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落难情缘 > 第188章 惠能出世

落难情缘 第188章 惠能出世

作者:洪门十一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5: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盛夏的一个黄昏,残阳如血,晚霞将大地抹得一片绛红。

卢行瑫将晒干的稻谷收好后,在家门前的皂角树下,坐在一张竹椅上,一边用烂葵扇扇风纳凉,一边眺望远处逶迤起伏的龙山。

忽然,头顶传来了大小雀鸟的叫声,抬头望去,见到树上有只晚归的母鸟,正叼着一条小虫,飞回窝里喂养着嗷嗷待哺的几只小鸟。有一只小鸟抢到食物后,唧唧大叫,兴奋无比。

触景生情!

卢行瑫真想不到,自己一生为人正直,多行善事,但为什么竟是苍天弄人,妻子额上的皱纹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多而深了,但却一直未能怀上身孕。

“夫君,你怎么啦?”卢行瑫这才从沉思中醒悟过来,低头望去,发问的是他的妻子李氏。

卢行瑫连连摇头否认:“没……没什么……”

李氏一语戳穿:“夫君,你别欺骗我了。你有不解的心事,你的眼角流下泪了。”

卢行瑫用手抹了抹眼角,才知道上面早已有泪液,只好叹了一声:“唉!”

李氏的口气满是歉意:“夫君,没有子嗣,作为一个男人.是格外心烦意乱的。我嫁与你这么多年,却没有替你生下一男半女,每每想到这一点,我的心不但感到内疚,而且是在作痛。”

卢行瑫安慰道:“夫人,这事怎能怪你一人呢?我也有一份责任嘛。”

李氏的牙齿咬着嘴唇,良久,才启齿道:“夫君,我……”

卢行瑫见李氏欲言又止,“我什么呢?”

李氏:“我想到了一个办法。”

卢行瑫一听,来了兴趣,伸长了颈脖,追问道:“什么办法?”

李氏:“你将我休掉另娶吧,我对此决不会有半点怨言。”

卢行瑫嗔了她一眼:“看你,讲到哪里去了。你嫁给我这个罪臣,已让你吃了不少的苦,我的心里总是感到对不起你。你怎么反而讲出这样的话来呢?”

李氏感动得眼含泪花,鼻子一酸:“如果你不休我,那么,你就再纳一个妾吧。或许她会替你生儿育女的。”

卢行瑫把脸一沉:“夫人,别再胡思乱想了。今生我与你既然成为夫妻,就要相敬如宾,白头偕老。”

李氏见卢行瑫发怒,再也不敢多言了。卢行瑫遭奸臣罢官不算,还被贬到岭南这个荒凉之地来僻居,真是羞愧难当,愈想愈窝囊。他才华横溢,青年得志,这些年来他一心一意想报效朝廷,造福百姓,做个名标青史的人物。可是官场上的祸变竟使他的心态也发生改变,他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冤案有朝一日沉冤得雪,重返朝廷,报效国家;一方面想膝下有个儿子,享受天伦之乐。

而卢行瑫日夜盼望的二件事,却一事未成。特别是拜托在朝中为官的同窗文龙探听自己的冤案一事,杳无音信,久而久之,便把希望转到早生儿子这件事上来。但是,日盼日夜盼,盼了这么多年仍然未见夫人怀孕,这对年过四旬的卢行瑫来说,能不急吗?尤其那个年代,男人们都把传宗接代视为自己的责任,都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作为一个男人,上不能光宗耀祖,下不能延续香烟,那可是非常羞愧的事。所以,卢行瑫亲自画了一幅送子观音像供奉家中,还请了一本《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让夫人读诵。因为《普门品》上说,“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所以,夫妻俩是天天跪拜,虔诚读经,把盼儿的迫切希望都寄托在观世音菩萨身上了。

您可别说,如今不知是观世音菩萨慈悲显灵了,还是卢行瑫子星高照,在一个夏夜,李氏做了一个异常奇特的梦:在梦中,见到一朵七彩祥云从天空飘落庭院,在云雾缭绕之中,生长出一棵参天菩提树,丹顶白鹤,绕树而飞,树下百花竞放,香气氤氲。

李氏一觉醒来,觉得喉咙处有酸水涌起,低头将酸水吐了一地。随后,感到肚子里有东西在躁动,似是妊娠之感觉,结婚这么多年,她从来没有过这种情况。

晨早起来,李氏将这件奇特的事情告诉了卢行瑫。

卢行瑫半信半疑,喃喃地说:“世间会有这样的奇事?”

