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落难情缘 > 第221章 触动思亲情

落难情缘 第221章 触动思亲情

作者:洪门十一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5: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天,惠能来到怀集燕岩,那是一个很大而且很高的岩洞,那里是南洋金丝燕来大陆的唯一栖息地。

每年南洋的金丝燕飞来栖息后便在岩洞顶壁上结窝生蛋,所以在陡峭的岩壁和石缝里有许多燕窝。

当地一些村民有祖传的绝技,攀岩附壁有超常的本领,可以徒手攀爬上十多丈高的岩中峭壁,以采燕窝为生。

惠能经过燕岩旁边的那条村落,听到大有人在屋子里放声大哭,好奇心驱使他进屋去问个究竟。

原来那村民的独生儿子前些日子吃烧烤的东西太多,以致一连三日三夜发高烧不退,脸颊通红,额角烫得怕人。

服了附近郎中开的好多剂中药并不见功效,跪地烧香去求神拜佛也不见菩萨显灵。眼见儿子病情逐渐恶化,气息奄奄在等待着死神的到来,老夫老妻束手无策,忍俊不住在家中嚎啕大哭。

惠能知情后,察看过老人家病中的儿子,知道他儿子患的是大热症,用好言好语来安慰两位老人后,立刻到附近山中采来了对症的中草药。

这一回药石有如灵丹妙药,那孩子才服了三剂,高烧便退了,再服三剂便可以下床到处走。那两位老人见独生儿子死里逃生,在狂喜之余对惠能感激不已,从房间里拿出几个珍藏起来的燕窝送给他。

惠能说燕窝这东西太名贵摆手没有收受,说自己身强力壮不需要吃这么补品。

但两位老人执拗地要他一定收下,轮番动情地跟他说,你救了我儿子的命,这是恩重如山。燕窝虽然名贵,但怎比得上我儿子的性命宝贵?况且这些燕窝只不过是些土特产,是我们从陡峭的岩壁上采下来的。如果你不收受就是瞧不起我们乡下人。这补品你这个年轻人可以不吃,但你家中的老人家可以吃。

两位老人家这些话触动了惠能思亲之情,娘亲已年老体弱,如果能够吃得上这补品应该对她的身体大有裨益,所以在对方难却的盛情之下,只好收下了这些燕窝。

从两位老人家那里得到这些燕窝后,藏身于怀集、四会深山密林中的惠能更加惦念着自己的娘亲。

惠能接过掌印佛灯,在名分上成了禅宗六祖。空门中人,应是四大皆空;但他毕竟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在怀集与四会的深山密林里往来穿梭,隐迹数年后,在潜修佛法禅机空暇之时,始终惦记着新州这边年迈的慈母。

尤其是月圆之夜,惠能在高山上,对着浩瀚苍穹上的皎洁明月,翘首南天,朝着家乡方向,思念着生他养他的娘亲,还有一往情深的阿兰妹,止不住情思翻涌,夜不能寐。

岁月如高山上的山溪流水一样,悄然逝去。眨眼之间,已过去好几年,如今,夜深人静之际,独对那包燕窝,两位老人家的话又涌心头,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思念的情是最折磨人的,惠能终于无法按捺心中澎湃的思亲之情,决意回家乡探望久别的娘亲,于是背着简易的行囊,悄悄地离开怀集、四会那块修禅之地,晓行夜宿,好不容易回到新州夏卢村来了。

墨黑的天穹上,浮云掩月,星光暗淡。

新州大地没有一丝的风,四周静悄悄的,偶尔传来几声蛙叫,打破山村黑夜的沉寂。

一个矫健的身影,从龙山下来后,猫低着腰,鼠窜鱼跃,飘飞般溶入了沉沉黑暗中,没多久,进了夏卢村。

这个神秘的夜行人,就是惠能。

龙山的旧情旧景,又呈现在他的面前,这里的一切,是多么的熟悉!

