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之银狐 > 第一百二十章 裱糊匠与解决问题的人

三国之银狐 第一百二十章 裱糊匠与解决问题的人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0: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借刀杀人?

诸葛亮与徐庶对视一眼,十分疑惑。

这个计策往往是利用别人来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

可要想这么做的话,就得引入第三方势力。

可是现在荆州上下,哪还有第三方势力能够有这么大魄力进行改革?

徐庶带着这股疑惑,问沈晨道:“借谁的刀?”

“益州人的刀。”

沈晨的脸上露出了一抹神秘莫测的笑容。

益州人的刀?

诸葛亮端起面前的茶,轻品了一口,问道:“你有合适人选?”

“有。”

“是何人?”

“咚咚咚,报!”

就在这个时候,门外传来敲门和喊话声。

三个人都带了护卫,本身生意不好,因此二楼并没有其他客人。

沈晨就令护卫把守楼梯,不准任何人靠近偷听机密。

此刻门外敲门喊话,显然是护卫在禀报有事,于是沈晨说道:“何事?”

外面护卫说道:“店主说菜齐了。”

“送上来。”

沈晨应了一声。

“唯。”

护卫就打开门,向外面招呼道:“送进去。”

“少东家。”

店主和一个伙计谄笑着走进来,将手中的菜放在桌案上。

三个人都没说话。

他们这一打岔,话题也就不好继续。

等他们走了,门再次关上,徐庶先开始动起了筷子,边吃边说道:“你找的人什么时候来?”

“跟什么时候来没关系,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

沈晨解释道:“你们想想,现在左将军才刚刚代理州事,尚未完全掌权,又岂能大刀阔斧改革军事?因而现在只能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大改制必须要等稳定之后,才可以开始。”

“修修补补的工作吗?”

诸葛亮想了想,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来分析一下哪些地方可以动,哪些地方不行。”

“首先自然是土地和隐户的问题不能动。”

沈晨说道:“这些是世家大族根本,动了这两样,世家大族会与我们拼命。”

“嗯。”

诸葛亮点点头道:“然后呢?”

“然后是吏治。”

沈晨道:“吏治只可缓图而不可急躁,荆州上下官员盘根错节,其中多有世家大族子弟充任,因而这些人也不能动,或者说不能轻动。”

“嗯。”

诸葛亮稍稍思索,亦是点头同意。

汉代有《三互法》,而且极为严格,根据规定,上至郡国守相,下迄县令、长、丞、尉,均不用本郡国人。

但到了汉末董卓之乱后,由于朝廷威信力大大减弱,地方诸侯已经少有人再遵守。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荆州刘表治下,蔡瑁就是南郡襄阳人,刘表任命他为南郡太守,蒯越虽然不是章陵人,但郡国长官是不能用本州人的,他却是章陵太守。

还有黄祖据说出身江夏安陆黄氏,却被任命为江夏太守。

其余黄射、向朗、习祯、张存以及后来曹魏时期的蒯钧、蒯祺、傅群也都违反了三互法。

特别是蔡瑁、蒯越、黄祖、傅群、蒯钧、蒯祺这几人。

别人都是在本郡国当县令,他们几个却是在本郡国当太守,傅群就更夸张,他是荆州襄阳人,曹操让他当荆州刺史,可见汉末三互法已经形同虚设,成为一纸空文。

正因为如此,曹操为了安抚孙权,让他积极拖住刘表刘备势力,给了他扬州牧这个职务,便是在违背三互法极力拉拢。

而在这种情况下,荆州官场有很多世家大族子弟担任官吏,即便有外来人在荆州为官,也往往会与这些世家大族勾结,形成错综复杂的利益网。

因此动人口、土地、吏治,就是在与整个荆州上下的世家大族为敌,面对这股强大的势力,他们确实要三思而后行,不能鲁莽行事。

沈晨又说道:“在人口、土地、官吏不能轻动的情况下,我们可行的方式就只有三样,一,淘汰军中老弱,精简士卒。二,安抚流民百姓,开垦新的田土。三,抚慰荆南山越蛮夷,缓解汉夷之争。”

诸葛亮说道:“先来说说裁减军队吧,楚王时期,兵马大增,拥众二十余万,一跃成为南方最大的诸侯。但这些士兵并非精锐之士,而且军心战意也不是很强,若是裁减倒也简单,可裁减之后,士兵又如何求存?还不是需要大量土地?晓卿有什么办法?”

