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落难情缘 > 第394章 神奇的布袋(1)

落难情缘 第394章 神奇的布袋(1)

作者:洪门十一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5: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光阴似箭,日月轮回,转眼之间,布袋和尚已经在岭中各地云游了近十年了。

这些年来,他居无定所,行无踪迹,仪形不齐整,处世少规范;袒腹含笑,隐德如痴,言语盖天盖地,举止非圣非凡;实而不虚,混而不躁,所以,世人不知其何许人也。

这年,布袋和尚在闽中既久,有思归两浙之想。

他取道武夷山,顺路去看望那个曾经布施给他大量木材的陈达须居士。

自然而然,陈达须对他敬若神明,招待甚谨。

临别,陈居士恋恋不舍,问他何故舍岭中而归两浙?

布袋和尚居然像常人一样说故土难离。

陈达须笑道:“既然故土难离,当初何必跑玻岭中?”

布袋和尚说道:“当年岳林寺重建,因为我井中出木,惊动了世人,有以神异惑众之嫌,所以只好远走他乡。再说,若不是我跑得快,师父闲旷老和尚一定会让我接替住持之位。我一个闲散人,如何能受得那份烦恼?所以趁早溜之大吉。这一溜,就溜达了千里万里云水、十年八年光阴。”

陈达须问道:“和尚何姓?何年月日生?法腊几何?”

布袋和尚反问:“怎么,你问这么详细,要把我当祖宗供奉吗?”

陈达须也开玩笑道:“谁有你这样的祖宗,算是倒八辈子霉!我是觉得,你老人家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来无踪去无影,所以十分好奇。”

布袋和尚说:“你莫道我姓李,二月八日生,只这布袋与虚空齐年。”

陈达须修禅多年,所以慧心如炬,了了分明,一笑道:“既然不能说你姓李,那么,你一定姓张;不是二月八日生,一定是……”

布袋和尚急忙打断他的话:“知道就得,没人把你当成哑巴!”

陈居士笑着说:“好、好、好。和尚此去,若再有人问,你只是这么回答就对了,不可堕入他人的是非中。”

布袋和尚答以偈曰:

是非憎爱世偏多,

仔细思量奈我何?

宽却肚皮常忍辱,

放开末日暗消磨。

若逢知己须依分,

纵遇冤家也共和。

要使此心无挂碍,

自然证得六波罗。

陈达须又问:“弟子愚鲁,如何得见佛性?”

布袋答曰:

即个心心心是佛,

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可怜生,

一切不如心真实。

陈达须又说:“和尚回到两浙之后,必须要在寺院挂单常住,千万别再露宿街市了,对您的身体不好。”

布袋仍然以偈回答:

我有三宝堂,

里空无它相。

不高亦不低,

无遮亦无障。

学者体不如,

求者难得样。

智者解安排,

千古无一匠。

四门四果生,

十方尽供养。

陈居士明白他是在借事说禅,启发自己,所以合十作礼道:“谢谢和尚开示,愿和尚再留一些时日,以便我尽弟子恭敬之意。”

然而,当天晚上,布袋将一首偈子写在了陈居士的门上:

吾有一躯佛,

世人皆不识。

不塑亦不装,

不雕亦不刻。

无一块泥土,

无一点彩色。

工画画不成,

贼偷偷不得。

体相本自然,

清净常皎洁。

虽然是一躯,

分身千百亿。

写完,他也不与主人告别,扬长而去。

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明州奉化县城街头,出现了一个沿街行乞的和尚。

他踢踏着一双破草鞋,敞着怀,露出一个圆圆的、大大的肚皮。

他肩头扛着一根曲曲弯弯的木柴削成的禅杖,杖头挑着一只布袋。

他言语含混不清,经常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语,讲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所以人们总是不知其所云。

他或桥头,或当街,随处坐卧,夜间随便找个房檐、门洞就开始呼呼大睡……

有一天,时逢奉化城的集日。大肚子和尚来到街上,见到集市上人们熙熙攘攘,挤来挤去,人头攒动。他长长叹一口气,说道:“奔南走北欲何为?日岁光阴顷刻衰。自性灵知须急悟,莫教平地陷风雷。”

集市上的老百姓如何明白他话里的禅机?照样忙活自己的生意,做自己的买卖,没人理会他。

他又指着人群念诵道:“趣利求名空自忙,利名二字陷人坑。亦须返照娘生面,一片灵心是觉王。”

他每日这样在街头唠唠叨叨,也不管人家听不听,反正他总是说个不停。

有人问他:“和尚,你的法号叫什么?”

