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落难情缘 > 第476章 妙哉奇也(5)

落难情缘 第476章 妙哉奇也(5)

作者:洪门十一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5: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他走下殿,既不拿脉,也不看气色,又不望舌苔,仅仅斜视了妙庄王一眼,便开门见山地问妙庄王做过什么亏心事。

妙庄王一听这话,脸"唰"的一下变白了,"嗖"的一声,从龙椅上站起。

没等万岁开金口,疯道人又开玩笑似的说:"你害过五百条人命......"

话未说完,妙庄王"通"的一声坐回了原处,过了好半天才有气无力地说:"既是报应势必无药可医。"

疯道人说:"自古道,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假病者肌肤之恙,疥痒之疾也。真病者,心之病,骨之病,血之病也,绝非药力所能解除。不过贫道却有意一试,只是我这肚皮已经饿得贴了背。"

妙庄王见这疯道人一眼便看准了自己的病根子,已经暗暗佩服,立即吩咐设宴款待。

话刚出口,又觉得其中似乎有诈,像那火烧百雀庵、勒死三皇姑、忧死结发妻之类的事儿,并不是什么秘密。

这个饿花了眼的穷道人兴许想用这些道听途说的消息,骗上一顿丰盛的酒宴,再找个合情合理的借口一推了之。若果真如此岂不贻笑后人?

对于妙庄王来说,一桌宴席所耗之资仅仅是九牛一毛,本不足挂齿,若是上当受骗,其名誉上的损失,绝非金钱所能计算啊!

为谨慎起见,妙庄王决定趁开席之前,进一步摸摸疯道人的底细。

没想到刚吩咐执事太监为客人泡杯细茶时,那道人便未卜先知地说:"有道是酒诗、茶话、烟文章啊!万岁想必是有话要问!"

妙庄王一惊,正要设法解释,疯道人又不分尊卑上下,颠三倒四地说:"病家不用开口,便知病情根源;人一张口,贫道能见其五脏六腑;猪一翘尾,贫道便知道它要屙干屎还是稀尿;万岁爷吩咐泡茶,山人已料定是对贫道放心不下。"

"哪里,哪里,孤家只想随便聊聊而已。"

"真人面前不说假话,贫道一向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吃不喝不吐真情。如若不信,有诗为证:

四菜一汤,治病无望。

六菜一汤,酌情商量。

八菜一汤,假药真汤。

熊掌猴脑,性命可保。

玉液琼浆,千金要方。

海味山珍,去病除根。

疯道人吟罢,妙庄王已经传谕"海味山珍,玉液琼浆侍候"了。

疯道人的那张嘴实在厉害,说起话来颠三倒四,却不露一点破绽,可谓口若悬河,字字弹丸;吃起饭来,更是锋牙利齿,不亚于铁齿银牙。

三**碗,七十二小盘,除了骨头、大刺之外,一点不剩。四瓶玉液,八瓶琼浆,除了酒杯、酒瓶,半滴未留。酒足饭饱之后,他"拐子拜年,就地一歪",在饭桌下面睡将起来。妙庄王一面令人将其扶到象牙床上,为他擦身更衣,一面又摇头叹息。

人们都以为疯道人已经醉得不省人事,没想到刚往象牙床上一放,他便伸了个懒腰说:"这比桌子下面强多了。"

太监们正要为他擦身更衣,他却不耐烦地吼道:"擦个么事,换个么样,山人身上虽有污垢,心却清净,比你们这些昏君、庸臣、贪官、污吏干净多了。道袍虽破,亦非龙袍玉佩可比。君不闻:天子只知天子贵,三教原来道行尊。但观三教,惟道至尊。上不朝于天子,下不谒于公卿。避樊笼而隐迹,脱俗纲以修真。乐林家以绝名绝利,隐幽谷以忘辱忘荣。顶星冠以曜日,披布衲以长春。或蓬头而垢面,或素袍而白巾。笑奢华而浊富,乐自在之清贫......"

疯道人本来谈兴未尽,不知为什么突然将话锋一转,道:"说这些疯话何益,还是看病要紧,群龙不可一日无首,百姓不可一日无君,万岁爷今日待山人不薄,贫道理当投桃报李。”

疯道人嘴上说为万岁爷看病,人却卧在象牙床上不起身。妙庄王为了治病,只好屈驾了。

他很不情愿地坐在床沿上,一股酒气、汗臭熏得他直恶心。他咬紧牙关,将右手伸过去,十分虔诚地说:"请真人号脉。"疯道人轻轻将手推开说:"坐远点,坐远点,可别吸了贫道吐出的仙气。"

"这脉?"

"靠脉相看病,是凡夫俗子的勾当。""那真人是?"

"我来问你,这几日可有飞虫叮咬?"

"岂止是有,简直多极了,入夜必至,天明即离。"

"其实不多,仅仅五百之数,只是一来便嗡嗡叫,叫得你头昏脑涨,当然觉得不计其数,万岁爷不妨查一下身上的红点子,一定是恰好五百,不多不少。"

"真人所言极是,十天前寡人便查过了,整整五百,难道它们……"

"他们全系冤魂变化而成,意欲讨还血债,只因生前它们全系文人,所以吸血时即遵规律又有章法,吸血前的'嗡、嗡'声,乃叙述吸之理由,恰似臣民们向你呈送奏章。"

"据寡人所知,百雀庵内那五百尼僧识字者不多,怎能称之为文人?!"

"依山人算就,化为灰烬者,并非尼僧,乃五百秀才也。"

"妙庄王哪里肯信,立即追问苏宰相,才知道早在第一次火烧百雀庵之后,五百尼姑全都跑了,百雀庵也被苏宰相改成了"王记客店"。

第二次火烧百雀庵之前,正值皇榜开考之际,进京赶考的五百秀才全被身兼主考大人的苏宰相安排在"王记客店"住宿。当他捞足钱财之后,又动了趁机结党营私,安插亲信的邪念。这时正好发现妙庄王烦躁不安,立即写下了"成事者百雀庵,败事者百雀庵"的竹签,促使妙庄王二次下了火烧百雀庵的圣旨,实现了他借刀杀人的毒计。

天下才子化为灰烬之后,苏宰相的儿子、女婿、女儿、外甥、侄女婿、亲戚、朋友无不参考,其结果是这一届的状元、榜眼、探花、举人,等等,让王氏家族尽数全包了,等妙庄王一死,兴林国就成了他王氏的天下了。

文武百官都以为是妙庄王下令烧死了天下才子,王氏家族正好趁机应考,虽然录取者尽是其亲朋子侄,却也是合理合法,再加上苏宰相系万岁宠臣,也就无人敢告御状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