不久,李氏的肚子逐渐隆了起来,并觉得有胎儿不时在蹬踢她的肚皮。

卢行瑫一看,非常高兴,急忙请了邻村一位老郎中为夫人诊脉。老郎中按住李氏的脉搏仔细切判了一会儿,捋须大笑:“卢老弟,老朽先给你道喜了,尊夫人是酸梅报春,身怀六甲,老弟家中要添贵子了!”

“什么?”卢行瑫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可是老郎中之言他又是听得清清楚楚。

卢行瑫站在一旁张着大嘴,两眼直勾勾地望着老郎中,一言不发,他都乐傻了。

李氏虽然也是高兴,听说自己怀孕了,能不高兴吗?可是她总比丈夫镇定,总不至于乐呆了。她心里高兴,手上行动,急忙包了个红包,谢过这位老郎中。

老郎中得银走后,卢行瑫喜得手舞足蹈,眉开眼笑,犹如孩提一般。

这卢行瑫都乐蒙了,生男生女他夫人哪有决定权?他还以为他夫人说了算,高兴得语无伦次,头脑不清醒。一会感激苍天,一会感激观世音菩萨,再一会儿又感激他的祖先,都不知道他到底该感激谁了。

卢行瑫喜出望外,急不可耐,屋里屋外直徘徊,很想做事,可又啥事都做不来。

李氏一看,“咭咭”笑着说,“夫君,你年过四旬才有子兆,自然欣喜异常,可夫君别忘了保重身体,控制情绪。”一句话提醒了他,他这才勉强使自己安定下来。

卢行瑫拉着李氏来到家中设置的佛堂前,冲着送子观音像直磕响头。他是先感激后请求,感激观世音菩萨慈悲,给他们希望,请求观世音菩萨慈悲保佑他们能如愿得子。

从此后,夫妻俩天天焚香祷告,感谢上苍。

每逢到了晚上,劳累了一整天的卢行瑫并不觉得辛苦,反而叫李氏坐在床沿上,将耳朵贴着她的肚皮,静静地细听。他分明听到了一种“扑、扑”跳动的胎音,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

日子似流水一天天地过去了,卢行瑫翘首以盼,屈指算着该当父亲的日子。但李氏怀胎到了十个月,竟然全无分娩的迹象,这令一直满怀希冀的卢行瑫焦急万分,急忙请来了方圆十里最为有名的接生婆李婶。

李婶替李氏检查过后,一直紧锁的眉宇始终没有松开,向卢行瑫道:“我干接生婆这一行已经有三十年了,但从来都没有见过这样怀的胎。”

卢行瑫脸有忧色地问:“我妻子过了分娩之期,肚里的孩子会不会有什么的危险呢?”

李婶摆了摆手:“不会。”

卢行瑫问:“为什么呢?”

李婶摆出了理由:“如果肚里的孩子有危险,你妻子肚里的胎音要么是杂乱无章,要么是声息渐弱。但如今我听出她肚里的胎音节奏均匀、强劲有力,好像有人在唱着一首颂歌似的。”

卢行瑫:“那么,该怎么办呢?”

“我也没有什么办法。”李婶双手一摊,见到卢行瑫那副忧愁的模样,又说,“你娘子怀的胎实属奇异,或许以后你的儿子是个圣贤哩。”

卢行瑫:“这……”

李婶安慰道:“卢老爷,你也是个见识多的人,你就等着做父亲吧,来不得过度焦急,世间的事情只能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如今,你唯有等啦。”

卢行瑫叹了口气:“那也只好等吧。”

看着妻子的肚子天天在慢慢隆起,卢行瑫天天在提心吊胆,怕她会出什么问题。

村中的三姑六婆则议论纷纷,有的说怀孕那么久都生不出来,肯定是个怪胎;有的说可能是个宝胎。

可有谁会料到,这么一等,竟足足等了六年之久。

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农历二月初八那天,吃过晚饭后,李氏感觉肚子里的孩子踢得分外的勤,肚子也格外的疼,心跳得格外的慌。

卢行瑫问:“夫人,今天的情况跟往日可有不同?”

