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万历新明 > 第三百七十七章 税改(一)

万历新明 第三百七十七章 税改(一)

作者:摩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四维离了养心殿,政事堂也到了下班时间。因为今天受到些惊吓,他决定不加班,直接从宫城回家休息。

内阁总理大臣自有牌面,豪华大马车旁边围着三十多个骑士保护,前方喝道,后边打牌子的所骑之马和驾辕的马一样, 都是千中选一的良骏。

自从塞罕坝之会破开藩篱之后,汉蒙两族本就互补性极强的经济,发生了爆炸式的融合发展。而随着大变法带来的繁荣,来自蒙古草原的骏马这些年已经遍布天下。

周王等宗室组建的赛马会,更是将马匹交易推高到国朝历代皇帝难以想象的高度。从赛马场上淘汰下来的骏马,北方贵人、商贾趋之若鹜。带来的直接后果是, 培育优良马种和长途贩运骏马已经成为一桩暴利生意。

火热的需求理所当然被传导至草原——从天山到嫩科尔沁, 野马群中的马王被牧民大量捕获,自有来自京师的马贩子为之一掷千金。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匹骏马即可以让一个牧民家庭甚或是一帐小部落实现阶层跃升,这种诱惑万难抵挡。

因此,从万历十年以后,大量的骏马被千里迢迢转运到内地。有些马贩子甚至已经跨越戈壁沙漠,搜求到了汉武帝宁可发动战争也要得到的“汗血宝马”——即阿赫尔捷金马。

张四维甚至听说,京师赛马会已经组建了商队,准备重走丝绸之路,到波斯和奥斯曼去搜求更贵重的阿勒勃马。

作为首相,张四维自然不能浅薄到认为汉武帝发动战争就是为了几匹马。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当今皇帝授意宗室组建赛马会,就解决了中原马政的千年难题——典型的四两拨千斤,这手段只能高山仰止。

回到美伦美奂的相府,张四维洗漱一番,将自家的幕僚班子召集起来,在书房开一个小会, 研究今日养心殿上皇帝交办的任务。

自去年张居正病逝,张四维接任内阁总理已经一整年。随着地位的稳固, 各方推荐的人才也多了起来,给了张四维很多选择。这半年多除了江春熙这位原幕僚之外,又陆续增加了好几个,幕僚班子粗具规模。

张四维把养心殿上的事儿简略一说,各位幕僚都陷入凌乱。来自张四维老家的幕僚沈先吾问道:“陛下有意复‘均田’乎?”

所谓“均田”,是指从北魏到唐代中叶所施行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民得‘授田’而耕织,税制叫“租庸调”,即缴纳粮食、布匹作为地租,并出劳役。均田制同时也是“府兵制”的经济基础。

唐安史之乱后,宰相杨炎针对贵族、大地主土地兼并不可抑制、农户大量逃亡的情况,出台“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均田制彻底瓦解,前后施行了大概三百年。

两税法之后的历朝历代,土地兼并就成了无解的难题。在儒家门徒眼中,出台两税法瓦解均田制的杨炎其罪甚于商鞅。商鞅瓦解“井田制”,对于“吾从周”的颟顸腐儒来说,罪过不小。但杨炎承认土地私有,鼓励兼并,是治乱循环之由,其罪过只能用“罄竹难书”来形容了。

张四维摇头道:“皇上不是这个意思。”站起身具体解释道:“我开始也做此想,问皇上‘地从何来’。因为均田的前提必须是大乱后治,大量土地抛荒,朝廷才有足够的土地授田。”

“如今天下哪有那么多地?就是将东北、缅甸的地都用来授田,也不够分的——”

“但皇上另辟蹊径,要用政策让地主和自耕农自愿拿出地来,来解决这个问题。”

“先说自耕农,如今天下,三、五口之家的自耕农,人均地过五亩超过十之七八——这些年朝廷打击豪强,抑制兼并是很有成效的。”

谷墠

“皇上的意思,要用免税的法子,让自耕农拿出‘口粮田’来。朝廷拟出台法令,用税换地,例如三口之家纳田三亩,则终身免田赋六亩!”

众幕僚跟养心殿时的张四维一样,脑袋都是懵的。沈先吾扒拉指头道:“以蒲州为例,三亩上田,每亩地均价六两,共十八两——以三口之家免税四十年算,六亩上田税赋一年大概半两银,四十年计银二十两,仅二两差价,这买卖谁干?!留着地传家不好吗?”