但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惠能知道,自己接过祖传袈裟南逃后,那个别有用心的影隐决不会善罢甘休,肯定会前来追杀,所以,他在龙山的密林躲藏至三更,才从后山悄悄地进村而来。

越走近自己的家门,惠能的心越是“怦、怦”地乱跳,真是越近家,情越怯呀!

离家已好几年了,他害怕夜里敲门后,里面是全无反应。毕竟分别时娘亲已是老弱之躯呀!所以,他在敲门时,举起的手竟然有点儿颤抖。

“得、得、得!”三声清脆而短促的敲门声过后不久,里面传来了暗弱的回声:“谁呀?”

惠能听到这是娘亲熟悉的声音,压在心中的大石终于放落了,把嘴巴贴着门缝,压低声音,回答道:“娘亲,是我。”

李氏在迷糊中被敲门声惊醒,儿子的声音对于母亲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了。

她的心猛地抽搐,急忙从床上爬了起来,揉着惺忪的眼睛,不知是真还是梦,再朝着大门处发问:“谁?”

门外回答声还是那么轻,却又是那么的清脆:“娘亲,是我。”

母子两情相牵!

“啊,能儿!”李氏一听,喜出望外,正想下床,但前几天上山割柴草时不慎崴了左边的脚腕,行动不方便,回家后没多久满身又起了大小不一的红色斑点,被这疾病纠缠得十分难受。现在半夜间,突然听到天天牵肠挂肚的儿子声音,李氏不顾一切,一把拿起搁在床头的拐杖,下了地,撑着带病的身躯,颤颤巍巍地摸到大门前,拉开上下门闩,将两扇门往里一拉。

大门打开,在浑黑的天幕背影衬托下,大门口站着的正是日思夜念的儿子惠能。

“啊,能儿,你终于回来了!”李氏还未来得及把油灯点亮,就一把将手中拄着的拐杖扔掉,扑上前去,把惠能紧紧地搂在怀里,自言自语地:“我不是在做梦吧?”

惠能情真意切地:“娘亲,我们都不是在做梦,我的确是回来了。分别这几年来,我很想念您老人家呀!”

日盼夜盼,今夜终于见到了儿子的一面,李氏一边用瑟瑟抖抖的双手爱抚着惠能的脑袋,一边喃喃地自语:“这就好了,这就好了……”两行悲喜交集的老泪,簌簌而下,流到了惠能的肩膀上,湿了他的衣裳。

惠能明显地感觉到:随着娘亲那瘦弱身躯的阵阵抽动,挟带着一阵阵热浪传了过来,毕意这是人生中难得的劫后重逢啊!

母子激情拥抱了一会后,惠能将李氏扶到大厅墙角那张熟悉不过的大竹椅上,让她坐了下来,这才打火将桌上的油灯点亮。

待在龙山的密林里东躲西藏,紧张了大半天,滴水未饮,回到久别的家中,惠能觉得喉咙干渴得像火烧一样,便到厨房的大水缸里拿起木壳,舀了大半壳水,仰起头来,“咕噜、咕噜”地喝了起来,这才返回大厅。

在摇曳晃动的灯光映照下,惠能望着娘亲,见她比离别时消瘦了许多:脸颊凹了下去,鹳骨却凸了上来。脸上原先浅浅的皱纹现在变得又多又深,脸色呈灰中带黄,额角垂下来的白头发比起几年前多了许多。

面对母亲那副衰老弱质的模样,惠能心中不由得涌起阵阵酸水来,情不自禁地说:“娘亲,您变多了。”

李氏揉了揉那双浑黄昏花的眼睛,再瞪大,上上下下地打量着惠能,喃喃自语地:“能儿,你也瘦了,黑了。”

惠能自从离开娘亲,离开家乡夏卢村,踏上求佛的道路,历尽艰难险阻,到了湖北黄梅东禅寺,得五祖弘忍传授衣钵后,被同门人追杀,南逃藏在怀集、四会深山密林里苦练潜修,短短的几年之内,他的人生已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坎坷挫折,如今尚陷入被人追杀的险境,疲于奔命,心力交瘁,自然又瘦又黑了。

