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落难情缘 > 第891章 做佛事

落难情缘 第891章 做佛事

作者:洪门十一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5: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释如引经据典、振振有词地讲了一通“什么不是求法”后,只见他如炬的目光在禅堂扫巡了一番,见一定听兴正浓,当他的目光停在张柬之前时,见张柬之的眼皮“突”地跳了一下,他会心地说:下面,我想讲下“什么叫做能作佛事”:

“阿难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如此香饭能作佛事!”释如作了开头告白后,接着说,阿难听了维摩居士这一番话,我们可以想象,他摇着头对释迦牟尼佛说,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事,佛啊!一碗香饭居然能做佛的事业!

“佛言:如是!如是!」佛说:对了!就是这个样的!

“阿难,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释迦牟尼佛接下来一路就为阿难讲,真正的佛法,不是呆板守住一个方法的。

有的佛国世界,不像我们这里讲经、说法、念佛、打斋,而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做佛事。

有用佛的各种光明做佛事,你感受这个光就开悟了。

“有以诸菩萨而作佛事,有以佛所化人,有以菩提树”,有些佛世界是以大菩萨们作佛事,有以佛化身出来的人而作佛事,有以菩提树作佛事。

譬如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那树本来不叫菩提树,因为佛在树下悟道而叫作菩提树。

“有以佛衣服卧具而作佛事”,有以佛的衣服和卧具作佛事的。

经典上记载,佛在世时有个弟子,怎么样修行都不上路,这弟子就想借用佛的坐垫来打坐,佛知道了就立刻拿给他用。

结果这弟子上去盘腿一坐,就证果了。

所以你们谁的太太小姐,想要件什么衣服的话,你就赶快买给她,说不定一穿上就成道了。

“有以饭食而作佛事,有以园林台观而作佛事”,有人因吃了一餐饭而学佛成道了。

有时人去到山上或庙子看到这个风景,就要出家修道了。

过去我认识一个人,他是作官的,非常能喝酒,登峨嵋山还背着酒瓶去呢!他上山之后,天黑了不方便下山,又下起雨来,山寺中的师父就留他住下。

他住在寺中,夜里万籁无声,只听见寺中小和尚念佛撞钟,他当时就把酒瓶一扔,去找住持出家了。

所以这个园林台观也真能做佛事的。

由此可见,佛法到处都有,到处都能使你入佛道。

“有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有以佛身,有以虚空而作佛事,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有以佛的身相好庄严作佛事的,谁走这个路线?就是阿难。

根据《楞严经》,他就是看见佛的相好庄严而想出家的,他是因为好色而出家,所以后来外出化缘,碰到个漂亮的摩登伽女就动念了。

你要如何修到相好庄严呢?世界上这么多人,为什么没有相好庄严的呢?这个道理值得研究了,就是佛家的这一句话:“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

一个人能够修到相貌庄严,色身健康,是经过多生累劫戒律清净来的,也就是道德行为的果报。

“有以梦、幻、影、响、镜中像、水中月、热时焰,如是等喻而作佛事”,有人因为作了个梦而去学佛,有人碰着了什么幻境而学佛。

有人因看到什么影子,听到什么声音……等等而学佛。

这里讲的几样东西是比喻,显教佛经常用的比喻共有十种,这里没有提到像水泡、芭蕉。以密教来讲,这每一样都有一种修法的。

例如镜中像,你镜子里看到的像是真的还是假的?中国古礼中,妇女坐月子时,房中不准摆镜子。

婴儿看多了镜子容易夭折,因为他把镜中的身体当作是自己,所以他意识就跑到镜子里去了。

还有婴儿喜欢看发光的东西,他集中精神看,看久了就变成斗鸡眼。

如说镜子的像是假的,可是有种修法还是靠这么修的。

不过,你要知道,修法不是佛事的究竟,只是佛事的方法。

如果你认为一个法门是对的,另一个是不对的,这就错了。

一切只是方便,只是助道,没有一个对的法门。

什么才是对的?对的是“了不可得,本来如是。”你说这些法都不对,也错了。

这认为不对的也是自己的主观意识,主观意识本来就靠不住。

佛经常说梦幻泡影、水月空花,这都是没有的东西,所以大家就把这些当作是空,错了!这些不是说空,是说有。

不过这是很短暂的,不会永远停留,很快就过去了。

所以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

“有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观音法门就是用音声来修的。

譬如刚才讲的朋友,在峨眉山听见钟声一响、小和尚念佛,因缘成熟就出家了,所以音声也是佛法。

文殊菩萨在《楞严经》称赞观音法门:“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为什么他推崇用耳朵修法?

