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落难情缘 > 855章品《维摩诘经》(13)

落难情缘 855章品《维摩诘经》(13)

作者:洪门十一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5: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是讲维摩居士成就的功德。

上文都是在述说维摩居士的成就德行,道业是这样深。接着是说明维摩居士成就的功德。

“若在长者,长者中尊,为说胜法。”佛法所谓的长者,在过去印度是四种姓之首婆罗门阶级中,年高德劭之人称为长者。后来佛教传入中国,长者居士要具备十种德行,年高、有学、有德、有道等等,才堪称长者,我们现在有时也依佛教的习惯,写信给前辈时尊称对方为长者。维摩居士即使在众多婆罗门阶级长者众中,也受长者们尊重,为长者们开导说教更高的出世法门。

“若在居士,居士中尊,断其贪着。”这里的居士不是指长者居士,而是普通居士,是在家学佛的。维摩居士在居士众中受尊重,在家居士多半对世法、世间的因缘还有贪着,不能完全解脱。维摩居士对居士说法,可以断了居士的贪着习气。以下的叙述句子都差不多,我们就不详细讲了。

“若在剎利,剎利中尊,教以忍辱。”剎利是剎帝利,是印度的四种阶级之一,是帝王将相等人世间的统治者,仅次于婆罗门,释迦牟尼就出生于剎帝利阶级。好武功的人多半是不会忍辱的,无勇之人能忍让固然是很好的德性,但是可能只是窝囊,有勇而能忍才是真忍辱。

“若在婆罗门,婆罗门中尊,除其我慢。”婆罗门是教士阶级,至今仍然存在。

“若在大臣,大臣中尊,教以正法。若在王子,王子中尊,示以忠孝。”王子是世子,研究历史深刻了就知道,愈是帝王家庭,富贵之家,就愈没有忠孝,愈是骨肉相残,古今中外皆然。

“若在内官,内官中尊,化正宫女。”内官是太监,中国历史上也称黄门或中宫,佛教戒律中也有提到黄门,是非男非女之人。看中国历史就觉得内官力量之可怕,完全是变态心理。得势的内官连皇帝的性命,挑选继位的皇子,都捏在手里,外廷的大臣大将,一点办法也没有。看了《维摩诘经》可以了解,印度历史也一样。化正宫女是使后宫能够清净。

“若在庶民,庶民中尊,令兴福力。”庶民是老百姓。

“若在梵天,梵天中尊,诲以胜慧。”梵天是初禅天的天主,是得了定的,已经是有大修行的天人,他们有定而无最高的智慧。维摩居士还是可以教诲他们,不能得解脱。如何是解脱?能做到爱山林清洁同猪圈厕所一样就解脱了。

“若在帝释,帝释中尊,示现无常。”帝释是欲界天的天主,就是中国所讲的玉皇大帝,不是大梵天,大梵天比玉皇大帝还要大。玉皇大帝生在欲界天中的三十三天,这不是第三十三层天的意思,而是那个天界的名称就叫做三十三天,是由三十三个区域组成的,勉强比方说等于是天上的联合国似的,玉皇大帝就是其中推举出来的天主。欲界和色界有何不同?欲界天的天人同我们一样,贪恋五欲之乐。大的五欲是色、声、香、味、触,小的五欲是笑、视、交、抱、触。欲界天人也有男女之欲,不过帝释天的孩子是由肩膀上生出来的,不像人世间孩子是向下生出来的。

“若在护世,护世中尊,护诸众生。”护世是天神,庙里的四大金刚就是护世天神。是欲界天中层的四天王天的天神,我们这个地球世界就受他们的保护。譬如韦驮菩萨,相传就是四天王中南天门毘沙门天王的一名天将,他是在中国唐朝时始为人所知。当时有位禅师在终南山上坐禅,一时陷入昏沈跌下山崖,被护法天神托住而没摔死。禅师叩谢,请求天神现身。天神现身自称是韦驮,禅师把韦陀相貌描真绘下,才流传于世。在我们这一个贤劫中,一共会有一千尊佛出世,释迦牟尼佛是第四位出世的佛。韦驮菩萨是发了愿,将会是贤劫一千尊佛当中,最后一位出世的佛。

上面说了维摩居士成就的功德,无论他处在哪里,在哪一行里,都是第一流的圣者,都能够领导他人。他是我们在家出家的人,也是儒家所讲的「化民成俗」,教化民众而变成社会的一股风气。维摩居士不但做到对世间人「化民成俗」,还能教化天人。我常用一句俗话来说笑,人家问我多大岁数?我说“逢人大一岁”,地位呢?是“逢官高一级”,至于作人,则是“见人矮一辈”,作到了这样,就是维摩居士了。下面开始是进入《维摩诘经》的正题了。长者维摩诘,以如是等无量方便,饶益众生。”维摩居士修成了前面所说的,以无量无数的方便法门,充分地利益一切众生。

