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落难情缘 > 第353章 偷祭莲花池(上)

落难情缘 第353章 偷祭莲花池(上)

作者:洪门十一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5: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小兰真的下山了。

李小兰唯有一事不解,便是丁香手中的佛经为何像是一本魔书,邪气的很,佛家为何会有这样的一本佛经,佛家为何能保存留下。

李小兰下山后又到慈宁庵,恳求师太让她见丁香一面,师太不允。

李小兰在城中找到了丁香的家,看到了遍地狼藉无人看管的丁家,心中悲愤,为何如此!李小兰终于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

丁智琮又找上了李小兰,李小兰又重新和他在了一起。

李小兰要向静心师太讨个说法,为何让一个心地无邪的女子去练那充满邪气的武功,而又不近人情地不放女子归家。

江湖事,须用江湖规矩来办。

丁智琮别有用心地告诉李小兰:“雷一虎的‘九转夺命刀’只有在极怒的时候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果,眼下就是最好时机。‘九转夺命刀’不仅仅是三十九路,也不是普通的武功,在不同的人手上则效果不同。”

丁智琮说完后,阴险地一笑,“不信,可以试试……”

单纯的李小兰,在丁智琮的挑衅下,提刀直奔慈宁庵,随着一声“纳命来吧!”李小兰手起刀落,终于手刃了静心师太。

横刀指向眉间,刹那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腥雨倾盆,心魔冲日。

魔刀心功血洗佛门。

李小兰终于再见到了丁香。只是丁香变成了尼姑。

尼姑不再是曾经的丁香,冷冷地丢下一句话:“施主请回,莫要再做杀孽,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否则休怪贫尼替天行道。”

李小兰大笑而上,不消十个回合便被尼姑打败。

雨中的尼姑,武功极高,最后一掌直拍得李小兰口吐鲜血,五脏俱毁。

李小兰重重地倒在地上,尼姑面无表情,合掌念道:“阿弥陀佛,魔孽已除,罪过,罪过。”

……

安道诚讲完李小兰这段惊天地、泣鬼神,悲壮无比的事后,伤心得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不久,便沉沉入睡,不时说着梦话,“阿能,若当初不是老朽游说你,你应享齐人之福,孙儿绕膝,安享天伦之乐了……”

六祖惠能从沙发上起来,过去为安道诚加盖了一床被褥,神思悠悠,喃喃自语:莲花净了,;莲花浊了;莲花净了。

淤泥浊了……

说着,说着,一阵睡意袭来,打了几个哈欠,一头倒在床上找周公去了……

当……当……当……

晨钟响起,六祖惠能像往时一样醒了过来,见安道诚还在蒙头呼呼沉睡,便轻手轻脚地行出方丈室,来到龙山顶上,极目四眺,只见在龙山上下,笼罩在大雾弥漫之中……

云雾缭绕的龙山,呈现出一条如幻如真的“真龙”,缠游在恍若仙境的龙山与夏卢村之间……

山上、山下处处灵气,处处生机,处处闻花香,惹得六祖惠能神思悠悠,禁不住脱口而出,放声吟哦:“龙山隐隐若游龙,洞天云霄何处生?”

六祖惠能顾不上回寺里洗漱,便径直追随游龙,来到了他的老家夏卢村,来到了他老家屋门前那口荷塘边。

此刻,六祖惠能伫立在老家门前的荷花池边,又看到了一片荷花池。

昨夜,他从安道诚口中,惊闻李小兰原名叫莲花和噩耗;

今晨,他鬼使神差般来到老家门前的荷花池边,一朵粉红色的荷花正从淤泥中含苞待放。触景生情,禁不住祭奠起来——

祭莲花,哭莲花,对荷池,稽我颡,悲难禁,泪两行,流不干,我来祭,妹妹你快来见,这个伤心人,来将妹看,无限怆伤,敬请芳魂,无怨望,鉴谅我衷肠。

哭一句阿兰妹,叹一句花落人亡。惊闻妹噩耗,我犹似癫狂,妹归离恨天,我却隐山林。妹妹临终悲声叫,悲声怨我薄幸人。妹妹猜错咯,妹妹休抱恨,哥哥不是负心人,哥哥正是有情人。恨只恨当初不辞而别,更恨雷一虎和丁智琮施毒计,借刀杀人害妹客死异乡……唉吔真凄怆,阴阳阻隔,两茫茫。待我以水代酒三杯奠祭,妹妹呀,你来尝尝。