他把那只布袋拿出来,半吟半唱道:“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打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一位书生问他:“为何常常背着布袋?”

他回答说:“包纳乾坤。”

问话的书生在苦读孔夫子的“之乎者也”的同时,也曾经翻阅过很多禅宗语录,所以对禅的机锋颇为了解。

他追问道:“意趣若何?”

大肚子和尚以偈回答:

圆觉灵明超太虚,

目前万物不差殊。

十方法界都包尽,

唯有真如也太迂。

不用说,这个会说偈子的大肚子僧人,就是布袋和尚。

其实,就算他原来不叫布袋和尚,现在也是布袋和尚了——他出家离开县城一带已经二十多年,形象大变,已经无人知道这个大腹便便的邋遢和尚,就是当年长汀村的那个英俊少年。

因为人们总见他杖荷布袋,就都称他为布袋和尚。

他那只布袋,的确叫人好奇。

他所有的用具,不管是水瓶、木鱼念珠,还是破衣裳、烂草鞋,统统贮于袋中,似乎应有尽有,永远掏不完。

他沿街游走,无论见到什么东西,也不管有用没用,经常会讨要一些,然后一股脑塞进他那布袋里,却总也装不满。

这身边一个布囊,若能包得住古今未来,何不将它打开,也好叫大家瞧瞧稀罕;

那手中半根木杖,已经撑不起上天下地,应该索性放下,别只顾自己嘻嘻欢笑。

……

初夏的一天,一个居住在湘江岸边的小伙子胡三江,从江中摸到了一条红尾大鲤鱼。

中午,他刚刚将做好的鱼端到餐桌上,还没动筷子,忽然看到布袋和尚从街东边走来,胡三江喜爱恶作剧,又见布袋和尚什么东西都乞讨,心中暗暗决定,要戏耍他一番。

当布袋和尚走到他家门口,胡三江喊道:“布袋和尚,我家的菜做好了,你要不要?”

布袋自然来者不拒。

然而,胡三江递给他的是一条红烧鲤鱼!

中国汉传佛教的僧人,为了体现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从梁武帝时期开始,完全素食。出家人食用荤腥,被视为破戒,会被毫不留情地摒出寺院!

胡三江将香喷喷的红烧大鲤鱼送到了布袋和尚的鼻子底下,脸上露出得意的坏笑……

然而,他做梦也没想到,布袋和尚一把拿起红烧鱼,毫不犹豫的张嘴咬了一口,然后眯着眼睛一笑,将整条的鲤鱼塞进布袋,扬长而去。

碧落片云,

长天孤月。

能栖物外,

妙兮幽绝。

惯隐市廛,

奇哉英杰。

随行兮唯有禅杖布袋,

充饥兮何妨酒肉腥血。

别,别,玉殿琼楼更加雪。

胡三江辛苦了半天才摸到的大鲤鱼,忍了半天嘴馋才烧好的美食,就这样轻而易举没了踪影,装进了疯和尚的布袋里!

本来想戏耍人家,却反而被人爱当猴耍,他就像王八碰到桥墩上,说没得说,怨无处怨,一整天边饭都吃不下去——肚子里早气饱了。

第二天早起,胡三江发现自己昨天没吃的白米饭变了味——昨日天热,米饭存放了一整天,早已馊了。

他刚要倒掉,忽然想到了什么,诡异的一笑,原封不动放到太阳下暴晒起来……

等到中午,布袋和尚又从前门经过。

胡三江喊道:“和尚,米饭要吗?”

