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三国之银狐 > 第二十六章 火烧连营七百里

三国之银狐 第二十六章 火烧连营七百里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00: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沙摩柯力大无穷,又是拳怕少壮的年纪,本应该强大才对。

但赵云也才三十多岁,犹在壮年,武艺又无比高超,沙摩柯自然不是他的对手。

蛮人素来臣服于强者,且沈晨还赐予了他们很多金银布帛,当下也是纷纷同意了沈晨一起联合出兵的提议。

七月底,众人就按照商议的路线开始行动。

酉溪蛮联军组成在一起,约三千多人,自零阳顺着溇水北上至大垭,差不多就是后世的慈利县到鹤峰县一带。

这一点的路比较好开,本身就有一条当地人行走的道路,只需要沿路开辟就行。

但到了大垭之后就难了。

因为从鹤峰县以北全是莽莽深山老林,即便是本地的酉溪蛮也很少踏足这片区域,崇山峻岭无数,人走入其中,就如同进了迷宫一样丧失方向。

而且长江中游地区这个时期正处于雨季,时常下次暴雨,让他们的行动非常缓慢。

虽然刘表也时常派人催促,可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他们也无能为力,毕竟总不能真让他们去硬和占据长江上游的刘璋拼吧。

刘备历史上有内应的情况下还打了两年,真硬耗的话,估计打四五年都不一定出结果。

相比之下,从武陵穿山过林从背后袭击刘璋大军,已经算是最可靠的了。

所以刘表即便心里着急,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于是接下来的几个月,沈晨和酉溪蛮们艰难地在大山深处开路,一直到建安九年年底的时候,耗时四个月,总算是抵达了夷水以北的沙渠一带。

这里就是后世恩施州北面的建始县一带,到了这里情况就好了许多,沿着长江的支流红沿河一路往北,总算是到了巫县以南的江边。

派过去的蛮人回禀,站在山顶上向着大江两岸远远观望的话,他们甚至能够看到江岸道路上来来往往的押送粮草的益州兵。

建安十年一月,也就是公元206年年初,耗费了将近五个月之后,沈晨终于打通了绕道刘璋大军背后的道路。

而刘备的大军之前就已经屯兵于孱陵,他向刘表要了大量物资和器械装备后,就正式出发。

到了建安十年二月,大军穿过了沙渠,北上顺着红沿河,抵达了长江南岸。

自古以来,从荆州沿着长江岸往西已经算是最好走的进川道路,但即便是如此,也是两岸山岭巍峨险峻,崇山峻岭险要无比。

唯有江南岸的深山林中有一条堪堪能容纳两人并行的小道,勉勉强强可以通行。

刘备和沈晨合兵一处,此刻大军还驻扎在后方沙渠,他们少数十多名将领则过来观望,翻山越岭,到了一处山岭之上,远远眺望远方。

就看到在山脚之下有一片低矮丘陵,丘陵周边的平地上密密麻麻有大量的军用帐篷以及简陋营地。

这里大概是后世巫山县的培石乡一带,再往东走二十多公里就能到后世的湖北巴东县,然后再走二十多公里便是秭归县。

茂密的山林环绕,营地周围散乱着数百益州兵,有一些仓库和物资堆积在路上。

“这是刘璋军的一个前线补给营地。”

沈晨眺望远方。

夷陵之战的发生地点在长江南北岸都有,刘备在江北的兵马由黄权统领,驻扎夷陵。他自己则在江南驻扎,位于猇亭。

此时蔡瑁把夷陵和猇亭荆门山、虎牙山等地占据,导致刘璋不管从江北还是江南都没有办法打进去。

所以刘璋大军主力现在驻扎在秭归县一带,而且并非是在后世秭归,而是汉代秭归。

后世秭归县位于长江南面,而汉代则位于江北岸,而且距离后世的秭归县还很远,在后世秭归县的归州镇一带,与巴东县很近。

这也意味着当时刘璋大军的主力,其实驻扎在后世的巴东县到秭归县归州镇这片区域,连绵约有一百多公里。

就像刘备在夷陵之战一样,沿途补给和这样的小营地不计其数,来来往往的运粮民夫和江面运粮小船随处可见,持续一年多的战争,也让长途跋涉的刘璋军吃尽了苦头。

“在长江两岸打仗还真是艰难啊。”