初杯酒,祭莲花,生自**,死断肠。景物依然,人已回天上,空余竹叶,叩门窗。风动门帘,秋雨响,葬花人渺,花也凄凉;

二杯酒,奠莲花,前尘旧事,化作一梦黄粱。空有瑶琴,难再亲玉掌,池中莲盛,那个写辞章。正是离恨有天,难补石,行云无梦,苦相望;

三杯酒,哭莲花。后梁女子,无望还阳。我烧页纸钱,来奉上。等你黄泉有路,好还乡。祭奠来迟,求妹谅,求妹谅,谅我偷来不易,唉!哭断肝肠。

遁入空门,难结连理,素愿难偿,梦一场。今生休矣,世事已沧桑,幻变无常。堪嗟叹人生,多孽障。哥已绝望,从此我心若冰霜。我愿向慈航,唯求引领,登彼岸。拜佛烧香,顶礼入禅定,把世事忘。红颜窥破,福禄亲恩,无福消受。摇曳荷叶,阴风吹荷池,凄凉景象,倍觉彷徨,是否感我愚诚,妹你芳魂,来倚傍。但求一会诉心声,心声难诉梦难成,未得伊人鉴谅,终觉心内,难安。今日云散烟消,我身似飘蓬大限临头。此后荷塘池边,再难相见……

六祖惠能祭奠已毕,站在荷花池塘,面对浩浩长空,茫茫雾海,任由思绪飞扬开来……

神思悠悠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他与李小兰,不,应是李莲花同窗共度的那些两少无猜的童真时代——

童年的李莲花,那晶莹如玉的身姿,无时不在他心中闪现,无不述说着无尽的相思,激起多少回想——

啊,小莲花,你可知否?但是你在小能哥的幼小心灵中,早已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可爱的小莲花呀,当时,你领着我到你爹的学堂来习文,使你这位还未开悟的阿能哥,在你的灵气熏陶之下,脑门洞开……

正是你那迫人的灵气,给予你阿能哥无穷的灵感,激发出无穷的智慧;

正是你那迫人的灵气,就造就了你阿能哥过目不忘的本事,乃至后来成就禅宗六祖之才……

面对池中莲花,惠能的思绪,像大海中的波涛层层猛涨起来……

在雨色朦朦时节,小莲花,一如那圆圆满满的叶,沾满晶莹的雨珠,如珍珠般,映射出小莲花清淡干净的容颜;

在月色银辉如水的夜色间,悄然打动六祖眼;

在岁月的递增间,他越发喜爱那一池碧波里剔透干净的玉颜,在莲的神韵间,似乎悟出了人生之真谛:

就让悲哀淡去,让岁月静好,一世安然。“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佛曰:淡定即从容,世间风月,不忘初心,赏花的心情,总能心静即安。

就让我们一起在清风拂过面颊,蛙鸣蝉叫的夏日,在六月的暖阳间听鱼戏青莲的声音。

能一起等待花开,凝视花落的人儿,都是缘深……

请在珍惜里原谅,请在原谅里珍惜。

在瞬间的娟秀间,读懂岁月匆匆的碾转、聚与散;让如烟的往事,在轮回间,沉淀,在莲的一朵禅意间,浮生花开,月静日长,最终,岁月沉香吧。

六祖惠能毕竟是经历过大起大落之人,他不愿在岁月的门楣间,感叹人生的苦涩,让丝丝怨意蔓延开来。

他愿他心中的莲花,在瞬间的完美中,定格一世的安宁。

在盛开的季节里,让人忘却凋零的悲切。

就在这繁华喧闹的红尘里,莲花轻浮在圆润的叶间,听涛涛水流的轻吟,仿佛一世静好的期盼,在微风拂面的荷塘边,在心底荡漾开来。

惠能默默地在心里说:就让莲的清幽感染我的思绪,在流年似水的岁月间,低眉凝眸,凝视一花的风雅,在静好的岁月间,让我读懂一花一世界,在别样的心情里,盛开一份别致的温柔。就让我在自己的世界里,浅浅遇,淡淡忘。在流年里,读懂烟火,流年,红尘,沧桑……

谁说,读懂过莲的傲骨?