惠能见母亲这副伤心的神态,强行挤出笑容,安慰着说:“娘亲,你别担心,乌云终会散去,以后一切会自然变好的。离开家乡这些年,我到外面见世面多了,成熟多了,觉得做人干事更有意义了。”

外面偶尔传来了夜枭的几下叫声,李氏倏然想到了早两年和近段时间,那些北方来的和尚,个个手拿着刀剑,凶神恶煞地前来家中搜寻,向她追问惠能的下落……

李氏想到这里,脸上的肌肉颤抖了几下,担心地问:“能儿,你进村时没有碰到那些北方来的和尚吧?听说他们就住在附近集成圩里。”

惠能知道那些北方来的寺僧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嘴角往上一翘,轻蔑地:“他们布下一个口袋想让我钻进来,但是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今天夜里我不是从他们的眼皮底下回来了吗?!”

李氏仍然放心不下:“你回到这里,要格外小心。要知道随时随地都会遇到危险的呀!”

惠能安慰道:“娘亲,大可放心,对这一点我早就预料到了。今天太阳落山时我已从外地返到了龙山,一直躲在山中的密林里,等到三更天才下山来,再从村后面的蕉树林悄悄进来的。”

“这就好。”李氏松了口大气,指了指摆在饭桌上的那对碗筷,动情地说,“你走了以后,每一天吃饭的时候,我都把你平日吃饭的这只碗摆在这里,再放上你常用的那双筷子。这样,我每次吃饭时就觉得你就在我的身旁一样。几年如一日呀!”

“啊!”人世间的真情,有什么比母爱还要深,还要伟大的呢?一股热潮在惠能的心底升起,涌向全身,他感到喉咙发痒,挤出的声音有点哽咽,“娘亲,外出多年,我何尝不是日日夜夜都挂念着您呢?我经常为不能在您面前尽孝而感到不安,感到遗憾。娘亲,您怪孩儿吗?”

“不怪、不怪,我怎会怪你呢。”李氏轻轻地抚摸着惠能的脑袋,说,“能儿,自从你离家以后,我逐渐想通了。你待在家中孝敬我一人,这不过是小孝。但是如果你能够学到佛法,让佛光普照天下人的父母,这才是大孝。”

惠能听后十分感动:“难得娘亲您如此深明大义。有你这句话,孩儿今生外出就放心了。”

李氏称赞道“能儿,你真是我的好儿子!”

惠能突然想到了什么,说道:“娘亲,有好东西带回来孝敬您。”

李氏:“你会有什么好东西呢?”

惠能解开了身上那个黑色行囊,放到桌面上,慢慢打开,里面除了几件简单不过的衣服外,还有十多只金黄色的橘子。

李氏没好气地:“咳,我以为是什么宝贝东西,原来是些桔子,又酸又涩的。”

“娘亲,您别讲那么多,先尝一尝吧。”惠能说着,拿起一只桔子,快手快脚地剥了皮,递到李氏的嘴里。

李氏咬了下去,一清冰糖般的清甜马上盈溢在口腔里,再咀嚼了几下,脸上露出笑靥,连连称赞:“好、好!这桔子果然跟我们平日吃的桔子大不相同。”

惠能手指东边:“这是四会那边的土特产——沙糖桔。”

“沙糖桔?”李氏啧啧称赞起来,“难怪咬下去好像吃到糖块似的,我可从来没有吃过这么清甜的桔子哩。”

惠能:“这次是我特意从四会那边带回来让您尝尝鲜的。”

李氏讲话时带有几分的疼惜:“刚才你进厨房拿木壳舀水喝的那副急不可待样,我看你是口渴极了。既然这样,你在龙山上躲藏时为什么不吃这些桔子呢?”

惠能回答道:“多么口渴我忍一忍就过去了。娘亲,好吃的东西我要多留给您吃呀!”

