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落难情缘 > 777章 孩童比高低(3)

落难情缘 777章 孩童比高低(3)

作者:洪门十一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5: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明摆着如此严苛的要求,想答得完美实在太难了,实令小祝得财措手不及,他摇着小脑瓜,搜索的触角在脑海里不断地伸缩着:“这……这……这……”

苏一文见小祝得财这个情状,以为他无法应答出来,得意洋洋地:祝得财,我看你这一回是输定了。”

沙村的小孩子们欢呼起来,猛地拍着手掌,仿佛那些美味可口的酸味已经到了他们的嘴边一样。

而锦水坊的小孩子们见势不妙,个个紧闭着嘴,目光全都聚焦在小得财身上,有些人脸上已流露出失望的神情。

“哪一一”这时候,站在小祝得财身旁的肥仔华突然放了一个响屁,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苏一文瞪了肥仔华一眼,责备道:“你呀,真不识趣!众目暌暌之下放屁,却不找个地方去避一避!”

肥仔华红着脸回答道:“我今早吃番薯多了,刚才肚子的气不知怎的一鼓,屁就出来了,真不好意思。”

听到屁响,一道亮光在小祝得财的眼前掠过,他的心窍顿时开了,说:“我有答案了。”

孩子们未明所以:“你有什么答案呢?”

“你们听着,” 小祝得财慢悠悠地开腔应对出上联:

臭屁唔响响屁唔臭唯独番薯芋头屁又响又臭

孩子们听到小祝得财这调皮而又近乎低俗的上联后,忍不住哈哈大笑,有的小孩还笑得捂住发痛的肚子。

臭屁唔响响屁唔臭唯独番薯芋头屁又响又臭;

香花不红红花不香只有牡丹玫瑰花又红又香

沙村的孩子们将上下联细细品读后大声叫好!

小祝得财历来是个出了名的捣蛋鬼,这次所回答的上联,虽然人生格调与艺术品位比苏一文所出的下联低俗一些。但其所用的词性、平仄基本与苏一文所出的下联相应,以“臭“和“香”对个正着,你无法再对他进行挑剔。

苏一文想不到祝得财竞然一下子就能够对得出自己所出的下联,无奈地摇着脑袋。

肥仔华上前用手推了推小祝得财的肩膀,说:“你也出一道难一些的,让他们答不上来。”

锦水坊的小孩子们也在高声叫道:“是呀、给一道难题他们。”

小祝得财蹙起眉毛用手使劲地播着小脑瓜,一会儿便想出上联来。对苏一文说:“你听着,我出的这上联是:

里洞靓油炸洛洞靓豆腐香香滑滑确系醒他见苏一文未能即时开口作答,也模仿苏一文刚才的神态,提高声音,强调说:“苏一文,你要注意,我所出的这个上联,里面既要有我们新州的地方名,又要有我们新州的地方特产。两者都要兼顾。如果你的回答牵扯到别的,就算你答不对。”

苏一文:“这…这……”

里洞是新州的一个地方,出产的靓油炸香而不躁,深受人们的喜爱;洛洞是里洞的一条村,出产的豆腐十分细嫩滑,有口皆碑。

小祝得财继续说:“我这上联第一句有一个ʻ洞ʼ字,第二句也有个ʻ洞ʼ字。还有,第一句有一个ʻ靓ʼ字,第二句也有一个ʻ靓ʼ字,所以,你应答时必须在第一句与第二句要有两个相同对应的字眼。”

这的确是一道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即场回答的难题。

这下子可把苏一文难住了,他用手搔脑瓜,眼睛凝定了好久也答不上来,只好问沙村的小孩:“一我一时间找不到答案,你们有谁想到了?”

与刚才兴高采烈的情景相比,沙村的小孩子们要么是摆手说不行,要么是摇头称叹无奈。

苏一文见状,也无奈地摇了摇头……

谁知他这一摇头,竟然摇开了思路,想起有一次他爷爷对他讲过撰联妙手刘晨初撰联的故事。

从前,在新州太平镇社墟村有个能诗善对,撰联妙手的人,名叫刘晨初。

他生平喜欢饲养鸟雀,外号“雀仔佬”,自少勤奋好学,天性聪慧,曾参加省的会试,获第一名贡生。此后在社墟乡设馆授学,以文学造诣深广而闻名内外。所作白话对联,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凡俚言俗语,皆可入联,一经入联,便盎然成趣。

刘晨初还善于集句撰联,一次他在南海西樵山新州会馆举办的翰林举人、当代名流的公开征联中,他以鹤顶对的妙联,以《四书》名句“临之则敬,允矣唯恭”作出新州县的吉称“临允”县二字而夺魁。

刘晨初撰的妙联、巧联、绝联、趣联,广泛流传于民间,有“对联专家”之称。他生前在学校课室门口写下的一对景联还在激励后人:

