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万历新明 > 第七十八章 诏狱

万历新明 第七十八章 诏狱

作者:摩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ps:本章先更后改。请大家移步前一章,因为嫌质量不好,老摩已经全部换掉了。

一夜笙歌一夜风流。第二天,余懋学穿上南京此际浪荡子流行穿着的小袖短衣,戴好纬罗华阳巾,黑着眼圈在画舫上吃了清粥小菜。

从温柔乡里到了河岸,雨后清新的空气让他心怀大畅。按惯例,南京的科道官儿轮着班儿应卯,他今日无值,心情格外愉快。

余懋学安步当车,先到行口中市提了两尾鲜鱼,又走到斗门桥果子行买了二斤瓜果。待打着哈欠到家门口时,见身边伴当在胡同口外如同热锅蚂蚁一样打圈儿。

见余懋学回来了,那小厮一溜烟跑来禀道:“官人,家里来了锦衣卫!”余懋学闻言心里咯噔一声,手中鱼儿和瓜果洒了一地。

随即定了心神,先冷哼一声,又高声道:“我等谏官,诏狱加我则荣于华衮,某又何惧哉?”说完,用眼角余光往周围看了看。

见街巷中果有人围拢来看热闹,他把胸脯挺得高高的,迈步往家里磕磕绊绊的走。可惜昨天为了应酬方便,穿的是小袖短衣,否则乌纱袍带俱全,这淸倌儿的人设就树立起来了。

待到了家中,街坊早就在门口围了一大圈。见他回来,纷纷道:“可算来家了。”

此时余懋学的夫人带着半大小子和一个黄毛小丫头,站在天井等候。对面四个锦衣缇骑,一水儿红色衣甲,挎雁翎刀,站在那里望天。见他回来,那夫人先哇的一声哭出声来。

锦衣卫领头小旗走过来道:“余大人风流快活,却让某家好等。”

余懋学不理他,先安慰夫人几句,嘱咐她紧守门户,不必挂怀,又低声交代了屋中藏银所在,切切叮嘱道:“我自有朋友在外营救,你切切不可自作主张,北上乱花银子。我有给家中书信一封,在书房里面,你安排妥当人送去,让父母知晓,来接你们回老家。”

他这边低声叮咛,锦衣卫并不拦阻。等他交代完了,那小旗冷笑道:“可说完了?跟某家走吧。”身后锦衣卫一抖手中铁链,将余懋学双臂扳在身后锁了,余懋学的夫人和两个孩子吓得大叫哭闹。

站在门外一个头戴方巾的秀才叫道:“余大人光明磊落,何必枷锁有辱斯文?汝等毋乃太过!”

又有人叫道:“余大人乃朝廷给事中,规谏皇上应当应份之职,有何错失处?朝中定有奸臣蒙蔽了圣聪,才有这冤屈忠良之事!”

那小旗听有人闹事,刷的一下抽出雁翎刀来。三角眼露着凶光,在人群中一扫,目光所至,鸦雀无声。

余懋学呵呵冷笑,高声吟一绝道:“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围观百姓一听,不顾锦衣卫威胁,高声叫好。

没想到那满脸横肉的小旗却是读过书的,闻言冷笑一声:“杨忠愍的诗是杀头时所作,可不是用在风流快活之后的!余大人不必这般张致,你这等官儿某家见得多了!”

余懋学听了脸色发红,围观百姓中也传来几声低笑。那小旗见他气焰已消,一摆脑袋,几个人押着他走了。

......

此际的京师,被余懋学一本掀动的官场已经沸沸扬扬。张居正收了试探皇帝之心,连续上本为王琢玉和余懋学求情。

依朱翊钧之本意,这余懋学也是不抓的。这科道有封驳和监察六部之权,又和都察院互相纠察,是太祖所立祖制中极高妙的手段。根本思想是“以小制大,以中御外”。

尤其是以六科来做公文审核这一环节,在朝政中极为重要,凡朝廷政令之弊,未发之前六科先纠之,是施政纠错的重要一环。

虽然六科发展到现在,有“比来皆不闻一言及于军民利病”、各怀权谋心计、甘当大臣鹰犬等等弊病,但这是体制带来的人事问题,需从头慢慢厘清,此际不可操切。

但余懋学上本后,朱翊钧突然想明白张居正为何稳坐钓鱼台八风不动了,这是要试试他朱翊钧的成色啊。

张居正的政治表态是,你不是要变法么?你不是要复仁宣之治么?这考验来了,您看着办吧。

若此际是原时空,还是李太后和冯保在内廷主政,张居正就会发展出“当国者舍我其谁”之念,这会子早给这李太后这政治盲出主意了。

不过现在换成朱翊钧,张居正和皇帝之间,不像原时空“吾非相、乃摄也”的政治关系,而是类似于宋神宗和王安石的关系,一个主导内政落实各项改革举措,一个提出方略并在后方支持。

