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万历新明 > 第三百零七章 盗案(本章免费)

万历新明 第三百零七章 盗案(本章免费)

作者:摩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笔名辛忠平发表的支持赌马的文章被发在《新民日报》头版,本来已经逐渐沉寂的舆论又被炒得火热。但报纸是民间舆论,御史和给事中们没理由就这个问题给皇帝上奏章——只能干生气。脑瓜笨的在家中长啸,心眼活络的就写出一篇篇驳斥的文章投稿到《京师日报》。

这时候就显出朱翊钧在京师设立两份报纸的先见之明,如果这些反对的声音发不出来,——报纸没有了公信力不说,还特别容易形成信息茧房,造成民间舆论与报纸舆论的两层皮。

朱翊钧设计的很完美,张元功哥儿两个欲哭无泪。英国公殁后,张元功继承了二等公爵之位,任宫廷大臣,位置在陈矩之上——英国公一府圣眷优隆不减。

当然,这圣眷不是免费的,其弟张元德就成了皇帝掌握舆论的一把刀。因为张元德是《京师日报》的东主,张家也跟着身不由己——张元功这些天被周王见面就骂这样的事儿就是代价。

因为两家报纸舆论定位不同,《京师日报》号称中立但偏向保守,《新民日报》也号称不偏不倚但倾向革新,在变法如火如荼,保守派被一批批赶出朝堂的当下,《京师日报》日日游走在政治不正确的边缘,张元功和张元德哥儿两个想死的心都有。

因为皇帝操纵舆论属于高端机密操作,因此朱翊钧一般都是与张元功口授要旨,包括侍从室的心腹和内阁重臣在这事儿上面都不立文字。如果后世历史学家看这段时间的历史,肯定会造成一个美丽的误会,以为大明一直到了万历十二年保守势力还很强——《京师日报》那些文章就是明证。

其实,在皇权至上而且朱翊钧已经稳固权柄的此时,“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秋虫敢作声”才是朝野常态。但如此一来,英国公家就处于一种很奇妙的状态。

在朝堂之上,众人避之唯恐不及;等回到家,那些和《京师日报》立场相近的在野人士却来嘘寒问暖——把张元功和张元德两个搞得快精神分裂了。

但是,车门已经被皇帝焊死,两个人也下不去车,只能咬牙苦撑。如今面对纷至沓来的投稿,张元德带回家跟哥哥商量——咱是发呀,还是发呀。

此事早就上达天听,张元功在养心殿已经得了旨意,此时咬牙道:“挑那些言辞激烈的——发!这些天我躲着点周王就是了。”

......

赛马会的诞生只是京师与天下发生巨变的一个缩影,因之引发的剧烈争论也不过是如今这舆论纷争的一个小小浪花。京师百姓们能够把这些内容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但离开京师百里——这些信息就急剧衰减,仅在士林和上层流传。至于民间,谁还有闲情去管马会的赌票能卖上几元?

......

万历十二年,大明遭遇了变法之后的第一次生产率提高的危机。幸运的是,十多年的励精图治带来大量丰盈钱粮,加上大明本身巨大的体量以及东北、缅甸两地的扩张,包括黄淮水利工程带来的基础建设投资——带给大明足够的冗余量。

南方的大量移民被有组织的送去了缅甸,而随着日本、朝鲜、缅甸和果阿市场的全面开辟,变法的强烈阵痛也随之降温。明帝国如同正在羽化的蝴蝶,在经历着苦痛的蜕变。

周王在家跳脚痛骂张元德的同时,顺天府府丞王以修对着面前的人苦笑道:“懋权兄,这下子咱两个全完蛋了哈——你昏聩啊!”

