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落难情缘 > 第33章 重逢鸡鸣寺

落难情缘 第33章 重逢鸡鸣寺

作者:洪门十一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5: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少飞从一位身穿道袍,生得仙风道骨的长者口中得知:这座古老寺院叫鸡鸣寺,是当地最古老的梵刹和皇家寺庙之一,香火一直旺盛不衰,自古有“南朝第一寺“的美誉,天竺高僧菩提达摩从印度来建康时就居于此,连关羽“关公”这个历史人物,都与该寺颇有关系,在寺里供奉他的神像。

那位长者感慨地看向他,说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当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东吴元帅吕蒙生擒杀害后,将他的首级呈献给了曹操。没了脑袋,关羽当然死不瞑目,所以魂灵长年不散,成了一个无头无主的孤魂。他时常在吴蜀一带游荡,每当风清月白之夜,夜深人静之时,他便在空中悲怆地呼喊:“还——我——头——来——”这样,关羽寻觅了几百年,也无人能将他从困惑中解救出来。

长者说到这里停了停,问张少飞:“施主,试想一下,落了地的人头,又有谁能重新安上?”

张少飞摇着头,说道:“难,难。”

长者颌首道:“说得对。”

张少飞关切地:“大师,那关羽的脑袋不能重新安上,咋办呢?”

长者仰望了一下天空,说道:“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关羽的魂魄漂游到了鸡鸣寺。当时,天台宗的创始人——智顗大师,正在寺里打坐静修,忽然听得半空有人狂呼。他步出鸡鸣寺门,向空中喊道,‘来者可是云长?’关羽的魂魄降落在他的面前。智顗大师说,‘将军纵横疆场30年,杀敌无数。你为吕蒙所杀,大呼还我头来,那么,颜良、文丑,以及你过五关斩六将那些被你所杀之人,又向谁索要头颅?关羽恍然大悟,稽首皈依了智顗大师。从此,关公成了佛教的护法伽蓝。鸡鸣山更是高僧辈出,名扬九州。”

或许,因这位大师这番话的吸引,急于返乡见母的张少飞,双脚不由自主地迈进了鸡鸣山。

张少飞没有去寺里挂单,而是向寺院后面的深山深处走去。

一座高高的山峰之下,一片密密的松林之中,居然藏着一间小小的草房。

巍巍鸡鸣山,茂竹密林,聚天地之灵气在山中飞扬,祥云缭绕;

六神凝聚,湛然观照,心灵之中法喜充满,滋润禅界清静乾坤。

张少飞推门而入。草房中静坐着的,竟然是自己在患难之中相遇,成为知己的“同道”中人一悟师兄!

“师兄……”张少飞匍匐在地,泣不成声——一个沦落天涯的落难汉子,孤身一人,在茫茫山野之中遇到患难之交的人,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这一切,都在这一声呼喊之中……

一悟睁开眼,惊奇地看着张少飞,说道:“天哪!师弟,你是怎么来到鸡鸣寺的?”

张少飞跪着前行,扑在一悟腿上,哽咽着说:“师兄,我……欲回老家探母……”

一悟抚摸着他的脊背,也不禁潸然泪下。

良久,张少飞止住了抽泣。

一悟为他擦擦眼泪,问道:“你什么时候离开广怀的?”

张少飞哽咽着说:“自从您走后不久,有一天,经过广怀飞燕岩旁边的那条村落,听到有人在屋子里放声大哭,好奇心驱使我进屋去问个究竟。原来,那户村民区广二的儿子患了大热症,我用山草药医好了老人家病中的儿子,阿二叔对我感激不已,拿出几个珍藏的燕窝送给我。当时我说燕窝太名贵没敢收下,说自己身强力壮不需要吃这补品。但阿二叔两夫妻说燕窝虽然名贵,这补品你可以不吃,你家中的老人家可以吃,因此,我动了回家探望娘亲之念……“

“嗯。”一悟边听边不住地点头。

张少飞饱含深情地看着一悟,过了一会,又说:“师兄,是阿二叔两夫妻的话触动了我的思亲之情,我娘亲已年老体弱,如果能够吃得上这补品应该对她的身体大有裨益,所以在阿二叔两夫妻的盛情之下,我只好收下了这些燕窝,动了返乡之念,路过鸡鸣寺听了大师那席话后,身不由己地来到了这里。”

一悟听了后,称赞了张少飞一番孝心后,有点担心地说道:“师弟,你回去……不怕关振江派人追上门吗?”

