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万历新明 > 第五十二章 武学

万历新明 第五十二章 武学

作者:摩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听朱翊钧说要建“京师武学堂”,谭纶道:“皇上何必新建,两京现有武学,都司、府州也都有武学,且朝廷有武举之制......”

朱翊钧笑着打断道:“然则出将种乎?”谭纶默然。

朱翊钧道:“朕之武学堂,有山长一人,由朕担任,副山长多人,分别由都督府、内廷、兵部选员担任。并设常务副山长,朕心中已有了好人选也。”戚继光听了,心里面响起了好运来一般儿的鼓乐。

朱翊钧道:“副山长之下,设分理校务之教务处、培养众将忠君爱国之政治处、以及负责庙算并参谋军机的军机处等处。”张居正和谭纶等人听到此处,嗓子不由自主的发痒。

朱翊钧道:“山长之下,设系。计有庙算系、作战系、后勤系、工造系等等系。系下设专业科如火器科、骑兵科、水兵科等等诸科。”

“这系、科之授课者,不以官职级别论,统称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级。选一个德高望重的,做系主任。这些教授必为国朝最优秀之将领——若不能全职教授的,必要来讲几次指导课,并协助教材编撰。”

“这学堂之学员,由各卫所选派和兵部推荐,必须为现役武官。进了学堂后,也不分官职高低,统称学员。”

“学员进来了,先由戚继光练上半年,白天练行伍队列,晚上学文字。学制为两年,第一年所有科系的课都上,掌其大要。第二年根据个人兴趣和教授之推荐,再上专业课,学其精微。待专业课学过了,考试毕业。”

张居正问道:“考试如同武举?”这是问考试的地位。朱翊钧笑道:“非也。武举是由民到武官,这大学堂么,就是练将,没有官身的不要——只要能毕业,按成绩至少升一级使用。”

张居正等人听了,心里面痒痒的——就是想大声喊一嗓子,还有想揍个孩子,打个老婆那种心里面空空的痒痒感。

你说皇帝这是改了祖制吧,这大明两京武学从英宗以后就设立了;你说他没改吧,你看看皇帝设计的这是什么东西,俺大明朝的武学不是这样子滴!

几个人面面相觑了一会儿,张居正道:“皇上这一篇大文章,臣等须好生谋划,待臣等筹划明白了再奏。”

朱翊钧闻言笑眯眯道:“朕不着急,二月底把这些事安排好就行。学堂地址朕已经选好了,就在南海子——张宏你要安排人将里面宫室改一改,大部分给学堂众山长和教授使用。学员么,都住大帐。到时候给朕留一个大宫室,朕以后也要常去。”

张居正等臣听了,心里面还是发痒。皇帝把宫室改成学校,这是千古少有的德政。但不知道为什么,见皇帝笑眯眯的样子,这心里空的厉害。

张鲸在旁边凑趣道:“皇上,臣之御马监,里面将种不少,可不可以多去几个?”

朱翊钧笑骂道:“你那里有屁的将种,你还是干好本分活儿罢!另外还有,要从兵仗局选出几个识文断字的老工匠,将来在武学里要设兵器实验室,全面改进武器。”

又对张居正道:“朕这里只是大略,办一个学堂殊为不易,朝廷要好好选人,将学校教务这事先抓起来。朕再给你们一百天的时间,教材编好、教授找好、学堂建好、学员选好!”说完,拿出几张纸来,众人看时,上面是“京师武学堂建设大要。”

张居正见皇帝适才所言大要里都有,定定神说道:

“皇上,不如改名武学监,和国子监平级。且皇上也不适宜做山长或祭酒。”

朱翊钧仍笑眯眯道:“嗯,朕故意如此起名,这教育机构么,和朝廷不应搅在一处。另外,这学堂都用內帑,朕不当这山长,这武学堂还有人能干吗?——无论是谁,天下将种皆出其门下?!”

张居正等听了,都知道了皇帝对武学堂之重视程度。不再啰唣,要领旨告退。朱翊钧说道:“你们先去开会,戚继光留下。”

戚继光想唱歌,想跳舞,压抑着激动的心情,留在武英殿。

......

南京的二月底,天上落着细雨,正是倒春寒的时节。

国子监门口,冯邦宁挤开几个在那里鼓噪的秀才,收起雨伞,将手里的门包银连同自己的帖子递给国子监门房头儿。

那门房上下打量冯邦宁,见他白脸上一对桃花眼,戴着南京此时流行的缨子帽,穿的绿色绸袍和红色夹袄上还绣着精致的栀子花,脚下清水布袜陈桥鞋,浑身一股子浪劲儿。瞪他一眼道:“你一个措大,如何见得老大人面?这帖子递进去,我可别挨了挂落!”

冯邦宁笑容满脸,道:“不妨事,家中老人之前已给了老大人信,你只管递就是。”

那门房每日被南京的秀才和监生们折磨出火眼金睛,此时见冯邦宁无一丝一毫的酸气,心中有了数。拿出笑脸道:“请小官人稍候。”说完进去报信去了。

等了两炷香时分,冯邦宁在门口诸生嫉妒的眼神中,进了官兵把守的大门。

南京国子监占地甚大,园林之胜不下于巨贾之园林。冯邦宁在杂役引领下,穿过了好几个“进士连捷”的大牌楼,路过了祭祀孔圣人的大成殿,还绕过了几帮扎堆聊天的监生,这才进入坐落在花园之中的官廨。

杂役直接引他到了官廨中最大的一栋院子前面,道:“老大人在里面,你自进去便了。”接过冯邦宁递给他的一串铜钱,弯腰谢了赏,笑呵呵走了。

冯邦宁看了看四周,心中笑道:“还是南京的官儿舒服,这小小祭酒用这么大院子。”整整衣冠,进入官衙。门口又有祭酒的亲随接着了,引他绕过影壁,过了抄手游廊,这才到了庭前。

进了厅中,见大案之后坐了一个身材消瘦,头戴乌纱,身穿红色云雁补服的官儿,估摸他就是南京国子监祭酒姚弘谟,连忙跪地,口称晚生并大礼参拜,那头磕地,咚咚直响。

姚弘谟四十左右年纪,脸颊修长,胡子更长,黑色五绺直垂胸前。见冯邦宁执礼甚恭,三角眼翻了翻,露出笑面道:“罢了,冯东家起来说话。”

姚弘谟刚从南京太常寺少卿改国子监祭酒没几天,从正四品改成从四品,心情一直不是太好。此时听冯邦宁头磕的响,心情好了几分。等冯邦宁起身后,问道:“李秀山是你什么人?为何有信来?”

冯邦宁笑道:“禀老大人,秀山公是家伯的老友,故此厚颜攀上关系。”

姚弘谟闻言好奇道:“李秀山是宦官,你那伯父如何识得?莫不是宦场中人?”心里面想着姓冯的、又能跟李秀山论交情的现任和离任官员,没一个对得上号。

冯邦宁低眉顺眼,笑着回道:“老大人容禀,家伯乃秀山公幼年伙伴,秀山公念旧,故给了几分薄面,贱名不足挂齿。”

姚弘谟眼睛一翻,心情又转坏。他因自负才学,带着点酸气,本不耐烦和宦官圈子里人打交道。见冯邦宁不愿露出跟脚,若一般人这般回话早就叉出去了,但此时却不能也。

因李秀山乃南京镇守太监,权力比他大了不知多少,南京国公府都不敢轻易驳了李秀山面子——姚弘谟酸归酸,但也不是傻子。

只好翻转面皮道:“冯东家好大的买卖,竟然惹得南京士林和坊间骚动,真吓煞人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