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万历新明 > 第三百三十三章 星陨(七)

万历新明 第三百三十三章 星陨(七)

作者:摩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魏朝回宫后不长时间,传旨钦差到达张府。皇帝册封张居正为“荆国公”,虽然圣旨上说“国公郡望‘荆州’,故以籍贯名之”,但明眼人都知道:荆国公乃故宋王安石之封号,皇帝奖掖张居正变法之功显明。

张居正当然不能全礼,张敬修代父接旨,叩谢天恩,随即百官来贺——阖府上下忙乎张居正生辰一天。

当夜,京师宵禁。钦天监的阴阳师记录:西南方有流星大如鸡蛋,青白有光,起参宿,东南行至翼宿,乃散。

与之同时,油尽灯枯的荆国公挣扎着度过了最后一个生日,与万历十三年四月初五凌晨二时四十分,殁于家中。

四月五日卯时,宫门开,皇帝摆驾虎坊桥,亲自吊唁他的老师、朋友和总理大臣。随着皇帝一起来的还有一道旨意,追封张居正为中兴郡王,位列一等郡王衔。

荆州地区在元代天历二年后被改称“中兴路”,明太祖称吴王后方改回旧名荆州,因此这“中兴”郡王的封号还是依照以“郡望”封爵的礼法,同时又是一个巧妙的双关:皇帝以郡王名号盖棺论定了张居正的功业。

旨意一下,张敬修即得以嫡长子身份,承袭二等郡王。张府随即改换门庭,将以郡王之礼发送薨逝的中兴郡王:时人都以为皇帝给予张居正的已经超过其所付出的,猜测其乃皇帝师保,并与皇帝亦师亦友,才能得此隆遇。

皇帝返宫后,又下旨辍朝三日,举哀于长安门,三日内京师不得鼓乐、杀牲,禁嫁娶,并敕令百官赴宅吊唁。也就是说,百官去中兴王府吊唁不是看感情亲疏,而是皇帝下达的任务。如果哪个京官武将胆敢不去,就算违旨,就算你病了下不了床,用担架抬着也得去磕个头。

所谓物极必反,如此超规格礼遇,当然会引起一些人的腹诽与不满,例如耿定向就一肚子意见。他回家后跟儿子耿若愚抱怨“其人振作有为之功,与威福自擅之罪,俱不能相掩,何以得此隆遇!”

自从梁梦龙入阁,梁欣在家里说话声音大了不少。此际见丈夫满脸不忿却不敢相驳,忍不住道:“《追封中兴郡王旨》中说,‘其时,政已驰矣。朕以冲龄继位,臣纵於下,将嬉于边,士嚣于庠。纪纲万事,群堕于冥昧之中。而瓦解土崩之祸,将隐中于晏安无事之日。自非有雷霆之力不足以集上下涣散之孰,非有整齐严厉之法不足以其积久疲顽之习。郡王知其然也,慨然出其身以任之’,有什么当不得?”

未等耿定向驳斥,梁欣又道:“昨日我回去看爷爷,他说诏旨中‘郡王毁誉俱所不计,一切福国利民之事,挺然为之’一条,是皇上最看重的。”

耿定向听儿媳转述皇帝的评价,气焰低了低,嘴里咕哝两声,皱着眉头连声叹气,当天晚饭都没吃好。

令耿定向等腹诽众没有想到的是,张居正死后哀荣还在后面,甚至与追封王爵相比都不遑多让:四月七日,皇帝再次下旨,张居正将不归葬于荆州,而在正在施工的皇帝陵寝旁择一处吉壤安葬——此乃陪侍皇陵之超级恩遇。

自宋代以后,帝王家陵寝已无汉唐时代功臣陪侍皇陵的先例,诏旨一出,天下震惊。耿定向直接卧病,耿如愚侍疾的时候劝解他道:“父亲不必上火了,听梁欣说,明天还有隆遇。”