李氏夸赞道:“能儿,你真有阿娘的孝心。”

惠能言罢,又从包袱里拿起了一个小纸包,小心翼翼地打开,“娘亲,这是些更好的宝贝。”

李氏俯身低下头来,借着暗淡的灯光察看:里面包着的是几个元宝形窝状的东西,长约两寸,深一寸左右,两端有小坠角,细看它是银白色的丝状物织成不规则的网,再密集堆垒而成。

李氏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新奇的东西,眨着眼睛,问道:“能儿,这是些什东西呀?”

惠能把嘴巴凑到李氏的耳朵边:“这是燕窝。”

“燕窝?”李氏被什么触动了一下,放松的眉头又皱了起来,问道,“是不是地主老财平日吃的那些燕窝呀?”

“不错。娘亲这一回说得对极了。”惠能点了点头,述说着,“我听人讲过,燕窝有养阴、润躁、益气、补中、养颜等五大功效,可以治疗肺阴虚、咳嗽、盗汗、咯血等症。平日吃了是可以强身健体的。”

“难怪地主老财要吃它来补身子了,”李氏转过身来,眼睛盯着惠能,“燕窝是十分名贵的,你怎么有钱去买这些东西呢?该不会是在地主老财家里偷来的吧?”

李氏虽然知道儿子历来诚实,不会做出那些鸡鸣狗盗的事,但她知道燕窝是极其名贵的东西,惠能身上没有多少钱,这东西肯定是大有来历的,所以板起脸来质问儿子。

“娘亲您一直教导孩儿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我怎会去做那些偷鸡摸狗的坏事呢?!”惠能拿起了燕窝晃了晃,讲话时态度格外认真,“燕窝确实是很名贵的。这些燕窝是在怀集那边,村民送给我的。”

“村民送给你的?”李氏还是解不了心中的疑虑,“乡下人穷得吃了上餐顾不了下餐。他们哪里会有钱去买燕窝送给你呢?世间哪里会有那么大的青蛙满街跳?”

“我隐居的地方附近有一个燕岩,是燕窝的产地。因为我救了那村民儿子的命……”惠能随后问李氏讲起了这燕窝的来由。

听惠能讲述这燕窝的来历后,李氏眼眶里溢出泪水来,拿过那燕窝,仔细察看一番后,动情地说:“能儿,你有如此的孝心,真是我的好儿子。”

惠能语带歉意:“娘亲,我离开龙山后,家中只有您一人,虽然舅父有时会过来照顾您。但是平日没有人替您挑重担,没有人在您跟前嘘寒问暖,没有人替您捶腰松骨。这些年,可真是苦了您。”

李氏显得很平淡:“我这个人注定命贱,一生下来就是要挨苦受罪的了。”

母子倾谈之间,惠能发现李氏不时用手在身上搔痒,探过身来,关切地问:“娘亲,您怎么啦?”

“没……没什么……”李氏的嘴巴虽然这样回答,但身上的瘙痒是无法一时控制得住的,她又不由自主地抓起痒来。

桌上的油灯火苗仍在摇晃闪动,惠能这时才认真地察看李氏的皮肤,见上面有许多大小不一、高高低低的红色斑点,便指着她的皮肤,问道:“啊,娘亲,您怎会弄成这样?”

李氏愁眉皱起:“我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自从那天到龙山上去找柴草,我曾经钻进一个灌木丛里,下山不小心扭伤了脚,当天夜晚睡觉的时候,就觉得全身燠热,皮肤越来越痒了。”

惠能把左手伸向李氏:“娘亲,我替您把把脉。”

惠能说这话是有一定把握的。他在离开夏卢村前,曾经跟村中的老郎中兆祥伯学习过一些中草药知识,到龙山打柴时也会采些草药回来,有小病时可我料理。他到黄梅东禅寺,在北院当舂米种菜的寺中杂役,虽然只呆了八个多月,但跟他一块干活同住一室的杂役是一位姓孙的师兄。这位孙师兄是药王孙思邈的家乡京兆华原人,出家前在乡间是个有名的郎中,对各种山草药的药效颇有研究。惠能跟孙师兄十分投契,白天黑夜都在一起,无所不谈,虚心向那孙师兄请教,从中学习到不少关于山草药治病的知识。这一回惠能将所学派上用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