沈晨沉吟道:“这个确实是个很大问题,如果不解决士兵生计,就这样让他们还乡,势必引发不少内乱。因而必须要谨慎对待,现在还未统计出军中情况,我们先暂时这样维系着,再让州府计掾统计州府田产、士兵、户口再做详细打算。”

“不管怎么统计,人肯定会多于田地,粮食不够吃,那些被裁减的士卒就有可能出去劫掠,从而爆发动荡。”

诸葛亮说道:“必须要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一边统计,一边实施。”

沈晨就道:“可以从三方面下手,一是增产现有官府以及百姓手中持有的田地,二是开垦新的田地,三是在新的田地以及粮食增产之前,要保证这些士兵的生存,就得在他们退伍还乡之后,持续供养他们一段时间。”

“那就详细说说。”

诸葛亮说道:“该如何增产,如何开垦新的田地。”

沈晨说道:“增产的话主要是南方水稻,我们在交趾寻到了一种新稻,名为林邑稻或者占城稻,其生产周期较短,极为耐旱且不择地而生,可配合南方水稻一年双熟,亩产大大增加。”

“林邑稻?没想到交趾居然有此奇物。”

徐庶说道:“不过土壤地力如何是好?南方土地并不算肥沃,一年一熟就耗尽了地力,若是双熟,真的能增产吗?”

沈晨笑道:“可蕴养地力,占城稻只需要三到四月就能成熟,我们的南方水稻则要五个月,一年下来,至少有三到四月属于农闲时期。此时再用沤肥法,积攒一年粪便尿水作酵,农闲之时浇灌在田里,温养土地,增加地力。”

徐庶一脸嫌弃地说道:“你这话说得,又是粪便尿水,弄得我都没胃口吃饭了。”

“那也没办法。”

沈晨耸耸肩,又道:“而且不止是人的粪便尿水,还有鸡鸭猪牛羊马的粪便都可,粪便养地力之法春秋就有,而我发明的沤肥法就像是把粮食和水酿成酒一样,极大提升粪便的使用效率,这便是我说开垦新田地的办法。”

“好了,别说了,再说我就要吐了。”

徐庶伸出手制止。

在吃饭的时候满嘴屎尿粪便,这谁顶得住啊。

三个人就不说话了。

诸葛亮眯起眼睛,陷入思索。

徐庶埋头吃饭。

唯有沈晨单手托着下巴,眉宇间闪烁过一抹忧愁。

虽然嘴上说得轻松,但沈晨也知道,很多事情说跟做很难一致。

耕种土地自然不是说你开辟一处耕田就能立即耕作,而是需要土壤肥沃的土地。

这些土地现在大多被世家大族占据,普通自耕农和屯田户的土地往往都是中田乃至下田,地力不是很足,因而产粮极少,一户五口之家,幸苦耕作五十亩下田,才勉强解决温饱。

正因为这个原因,诸葛亮才想要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将土地进行重新分配,从而为即将到来的强州富民计划做准备。

只是土地改革阻力极大,他作为同样是世家大族阶级的人,这么做的话,就属于背叛阶级,不仅周围亲友会给予压力,就连整个荆州士族都不能容他。

因而沈晨极力反对。

可如果不这么做的话,那单靠占城稻和沤肥法,其实还是杯水车薪,只能暂时缓解荆州内部矛盾,而不能解决荆州内部矛盾。

而且除了挣扎在生死贫困线上的百姓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军事改革,裁减士兵。

这些被裁减的士兵,会成为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要知道刘表时期兵力最多的时候有二十四五万,号称雄兵百万,可谓是一时风头无两。

