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万历新明 > 第八十五章 唱和

万历新明 第八十五章 唱和

作者:摩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待吃过了军营一餐后,王国光就觉得肚子有点不舒服,咕噜咕噜直响。

因害怕出丑,趁皇帝到帐外更衣的工夫,他和其他几个文臣让戚继光的亲兵领着,一路小跑到营中厕所方便一下。

大夏天的集体厕所给王国光等人精神上以毁灭性的打击,从里面出来,整个人都不好了。暗思道:“幸亏本相这辈子没领过兵,否则光这一件事就受不了。”

等回到戚继光的大帐,天时未正,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在操场上的兵将此时都已回营,吃过了午饭午休。

王国光身穿的官袍腋下都已经湿透,见皇帝身边放了两盆冰,心中暗喜,忙回到文臣这边第一位的位置,把在边上蹭凉气的谭纶给挤下去一位。

此际一点风也没有,大帐边上的十多个卷帘虽然放下了,但帐内还是闷热。陶大临有个心悸的毛病,手中的泥金折扇不停的扇,仍热的脸色苍白,额头汗津津的。

朱翊钧见大家已经热的不行,怕弄中暑几个,就给魏朝使个眼色。魏朝领命,让帐外内监又搬进来十几个冰盆,随后送上冰镇的酸梅汤,供大家解暑。

朱翊钧喝了口冰镇的酸梅汤,道:“没想到天气这般热,我等却不能动弹了。诸卿,对此际守边、作战、作训的军士之苦,可有怜悯之意?”

王国光看向陶大临,心说皇帝今天就是要教育你们翰林院啊。

他和陶大临关系不错,有意为之缓颊,轻咳一声道:“皇上轸念士兵冬、暑之难,一语而仁爱出,正所谓尧仁荡荡,真圣明之主也!臣等仰慰至诚!”

戚继光在一旁听了,心中汗颜道:“这才是文化人,咱就拍不出这样清新脱俗的马屁。”

在座臣工中,王国光级别最高,他又举了举手中叮当作响的茶杯,接着道:“如今臣等喝着冰饮,帐中髙坐,犹苦于炎燠,不知在边墙上的兵士何等情状!”

见朱翊钧边听边点头,王国光笑道:“皇上,既然暂时回不得宫,臣有一议:不如我等以《悯兵》为题,在此诗词唱和,可好?我朝文治煌煌,早迈唐代,今日且不让李公垂之《悯农》专美于前。”

朱翊钧听了,知道是王国光为翰林院缓颊。他自穿越以来,专心于夺权、治理国政。还真没关注过这些翰林院的所谓储相们。

因为后世人思维,朱翊钧从未觉得诗词唱和是一种娱乐活动——因此从不御翰林院,也未召翰林献诗作词,他觉得有那工夫还不如射箭玩呢。

当然,翰林院的重要功能也不是给皇帝作诗献词,他们相当于后世中央党校、社科院的结合体,翰林学士分了好多级,职掌朝廷考议、详正文书、咨议国政等,还要从事诰敕起草、史书修撰、经筵侍讲等。

明代的“翰林之盛,前代绝无也。”翰林官工作任务不重,除了史书修撰类,也没什么考核,翰林们在翰林院仍要继续学习——称为储才养望。

这望是怎么养起来的?例如罗万化同学在皇帝首次御经筵的时候表现一把,声望加十。在大阅京营时候,表现了好几把,声望加五十,因为嘚瑟的有点大,又降了二十。——大致是这么个意思吧。

听王国光这么说,在座诸臣都看向朱翊钧。朱翊钧也要给东阁大学士几分面子,就点点头说好。

这下子翰林们都从戴洵被皇帝叱骂的低落情绪中摆脱出来,如同惊蛰后蠢蠢欲动的虫子,个个搜肠刮肚,打叠辞藻。

一会儿工夫,多个翰林献上诗词若干。朱翊钧看了,确实是有水平,反正自己是写不出来。

这古往今来,以边塞诗为主体的战争诗歌,描写的多是将领,偶有士兵表述,类如“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同情士兵的还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类反映士兵不应该打仗的反战诗歌,今天肯定不能用。

朱翊钧在场,翰林们做的算是“御前应制诗”,首要的就不能有负能量的东西:给皇上作诗写士兵,先来一句“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纯属活腻歪了。

第二个要求还要有富丽堂皇之气,简言之有皇家气派。例如“报君黄金台上意,但携玉龙为君死。”又是黄金又是玉龙的,就叫皇家气派。反之来一个“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还是不想好好活。

这种命题作诗很是考验诗人的临机应变能力。朱翊钧翻看交上来的诗稿,见罗万化和王国光写的出类拔萃,就从身上拿出两个玉件分赏二人,另外许了献诗翰林每人二十两银子的赏赐。

连作诗、品评加赏赐,时候已近酉初。朱翊钧听操场上响起了喧闹之声,就看向戚继光,戚继光向朱翊钧点头示意。

朱翊钧长身而起,笑道:“诸卿之诗词善矣,而朕无一句和之。不过这士兵现在所唱的,恰为朕日前所作,一起去听听如何?”

王国光等众臣面面相觑,还真不知道皇帝会写词。大明历代皇帝都有诗歌传世,但说实话,水平都不怎么样。唯独仁宗《江楼秋望》中“落雁过前浦,浮鸥傍浅沙”还带点意境,被文臣和翰林们高看一眼。

现在皇帝真.毛都没长齐,居然也学做词了。莫非快到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了?众臣一边嘴上颂圣,一边心里揣测,出了军帐,往操场走去。

待出了兵营,就听见大操场上此起彼伏,好像是各小方阵在赛歌。唱的曲调奇怪不说,还特别的平,简而言之像是士兵们把口号加了些婉转:

“皇明立铁军,招来厮杀汉!手把钢刀杀胡狗我等最敢战;从军得出身,爹娘国家管,要想战时少流血平时多流汗......”

声音是嘶吼,却因每一个唱这词的人都投入了他的全部情感,这令翰林官不屑一顾的唱词显现出来的,是直击人心、震撼灵魂的力量。

众人听这方阵唱到:“皇帝赐我衣,百姓给我饭,我是皇明第一军,杀虏的好汉!......保护妻儿不受辱,保着家国社稷安!”

王国光和翰林们听了,心里五味杂陈。要说这词的水平,啥也不用说了。但他们写的任何一首词,让优伶歌女唱之则可,放在这大操场上让这些兵唱出来,照样啥也不用说了。

这边方阵唱完了,另一个方阵声音起来了,听他们唱道:“皇明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