李氏躺在床上,脸色潮红,喘过大气回答:“夫君,我感到今天跟往日大有不同,可能今晚是临盆之夜了。”

“啊!”卢行瑫又是喜来又是担忧,连忙把接生婆李婶叫来。

李婶正在后院喂猪,乍地听到这消息,连忙扔下猪食,扭着肥胖的躯体,匆匆前来。

接生婆李婶先是把脉,继而翻看李氏的舌头,后听她的胎音,仔细察看过后,道:“卢老爷,种种迹象表明,今晚确实是你夫人分娩之期,看来你苦等苦盼,整整六年,今夜就可以当父亲了。”

李婶向卢行瑫说了她的判断,然后对躺在床上的李氏说:“你顺着我数的数,肚子使劲地憋。”

“唔。”已是满头大汗的李氏点了点头。

“一、二、三,一、二、三……”李婶加大声音在叫,李氏紧握着拳头,咬着牙关,用力地憋,想用气将在肚里的婴孩往外挤。

在外间的卢行瑫的心也跟随着叫声不断地揪动着。

李婶扭尽六壬,李氏在里间床上辗转喊叫,但肚子里的婴儿却老不肯出来。

听到夫人喊叫声时高时低,卢行瑫在院子里踯躅徘徊,心急如焚。

这时,李婶从里屋走了出来,用衣袖拭擦着额角黄豆般的汗,一脸的无奈,眼波带着几分的绝望:“卢老爷,看来事情不好办呀!”

卢行瑫的心一阵抽蓄:“你的意思是……”

李婶征询道:“你是打算要夫人,还是要孩子?”

卢行瑫口气坚决:“我当然是夫人孩子两样都要。”

李婶脸有难色:“常言道,鱼和熊掌难以兼得。看来你只能选择一样了,要么保住你夫人的性命,要么只留下孩子。”

“这……”卢行瑫的眉头紧锁,苦着脸,终于,叹了口气,作出了痛苦的抉择,“如果的确两样不可兼得,就希望你尽一切办法,先保住我夫人的性命吧。至于孩子,只能顺其自然了。”

“那我再尽力吧。”陆婶说罢又返回了里间。

里间李氏的喊叫声不绝,卢行瑫的心像放在油锅里面受煎熬着……

而此时,正如前文所描述的一样——

正是黎明前最为黑暗的时刻,天地一片混沌,再加上浓重的晨雾塞满了所有的空间,使人感到沉重、压抑、莫名其妙的烦乱。院子外,那一列黑乎乎的山脉,犹如僵死的龙蛇,匍匐在原野……

到了子时,忽然,李氏一声凄厉的尖叫,随着一声嘹亮的初生儿啼。

如同划破晴天的霹雳,震动山野的夜空,震颤着整个世界。

随之,一道红光从里室飞腾而起,透过窗棂,冲上浩瀚迷茫的天穹,将附近映照得一片通红,随后,引来了彩瑞千条。

正是:岭南苍龙窟,宛然摩尼珠;孕育百万年,毫光照大千。

伴随着这新生命的诞生,似乎有飘飘渺渺的仙乐,从高邈的天宇徐徐而降,好像是充满慈爱的纤指,轻轻抚摸沉睡的山川草木。仿佛为了回应那美妙的天籁,一股若有若无的馨香,宛若梦的思绪,从这间群山环抱的草屋中缓缓散发出来,在天地间传播……

于是,清风徐来,浓雾为之消散。大地清新如洗,朗月当空。山谷里,小溪旁,生机勃勃,杨柳婆娑,野花盛开,连那一列宛若巨龙蜿蜒的山脉也活了起来,显露出高耸挺拔的雄姿……

这一天,是公元638年二月初八。这一天,自达摩祖师将宇宙间最不可思议的智慧——禅,传给二祖慧可,恰好过了一个世纪——整整一百年。

在卢行瑫年过不惑之年后,他夫人终于顺利产下一个小孩。

李婶从室内出来,对卢行瑫道喜:“恭喜卢老爷,是儿子,母子平安,快进去看看你的宝贝儿子吧!”