其实用眼睛的方法也很多,但是用眼睛修不圆满。

以四方来说,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四方的三方之一,后面看不见;鼻子只能管呼吸,其他的不知道;只有音声是十方上下都可以听到,尤其是这世界上人与人之间,常靠音声作言语表达,所以修观音法门比较容易。

大家别忽略了一点,文殊菩萨很谦虚,他没有推荐自己的法门。

他代表智能,也代表文字,所以他名号的中文翻译,是用了“文”这个字。

释迦牟尼佛的名号,释迦是能忍的意思,牟尼是寂静,能忍寂静合起来,在中国文化就是一个字:“文”。

因此很多中文佛学经典,就称他为释迦文佛。

我们知道观音法门殊胜是靠经典文字来的,是文殊菩萨推荐来的,可是大家却不研究文殊菩萨的修法。

所以有人是因为和人谈话受规劝而学佛,有人是因为佛经的文字好,由文字因缘而学佛。

这里有的同学听经时把眼睛闭起来,一边打坐一边听,眼睛不看面前的佛经,这是很糟糕的。

研究文字的时候,一定要看着文字,透过人家所讲的,才会确实吸收,才记得。

文字是般若的一种,没有人真悟道而文字不行的。

譬如六祖本来一个大字不识,可是悟道了以后他能讲经;他也不用自己去读,就让人家念给他听,他听了就能解说,就是这么高明,也就是因为文字般若到了。

但是你,我也,所以我们还是需要认字,透过文字来做佛事。讲到这里要提出一个重点,《维摩诘经》在佛法中是从果上说起的。

已经成就的佛,像维摩居士(金粟如来的化身)来到这个世界上,同我们一样是血肉之躯,也有生老病死的现象。

维摩居士以生病的因缘,引出这一部经来说法,在说法中,又有许多不可思议的境界,例如方丈室中容纳好几万人,又为每人借了一张师子座,又有天女散花,任意转男女相,甚至去上方世界,同香积佛化缘吃饭,等等。

都是在说佛法有成就的人,他们有如此不可思议的功德、智慧、能力,这些都是佛果上的事。

我讲到什么是做佛事。一讲到作佛事,大家通常就想到找出家人诵经,或者放焰口,或者作水陆道场,或者持个咒子。

这些也是作佛事,是为佛法佛教而作的事。

真正的佛事包括了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太多了。

不要偏执一种,好像有人只抓住念阿弥陀佛,其他都是外道;或是学密宗的人,认为净土是没有智慧的,而禅宗是狂妄的;或者搞气功之类有为法的人,看不起静坐;或者静坐的人看不起搞气脉的人等等。

佛告诉我们,一切皆是佛法,就看你的智慧从哪里投入。

《维摩诘经》讲了那么多都是佛事,可是如果拿《华严经》来比,《维摩诘经》只讲了百分之一。《华严经》讲得太多太多了,乃至依《华严经》,佛有时叫做神仙、猪仔、神、上帝,都是化名,那太伟大了。

下面《维摩诘经》一转,开始讲佛土,土要读如「度」,我再一次提醒大家。什么是佛土?就是佛的境界。修净土的人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样子呢?《阿弥陀经》告诉我们那里之好,地是金刚钻铺的,光亮而平坦,七宝行树等等。但是你要注意,《阿弥陀经》所讲的种种好,非究竟法,而只是我们人世间认为最好的。佛土真正的美丽,是人世间的观念没有办法理解的,但是佛要向我们介绍那里的好,要怎么说呢?好像有的乡下人一辈子没有见过黄金,要怎么对他说?只好讲那金子同橘子皮一样,这样他就以为知道了,他的理解金子是橘子皮。所以佛用我们世间法来介绍,讲金银琉璃玛瑙等等,极乐世界究竟是中国式的还是西洋式的?不知道啊!

佛土究竟是怎么形成的?那是一切佛菩萨的共业所造。我们这个世界,是我们众生共业所生。共业别业的问题这里不讲了,到别的课程再说。譬如我们说五方佛,中间是毗卢遮那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佛,西方阿弥陀佛,东方药师佛。东方再过去,还有阿閦佛,多得很。关于这方面,你要看大藏经里的一部《千佛名经》,讲得很清楚。要了解释迦牟尼佛如何介绍阿弥陀佛佛土,就要研究《法华经》《大宝积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

我常对人说笑话,我说你们念阿弥陀佛那么诚心,真是好没良心啊!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介绍给我们的,结果你每次念阿弥陀佛都不先念释迦牟尼佛,真是新人入洞房,媒人爬过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