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落难情缘 > 第415章 耐人寻味

落难情缘 第415章 耐人寻味

作者:洪门十一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5: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六祖惠能大师见众人答不上来,便朗声道:“能!”

“用什么方法?”张中昌问。

六祖惠能大师答道:“只要方法得当。这方法之一,便是佛教的禅宗文化,一种使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变得宁静和谐的中国传统智慧。”

接着,六祖惠能大师对禅宗文化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禅学思想精华是启迪智慧,净化人心。禅学的豁达是通向内心和人际和谐的坦途。

禅学是这样一种大道,它教导每一个人:世界便是我,我便是世界,世界美好我也美好,世界痛苦我也痛苦,人人都应该宁静地生活,自自然然地生活,如雨在清水里,如云在蓝天上,如花盛开在阳春三月,如雪飘落在寒冬,顺乎自然、宁静地生活,与天空、与大地、与人、与动物、与静物和谐相处,和谐得如同鱼与水、云与天。

如果人心明镜般通透,如湖水般平和,如高山般安安详那么,上面所说的战乱、困扰朝廷帝皇的皇位之争,宫廷政变之类的祸国引发的战乱等事,也就会被不知不觉地消除于每一个尚末萌发根芽的初始状态之中了。

六祖惠能大师这一番话,直听得张中昌连连点头称是。“朝中权力竞争激烈,文武大臣的妄想执着也很强烈,如何能做到和谐相处?”

神会见张中昌提出这么一个千古难题,双手合十,连说“善哉,善哉!大人说的是大话题……”

六祖惠能大师道:“此乃涉及心念所思所想之事。说易容易,说难亦难也!此乃人心一念之间,就可以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境界、两种天地啊!”

六祖惠能大师说到这里,意味深长地举了一例子:早些年,有一位才华出众的乡间青年,由于他自尊心很强,性格内向,几次乡试都中不了秀才,因此,难以避免遭人议论,说他才疏学浅,烂泥扶不上墙。

这些议论传到他那里,使他一度产生抑郁、消沉颓废的情绪。为消愁解闷,他只身外出游览了几处名山大川。但游客们的谈笑风生没能激发他的兴致,反而更令他落寞感叹;青山绿水,在他的眼里全无灵气与生气。

他万念俱灰,决定最后去一座偶尔听说却不大出名的大山,不是为了观赏,只为选择一个不为亲朋所知的地方结束生命。

当他到达那座山时,他惊呆了:光秃秃的山,只有一座简朴的古寺,哪有风光!却见游人如织,一律虔诚地顶礼膜拜。他从未到过佛门,觉得这些人的行为不可思议,便好奇地问他们为何来此山。尽管答说不一,但都表达了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他既震惊又疑惑:人人都有希望,我却万念俱灰……我应该怎么办?

后来,他无意中在那座古寺看到一本《维摩诘经》,于是,身不由己地翻开看了一遍。

出乎他的意料,他竟然从中幡然顿悟,毅然重新回到了学堂,投入到认真学习功课之中。

他说:“是博大精深的《维摩诘经》使我明白看破、放下、自在”的禅机妙理,助我越过满目苍凉,转入了一片充满生机的新天地!”

诗人杜甫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诗人在国破亲离中的悲怆。因为感时伤世,所以诗人因情生境,看到花也觉得“溅泪”,听到鸟鸣也觉得惊心。从心理生发机制上说,这和上例那位乡间青年因万念俱灰而满目苍凉是一致的。

众生因妄想执着,为种种境所迷,心为追逐而流转。因贪、瞋、痴不断,就有喜、怒、哀、乐,迷时境转人,悟时人转境,境由心生和因境生情,都说明了人心的难以调治。

佛法则正是疗救人心的一剂良方。有的人“一叶悲秋”,因为恐惧生命的短暂,忧虑人生中的失落;而佛法可以从一片落叶中感悟出生命无常、万法皆空的真谛。

有人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实是出于人生苦短、追求不足的无奈;有人“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则反映出一位生命充实、胸怀豁达的智者豪迈的情怀。所以说,迷时境转人,悟时人转境。

对此,处于失意、迷茫中的人们,应该多抽点时间学习一下《维摩诘经》,从博大精深的佛经中去感悟、顿悟人生真谛,从而去把握自己。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人不论高贵或贫寒,只要脱却俗念,保持一颗平常的“真心”,以恬静、祥和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就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可以做到“失意不失志,得意不忘形”,就可以领悟到“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六祖惠能大师说完这个故事后,颇为感触地,又说:“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老讷相信,超越‘满目苍凉’的境地,人人都可以进入‘一片生机’的新境界!这便是《维摩诘经》对世人的有用之所在。”

六祖惠能大师一口气说完这本经的有用之所在后,脸上露出了宽慰的神色。

须知道,上述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维摩诘经》,这可是他披沥十载,呕心沥血探索之心血结晶的话啊!

他正待征询张中昌的意见,不料猛地听到一阵叫“好”声。

六祖惠能大师循声望去,不由得“啊”了一声!

来者原来是他年轻时在天露打柴遇见的那个胖和尚。

这个胖和尚的出现,把六祖惠能大师一下子带回到当初上山打柴的苦乐年华中……

当时,惠能挑着柴来到一个山谷,看见前边山溪的小桥上,这个大胖和尚仰面悠然地躺在独木桥正中央,桥下是湍急的溪流,浪花翻飞,水沫四溅,胆小的人走在上面都会眼晕。

而胖和尚居然还悠闲地翘着二郎腿!那逸然自得的神态,活像是躺在天下最舒服的卧榻上,沉醉在美妙的梦乡里。

身下流水潺潺,当空白云悠然,他就这样悠然地仰卧在山水之间,犹如融进了天地之中,一切都是如此的完美和谐,自然自在。

甫一见面,当时惠能就感到奇异,他似乎与这个和尚有着某种渊源,好像在很久远之前就认识他似的。以至后来水源山道长飘然而至,见胖和尚横卧在独木桥上挡着他的去路,便叫胖和尚快快起来让道。

谁知,胖和尚当时竟以维摩诘一丈见方卧室为由拒让,语带禅机:“丈室容纳三千界,大千世界一禅床。你且说,此独木桥在大千世界之内,还是在大千世界之外?”

据《维摩诘经》记载,与佛陀同一时期的维摩诘居士,他的卧室只有一丈见方,然而千百万人进入其中,不见其拥挤。他坐在禅床上,身体不动不摇,却能以神通之力,将三千大千世界像泥丸一样置于掌心,哪怕是无量遥远的他方世界,亦能将之挪移过来,展现在众人面前。

……

世事沧桑,事隔五十几年,惠能与胖和尚再相聚首,而这次,已是风水轮流,融会贯通,宣讲《维摩诘经》者,已是禅宗六祖惠能也!

巧合乎?天意乎?至少耐人寻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