布袋和尚裂开大嘴笑了:“胡施主,你总是这样乐善好施。”

“那你将布袋口张开。”胡三江说着,将馊米饭端了出来,藏在背后。

布袋和尚很听话,果然将布袋打开了,胡三江竟然把馊米饭倒入了他的布袋中……

那本来就馊的米饭,经过一上午暴晒,散发着一种又臭又酸的气味,几乎能把人熏一个跟头!

但是,布袋和尚却毫不生气,反而笑眯眯笑着说:“谢谢,谢谢胡施主的香米饭。”

胡三江一脸的坏笑,说:“既然是香米饭,那你就快些享用吧!”

布袋和尚说:“不急,不急,心急吃不到热豆腐。”

过了一会儿,布袋和尚果然将布袋里的米饭取了出来,并且真的吃了起来。

天哪,那是坏了的馊米饭啊,吃下去会胃痛拉稀闹肚子的!然而,布袋和尚却吃得津津有味,好像那米饭新鲜无比,极为美味可口似的。

果然,周围散发着新鲜米饭的清香。

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了几个馋嘴的小男孩,争相向布袋和尚讨要香米饭,布袋和尚就分给了他们一些,小儿们也吃得兴高采烈。

本来在一旁窃笑的胡三江看傻了眼,等到布袋和尚他们吃完饭走远了,他还在门口愣神。

过了几天,胡三江与几个年轻伙伴找来一张粘网,又来到江边打鱼。

他们的运气太差了,折腾了老半天,活鱼一条出没捞动,渔网上反而挂了不少死鱼。

这些鱼肚子发软,鳞片脱落,也不知死去多久了。

“妈的,这些死鱼若是能活过来多好,咱们就可以美美的饱餐一顿了。”胡三江一边从渔网上摘死鱼,一边说道。

这时,他一抬头,远远看到布袋和尚的身影,胡三江与几个伙伴耳语了几句之后,其中一个小伙子冲着布袋和尚喊道:“布袋和尚,江水里可好玩了,过来戏水吧。”

布袋和尚还真的走了过来,放下布袋,挽起裤腿,下天水里与他们相互泼水嬉戏起来。

胡三江乘他不注意,悄悄溜上江岸,将那些死鱼尽数装进了他的布袋之中……

布袋和尚大概只顾呵呵欢笑了,似乎对这一切浑然不觉。

闹够了,也累了,人们纷纷上岸。

布袋和尚拎了拎被死鱼坠得沉甸甸的布袋,疑惑地说道:“奇怪,我放在这里的时候明明是空的,又是怎么鼓囊囊的?”

胡三江他们躲在一边,捂着嘴偷着乐。

布袋和尚打开布袋口,看到半布袋死鱼,傻乎乎地说道:“你们这些调皮捣蛋的鱼儿,不在江里游水,跑到我的布袋里干什么?”

“它们到你的布袋里解下呢!”胡三江调侃说。

布袋和尚居然点点头说:“是的,是的,我们人能跳进江里戏水,鱼儿自然也就能钻到布袋里睡觉了。”

他疯疯癫癫地对那些死鱼说:“喂,喂,山僧我已经从你们的江水里出来啦,你们出不能再赖在我的的布袋里了!”

说着,他将布袋拎到水边,把那些大大小小的鱼儿一股脑倒入了江中,嘴里念叨着:“要去的去,要留的留,要走的一去不回头,留下的永远难回头。”

这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那些鱼竟然都活了过来,一条条摇头摆尾,游进了江水深处……

难道,这个疯癫和尚的布袋里有什么神奇造化?

那一天,在城里的十字街头,胡三江他们一群小青年围住布袋和尚,非要看看他的布袋里装的都是什么货色,到底有什么机关。

没想到,布袋和尚倒是很大方,当着众人将布袋抖了个底朝天,只见从里面滚落的有吃剩的饭团、干粮,有日用的针头线脑,也有佛珠木鱼、袈裟裹腿。

他指着这些东西说:“看看,看到眼里都不见,不看白不看,看了也白看。”

他将这些零零碎碎的破东西一个个拿起来,一一问人们:“这个是什么?”