在一波荡漾间,发现那孤独傲然的心灵。从一片莲叶间,挺立出一朵青里泛白的花苞,在一抹温柔里,孕育出满满的深情。莲如人的心情,也寂寞,也淡薄,也黯然。但却在时光流转间,甘愿化为佛前的宝座,在孤独中,听尽一片梵音佛语。

莲,用自己的娇柔,惊喜世人的心灵,让静美的温柔,流淌在世人的心间。就让我在将要圆寂的静好里,细细读懂一世的流年……

而这一切,早已随风而逝。

就让心中的圣洁的莲花,在碧水荡漾间,盈盈的润了如玉的娇颜,在时光的长廊里,与佛结缘吧!

……

故地重游,六祖惠能面对荷花,浮想联翩……

面对荷花,六祖惠能沉吟自语:“荷花啊,自古以来,你就是文人墨客、高洁之士吟咏的对象,人们喜爱她,赞颂她,不但是她的曼妙身姿、幽幽的芬芳,更是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让世人敬佩和深深地推崇……”

六祖惠能自那次用口为李小兰吸出蛇毒,救了她一命,有缘与她同窗共读,挽手荷塘赏荷花,就当着她的面,把她喻为莲花,常常在佛前虔诚膜拜她那超凡脱俗的气质和仙风道骨。

在曹溪宝林寺弘法中,六祖惠能忽然有一天发现,在韶州大街小巷,印有莲花图案的时装成为人们的最爱。更让他欣喜无比的是,在韶州大街小巷的画廊中,莲花的大幅画像作为一种标志,在画廊上隆重地出现!

啊,莲花,难道是芸芸众生顿悟了吗?

这充满禅意的莲花啊,但愿你的高贵品格真的被认可,但愿你的出淤泥而不染之风骨真的被芸芸众生所欣赏!但愿所有以你之名显现的形象真的没有辱没了你!

佛说:“前世一千次的回眸,才换来今世的一次擦肩而过”。也许,惠能与李小兰的这一世的擦肩而过,就是前世一千次的回眸换来的……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南朝梁武帝萧衍的这首颇有禅意的《夏歌》,使六祖惠能梦回大梁皇朝——

梁武帝萧衍是梁朝的开国皇帝。他的祖上兰陵萧氏本来是北方庶族,家世比较低微。可他的伯父萧道成是一个很有谋略的政治家,他趁着朝廷内乱之际,夺取政权,建立了齐朝。

萧衍继承了叔父的胆识和谋略,在南齐担任军职,曾和北魏军多次交手,声名远播。

齐建武二年(495),北魏军进攻南齐司州刺史萧诞,萧衍跟随江州刺史王广之前往救援。两军阵前,其他将领见魏军势大,畏惧不前。萧衍亲自率领敢死队为先锋,奋勇拼杀,将士们紧随其后,大破十万魏军。

战后搜检敌营,从一名魏将留下的巾箱中找到了北魏孝文帝的敕书,上面写道:“听说萧衍善于用兵,不要轻易交锋,等我到达再商议对策。如果能俘获此人,则江南为我所有。”

萧衍早年还是一位社会名流。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广招文学之士,萧衍与名士沈约、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并等游于西邸,吟诗赋文,号称“竟陵八友”。

萧衍未做皇帝之前,虽然政务繁忙,他仍然每天灯下读书直至深夜,曾撰写《通史》六百余卷。他还常常亲自起草朝廷的诏告、赞、序等公文,合起来竟然有一百二十卷;改订“百家谱”,重用士族;萧衍善于弈棋,其他方面如卜筮、书法等无不擅长,堪称多才多艺。

如此文武全才自然不肯久居人下,于是趁着齐武帝病逝,宫廷内乱之际,萧衍便辅佐萧昭业夺取了政权。当时的他羽翼还未丰满,可是萧昭业非常倚重他,致使他的势力一步步壮大。等到力量积蓄足够之后,萧衍毅然于雍州发动起义,夺取政权,建立了梁朝,改元天监。

从此,梁武帝萧衍不再为他人做智囊,开始在政治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梁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长寿皇帝,他活了八十五岁,在位五十多年,可以说在他信奉佛教之前,还是非常励精图治的,堪称一位文武兼修的明君。

从史料上看,萧衍精通武术,又是文学大家,确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文武双全”帝王。