这位王以修正是当年的松江知府,徐家被摆平以后,这家伙沾光连续三年上计,不久就从四品超拔跳过了从三品一阶,做了南京的礼部侍郎。

但是,官场是有记忆的——当年就是他那请求朝廷支援的那一本把已经回海南的海青天给起复了,官场中人恨不能用大鼻涕甩他一脸。他在松江当一把手的时候没人能整他,到了南京之后,王以修好运气就算到头。

再加上这家伙的官斗能力算不得出类拔萃——当年若没有海瑞提醒,他就会被徐阶用奴变给装进去就是明证。到了侍郎高位后,因上下左右都给他小鞋穿,导致公事上连续出错。

本来南京那地方出点错也不打紧,尤其还是礼部这种无关民生的衙门。但架不住有人盯着他呀,到底被人连续弹劾,打回原形不说,最后被弄到顺天府当了府丞。

顺天府与应天府一样都是一把手高配,府尹正三品,但府丞就正四品,王以修辛辛苦苦七八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如今混的还不如在松江那时候呢。

重回四品之后,王以修痛定思痛,将自己在南京连续被坑的教训进行了刻骨铭心的总结,这官儿做的水光溜滑,谁也寻不到把柄。

但要论官场最险恶的职位,顺天府尹和府丞这两官能排前三甲——要不也轮不到王以修:活儿全他干,黑锅全他背。锅太大的时候,府尹也要跟着一起倒霉。

幸亏去年上任的府尹王廷詹出身侍从室,腰板扎实,为人也比较正派,王以修狗命才得以保全。然而没奈何队友太渣渣,王以修在任上谨小慎微了两年多,此次还是遇到了大危机——下辖的密云县爆出了大雷。

密云这地方原属于宛平,但因朱翊钧大兴钢铁,内府在密云探出了铁矿,恰好能与西郊门头沟煤矿组建煤钢联合体,朝廷就将密云铁矿和门头沟都从宛平县划了出来,在两地中间靠着门头沟这边一些找块平地,建城并升为县治。

第二任密云县令是万历八年的三甲进士魏允中现年四十岁,字懋权,幼年聪颖,少年以文显名,与其兄魏允贞、弟魏允孚并称“南乐三魏”,才冠一时之选。

魏允中曾中乡试解元,文名不在屠隆、胡应麟之下。但与这些文名高的“才子”一样,不太适应逐渐变革中的科举——格物选择题、阅读理解、申论之类的分数占比越来越高。万历八年时,魏允中参加会试,只落得三甲头名,被选为密云县令。

魏允中自诩高才却未能得京官,只得了百里之治,心绪难免有点波动。万历十一年考绩中下——继续留任后更加的放浪形骸,每日里只顾着诗词唱和,实务都扔给县丞、主簿。

如此管理问题倒也不大,一方面县丞、主簿都是老基层,经验丰富;另一方面密云县是在煤矿、铁矿基础上建起的县城,一半以上都是密云钢铁商社的工人及其家属,商社经理在这里说话比他好使。因此这县令撂挑子,也没影响县治运转。

但万历十一年春节前,密云钢铁商社派人到县里报案,说是有人偷挖煤矿以牟利,希望密云县查处。而到年底时,魏允中每日里喝的都是醉醺醺的——他把案子直接扔给了典吏马斌。

马斌也算是积年老警察,案子也不复杂:密云县周边靠商社吃饭的三教九流全在他心里呢。过了春节他就破了案,把一个叫胡勇的家伙交给县令,卷宗显示此人伙同一些游手偷挖煤矿,卖给京师煤炭行——得银三百两。

不用上刑,这胡勇一伙儿坦诚罪行,被判赔偿商社损失,杖刑加流放。案子从密云报到顺天府,从通判到王以修,都按律复核同意。

事情过去一年多,万历十二年的重阳节那天,门头沟出现安全事故。一处煤炭矿井突然塌方造成十余名矿工身亡。等半个月后将现场清理出来,事故原因也查清楚了——失事矿井后面盗洞纵横,接近五百亩的矿区煤层已经被盗采一空!

书阅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