“其以方便,现身有疾。”但是维摩居士生病了。佛为了解脱生老病死而出家,以维摩居士这样一位居士如来,虽是古佛化身,成就如此之大,结果还是有病,这佛法怎么去学?不但维摩居士,连释迦牟尼佛到八十一岁入涅槃,寒风发背,生病而死。怎么寒风发背?佛年轻的时候在雪山修苦行六年,现在要你们打坐时身上披盖好,佛当年可没有这样的设备,所以成了宿疾。佛有一次这老毛病发了,叫弟弟阿难去化缘,要酥油来熬药。阿难去到家里化缘,被骂了一顿,本经后面会讲到。我们众生有病,为什么诸佛菩萨也不能离开病?这是个大问题,是个话头,要去参。

我们看佛经,佛与佛见面时会彼此问询;“少病少恼否?众生易度否?”可见,成了佛在现身时免不了病,也免不了度众生的烦恼。众生不容易度是当然的,有时度得佛都要生烦恼。有些人写信问候我:“少病少恼否?”我看了真啼笑皆非,我又不是佛,你也不是佛。

“以其疾故,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婆罗门等,及诸王子,并余官属,无数千人,皆往问疾。”因为维摩居士有病,消息传来,从国王到各界人士有好几千人,都去探视。那个时候整个印度没有多少人口,这么多人去看他,那是轰动了全国。可以看到维摩居士道德学识的威风之大。

“其往者,维摩诘因以身疾,广为说法。”对前来探病的众人,维摩居士以生病作机会教育、教化大众。下面,讲讲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

“诸仁者!是身无常,无强无力无坚,速朽之法,不可信也。”维摩居士怎样说法呢?我们可以想象他躺在病床上,向来探病的人说,诸位,我们这个父母所生的肉身是不会永恒存在的,而且不坚固,脆弱,很快就会坏掉了,不要信赖这个身体。

由这句话我们反省一下,大家打坐修道搞气脉,求健康长寿,都是在信赖这个身体。以为是在修道,已经错了,非正见也。“速朽之法,不可信也”,看看自己年轻时的照片,那个你、三年前的你、去年的你,早就死了。我们觉得活着,其实那个你一天一天都过去了。这个**的我,不是真我。

“为苦为恼,众病所集。”痛苦的根本,烦恼的根本。我们所有一切身心的痛苦,都是因为这个肉身而来。佛经上说过,我们一生当中所可能患的痛,以大类算,有四百零四种,因为地、水、火、风这四大,每一大所发生的痛,各有一百零一种。同样的意思,老子的表达是:“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他说,诸位,真有大智慧的人,不会怜惜爱护这个身体。失掉父亲叫无怙,失掉母亲叫无恃。这不是叫你自虐身体,而是不要姑息它。我们对身体愈不姑息,它愈健康,听起来很奇怪,但确实是如此。

接下来一段话,是维摩居士讲这个身体的,文字很好,如果把它当文学境界看过去就可惜了。这每句话都是方法,是修止观修密宗的观法!观就是上面讲的“明智”,把自己观察清楚。

“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我们这个身体,等于水面上浮聚了一堆的泡沫,我们的细胞、血液、血球堆在一起,外面罩上一层皮,就成个人样。这层皮剥开来,泡沫一流走就完了。所以讲泡沫是真的,不是文学上的形容。「不可搓摩」,是捏不得,抓不住的。身体像泡沫,水泡不会持久,一下子就散掉了,就像文学上说的“百年一瞬”。中国文人的文章好,多因通了佛学的缘故。你能悟到佛学的境界,即使写白话文,照样可以写得优美。

讲到一瞬,曹操的儿子曹植,是个才子。当时他写了首诗

小院西风向晚晴嚣嚣恩怨未分明

南回寒雁掩孤月东去骄风动九城

驹隙留身争一瞬蛩声吹梦欲三更

山泉绕屋知深浅微念沧波感不平

“驹隙留身争一瞬,蛩声吹梦欲三更”,是讽喻父亲不要想当皇帝,不要争了,光阴似白驹过隙,人生一瞬即逝,不要再做梦了,夜都已到三更了。真是好诗,外表不像是佛法,真实里子有佛法,等于是引用了《维摩诘经》“是身如泡,不得久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