如此一来,张居正当然要试试皇帝的抗压能力。以后的改革只会越来越难,最高统治者没有强大决心、意志,一切都是空谈。张居正初期无动于衷,就是看皇帝能给他表个啥样态度。

想明白这一点,朱翊钧才知道自己想差了。自己仍按照原时空张居正的主政特点来处理这事儿,竟成了“两个和尚没水吃”。如果在王琢玉第一本时就施以雷霆,大伙儿早消停了。

现在想明白也不晚,朱翊钧当日即下旨,将王琢玉这个起头的和余懋学这个最高调的,诏狱究问!

在原时空,李太后在余懋学的奏本上的代言还是很稳的,回复也很女人——“朕以冲年嗣位,日夕兢兢谨守。祖宗成法惟恐失坠,近年所行不过申明旧章,修举废坏,未尝妄戮一人,过行一事。其于祖宗法度,十未行其一二。何得便谓之操切!”

瞧瞧,像不像刚掌大政的委屈小媳妇?我只不过是把过去的规定申明一下,一个人没有妄杀,一件过格的事儿没做。我遵守祖宗法度唯恐不周到,你咋能冤枉我“操切”呢?

后面这段应该是张居正提供的处置手段了:“余懋学职居言责,不思体朝廷励精图治之意。乃假借惇大之说邀买人心,阴坏朝政。此必得受赃官富豪贿赂为之游说。似这等乱政奸人,本当依律论治,念系言官,姑从宽。革职为民,永不叙用。”

这段话就刚强的多,搞不好就是张居正给冯保递的小纸条,原文直接变成圣旨。

在朱翊钧所处时空,他却说不出这样的话来。一方面他已经悄咪咪的改了许多祖宗法度,另一方面,他杀人也有点多,写不出李太后当年代言的真情实感。

当然,还有一条原因是,朱翊钧是历史爱好者而不是明史专家,他不可能知道余懋学,更不可能知道当年李太后和冯保是如何批红的。

本时空,朱翊钧经过深思熟虑,作出了一个高屋建瓴的批示,对整个朝廷监察系统都有指导意义。如下:

“太祖言:‘御史台、提刑按察司等,乃耳目之寄。务能振肃百司,慎选贤良方正之人,以佐朕不逮。’此后列祖列宗,凡御史、六科之选,曰慎曰肃。专设行取,唯贤良方正是举,最为清流华选。”

“朝廷待之也厚矣!俟有劳绩,两转而擢京堂,不期月而简开府,年例则一岁而转方面,诚重之也。”

“然今之台谏如何?一者,人各有心,众各有欲,累牍连章,烦渎天听;往日大事不行,小事则否,如今大、小事皆不行矣。若事事都争而不行,补阙、拾遗何用?”

“二者监察失能。或捕风捉影,或挟私妄讦;或缄默苟容,或颠倒黑白。有明知奸恶,庇护党类不肯纠参;更有诬陷良善,驱除异己,混淆国事!”

“今之王琢玉、余懋学等辈,徇私党比,希求直名;卖放朝廷之本章,以报赃官富豪之贿赂。锦衣卫等要着实究问,此辈党同何人,离间君臣,逞谁之利?”

“然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何况台谏之地!御史言官,朕信之也深,责之也必切。台谏中若有抒诚而裨于政事,朕何惜懋赏?!”

“一切启迪朕躬,匡弼国政者,所言果是,即与采用。如有未当,但凡心在社稷朕躬,必不加罪矣。”

“然国是既定,未得实证,不得再喋喋妄言,空言具疏,乱我大政。考成法不过申明祖宗规矩,若行不得,这天下何法可行?今后凡有涉考成法之空言奏疏,不得进上,违者治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