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落难情缘 > 第356章 舍身饲虎

落难情缘 第356章 舍身饲虎

作者:洪门十一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5: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是一个真正的虎穴,一只母虎刚刚生过小虎,几只小虎嗷嗷待哺,而母虎自己也饿得奄奄一息,眼睛一闪一闪,流露着凶残的光芒,紧紧盯着身边的小虎崽子。

萨埵太子对两位哥哥说:“这只母虎生过孩子之后,身体极为虚弱,所以跑不太快,大概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捕获到猎物了。它本来就很饿,现在已经虚弱得走不动路了,快要死了。我看它的神态,好像要吃掉自己的孩子似的。”

老大富那宁说:“是啊,看起来真有可能。”

萨埵说:“好可怜啊!母亲被迫吃掉自己的孩子,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悲惨的事吗?”

大哥富那宁无可奈何说:“如果不吃小虎,母虎就会饿死;而母虎一旦死去,所有的小虎崽子都将被活活饿死。所以,母虎别无选择。”

萨埵问哥哥这只母虎需要吃什么食品?哥哥富那宁告诉他最好是新鲜的血肉。萨埵十分天真,问道:“那么,会不会有人给它新鲜的血肉,救它一命呢?”

大哥富那宁说:“小弟,你也太无知了。在这深山老林之中,急切之间,到哪里去弄新鲜的血肉呢?再说,为了救它的命而伤害其他动物的性命,也太不公平了吧?”

萨埵不得不承认哥哥说得有理。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母虎一家悲惨地饿死、或者相互残杀?萨埵低头思索着。

大哥见他发呆、发愣,便催促着他离开这个令人伤感的地方。萨埵却说道:“哥哥,你们在前面走吧,我方便一下,马上去追赶你们。”

哥哥们走后,萨埵太子立刻走进虎穴,仰卧在母虎嘴下,让它吃自己的肉。可是这只母虎已经饿得连张大嘴巴撕咬的力气都没有了。

于是,萨埵就又到山洞外边找来一根尖利的树枝,刺破自己的身体,让鲜血冒出来。那母虎在吸食了一些鲜血之后,身体渐渐恢复了,有了力气,就一口口将萨埵太子撕咬着吞食了……

老大富那宁忽然感到一阵心惊肉跳,回头不见小弟赶来,联想到他平日对动物的善良,感到大事不好,急急忙忙回到了虎穴。

然而,已经晚了,虎穴之中一片血肉模糊,一片毛发狼藉,哪里还有萨埵的身影……

兄弟两个大惊失色,大恸无声,泪若倾盆……

他们哭着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父母,国王与王后连忙赶到了现场,活蹦乱跳的爱子已经变成了一堆森森白骨,闪烁着冷冷的寒光……

他们将老虎吃剩下的骨骸捡了起来,带回去埋葬了。人们在他的墓地上建了一座高塔,以纪念萨埵的善行。

那时的大哥------摩诃富那宁,就是今天的弥勒;而舍身饲虎的小弟弟------太子摩诃萨埵,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又一前身。因了这一舍身饲虎的壮举,释迦牟尼超前十一劫得以成佛。

还是在远古时候,提和卫国有一位圣贤君王,名叫灯盛。那一年,他的太子降生时候,王宫之内,产床周围,犹如华灯齐放,故而得名为“燃灯太子”。

燃灯也叫锭光,因为那时候照明的器具,有足的名锭,无足的名灯,锭与灯通用。国王临终时,将国家托付给了燃灯太子。

然而,太子是一个大修行人,知道世事无常,所以又把王位让给了弟弟。他出家做了沙门,经过刻苦修行,成就佛果,名号“燃灯佛”,也称“锭光佛”。

那时,森林之中有一位修行的梵志,名叫儒童(即,摩纳仙人)。他听说燃灯佛成道,十分庆幸自己能赶上佛陀住世,立刻前去拜见。在路过一座都城之时,儒童邂逅了国王的女儿——瞿夷公主。当时,她手里持着七枝美丽鲜艳的青莲花。

儒童情不自禁惊叹道:“多么罕见的青莲花啊!简直是世间绝品!”他随即问瞿夷公主:“您有青莲花卖吗?”

