:病得可怜也不是你们能想象的。有的大乘菩萨以老病示现,作为教化。

年轻人有智慧的,看到了,能生起警觉之心,同时对老病者生起大慈悲心,能付出无比的爱心去照顾他。

实际上,修行菩萨道是可以永断病根的,维摩居士在本经上表示有病,实际上他没有病,是在藉病说法。菩萨断了病根,度了生老病死的苦海,了了生死,示现老病只是为了教化。所以我常提醒同道,依佛所教,查遍三藏十二部,真要了生死,唯一的修持法门就是白骨观与不净观。

“示有资生,而恒观无常,实无所贪。”什么是资生?就是为生活做各种不同的生意,也就是谋生。要谋生就必须要入世,因为入世了,才有可能供养出世修行的人。

行菩萨道的人,虽然在社会上做一切的事业,拼命的赚钱,他心里知道,一切都靠不住。

钱财资产只是暂时属于我而已,毕竟不是我之所有,老病来的时候,什么办法都没有,所以“恒观无常”。懂了这个道理,虽然在谋生,一点也无所贪,没有据为己有之愿望。

有时候佛经中出现的普现身,与普贤是同一种像,但是不同意义的化身。

普贤是无所不在,以行愿为标榜,没有在家出家之分,是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乃至你睡觉也可以悟道,打坐也可以,走路也可以,在厕所中也有他,上自净土下自秽土,天堂地狱,无所不在。所以《普贤行愿品》中说:“虚空有尽,我愿无穷”。那么,普现色身菩萨呢?我们晓得法身就如同虚空定无所不在的,这个墙壁里也有虚空。凡夫的色身是受业果报应之身,佛菩萨的色身是虹霓之身。普现身菩萨是讲他的身,是入世的,不是法身,是大家都看得见的。

普现身菩萨问维摩居士两个问题,第一,你的亲人、眷属(眷属范围广泛,凡是同你有关系的都是,所以每个人在世都有眷属,连出家人也有眷属,他的师父、徒儿等等都是)、吏民(维摩居士居住的毗耶离城的官吏和居民)、知识(包括善恶知识),这些人都是谁?第二,你所拥有的奴婢、佣人、各种交通工具,摆到哪里去了?

第一个问题是,每一个人在世上都有那么多的关系,没有办法脱离,即使你是单身一人仍然如此,没有其它的人你自己也没法活,人就离不开人的环境。第二个问题牵涉到各种生活必须使用的财产物资。维摩居士就用了很长的偈子回答他。

于是维摩诘以偈答曰: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是生。

你问我父母是谁,般若智慧的成就,就是真正学佛人的母亲。我们有的人修七俱?准提佛母法门,准提佛母是无男女相的,准提法的成就是证得菩提大智慧的成就。般若智慧的成就,是一切佛菩萨的生身之母,生这个法身、报身、化身。你们有学密宗的,对修气脉有兴趣,气脉不成就而能明心见性是无有是处,你明心见性开悟的那一?x那,气脉一定也成就了。你那么着相地修气脉,教理不通,智慧不够,是没希望成就的。你以为通了,只是受阴境界的感觉,是假的。成佛不是迷信,不是盲修,而是大智慧的成就。因此龙树菩萨着了一部《大智度论》。有了智慧,还要有善巧方便,包括了一切的修法,样样都可以成佛,所以说以方便为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