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万历新明 > 第四百一十七章 暗室

万历新明 第四百一十七章 暗室

作者:摩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说这异国“兄弟”两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托妻献子”活剧,阁臣申时行所居的太仆寺胡同,此际早没有了喧嚣。五进的宅邸里面,也只有书房里亮着灯。

这宅邸面积与占了半个“中兴胡同”的张国公家没法比,但较之梁梦龙、潘晟等后进京的,申时行这位帝师还是占了一个先手便宜。

如今京师的内城,前后五进的房子已经属于顶级豪宅。因为诸王进京之后,皇室必用壮丽豪宅以重其威仪,从而导致内城拥挤不堪。

虎坊桥的中兴张府能够保有其原来的面积,是因为皇帝把动物们给迁出去了。象来街和未英(喂鹰)胡同以及铁栅栏胡同等养大象、老虎等动物的坊铺,都被迁出内城。

最近几年,任何大型活动都不需要老虎和大象参加了。内务府接手这些动物之后,在宣武门外找了块空地,建设了“京师动物园”,周边藩属进献的活物也因此有了去处。

只要买票入园就可以观赏平时难以见到的动物,还能看到精彩的驯兽表演,京师群众和外地客商还是喜闻乐见的。而原来“演象所”中被裁撤分流的驯兽师,也得以继续在新岗位养家糊口——除了失去了原来皇室雇员的身份之外,没什么变化。

但变化还是在潜移默化的发生,京师的马多起来了——太多了。赛马会上淘汰的赛马,兴旺了京师的骡马市场。闪烁着金光的汗血马、高大英武的阿拉伯马、肩肌弩张的长途驽马,比比皆是。因此,京师高官勋贵都有了新的攀比之物——炫丽的马车和高大的骏马。而为了让这些漂亮的马车能够在京师穿行无阻,各处道路也越修越宽。

在骂声中继续干挺着的“赛马会”,仍然搅动着京师赌徒人心。尽管朝廷为此专门下过劝诫的诏令、也不断提高赛马会的赋税,但“赌马”还是京师最刺激的娱乐活动,每天在赛马会中上演的悲欢离合也足以令铁石心肠的人为之唏嘘。

申时行并不是一个拘泥不化的人,但他非常讨厌赛马会,放下报纸后又斥骂几声。坐在他书房里的人却捻起一块点心,就着茶水吃下去道:“瑶泉先生若无他事,下官要告退回家去了——”语气中带着些许不满,怨气让人听得清清楚楚。

申时行低着头,看着桌子上没打开的奏本,仿佛那上面有一朵花儿。对面瘦脸长须的男子见他不理自己,心中暗道:“这‘读报’时间也够长了,某又没有得罪你——”站起身作揖道:“下官告退。”

申时行终于抬起头:“吏科给事中邹元标,是你的朋友?”

男子闻言打个磕绊,口中道:“瑶泉先生有事,还请明言。”

申时行冷声道:“揭大案才发,朝官中知道的不过十人;顺天府知道的,不过十人;大兴宛平两县知道的不过十人,邹元标倒是知道的早——还递个奏章上来。”

“不明瑶泉先生所指,可是又出来揭帖案了吗?前一个案子死了个刘台,言官噤声十年;这个案子是盯上邹元标了吗?”

申时行嘴角现出冷笑,抬头看向对方:“蛟门失态了,我说个‘揭’字,那‘帖’字还没说呢。”

大号称“蛟门”的沈一贯闻言身子一晃,干笑道:“下官听着像是‘揭帖大案’,算是歪打正着。”

申时行听他矢口否认,也不与他辩驳。他拿起桌上的奏章,目光炯炯看着沈一贯,冷笑道:“如今还有来攻考成法的,也算是楞出了境界!不过是一个当枪使的罢了,能迷糊谁的眼?”

沈一贯闻言哈哈一笑,道:“考成法害民有年,邹元标公而忘私,为国谠论,有风骨。”

“我可没说邹元标反对考成法。我先说邹元标为‘大案’递个奏章上来,又说如今还有攻‘考成法’的——你倒是知道邹元标又说了揭帖案,又攻考成法,这奏章还说什么了,蛟门一起说出来听听。”

沈一贯继续耍无赖道:“瑶泉先生,邹元标写的奏章,我怎么知道他写什么了。不过先生把他的奏章从通政司带回家,颇有不妥哦。就算是你的学生,也不能这么保他。皇上三令五申,不得利用座师——”

“中兴王府正房匾额,‘汝做舟楫’上的花样,不是你沈一贯四处宣扬的吗?”

展开奏章读道:“此等畜类丧心病狂,辱于君上。以‘汝做舟楫’上有太后私印,而言太后如何,居正如何.呵呵,沈侍郎,你好手段啊!你在刑部这几年,花样可真的没少学啊!”

“可惜,你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此奏章没有进通政司,邹元标不傻——他还知道上奏前给我这个老师看看呢!今天递上去的,不过平常事耳!怎么,蛟门兄,你还要狡辩吗?”

沈一贯先是沉默了一会儿,随即他直起身子,直视申时行的眼睛,声音带着明显的嗤笑:“呵呵,那粗鄙不文的打油诗,可不是我写出来的——某倒不知阁老家仆有如此歪才。更想不到的是,仆役下人居然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开自家主子座师的玩笑。”

“不过席间一玩笑——与揭帖是两回事。”申时行虽然装出云淡风轻的样子,但语气绵软的很。

“是。您说的是。”沈一贯脸上的嘲讽遮也遮不住。随即他哂笑道:“不知朝廷抓住了那个写揭帖的——能不能拷问出来这首歪诗是谁所作。”

申时行默然。

沈一贯收起脸上轻蔑的表情,声音也暗哑下来:“瑶泉先生,你我都是做学问的人——你摸着良心来说,考成和条编法是善法?!”

“从北直隶到大西北,破产之家数十万计!东北粮食入关,缅甸粮食入港——丰年谷贱伤农,灾年食不果腹!田地抛荒,各城人满为患,都要进工厂来赚那催征之银!”

“呵,你说农民进城都是为了交条编银?”申时行脸上露出颇堪玩味的微笑,“现在朝廷绝对占一头的’论点’可不多了……”随着各种期刊中“论点”、“论据”、“证明”、“推论”等词汇大行其道,民间交流使用这些新词的也越来越多。

沈一贯嘴里不由自主打个磕绊,他接着道:“诚然,在江南等地算是良法……哪里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良策?”

“是啊,哪有轻易就能拉阁老下水的良策?宋九儿喝了黄汤,辱及恩师,当夜就被老夫杖毙。呵呵,某也早就上了谢罪密奏,你可知晓?”

这回轮到沈一贯默然了。

申时行深深的看了他一眼,冷声道:“句章山人诗云‘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汝为其从子,果然学得了七分。不过沈明臣为胡襄懋之幕,做为国为民的大事——而你这暗室之谋,鬼蜮伎俩,却所为何来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