看到他那副如饥似渴的神态,瞿夷公主心里偷偷笑了。她故意逗他说:“卖,一百金币一支。”

天哪,一百金币,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全部收入!如此高价的莲花,谁人肯买?

但是,儒童却真的将所有的金钱都拿了出来,总共凑了五百金币,向公主购买了五支青莲。

瞿夷公主见他不惜倾家荡产而购买青莲花,十分好奇,忍不住问道:“你要这些莲花干什么?”

儒童说:“近来有燃灯佛成道出世,我卖花是为了供养如来。”

瞿夷公主大大方方说:“既然如此,就把剩下的这两支花也给您吧。”

儒童说:“以鲜花供佛,有无量的功德,公主何不献于佛前?”

瞿夷说:“我是公主,不能随便离开都城,那就拜托您吧。”

于是,儒童来到燃灯佛的住所,以二人共有的七茎青莲奉佛。此后,他留在了燃灯佛座下,听闻佛法。

有一天,他在陪同燃灯佛经行的时候,发现前方的道路有一处地方十分泥泞。儒童十分担心由于路滑而摔倒燃灯佛,便毫不犹豫将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了下来,铺在了路上。

可是,衣服太小,不足以覆盖住全部的泥泞。他急中生智,连忙将自己盘在头顶的长发解开,以发布地,使燃灯佛蹈之而过。

因为如此,燃灯佛用手抚摸着儒童的头顶,授记说:“今后九十一劫,名曰贤劫,你当作佛,号释迦文如来。”

这就是燃灯佛为释迦牟尼授记的故事。就是因为布发供养燃灯佛,以其精进因缘之故,八劫超于生死海。

如是,再加上释迦牟尼在百劫修行中,遇到了底沙佛。他因被佛的瑞相所感动,翘足瞻佛七天七夜未曾合眼,并以偈子赞美佛的功德,因此超越九劫。四十大劫的无量时光,就是这样被他的精进力所逾越,超过弥勒而提前成了佛。

天华寺燃起的熊熊大火,烧红了山,映红了海,似乎连天空也被点燃了,闪动着炽烈的光焰。

眼看全寺所有的殿堂楼阁、生活设施——被官兵们放火焚烧,凝结了无数高僧心血的古刹毁之一旦,自己多年辛勤劳作的成果化为乌有,一些年轻僧人再也坐不住了,目光里喷射着怒火,义愤填膺地站立起来。

那些在四周虎视眈眈警戒的官兵,立刻抽出寒光闪闪的兵器,摆出战斗队形,紧紧包围上来。

年轻僧人虽然手无寸铁,却有满怀正义,一腔热血;如狼似虎的官兵刀剑在手,杀人如麻,嗜血成性。

双方紧张地对峙着,互相仇恨的目光碰撞着,搏击着,格斗着。

你似乎能听见刀枪剑戟交锋时所发出的叮当作响的声音……

气氛紧张得近似窒息,空气中充满了火药粉末,只要有一根头发丝坠落,便会轰然爆炸,血光冲天……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突然,一声洪亮的佛号响起,犹如一剂清凉的甘露,使得年轻僧人们心头正在猛烈燃烧的怒火熄灭了许多。

是契此。

契此像是变戏法一样,从怀里掏出了一只口袋——那位神秘的无名老僧遗留给他的那只布袋。这布袋也不知道是什么材料制成的,攥在手里只有拳头大小,展开之后却长达五六尺,似乎比人们平时装粮食的口袋还要大一些。他拎着口袋,走到与官兵怒目相视的僧人们面前,笑嘻嘻地说道:“师兄们胸中生有愤恨之气,心中存有恼怒之火,就请你们全部吐进我的布袋中来。”

什么,将心中的怒气、火气吐到布袋里?是人们听错了,还是契此神经了?