刘备看到这一幕,叹息道:“不仅道路艰险,山林无数,还连一块平整的土地都没有,恐怕即便是发生大战,也难以歼灭敌人,他们随时可以退往山林。”

“那可不好说。”

沈晨瞥了刘备一眼,说道:“正因为道路艰难,所以要在沿线布置大量的补给营地,给前线输送粮草,一旦这些营地被连续拔掉,以火攻之,再多军队也会全军覆没。”

刘备诧异道:“荆州大江两岸潮气极重,在山林里点火都未必能烧得起来,以火攻有用吗?”

三峡地段的长江两岸山林无数,而且特别茂密,历史上却从未发生过火灾,哪怕是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都未引发山火,就是因为这里湿气极重,除非用凝固汽油弹,否则几乎不可能烧得起来。

沈晨却说道:“以鱼膏油脂辅以干草,只需要烧毁粮草营地即可。敌人的后方粮草辎重地在巫县,我们应该兵分两路,我领军队突袭巫县,将军可引人火烧连营七百里!”

这就是沈晨布置的战术策划了。

他观察了半天,发现陆逊的这套战术还真不戳,是针对这里特殊地形打造的一个完美战术。

由于地形限制导致从四川进攻湖北的军队无法大规模铺开作战,只能挤在狭小的山地里,所以在安营扎寨的时候就必须连绵数十公里。

特别是刘璋军已经深入荆州直线距离二三百公里,实际行走的距离则在四五百公里以上,沿途需要大量的补给线。

而这些补给点密密麻麻分布在长江两岸,如果一路烧过去,那么前线驻扎于巴东县、秭归县一带的益州军主力部队将面临后路被断,粮草也没有了的风险,也无怪乎刘备有夷陵惨败了。

徐庶听到沈晨的话,眼睛一亮道:“阿晨的计策很好啊,眼下雨季已经过去,两岸虽然还是潮湿,但用鱼膏油脂和干草,只需要焚毁敌人营地和粮草即可。”

“我们约定了与蔡瑁二月十日同时发起进攻,现在还没有完全摸清楚敌人的粮草营地分布,应该派人继续往前侦查才行。”

沈晨摸了摸下巴,十八岁虽然还未及冠,但已经有了少量的胡须长出来,有点青皮胡的味道。

“师君,我去!”

单彝站出来自告奋勇道:“这山里我如履平地,益州人肯定发现不了我。”

沙摩柯却嘲笑道:“你认识路吗?”

“你认识?”

单彝不屑地看着他,二人年纪差不多,都是体态魁梧之辈,遇到一起后完全没有亲近的意思,反而互相看不顺眼。

沙摩柯拍着胸脯道:“我虽然不认识,可我族里有人认识,老人们以前来北边打过猎。”

“那就沙摩柯去吧。”

沈晨看向单彝道:“懿德,你跟我一起袭击巫县。”

“是。”