卢行瑫大喜过望,急忙奔向屋内,但到了门口,突然想起了什么,又退了回来,从供桌上的瓦罐里摸出几枚铜钱递到了李婶手里,并深深鞠了一躬,声音颤抖着说:“谢谢您,李婶!我流落此处,若不是您帮忙,真不知如何是好。”

李婶坚决推辞酬金,说:“卢老爷,你这是干什么?看你说到哪里去了?咱们既然住到一块,就是三生有缘。远亲不如近邻,谁家没个大事小情的?再说,你夫人是我们当地人,并且也姓李,与我五百年前是一家。我不帮忙谁帮忙!你说对不对?去吧,快去看看你的小宝贝吧。”

卢行瑫禁不住笑了,随即,他的嘴角又泛起一缕隐隐的苦涩,轻轻叹了一口气说:“李婶,请您别再叫我老爷了。卢某现在与您一样,仅仅是个平民百姓,早已不是什么大老爷了。”

李婶麻利地在灶间兑好一大盆热水,一边端着向里屋走,一边说:“不管怎么说,你也当过大老爷,怎么会与我们这些草民一样。”

卢行瑫跟在李婶身后,但他没有走进里间,而是在大厅停下来,面对北方跪了下来,喃喃说道:“远在范阳的列祖列宗在上,行瑫不孝,背井离乡,流落岭南。所幸苍天有眼,今日新添男丁,使卢氏这一支香火不断……”

都说人生最大的喜事莫过于“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可是卢行瑫此时此刻比当年大登科金榜题名、小登科洞房花烛的时候还要高兴百倍。

有人说,应该在这四喜之后再给它加上一喜,那就是“盼子生子时”。

卢行瑫在大厅拜跪完后,走进里屋,两眼直勾勾地望着这个盼了多年的宝贝儿子,真好似如贫得宝,如暗得灯,如饥得食,如旱得雨,欣喜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这是一种说不出的笑,一种无可形容的内心喜悦。

此时此刻,只觉得世间什么名利尊荣都万万不及有一个儿子的可贵,当真是惊喜交集。

卢行瑫送走李婶后,他望着他这个宝贝儿子,心想:我卢行瑫四十多岁得子,实属不易,我得给儿子起个好名字,让我儿将来也能千古流芳,美名传世。

诸位,天下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此时此刻卢行瑫表现得尤为迫切。

卢行瑫心想:我这个儿子纯属老天的恩赐,观世音菩萨的慈悲,让我圆了多年的梦想,干脆就叫天赐。不好听。叫梦圆?又太俗气。该起个什么名字?这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义明,我非给儿子起个佳名雅号不可。

他还来劲,在屋中踱来踱去,苦思冥想,想为他这个不同寻常的儿子起个好名字。

可是,一直折腾到五更天,他宝贝儿子的名字也没起成。

正在焦急之际,忽听门外传了一声贺喜,卢行瑫扭头一看,不禁大吃一惊。

话说卢行瑫夜得贵子,惊喜异常,还没等到天亮,他就忙着为他这个宝贝儿子起名字。

卢行瑫绞尽脑汁,折腾到五更天,他宝贝儿子的名字也没起成,把卢行瑫气得真想狠狠搧自己两嘴巴。

他在心里话:我卢行瑫乃金榜题名、才思敏捷之人,今天这满腹经纶都跑哪去了?哪怕你平时笨点,现在得聪明,姓名就是受赐于父母、长辈,有别于芸芸众生,我不给起谁给起?不行,今个儿我非给我儿子起出个好名字不可。

卢行瑫还来劲,其实大道至简,大音希声。一个真正的好名字,总是以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达最深刻的意境。像卢行瑫此时这种心态,那是绝对起不出这种好名字的。

卢行瑫正在苦思之际,忽听门外传来一声贺喜,门口站着两个和尚,一个年过八旬,一个年过半百,都是慈眉善目,举止不凡,一看就知道那是佛门中有道的高僧。

卢行瑫步出大门口,只见那年老的和尚手中托着一个晶莹透明的水晶钵,冲着卢行瑫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施主夜得贵子,真是福德无量,老衲贸然造访,想见见令郎,不知施主意下如何?”

卢行瑫听后,心想:小儿昨夜刚刚出生,这老和尚怎么就知道了?他满腹疑惑,上前作揖:“师父,对不起,小儿一生下来就不住啼哭,恐怕扰乱大师清心,还请大师不见为好。”

老和尚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施主请放宽心,贫僧善能止哭,你尽管把令郎抱来与老衲一见。”

卢行瑫暗想: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还有专会治小孩大哭的,那就抱来让他试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