张四维摇头苦笑道:“因为皇上要在山西试点,这个账我在养心殿已经算过了,但皇上这篇大文章还有别的说道。”

“一者,账不是这般算法。皇上的意思,从人出生落地算起,不分男女,一律授田——你三口之家虽然纳田三亩,但生的孩子多,得的授田就多,这地算是白给你种的;二来,朝廷要在如今条鞭法基础上,实施‘摊丁入亩’,以后丁口税与劳役全折入田亩,这地税以后要高起来了,免税六亩有账可算;第三条,中兴郡王在万历六年时丈量天下,万历八年推开条鞭法,这些年朝廷优渥功名士子,都是按待遇退税的。日后,非但没有这个优待——”

张四维话还没说完,书房已经炸了窝。江春熙正捻着胡子呢,一用劲揪掉了一绺。他起身叫道:“皇上这是要撅了科举的根脉?”

张四维见书房里乱纷纷,扭头吩咐伺候的丫鬟去热两条棉巾过来。接着坐在椅子上苦笑道:“话倒不能这么说,如今各省都成立了大学,而大学毕业是要发学位的。皇上的意思是,过些年官员选拔,有学位者可免秀才试,直接参加科举——如此一来,退税范围太大,就不能再给这个优待了。”

江春熙闻言又是一哆嗦,眼泪直滚而下:“这何止是要撅了科举根脉,更要断了道统源流!以格物之学代五经四书,以经济之学代修身治国了!”

张四维闻言,先是脸色阴晴不定,后用严厉的目光盯着江春熙喝道:“春熙慎言!皇上有言,‘程朱能解孔孟,别人就解不得?’所谓道统之说,不过南宋以来一家之见。没朱熹时,文景、贞观、开元、宋仁宗等不照样开得盛世熙然?!‘真理者,终得以实践证之’——这也是皇上的原话。”

江春熙见张四维声色俱厉,不由得有些呆愣。他躬了躬身子默然坐下,目光呆滞,仿佛失了焦距。

另一名幕僚王芝衡倒没有失魂落魄,他拱了拱手道:“相爷,您刚才说非但没有这个优待——话还没说完。”

张四维板着脸不说话,先从丫鬟手中接过一块热棉巾,用力擦了擦脸。随即打发她出去,揭开谜底道:“皇上欲行‘累进税’,地越多的,交的税越多。人均超过千亩的,恐怕大半收成都要交了税。日后大地主恐怕没佃户了,地价也要便宜如土。到那时,朝廷买地授田也够分了——这是对付地主的手段。”

书房里众人闻言,个个脸如土色。王芝衡闻言问道:“照着这般变法,留着地确实没意思了。”

张四维点头道:“皇上算的是天下大账。如今全国有耕地十万万八千万亩,若男女老幼人人平均,人均也超过六亩了——更何况还有两成的人在城里做工。若地主大量卖地,兼并之问就解开了。”

他叹口气接着道:“皇上说,‘变法大诏早就明晰,从万历六年起,无匠户、军户、商户、灶户之分野,诸民择业自主,但这些年惯性使然,虽然改了民籍,但原来干什么的还是干什么。”

“如今要用土地变法,把人心搅动开,让想要地的能得到地,想进城的直接进城——既解决人与地的矛盾,又解决工商劳力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要鼓励人口增长。’”

张四维的幕僚众听了,个个心神摇动。这真是好大一篇文章!张四维左一句皇上说,右一句皇上的意思,让书房里所有人都陷入了一阵阵的头脑风暴。张四维喝了口茶水润润喉咙,意味难明的笑了一声,接着道:“口粮田法还有一个好处——皇上苦恼于如今天下嫁女过早,此法一出,这女孩儿除非长成老姑娘,否则没有愿意往外嫁的了。”

江春熙此际已经回过神来,他提问道:“若一切顺利,全如了皇上的意,将有三分之二的地将来免税了!朝廷财计、度支又如何?”

张四维闻言,脸上肌肉抽动,哑声回道:“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缴税后,剩下的三分之一土地就能缴出来现如今一半的田赋。剩下的,自然要从工商上出。皇上要把如今的三十税一翻两倍——八税一!”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