单彝不甘地看了眼沙摩柯,看到对方洋洋得意就更是不爽。

当下沈晨分配了任务。

沙摩柯领几个本地酉溪蛮去往东打探一下刘璋军沿线补给点和营地位置,沈晨则领黄门兵进攻江北面的巫县。

不过要进攻江北面就需要船只,所以临时又要打造一些船来渡江。

好在现在才二月初二,上个月他们总算是打通了进山道路之后,就派人去告知蔡瑁,约他一起在二月十日一起发动进攻。

这样两面夹击,必大败刘璋军。

现在离二月十日还有八天时间,他还有点时间制造渡江的船只。

回了沙渠,一声令下,将近三万大军开始造船,不需要太大,就那种能坐十几个人的小船就行。

长江上游地段没有大风大浪,水流除了少数地方比较湍急以外,大部分都较为平缓,普通的乌篷船就能轻易渡过南北不到一里的长江江面。

跟江面风浪大,两岸宽度远的长江下游比起来,三峡地区的长江段除了两岸崇山峻岭不计其数以外,跟普通河流没什么区别。

仅仅一日功夫大军就造好了数百艘船只,剩下的时间则用来收集干草、薪柴上。

鱼膏油脂他们带了一批。

实际上如果单纯地只是军队过来的话,沈晨根本不需要用接近半年的时间开辟山道。

大路没有,但沿河的小路或者酉溪蛮猎人山林小道还是可以通往长江。

但之所以要费尽周折,就是为了能够把物资粮草送进来。

因此他们现在倒是不缺鱼膏油脂。

很快时间慢慢到了二月十日清晨,天色刚刚蒙蒙亮的时候,沈晨就已经带领三千黄门兵,划船顺着红沿河进入了长江。

正是二月仲春时节,清晨的三峡长江江面上升起一层薄薄的白雾,将江面笼罩,视野不是很清楚。

两岸的刘璋军队正在睡觉,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悄然靠近。

进入长江之后,按照原定计划,他们开始向河对岸划,而且还是顺流而下,斜着漂流到了长江北岸的一处江滩上。

沈晨下了船,沈桃、单彝、吴当等人跟随左右,沈真邓昭等人率领士兵,等士兵们都全部集合,众将士轻装出发,一头钻入了深山老林里,向着巫山方向进发。

与此同时,刘备的军队也悄然靠近到了前些日子侦查到的那处营地,也就是后世巫山县培石乡地区,此刻营地中的人根本没有察觉到危险。

数万大军是不可能在这样的山地里铺开的,人多反而坏事,所以刘备进行了分兵。

他让关羽、张飞、赵云、太史慈等人各领兵马,在沙摩柯他们这些酉溪蛮向导的带领下,翻山越岭,向沿途各个营地出发。

刘备本人则带着陈到只领一千精兵,对这片营地发起突袭。

将士们缓缓靠近。

摸到了营寨边上,可能是因为处于后方,刘璋军比较松懈,营门甚至都没有关闭,就这样敞开着。

众人慢慢进入到了营内,忽然一声尖锐的喊叫声响起:“敌袭!”

原来是个有早起方便的益州兵隐约见到营门口的雾色中有一些黑影正慢慢进来,便连忙发出警示。

“杀!”

眼见暴露,刘备立即高举手中剑喊道。

“杀!”

将士们冲入营地,一阵砍杀。

整个营地顿时一片大乱,益州兵猝不及防,少部分反抗者被杀,大部分都投降了。

俘虏了这批人马,将人都捆起来,刘备大手一挥道:“烧!”

登时火起。

然后在沙摩柯的带领下,他们又向着前方继续出发。

刘璋军确实也跟夷陵之战的刘备一样,连绵数百里山地,到处都是营寨和补给点。

地形严重限制了他们军队的战斗力,只能这样进行驻扎起来。

但从昨日开始,蔡瑁的荆州军就开始对刘璋军发起进攻,水陆并进,刘璋大将吴懿召集兵马,与蔡瑁开战。

这就导致本就空虚的后方更加空虚,重要的地方还有几百人守,一般的补给点甚至只有数十人。

连绵上百公里,数十个补给营地,粮草物资无数,看守的人却极少,而且大多数都是民夫。

实际上刘璋派来的军队虽然实际兵力只有三万,但却号称十万,而且人数也有六七万,但其中大半都是民夫,用于运输粮草。

这些民夫基本没有战斗力,刘备军过来之后,全都投降。

刘备没有对这些人痛下杀手,而是派人就地看管,然后继续一路往前进攻。

两岸到处都是喊杀声和大火弥漫的烟雾缭绕。

此时远在上百公里外的夷陵,益州军中郎将吴懿自然不知道后方的事情。

荆州军忽然开始进攻,确实令他有些猝不及防。

不过他立即调整,调集后方军队前来,很快拖延住了蔡瑁的脚步。

夷陵之战的时候刘备军占据夷陵,江东军则在南面的夷道县,双方的距离相距五十公里。

而此战则是荆州军占据夷陵,大概位置其实就是后世宜昌市的猇亭区,左右荆门市和虎牙山也被他派人驻守。

刘璋军在哪里呢?