萧衍小名“练儿”、“阿练”。生于公元464年,死于公元549年,终年86岁,系中国古代仅有的几位高寿皇帝之一。

作为南北朝时期“宋、齐、梁、陈”中梁的开国皇帝,萧衍的智慧和才能非同一般。史书称“生而有奇异,两胯骈骨,顶上隆起,有文在右手曰‘武’”。

当年20刚出头的萧衍在权臣王俭手下谋事,王俭懂点相面之术,看了萧衍的面相后说,“此萧郎三十内当作侍中,出此则贵不可言。”

果然,萧衍“三十内”的最后一年,即39岁那年(公元502年),齐帝萧宝融禅位于他,都城仍设在建康。实际上萧宝融哪是什么禅让啊,完全是让萧衍逼的。

实际上,萧衍被神化了,其实萧衍也是一个荒唐的皇帝。

时处中国南北分裂状态,在南强北弱的背景下,萧衍曾多次“北伐”,也始终没有打败北魏,“收复失地”。

当时北方势力曾一度四分五裂、群龙无首,如果萧衍是一位圣明君主,凭南朝的实力,统一中国是没有问题的,不需要等到50年后隋文帝杨坚的出现。

萧衍不只自己没有做好皇帝,搞出了”出家秀“等多重闹剧,家风也让他治理得一塌糊涂。

南朝皇帝多奢侈腐糜。东昏侯的后宫美女如云,佳丽多多,其中有一个叫潘玉儿的妃子最受宠。

当年,萧宝卷为了讨好潘妃,大修宫殿,并对居所阅武堂内诸殿进行了超豪华装修。潘玉儿所经之路,皆铺上雕凿有莲花纹饰的纯金地板,称是“此步步生莲华也”。

中国古代女子裹小脚的习俗就是仿潘玉儿的“三寸金莲”而来。

萧衍当了皇帝后,没有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的魄力,却学起了嬴政悉收六国后宫美女的做法,把住处搬到了当年萧宝卷作乐的地方,把萧宝卷的后宫美女也“收”了下来。

……

一阵沁人心脾的莲花清香随风飘送,把六祖惠能从大梁皇朝之中带回到荷塘眼前。

六祖惠能望着荷塘,心想:人,既是如此,而花呢?也是如此啊!睹莲思人,莲花的清香,把六祖惠能带回到了与李小兰同窗共度的那段两少无猜的岁月之中……

春天,六祖惠能和小兰在学堂苦读之余,牵手漫步于屋前左边的荷塘边。在那时,他望着一池春水,又看看眼前的小兰,凝神沉思之中,猛地触发了灵感:她,多像池中那一片漂浮在水面上的莲叶,而自己则沉睡在那一如青纱帐幔包裹着的花苞里……

初夏的夜晚,在久违的雷声中,最让他担心的是莲花了。想想她那娇弱的身躯,怎能禁受得起这令人心惊肉跳的雷雨考验啊!想必,他那心爱的莲花将会在这雷雨交加的夜晚之后,因为这不堪的摧残而香消玉殒,而他的付出也会在莲花遭受这次“劫难”后前功尽弃。

可是,却出乎他的预料,经过这一场突如其来而又痛痛快快的夏雨后,莲花居然在晨曦中彻彻底底地绽放了,宛如刚刚出浴的美人。

你看冰肌玉骨的莲花瓣,层层叠叠从里到外舒展开来:花瓣白里透红,而花心却像燃烧着的火焰,又像少女敞开了的心扉。微风中,莲花又像穿着连衣裙的少女翩翩起舞。

旁边的莲叶:有的像一个个碧玉的圆盘,有的像一把把为莲花遮风挡雨的绿伞,有的又像舞女穿在腰间的舞裙……

莲叶上滚动着一颗颗水珠,阳光照射下,释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仿佛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钻石。