契此微笑着催促年轻僧人们:“来来来,师兄们,你们莫小看我这只布袋,展开尽十方,虚空无挂碍。你们尽可以将历生历劫累积的不平之气、嗔怒之情,都吐入其中。吐出来之后,我可以保证你们轻松愉快,得到大自在。”

僧人们见契此这样说,不由得满心疑惑。一位脾气暴躁的壮年僧人呵斥契此道:“小沙弥,走开!你在这里胡搅什么?人心中的火气,岂能吐得出来?”

契此马上十分严肃地说道:“你吐不出来,不等于其他师兄也吐不出来?”

其它僧人却异口同声地说自己的火气也吐不出来。

契此听后,哈哈大笑起来。

他笑得莫名其妙,众人被他笑得莫名其妙,所以大家全都莫名其妙地用目光互相询问着这莫名其妙的情况。

契此才不管呢,他笑够了,然后正色说道:“诸位师兄的火气既然吐不出来,那就是说明火气的本性是空的!既然自性本空,也就没有实质,它会自动消失。你们现在站立着干什么?火气吐不出来,自然就已经平息了啊!”

大家都是久参的老禅和子,不禁心中一颤,都感受到了滚滚的禅机……

当年,达摩祖师来到中原,在嵩山少林寺太古洞面壁九年。慧可禅师为了求法,在洞外顶着满天大雪、刺骨寒风,久久站立。

然而,达摩却说:“若想得我的心法,除非天降红雪!”

天降红雪?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呀!也就是说,慧可求无上菩提没指望了!他为了表达自己誓死求法的决心,为了表示自己发自灵魂的诚恳,慧可抽出戒刀,猛然砍向自己的左臂……

这时,奇迹出现了!

从慧可断臂处喷涌而出的鲜血,染红了空中飘飘洒洒的雪花,染红了白茫茫的雪地!

达摩终于答应收慧可为徒。

慧可断了一条胳膊,疼得浑身哆嗦,但他不说自己身上疼痛,而是说:“师父,我心痛难安,请你为我安心。”

原来,慧可这是在向达摩请教佛法的真谛。

因此,他所说的心,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心脏,而是我们的真心。

真心虽然无形无状,却能感觉,能思维、能幻想,能做梦,能说话、能听音,能产生直觉灵感,举手投足,扬眉瞬目……它无所不在,无所不能。

佛教所谓的开悟——明心见性,即心是佛,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说的就是这颗心。

达摩祖师听慧可说心痛难安,怪目圆瞪,倏地将一只大手伸到他的面前,大声喝道:“拿心来,我为你安!”

电光石火,就在达摩将手伸到他眼前的一瞬间,慧可清清楚楚地感到自己被一种无形无相却又切切实实存在的力量击中了。

他目瞪口呆,惊诧万分,若有所悟,却又无从说起……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用心之时,那真心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但用过之后,它又无影无踪,无形无相。

这样的心,没有固定的处所,让慧可到哪里去找呢?

所以,慧可愣怔了半天,喃喃说道:“师父,你叫我拿心来,可是,心在哪里呀?我找不到啊!”

“已经为你安好啦!”达摩大吼一声。

他这一吼,如同晴天霹雳,在慧可面前轰然炸响,陡然震断了他的胡思乱想。

是啊,心既然找不到,你还心痛个什么?心既然空无踪迹,你还安个什么?

觅心了不可得,为你安心竟!

迷雾散尽,艳阳高照。慧可自性田中慧日当空,寂照万方。他,开悟了。

从此,慧可成为了禅宗第二代祖师。

云清和尚不失时机地站起来,对大家说道:“契此说得对,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不能忘记,我们是佛陀的弟子,要用佛法关照我们的心念。禅宗历代祖师说过,十字街头好修禅。现在,虽然大火当前,刀锋相逼,也正是修禅的好机会!大家都坐下来,专心参禅。”

那位壮年禅僧是性情中人,看着好端端的寺院化为了灰烬,其心不甘,说道:“师父,我的心如同烈火在焚烧,实在难以平静!”