说来也怪,本来都是一些寻常对象,因为拿在他的手里,似乎就别有含义,人们都不知如何回答。不等人们反应过来,他已经放回了布袋……

……

再说,这一年,刚刚被晋封为越王的钱镠手下的武勇右都指挥使徐绾发动兵变。

风波所及,衢州刺史陈璋暗暗容纳收留叛将,温州将领丁章也驱逐了钱镠任命的刺史朱敖,就连小小的奉化,一个街头混混出身的镇将也把县令赶走,自己坐上了县衙正堂。

这个胸无点墨的镇将,如何懂得吏治经济?一切以他的好恶为标准,随意变更政令,任性胡来,把一个好端端的奉化县弄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

人们怨声载道,却也无可奈何——在那个岁月里,谁握着刀把子,谁就是天老子。

天晓得什么原因,这位镇将最不爱见和尚,这一天,他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带领着一群如狼似虎的兵丁,直奔城外三里处的岳林寺而去——

那时候,或有护法布施,或是官府划给,岳林寺拥有县江两岸大片肥沃的土地。

而且,海边的岳林庄更是富甲一方,上千亩水田,数万亩山林,还有大片海涂。

若是能驱散那些百无一用的僧人,将那些财产归入自己的账下,每年都会有大量白花花的银子像流水一样源源不断淌来……

镇将对岳林寺的财产早已垂涎三尺,因为原来有县令百般阻挠,一直未能得逞。

而今老子有刀有枪,手握生杀大权,看谁胆敢阻挡老子的锋芒!

鸡飞狗跳声中,镇将一行出了城门,远处绿树掩映,殿阁隐约的岳林寺已经遥遥在望。

然而,这时,前面的队伍忽然停了下来。

“怎么回事?”镇将打马上前,发现是一个大肚子和尚阻住了去路——

那和尚袒胸露腹,头下枕着一只布袋,仰面躺在道路中央。

不用说,他就是布袋和尚。

镇将用马鞭指着他喝道:“大胆和尚,竟敢阻拦本将军的队伍!快快滚开,不然,老子战马的铁蹄将踏破你的肚皮!”

然而,尽管镇将的吼声如雷,震天动地,那布袋和尚却一动不动,也不知是睡着了,还了死了没气了。

镇将不管三七二十一,在马屁股上狠狠抽了一鞭子,真的驱使战马向前,去踩踏躺在地上的布袋和尚!

良马见鞭影而奔。

何况,镇将骑的是一匹训练有素的战马,何况战马又挨了鞭子,它嘶鸣一声,奋蹄向前冲去……

布袋和尚的肚皮虽大,毕竟是血肉之躯,如何能经得住马蹄践踏?

眼看就要肚破脑裂,丧生于铁蹄之下——

突然,就在马蹄即将踏到布袋和尚之时,战马发出一声惊恐的嘶鸣,前蹄人立起来——

“嘭!”

骑在马上的镇将反而被猛然掀了下来,摔得头晕眼花,半天才爬了起来。

他把满腔怒火都向战马撒去,骂道:“畜生,你竟敢摔老子!”他高高扬起鞭子,就要抽打战马——

这时,布袋和尚却说话了:“它既然是畜生,你怎么与畜生一般见识?”

镇将闻听此言,暴跳如雷,说:“好哇,我还没找你算账呢,你竟敢在老虎屁股上蹭痒痒,先来骂我!”

布袋和尚呵呵一笑,说:“我不是骂你,而是提醒你。你说马是畜生,畜生自然不懂你的心思。你摔下马来,却找它撒气,岂不是连畜生都不如吗?”

镇将气得浑身哆嗦,却又无理可说,便破口大骂。布袋和尚那些已经过世了的祖宗三代,若是地下有知,也一定会被骂得躺卧不安,朽骨直响。然而,布袋和尚也一声不吭,依旧一张笑脸看着镇将,好像津津有味地观看小丑表演一样。

骂着骂着,镇将忽然感到,自己在这个笑眯眯的和尚面前,像是耍把戏的猴子。

渐渐地,他声音低了下去,最后完全停了下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