在夷陵北面,位于后世的宜昌市区北的夷陵区一带,也是夷陵之战黄权的兵马驻扎的位置。

同时吴懿还在葛洲坝、西坝以及江左岸的点军区等地都有驻军。

也就是说,双方的距离其实有三十多公里远。

蔡瑁采取的进攻方式为水陆并进,主力船只西进,直取西坝。

西坝在汉代叫做西陵洲,步骘之子步阐就曾经为西陵督,于西坝上铸造城池。

现在当然没有城池,但有刘璋军的兵马。

在荆州水师大船出行在江面上的时候,吴懿就知道敌人要对西陵洲动手,洲上人少,于是他立即派人让岛上的人撤离。

同时派人向后方传信,命令秭归到夷陵沿线所有的兵马全部过来,准备决战。

等蔡瑁大军杀到的时候,岛上的人已经撤离了。

蔡瑁一边派人占据岛屿,毁坏了吴懿的营地,一边弃船上岸。

双方都没有在夷陵城内驻军,因为汉代的夷陵县城并不在江边,而是在宜昌市市区东南面十几公里外的山里,战略意义并不大。

此时蔡瑁大军两万长江水师下船,双方就在后世的宜昌市市区,长江北岸少有的一块冲积扇平原上对峙。

吴懿结营自守,两边各自列阵,互相打了一波箭雨。

一直等到下午吴懿的后方援军抵达之后,他总算是开启了反攻。

他总计三万大军,后方沿线布置了将近一万人,前线还有两万,集结起来,开始往前推进。

蔡瑁也下达了总攻的命令,两边就在宜昌市市区内展开决战。

战争持续了数个时辰,接近天黑的时候,蔡瑁就想撤退,岂料吴懿居然派人从东面山峦,绕到了蔡瑁军后方,截断其退路。

巴蜀人素来强于翻山越岭,这点事情自然不在话下。

荆州人则强于水战,蔡瑁也没有料到吴懿会派人翻越高山绕到自己后方,前后夹击之后,前军仓惶大败,连忙往江岸边跑。

“追!”

站在不远处一座小山岗上纵览全局的吴懿见到这一幕,大手一挥,下令士兵们追击。

他们的兵马人数其实相当,但水军陆战确实不如步卒,因此蔡瑁可谓伤亡惨重,又被前后夹击,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必然要被吴懿歼灭。

但意外总是来得那么突然。

当时所有人都看向南面的战场,唯有站在吴懿身边的一名亲卫扫了眼西北方,然后又把目光望向了战场上。

可过了几秒钟,亲卫突然感觉有些不对劲,连忙再次扭头看向西北。

他看到西北的天空,浓烟直冒,烈焰燃烧。

夜幕已经降临,傍晚余晖只剩下一点点火烧云带来的光亮。

而西北的天空,却真如有火在燃烧一样,滚滚浓烟直冲云霄,偶尔还能看到一点火苗。

“将”

亲卫几乎是颤抖着牙关对吴懿说道:“将军!”

“何事?”

吴懿还在观望着南面战场。

他看到在益州军军队前后夹击之下,荆州军正仓惶往江边船上跑,落败是迟早的事情。

亲卫颤颤巍巍道:“将军看西北方!”

“嗯?”

吴懿抬起头,看向了西北方。

下一秒。

他就愣在了原地。

自己的身后,居然已经呈现出了一片火海!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