云清和尚说:“那你就向心灵之中的不平之处看去!心性乃空,念头何生?”

云清在沉默了片刻之后,惊天动地大喝一声:“参!”

于是,一个极其罕见的场景出现了:

在烈火炙烤下,在火光映照之下,在虎狼之师的包围中,在士兵的刀光剑影里,数百僧人席地跏趺而坐,心神内敛,深入禅定,静静修行……

大地无言,因其悲怆而震动!

苍天不语,为其壮烈而惊魂!!

鬼神无情,见此情景也动容!!!

官兵们何曾见过这种庄严、神圣而又神秘的场面?!

他们利器在手,反而头皮一阵阵发麻;

他们从来杀人不眨眼,现在却感到了一种发自灵魂的寒颤。

那个穷凶极恶的首领,也莫名其妙地觉得脊背发凉,心惊肉跳,急忙带着他的手下们撤离而去,不再追寻影清他们那三个逃兵,直接回了兵营。

等到官兵走后,附近村民提着水桶、拿着挠钩前来帮助僧人们扑火。

然而,天华寺的所有建筑座座着火,到处冒烟,而且都是砖木结构,烈焰腾空,火舌十丈,热浪辐射,人们根本无法靠近泼水,那挠钩更是无法派上用场,只能眼睁睁看着古老的天华寺渐渐化为灰烬。

大劫难过后,看着眼前的一片狼藉,全寺僧人一脸的茫然,不知如何是好。天渐渐黑了下来,乡亲们请众僧到自己家里安歇,然而,大家谁也不想离开,都默默静坐在天华寺尚在冒烟的废墟里,仿佛在守候着什么。

入夜时分,一个年轻僧人眼尖,他发现已经坍塌了的藏经楼废墟里,宝气萦绕,金光闪烁。

莫非,还有未燃尽的余火不成?然而,那分明不是炙热的火光,而是清凉的祥光。

几个青年僧扒开废墟,发现了两函完好无损的佛经!

天哪,烈焰冲天,火舌席卷,连石头都被烧崩了,两函佛经居然能安然无恙!

云清和尚打开两个经函,里面存放的分别是居士沮渠京声所译的《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天经》以及鸠摩罗什翻译的《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他指着契此说:“契此,大火燎天,玉石俱焚,何缘此二经独独能够幸免于难?”

契此装傻充愣:“弟子如何知道。”

云清直视他的眼睛说:“看来,弥勒菩萨与这里有大因缘啊!”

契此一笑,并不搭话。

云清和尚继续说道:“契此,这两函佛经就留给你吧。你要好好看看弥勒菩萨是怎样与民欢乐、普度众生的。”

契此说:“好好,我就读经吧。”

说着,他真的将两函佛经搬到了自己跟前。然而,他不是恭恭敬敬捧读,而是半倚半靠在了经函上面。

世界上哪有这样读书的!

何况,这是庄严神圣的佛经!

果然,云清和尚说道:“契此,不要胡闹!经书是用来诵读的。”

契此笑道:“黑灯瞎火,正是睡觉的时候,经函何妨当作枕头呢!”

云清也笑了,不再言语。

静默中,不时传来僧人们的叹息声。是啊,好端端的天华寺已经化为了灰烬,今后如何安身呢?虽说“禅僧无家处处家,随缘消业度年华”,然而,禅修悟道,毕竟需要一个相对固定的地方啊!

契此坐了起来,郑重地对云清方丈说:“大和尚,天华寺彻底毁了,短时间之内难以恢复。这里房无一间,粮无一粒,已经无法再住众了。因此,我建议您带领大家去投靠县城附近的岳林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