四月八日,皇帝下旨政事堂,令张四维暂代总理大臣职,政事堂第一件事就是敲定张居正的谥号。王国光等人对张居正谥“文正”无异议,没想到张四维直接将‘正’字用笔划去,微笑道:“吾以为,单谥“文”更能称旨。”

此言一出,尽管政事堂内多是“张党”,但个个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

毕竟,“文”字单谥在谥法中乃文臣最高谥号,从周代谥法诞生以来,历史上只有两人得此:王安石与韩愈。

自宋代王安石以降,文臣最高谥号为“文正”——所谓“生封太傅,死得文正”者也。单谥“文”绝对超过了张居正的功业,至少张居正在哲学和文学上的成就,比之王安石与韩愈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随即众人就发现张四维这人的恶心之处。张四维的提议必然能获得皇帝欢心,但却毫无风骨——郁闷的是,大家一肚子意见还提不出来,无论是谁今天要说个“不”字,让此际陷入悲痛中的皇帝记恨上都是轻的,中兴郡王一家能咬死他。

政事堂阁员中,潘晟是变法派,对张居正谥“文”还是“文正”不是特别在意;王国光比张四维还没有风骨;梁梦龙粘上毛比猴都精,绝对讲不出反对意见;罗万化还在往回走的路上呢。

只有申时行、许国两人,还算有些风骨,算是政事堂仅存的正气,但这两人那嘴像是上了岸的鱼儿一般,张吧好几下,却发不出声音来,只在心里暗骂张四维鸡贼。

张四维正式领衔政事堂的第一次会议,就将其执政风格展露无遗:一切以称旨为先。将“文正”中的“正”字划掉算是给政事堂的副相们一个下马威——有种的你们反对一下试试看。

事实证明,尽管副相们都认为“名实”为施政之要,但到了悠关自家前途命运的抉择的时候,身体比灵魂要诚实的多。于是政事堂达成一致意见:中兴郡王单谥“文”,张四维具本急奏。

因为是皇帝挂心的头等大事,侍从室一刻都没耽搁,急送养心殿。朱翊钧览奏后,潸然泪下——原时空的张居正,得谥“文忠”四天后即被弹劾,清算之后家破人亡,不仅险些被鞭尸,谥号也被剥夺。

“千古第一能臣”不完全是朱翊钧对张居正的认知,而是来自于后世这些人的评价:梁启超说张居正是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常凯申说,王安石以后最大的政治家,就是明朝的张居正。

后世中国的哲学家、思想家熊十力这样评价张居正:“汉以后二千余年人物,真有公诚之心,刚大之气,而其前识远见,灼然於国覆种奴之祸,已深伏於举世昏偷,苟安无事之日。毅然以一身担当天下安危,任劳任怨,不疑不布,卒能扶危定倾,克成本原者,余考之前史,江陵一人而已。”

可惜,这个支撑一个穿越者展布大计,全心全意除旧布新,兴革天下以救国救时的那个总理大臣已经离开了自己。年仅六十一岁。

在老先生在时,朱翊钧可以随意挥洒他的创意、奋勇前行而敢于蔑视一切荆棘,——他知道一位负不世出之才,拥有绝人之识,并对自己忠诚不二的顶尖人杰在辅佐自己,他能劝阻自己的冒进、激励自己的斗志、原谅自己的自私,担负起最沉重的政务。只因为,这个伟丈夫欲尽破世人悠悠之习,而措天下于至治!

在这一瞬间,朱翊钧明白,自己刚穿越来的时候,尽管拥有成年人的灵魂,但在张居正的陪伴下,又重新“长大”了一次。

如今,将自己覆于羽翼之下的老先生已经离去,朱翊钧从今天起,就要独立的面对一切苦难与荆棘——历史早已偏转到了完全未知的方向,朱翊钧将成为一个没有可靠大副的船长,在怒海中搏击狂风与巨浪!

老先生,朕已经重新长大。

世间,已无张居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