水中的红鲤鱼望着莲花,有的欢快地游来游去,有的呆呆地看着佳人不知所措,有的竟然忘乎所以地跳出了水面……

夕阳西下,莲花不知什么时候又走进了她的青纱帐幔里,似乎要和他同时进入梦乡,以便在梦的路口和他这个小情郎幽会。

夏夜的梦里,常常会与旖旎柔情的莲花小妹如胶似漆、难舍难分,直到破晓时分……

秋日,秋风萧瑟,秋雨霏霏,天气变凉。随着大地渐渐被秋风洒满了金黄,绿叶红花纷纷离去。

“秋日心容与,淡水望碧莲”。莲花又像沉睡了的美人,终日躺在自己的青纱帐幔里不再醒来,任凭他在旁边怎么呼唤她也不醒。

知道莲花沉睡着的心事:繁华落尽,留下的,除了一池子苍凉,还有那些凄美的记忆碎片。

用苍凉这根贯穿着一生的丝线,把值得珍惜的记忆碎片串联起来,珍藏在记忆的仓库里,为他坎坷的一生留下美好的记忆。

……

遥想当年此日中,他与莲花小妹分别,带着对求佛法,造福大众的理想,踏上艰辛求法路。原以为接过五祖亲授的禅宗衣钵,成为禅宗六祖后,定能给自己所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以及众生的离苦,幸福康乐!怎料天不遂人所愿,几经劫难,几乎命丧黄泉……

在经过人生历劫的残酷现实的无情打击后,他才知道:头上的天空,看上去触手可及,但实际上却很高很高。无情的现实,挫伤了年轻气盛的锐气。曾经迷惘过,甚至退缩过。

可是,茫然时,就在那一瞬间,执着点燃了心灯,照亮了前行的路;专一净化了身边的污水,让他的生命之河变得越来越明澈,并且,还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与莲花有缘的他,深深体会到:近赤者红——由于与莲花朝夕相伴过,莲花的品质感染了他。

在那些逃亡而又悲凉的日子里,他坚持着他的坚持,追寻着他的追寻……

即使天那么高,踮起脚尖,也会距天近了一点点;即使海那么深,向前走一步,也会距海近了一点点;即使烦恼不断滋生,也要学习莲花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用不断进取的充实来驱走心头的那片乌云。

即使身处的环境如污泥般的恶劣,也要学会在污泥中生存,汲取污泥中的养分而不被污染,要为未来的顿悟中国禅绽放美丽而坚持着,努力着。

在与莲花相伴的日子里,她的品质影响着他,他的身上渐渐有了莲花的影子。他每有心事,与莲花倾吐……

冬日,沉睡在青纱帐幔里的莲花仿佛已化着朔风不知飘向何处,只留下几片枯萎的莲叶无奈地漂浮在莲花池的水面上。

冬日是寒气袭人的季节,也是枯水的季节,他经常思念莲花,梦里都想着往池里加水,让身体枯萎的她,心不会感到枯竭;同时也要让她觉得,即使是在她落寞的日子里,没有谁牵念她,他也会静静守候着她,呵护着她。

冬日的一个清晨,他像往常一样看望莲花。来到了莲花池边——却看见,莲花的根连着泥土漂浮在了水面。当时的他,心里焦急万分,可是他不敢轻举妄动,担心会弄巧成拙,只得这样在旁边观察。

连续观察了几天都是如此。

他心里非常着急,可还是束手无策。唯一能做的,只能默默为她祈祷:愿仁慈的苍天保佑他的莲花无恙……

可能是他的诚心感动了苍天,终于有一天,莲花被泥土包裹着的根又沉入了莲花池里。他把头伸到水面仔仔细细查看:只见她的根周围还长出了小小的莲叶——他心爱的莲花,终于安然无恙了!

历经了这段让人提心吊胆的日子,在寒气逼人的冬日里,他更加关心莲花了。

适逢冰冻时日里,透过冰块还可见到那些在水中游弋的红鲤鱼,依然在被冰块覆盖着的莲叶下守护着莲花的根和叶。

“陈根与故叶,销化成泥尘。化者日已远,来者日复新”。其实莲花虽离去,而花神依旧在。

她,一直在身边没有离开也没有闲着;

她,正在为未来的灿烂辉煌而不停地努力吸收池里的有机养分和无机养分,为迎接下一个轮回时的美丽而时时刻刻酝酿着希望和机遇。

而在水池旁边守护着莲花的护花神,直到她下一个轮回时归来。

喜欢自家门前池塘中的莲花,喜欢她出污泥而不染的纯洁,喜欢她一样的坚韧不拔和专一。

他和她相守、相伴并相知;他们一起历经风雨,一起欣赏彩虹,心灵相通。

她,这一生开花只为他一人;

他,这一生护花也只为了莲花。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