能达到这个层次的客观因素是沈晨提出了屯田制度,让刘表的府库极为殷实,每年能从南阳屯田收获两三千万石粮食,从而可以征更多的兵。

但主观因素还是荆州人口暴增,以及刘表没有失去南阳盆地这两个条件。

之前说过,汉末三国不交税的隐户非常多,除了世家大族的隐户以外,还有逃难进山里像《桃花源记》那样的山民隐户。

受限于交税的人少,导致刘表治下看似有六七百万人口,实质上财政收入却不多,无法供养起大军。

后来因为北方战乱,大量流民迁移南方,荆州人口得到补充,使得刘表治下世家隐户、山民、氓民、不交税人口比例大大减少,交税的人口大大增多,为刘表提供了钱粮以及兵源。

再加上沈晨帮刘表守住了南阳,又建议他屯田,这样拥有南阳盆地这粮仓,加上南迁的北方流民得到充分利用,因而实力日益增长。

然而这种增长就像是短期增肥的胖子,属于虚胖,没有经过锻炼,肥肉也不能变成肌肉。

大部分士兵的来源都是北方流民,他们加入军队的原因仅仅只是想混口饭吃,对于刘表势力的归属感不强,士气也不是很高,再加上训练时间、人员素质、领军将领等等问题,荆州这二十余万大军,远称不上是精锐。

不能说是乌合之众,但也只能算是二线部队里面比较弱的,打打普通的盗贼、流寇、黄巾残军什么的还行,遇到强悍的一线部队,基本上就跟送菜没什么区别。

很多人都说古代伤亡率超过10%就会崩溃,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像刘表麾下的这些部队,基本就是这样。

如曹操、沈晨、刘备、孙权等人手底下比较精锐的士兵,战斗意志还是非常高的,即便是伤亡率超过30%,只要正面战场没有呈现大规模劣势,往往能够持续作战,死战不退。

因此现在刘备掌管荆州之后,为了把刘表时期留下来的虚胖军队锻炼成肌肉军队,就得重新裁减老弱,保留精壮,训练他们成为精锐士卒。

然而这么做的话,整个荆州现在将近二十万人马,估计得裁撤一半以上。

近十万士兵退伍回乡,如果没有土地安抚这些士兵,这些士兵就会成为极大的隐患,一旦闹腾起来,恐怕整个南阳都会陷入极差的治安环境当中。

沈晨的意思是,先不动那些世家大族的土地,而是开源节流,开垦新土地,裁军还能缩减开支,再以州府财政短暂供养这些退伍士兵一段时间,等到占城稻以及沤肥法在荆州全面推广之后,就能保证士兵以及贫困百姓的温饱。

虽然听上去还不错,但这属于治标不治本。

因为世家大族的贪婪是持续的,你开垦的土地越多,吸纳的人口越多,他们就总有办法会把这些土地人口变成门阀们的隐户隐产。

如果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将大量土地重新再分配,那么还会导致百姓越来越贫困,最终活不下去的事情发生。

另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即便是治标也没有完全治好。

汉末以来天气变化严重,受小冰河影响,时冷时热,时涝时旱,百姓们手中本就没有多少土地,一旦遇到极端天气,造成田地减产或者无产,那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像后世即便是进行了土地改革,人人手中有田,几年自然灾害下来,还是饿死了不知道多少人。

因此要想根本解决问题,依旧得宰肥羊,吃大户。

只是沈晨也知道现在别看刘备已经初步掌握了荆州,但荆州的世家豪强不像河南河北的世家豪强,经历了黄巾之乱,势力大不如前,被袁绍曹操镇住。

南方的世家豪强力量是非常大的,刘璋的益州几次内乱,就是跟世家豪强的斗争。孙策在江东完全靠杀来镇服,到了孙权时期还是要被世家豪强左右,晚年也不得不杀了很多人来维持统治。

刘表的情况会稍微好一点,因为他选择的是融入世家豪强,娶了蔡氏女,从而与蔡瑁、蒯越为代表的世家豪强势力共治荆州。

现在刘备作为荆州之主,立即拿荆州世家开刀的话,情况就会变得比孙策刘璋还要激烈,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内乱,所以从感性上讲,打土豪分田地是对的,从理性上讲,时机尚未成熟,世家的力量过于强大,不能与他们为敌。

因而沈晨,也只是做个裱糊匠而已,先对荆州内政进行修修补补,等到将来时机成熟,再来动手。

沈晨的目光看向西方。

在益州,可是有一位心狠手辣的人存在。

等将来南方平定之后,诸葛亮去益州做内政,让他来荆州,也许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