室自升堂循序入

人须有道向中行

苏一文依稀记得,他爷爷说,有一年元宵节,社墟村前搭起了大戏台和佛像的坐棚,只见刘晨初妙手落处,一对白话联就显在众人眼下……

于是,苏一文信手拈来,高声吟道:

白鼻哥上门索油当然丢架

苏一文吟出刘晨初的上联后,看着小祝得财提出对答要求:“这上联要紧扣唱大戏主题,人物对人物……”

小祝得财未待苏一文解释完,便不耐烦地打断他说,“苏一文!你不用再说了,你出的‘白鼻哥’,我用‘花面佬’对你;你出的‘上门索油’,我用‘登台拜师’对你;你出的‘当然丢架’,我用‘请勿挤台’对你,这不就对上了吗?”

苏一文暗自嘀咕,一时竟说漏了口,问祝得财,“你是怎么知道的?”

祝得财被他这近乎弱智的一问,真是无语了。须知道,但凡新州人士,上到一百几岁,下至三岁孩童,那个不知,谁人不晓撰联妙手刘晨初呢?

只听到肥仔华尚走到苏一文面前,小声地说,“秀才,你这还用问吗?太平社墟撰联妙手刘晨初你总该听说过吧?别以为自己知,别人就不知,” 肥仔华说到这里,再靠近苏一文一些,在他的耳朵喃喃轻语,“我还知道,佛像棚的对联是‘生锈铁,一律不用’;‘朱砂符,一贴即安’呢!”

苏一文是彻底被这肥仔华弄得无地自容了,幸好这是在他耳边说,要不然,被大家知道了他拿刘晨初的对联出联这种事,真是丢人死了……苏一文恨不得面前有条缝,立马钻进去。

过了很久,沙村的小孩子们都没有人挺身而出来作答,苏一文只好泄气地:“我们沙村的现在答不来了。祝得财,我看你出了上联后,自己也未必有好的下联答案。

“我当然心中有数,才给你们出这上联啦!”小祝得财嘴巴一翘,提高声音,故意一边做着手势,一边一字一音地说,“我的下联是:

上沙大番薯下沙大萝卜无得弹

沙村的田地是大海历经千万年退潮后留下的黑色潮泥,且混有适度的细沙,肥而不板结。上沙村,尤其是相思山以下的山是泥中带沙,最适宣种植大番薯,由于水质与土质不含有害物质,所以常吃大番薯的上沙村民有特别多的高龄人,后来有人甚至活到了116岁的高寿。而下沙村是上沙村的下游,那里地地平坦,是沙中带泥,当地人说那些是“潮尾沙”,种出的大萝卜又爽又甜。所以沙村祖祖辈辈都习惯种植大番薯和大卜。新州人都知道,上沙村所种的大番薯,下沙村所种的大萝卜,甜爽爽,别有风味,远近闻名。每逢到大番薯与大萝卜的收获季节,许多外县人、甚至外省的客商都会幕名而来,争相抢购。

小祝得财所讲出的下联,第一句有一个”沙”字,第二句也有个”沙”字,正好与上联的两个“洞”字相应和。还有,第一句有一个大”字,第二句也有一个”大”字,正好与上联的两个“靓”字相应和。后面那句,叠字对叠字,既工整又彰显这里的地方特色,令人击节叫绝。

苏一文细品味过祝得财的上下联,知道这一回已经输了,沮丧地用双手抱住脑袋,叹了口大气:“唉!”

经过较量,小祝得财所领衔的锦水坊小孩子们得胜了,肥仔华先动手捧起放在地面上的那堆零钱,其他小孩子也陆续捡起地面上剩下来的散钱,跑到”精食的”酸味店的档口前,大声叫道:“老板,刚才你讲过的七折优惠,给我们每种酸味都来一些。”

没有多久,一大堆五颜六色的各种酸味一一酸黄瓜、酸萝卜、酸荞头、酸姜片、酸藕片、酸芥菜等应有尽有摆在锦水坊那群小孩子面前。

他们狂喜得连竹签也不拿,索性用手抓起酸味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小祝得财吃过几件酸萝卜和酸阳桃后,用手抹了抹嘴巴,再用竹签挑着一块酸木瓜,得意地对苏一文与沙村的小孩子们晃动着,说:“精食的这酸味多好吃!”

锦水坊的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大吃一顿后,向他们的对手——沙村的小孩子挪揄道:“哟,这些酸味真是吃过返寻味。如果不服气,我们下次再来较量一番。”

明明已经输了,又要受人家的嘲笑,苏一文与沙村那帮小孩子们心里很不爽,但有言在先,只能低头认输,白白流着口水,在旁看着对方狼吞虎咽的吃相。

他们也知道,这不能怪苏一文不聪明、没文才,只能怪锦水坊那个小祝得财实在太历害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