张少飞把他的想法向一悟说了出来。一悟听后,也觉得不无道理,点头称是。

“哦,对了,师兄,曾记得,当初你的冤案澄清后,你便决意重返北方弘扬佛法,怎么来到这里,像是潜隐了呢?”张少飞疑惑地看着一悟说。

“唉,总的来说,朝廷限制佛教罢。”一悟无奈地摊了摊双手。

“朝廷为什么要限制佛教?”张少飞一听,有点愕然地看着一悟,两眼瞪得如牛眼大。

“也许,不限制佛教,则朝廷危矣……”一悟说到这里,停了停,深沉地仰望着草屋外的满天星斗,说开了,“师弟,你也知道的,华夏有三大教,分别是儒教、道教和佛教,其中,佛教是由印度传入到华夏的,经过长期的传播与发展,形成了华夏佛教。其间,佛教几经起落,有好几次也险些被灭掉。”

“师兄所说不无道理。据我所知,各地节度根本就不听从朝廷调遣,都把理由归到佛教,说成是受到佛教的影响。这种说法实在是有失偏颇……”张少飞有点不平地说。

“师弟所说不无道理。但是非公正后人自有评说,今夜难得俺们师兄弟有缘再相逢,颇为缘分不浅,不说这些也罢”。一悟建议换个话题。

张少飞爽快地:“好!咱们换个话题,就为这缘分,俺们师兄弟今夜促膝夜谈,就先从儒教说起。”

“好!”一提到儒教,一悟的双眼闪烁着晶光,如数家珍地,“儒教又称儒家,孔孟思想,为历代儒客尊崇,由孔子创立,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一悟一番叙论,直说得张少飞频频点头称是。

原来,这个一悟,本姓张,名文魁,家世显赫,与张少飞的家世一样,同是中原四大望族之一。张门历代出将入相,从三国至唐初,仅宰相就有十人之多。他爹张俊彬,与大多祖先一样,学而优则仕,考取功名,官至宰相。张文魁六岁时,他爹就请来当地最出名的塾师冯学儒做他的老师。

冯学儒行“儒家”师表,教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教他诸子百家“国文”经典,教他《诗经》。

冯学儒是一位老学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武双全,不仅德高望重,而且深知人间冷暖、世态炎凉。

冯学儒第一次上课,教小文魁的是《训蒙幼学诗》。

冯学儒想了解一下小文魁的悟性如何,念了一遍后,看着小文魁,说道:“文魁,你能记得几句?”

“先生刚才教的,我都记得。”小文魁眨着小眼睛,老实地说。

“哦?你说你都记得?”冯学儒有点惊愕地打量着他这个学生。

“嗯。”小文魁点着头,算是回答。

冯学儒把惊堂木一拍,威严说道:“学生在先生面前,不得说谎!”冯学儒话一出口,自感口气重了些,便换了种口吻,“既然你都记得,那你就试着背一次出来给为师听听?”

听先生如此一说,于是乎,小文魁把他的过目不忘和听后不忘的特长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效仿着冯学儒的举止神态,抑、扬、顿、挫,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把《训蒙幼学诗》背诵了一遍:

天子重贤豪

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

冯学儒听完后,浑身轰然一震。想不到他眼前的这个小孩,竟有如此惊人的记忆力。

这可是儒家思想里的核心精髓呀!冯学儒隐隐地感到眼前的小文魁,将来必成大器。

……

冥冥中,张少飞与一悟在鸡鸣寺重逢,为日后重出江湖弘扬佛法、治理宋朝充实了宝贵的理论学说。

促膝夜谈到清晨时分,一悟似乎听到有人在呼唤他。于是,他从谈话中缓缓回过神来,自语道:“贤弟,天亮了,你也该走了。”

张少飞起身整整衣衫,向一悟一拜。然后转身离去,身影融进茫茫大山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