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落难情缘 > 第170章 禅者之风(1)

落难情缘 第170章 禅者之风(1)

作者:洪门十一少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5: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法达离开天露山之后,来到江西卢山。他用慧眼观察,发现这里紫气东来,佛缘极盛,几十年之后,将有大菩萨从东方而来,在这里建立无上法幢。禅宗将如江出三峡,一泻千里;河出潼关,益见奔涌。天下禅宗如风偃草,一统江湖;各地丛林如雨后春笋,纷纷创立。

果然,此后的唐天宝年间,马祖道一从东面的建州建阳来到这里的龚共山,大弘禅法。他在此培养出的几百名著名禅师,遍布大江南北,一时间,狮吼原野,虎哮峰颠,龙游长空,象舞丛林……可谓英才辈出,各领风骚,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了波澜壮阔、洋洋大观的禅海狂潮——这是后话。

法达正在路边一个茶摊上喝茶。法悟匆匆赶来,喘着粗气说:“师兄,可追上你了!”

法达大吃一惊:“你不是跟张大师在天露山去修行吗?怎么跑到这儿了?”

法悟一屁股坐在凳子上,一边使劲揉脚,一边说:“张大师不是对你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先跟你行万里路,再去跟行思大师兄读万卷经书。”

法达无可奈何:“你呀你……”

古代禅者行脚,是每个人的必修功课。且不说在藏龙卧虎的四方丛林机锋法战,观风历练,仅是那蕴藏着不尽禅机的大自然,就能使每一个禅心灵明的修行人感慨万千:

风声雨声松涛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山静水长,时与此中得禅意;天高云飞,更从何处问慧日……

光头一袈裟,天涯又海涯。风霜铜钵里,辄幻妙莲花。

从此,法悟一双草鞋,一顶斗笠,一只瓦钵,一根禅杖,跟随着师兄法达开始了云游生涯。草鞋虽小,将千里长路穿在脚下;斗笠不大,把万里蓝天戴在头顶;瓦钵虽浅,却装进江河湖海之水;禅杖在手,勘验天下丛林风云。

他俩脚上沾着粤北泥,绑腿存着赣南土,头上顶过闽中月,而今来闻浙东风。

行行复行行,他们走过了秋冬春夏,来到浙江永嘉。这一天,法达与法悟走在瑞安县仙岩山崎岖的山路上,中午的太阳像一团火,烤得山路直冒烟儿。

法悟走得极艰苦,但他看看法达,却从来不提议休息——“活该,谁让你死乞百赖非要跟来的!”只要他稍稍抱怨,法达准会这样说。

法达偷偷乐了。他指着前面半山腰的凉亭说:“到那个亭子,咱们休息片刻。”

亭子中,已经有一个人躺在长凳上休息,脸上盖着一个斗笠。法达、法悟寻地坐下。法悟脱下草鞋,看着又红又肿的双脚,直呼凉气。

法达故意问他:“咱们这是干什么?”

法悟想都没想:“行脚呗。”

法达又问:“你知道什么叫行脚吗?”

“不知道。”法悟回答得很干脆。

“不知最好。”法达说得高深莫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老夫子说。有所知必有所不知,而无知无所不知——僧肇大师在《般若无知论》中说。圣智无知,而万品俱照;法身无象,而殊形并应——《维摩诘经序》如是说。

法悟忽然有所领悟!他后悔地大声喊叫道:“哎呀,我又上了张大师的当啦!”

“你上谁的当了?”

“咱们的张大师那个坏青年呗!”

法达笑道:“张大师并没有叫你跟我来行脚,是你自己心甘情愿偷偷跟来的嘛!”

法悟哭丧着脸说:“正是由于他知道,越是不让我来,我越会想方设法跟着你,所以……苦——哇——有苦没处诉,这真叫苦呢!”

“活该,这叫聪明反被聪明误!不过,这是大师度化你哩。你既然来了,就不要白过时日。如果游州过县,好山好水随意玩;这里过冬,那里过夏,候鸟似的行脚,那简直是图人家一斗米,失却自家半年粮!没有任何利益。”

法达的一番大道理,说得法悟很不耐烦,他没好气地说:“是,是,是!你别唠叨了好不好?我都记着呢!大师说过‘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法达忽然抖出凛冽的机锋:“是吗?既然‘三界唯心,万法唯识’,那么,亭子外的那块大石头,是在你心里呢,还是在你心外?”

法悟不加思索地说:“三界唯心,当然是在心里啦!”

法达大笑:“你怎么能把这么老大一块石头放在心里呢?难道行起路来不觉得沉重吗?”

法悟明明从法达的话语里感受到了禅的机锋,但因为平时用功不够,修行没到家,无法真真切切地把握住,更做不到随机应之,所以无言以对。

这种情形就像母鸡孵蛋。到一定时候,老母鸡生怕自己的宝贝在坚硬的蛋壳里闷死,时常会试探性地用喙轻轻啄一啄蛋壳。若是里面的小鸡仔恰恰孵化成熟了,就会以嘴吮声,名之为啐。这时,母鸡从外面啄,小鸡在里面啐——蛋壳砰然碎裂开来,一个全新的生命诞生了。禅宗把禅师与学人之间的这种机锋相应投合,称为‘啐啄同时’。啐啄之机,只有内外相应,毫无间隙,才能豁然贯通。若是“笨蛋”或“臭蛋”,内面毫无反应,就算老母鸡再慈悲,也不能将它啄出来。

现在的法悟,恰恰就像一只没有孵化成熟的“笨蛋”。

看着他的窘迫模样,法达语重心长地劝说道:“小师弟,我们学佛、修禅,不能死背经典,更不能拿着祖师们的禅要语录当作自己的话语。祖师说的禅话,那是人家的体会,不是我们的。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切要靠自己去体悟呀!”

那个躺着睡觉的人,突然掀掉脸上的斗笠,坐了起来。原来他也是个光头和尚。他没头没脑地问:“你们的师父是谁?”

法悟正没好气,说:“我们的师父,当然就是我们的师父啦!你也来凑热闹斗禅机?”

“我是问,哪位高僧是你们的师父?”

法悟反问:“你是谁?“

“那个禅僧一拍脑门:“噢,是我唐突了。”

他站立起来,合十施礼道:“贫僧玄悟,刚刚听了这位师父的话语,句句契合佛理禅机,想请教一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