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万历新明 > 第八十三章 斥骂

万历新明 第八十三章 斥骂

作者:摩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翊钧在二月初要求内阁、兵部尽快整理出南苑宫室,成立武学,以百日为限完成。

但朱翊钧忽视了一个问题,这南苑宫室他带着人去住没问题,但改成学校——这违制之处多如牛毛,甚至可以说拆了重建都比改建轻松。

内阁移文礼部、工部,组织精通礼制官员和匠工,参与到改建计划之中,这三个部一起共事——每日扯皮之事就让张居正焦头烂额。

直到王国光入阁,专责抓总南苑武学兴建之事,这进度才大大加快。到了六月底,这南苑武学才有了大模样。但万历二年京师雨水多,这油漆等项装修扫尾现在还在施工。

不光建设进度不如朱翊钧的意,按照他提出的办学指针,这机构架子搭的也慢。三月底,领导人选才基本选定,教材开始编撰。

武学按照朱翊钧的设置,设山长一名,皇帝亲任;副山长五人,常务副山长戚继光,已经履职;副山长定国公徐文壁,分管训练和招生,已经履职;副山长谭纶,负责武器装备和教学设置,兼职;副山长葛守礼,分管教务,兼职;副山长张鲸,负责后勤。

因为这武学领导眼见着是皇帝重要核心圈人选,各方势力为了这副山长职务几乎打破头。连李太后都接了命妇好几次请托。

张居正因要避嫌,在武学副山长选定一事上基本不参与意见,朱翊钧问了几次都不得要领。后来,只能乾纲独断,选了上述自家了解比较深的几个,暂时做了副山长。

大架子搭起来以后,指挥系、工造系、后勤系先后搭建。系主任人选为也重中之重,各边、各地总督,又是一轮你抢我夺。

内阁和兵部经过几轮讨论,仅指挥系就报王崇古和殷正茂、刘应节三人给朱翊钧,朱翊钧最后选择了两广总督殷正茂为指挥系主任,但此时尚未就位。后勤系选了漕运总督王宗沐;工造系人选,朱翊钧别有想头,由张鲸手下负责内府工造的周宣暂代。

而各系下设的马步协作科、水军科、火器科等科也都设置好,人选待三大系主任到任后,还需要一轮讨论,报朱翊钧批准抽调,此时尚未进行。

最后,朱翊钧在低效率下只能妥协,将开学日期定在万历三年的二月。这一年,除了兴建校舍之外,各卫所、边军的学员逐步就位。朱翊钧让戚继光领着跟着京营一起训练,要把纪律性先锻造出来。

此前,朱翊钧为向朝廷表示重视,几个月工夫已经视察两次。此际心情有些小郁闷,就叫上王国光和谭纶两个,各部官员和翰林若干。不用大驾卤簿,轻车简从,定于七月二十六日晨出发,到南苑校场视察。

内官早就提前一天出发,告诉南苑武学并协助准备接驾。等朱翊钧“轻车简从”的千多人到了,戚继光领着京营兵和学员已经在校场列队,做好了接驾准备。

此际正值酷暑,朱翊钧早上坐小马辇出发,到了南苑时正是隅中,大太阳晒的校场升烟。陪同的官员见武学员和京营士兵军服兵器齐备,在操场上静静站立,个个满头大汗却纹丝不动,都暗自点头。

虽然大伙儿对朱翊钧选择戚继光为常务副山长,位在系主任这些总督之上都一肚子意见,但见了戚继光的练兵成效,不得不在心底写个服字。

朱翊钧见军容整肃,表扬了戚继光几句。戚继光这几个月以蓟州三千兵为骨干,老京营留下的八千人加上又招募的两万五千精壮,重建了三万六千兵的新京营。

这新兵训练,最是磨人。朱翊钧做甩手掌柜,戚继光一边忙着筹备武学事,听着各大员的冷嘲热讽;一边带着蓟州老兵训练新兵,几个月工夫瘦了好几圈,黑瘦黑瘦的。

朱翊钧看了不忍,又笑道:“这些日子元敬辛苦了。”戚继光听了,单膝跪地,红着眼圈,举起右拳放在自己左胸道:“谢皇上挂怀,臣不辛苦。”

翰林编修戴洵初次来南苑,见戚继光穿着文官袍,竟然不全跪,热血上头,全忘了掌院陶大临之前“多看不说”的告诫,厉声呵斥道:“戚继光大胆,未着甲胄如何不行国礼?!”

朱翊钧闻言,扭头冷冷扫了戴洵一眼。谭纶在旁厉声道:“此为天下第一军也!皇上为养其精锐之气,早有旨意,新军上下,面君半跪,面总兵、文官不跪,汝今日才知?”

戴洵闻言低头语塞,他的确不知道朱翊钧什么时候下这么一道旨意。再说这旨意也没在邸报上发,俺翰林官不知道应该——应该是正常的吧?

朱翊钧阴沉着脸,接过话头道:“翰林当以论思为职,既列近侍,在朕左右,凡国家政治得失、生民利害,当与朕言。然我朝翰林,日日以诗工词琢为念,以朝廷优养为显名之阶!自称清流华选,起大号纳小星,流连风月,诗词唱和,以为雅致高风——然则与国何用?”

谭纶比较喜欢戴洵的诗词,刚才斥责他本意是保他,以为皇帝见自己已经发作了戴洵,会一笑置之。但朱翊钧今日叫了翰林来,本就有教他们做人的意思,当然顺势发作。

“当朕之面,呵斥干城,汝配乎?汝可曾杀一虏以保民?汝可曾牧十里之地,足一民之食?汝可曾教授一百姓,以圣人之学教化之?身无微功,恬不知耻倒也罢了——今竟违旨责我大将,给吾滚出校场!”

戴洵字汝诚,号愚斋,别号樟溪,自称无能居士。明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因擅作画,工诗词,后世有人把他跟戴德彝、戴澳并称明代诗人中的“三戴”。代表作为《翰林松》,其中一句“也知不是无情物,翠色而今作意浓”为后世诗家所称道。

这家伙嘉靖年中了进士,起步就是翰林编修,到万历二年方修撰——足见其事功如何。

此际被朱翊钧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脸如土色,汗出如浆,叩拜于地,哆嗦着不知如何是好。

陶大临见戴洵出此大丑,本就身体不好,加上大太阳一晒,眼前一阵晕眩。好容易定住神,跪地奏道:“请皇上息怒,此臣未加约束之过也。——戴洵,还不退下!”

戴洵退下后,陶大临又起身跟戚继光道歉:“元敬识度宏远,不必与这般人一般见识,见谅!见谅!”

戚继光眼泪含在眼圈中,尽力做出笑脸道:“无妨、无妨。”自家心里道:“跟皇帝爷爷走近了,这眼泪流的比娘老子死的时候都多。”

朱翊钧见陶大临脸色苍白,看向自己的目光有些哀求之意,就不再多说。

罗万化在一旁转移注意力道:“贺喜皇上,这京营大变样了!虽然未队列行进,这站姿就看出精兵模样了。”

朱翊钧看向戚继光,笑道:“如今能队列行进否?”

戚继光已经擦去眼泪,摇头道:“按皇上的要求,还不行。”众臣在一旁听了,有些纳闷,心说这般精兵,队列能差在何处?

朱翊钧听了,笑道:“那今天不看队列了,带大家到营中看看内务。”

按南苑规矩,这兵和学员都在兵营大帐内居住,戚继光听皇帝要带着大臣看,连忙头前引领,带着大伙走向扎在大操场东北角的兵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