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万历新明 > 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夫

万历新明 第二百七十一章 大夫

作者:摩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看见了远处那一片庄稼地,陆圻跳下已经跑出汗的马,在已经冻得硬邦邦的地上步行。被收割的玉米剩下一个匕首样的尖头,一排排的站在垄上,若是马失前蹄摔了进去,能扎出一身窟窿。

因那块地位置略微高些,没有积下雪来,黄褐色的土地裸露着,露出一道道被冻裂的口子。

这些大口子到处都是,在道路上、在田地里,还有已经冻到底的河冰上。

每次看见这些大口子,陆圻都觉得古怪。明明一点土、一点雪就能填满的缝隙,到春天来到前却一直那样敞开着,他从来没见哪个口子是在冬天不见的。它们像是大地的嘴巴,鼻子冷天不通气,到处张嘴呼吸。

陆圻路过地方还能看见远处的湖泊,干枯的芦苇裆后面有几个黑点在活动,应该是有人在哪里刨冰钓鱼。

路边的田地里,每隔数十丈就有一个黑色的大粪堆,那是村民在没上冻前就用牛车拉到地里的堆肥。

明年春天这片土地化冻后,这些用草木灰、人畜粪便、餐余垃圾以及黄土混合的肥料将被均匀的洒到田里。伴随着犁铧的切割,解冻的黑土翻翻滚滚,将这些宝贵的肥料混合在肥沃的土地里,给辛勤收集粪便的人以超乎想象的回报。

陆圻很喜欢堆肥的季节,那时候整个大地之上都弥漫着一股清香:完全发酵的肥料特有的味道。这种味道比记忆中北京城的味道好很多,京师里面的那种味道才辣眼睛哩。

虽然呼啸的风吹在脸上如同刀割,但穿着狼皮袄,戴着狐狸帽子的陆圻还是走出了汗。他喘着粗气,拽了拽手中的马缰,让身后的马儿跟上自己脚步。

转过了一排油松树,他遇到了两个半大孩子。这两个小子也穿的鼓鼓囊囊,一个手里提着粪筐,另一个拿着个木叉子。柳条编的粪筐主体形状像个簸箕,上面安装的提手却是藤条。陆圻看时,里面并没有多少收获。

两个半大小子看见他手中牵的马,眼前一亮,四下里观瞧。陆圻笑道:“怎么的?你们要做土匪?”

小的那个孩子鼻子底下拖着长长的鼻涕,用袖子一抹咧嘴道:“你这马要拉屎不拉?”

陆圻笑道:“我怎么知道?你们是霍家村还是李家村的?”

两个孩子一个是霍家的,一个是李家的,两个还有点亲戚关系。小孩子的姐姐嫁给了大孩子的哥哥,两个算是异性兄弟。听陆圻问起,他们问找谁?

陆圻道:“我是大夫,听说霍家有病人?我来看看。”

大孩子惊喜道:“那是我爹霍老栓,你是陆大夫?我大哥昨天回来说,要是今天俺爹还不见好,就要给拉到镇上找你看看呢。”

“你爹好些了吗?”

“还是那样子,呼哧呼哧的喘。”

“哦,那你领着我去你家去吧。”

......

陆圻的到来,引起了两个村庄的轰动。跌打损伤、头疼脑热,跑肚拉稀、月经不调诸般症状的男女在霍家祠堂排起了一个小队伍。看热闹的更多,把祠堂站满了,在冬日里面闲的发疯的群众们总算能看到一个村外的人,听一听外面的消息。

霍家出了两个男丁,两个妇女维持秩序,帮着将诊金整理好装袋子。诊金多数是铜钱,也有碎银子,但更多的是土特产——榛蘑、松子、狍子腿之类。

诊金中也有少量的貂皮、鹿茸和山参等。不是村民不知道这些东西的贵重,而是出于对医生救命之恩的感谢和尊重。

霍老栓得的什么病陆圻也不清楚,他决定写封信给大宁的老师问问。这老师比陆圻要小好几岁,是京师医学院的毕业生,而陆圻则属于大宁每个镇上都有的赤脚医生,乃是这个医学生的再传弟子。

陆圻既不会把脉,也不会手术,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半吊子。但是他能用听诊器判断肺炎,懂得基本卫生和消毒知识,会做胳膊脱臼后的复位、尺桡骨、胫腓骨骨折的正骨和包扎。另外他还背会了一百来个药方,能够根据村民对自家病情的描述将这些药方开出去——倒也没吃死过人。

就这样,他成了方圆百里之内最受尊重的人。娶了一个大地主的女儿做老婆不说,还住在三十里堡镇上最豪华的房子里——这里的人谁也不知道,他曾经是一个京师的混混,在万历元年严打的时候,被发配来了辽东。

陆圻永远感恩自己的父亲,是他用大棒子逼迫自己认字、读书,否则绰号“二扁头”的自己早就死在这片土地上了,更别说能够被官府选中,成为一名赤脚医生。

这“赤脚医生”是皇帝的德政,医学院毕业生用统一教材在各地进行培训并实地教学,学习加实习总共一年。所有培训费用,由皇帝内帑支付。当然,除了大宁、广西等省有少数几个地方,好像也没有哪个地方官找皇帝报销过这笔钱,稍微有点办法的都是以皇帝的名义号召本地乡绅孝敬了。

钱不是皇帝出的,好名声却让皇帝担了,拿钱的人心里也不觉得不舒服——这绝对是最积德的善举。而且,平日里要巴结知府、县令,也要老爷们瞧得上才行,若家里没有个出类拔萃的读书人,你光有钱也没有地方官愿意搭理你。

二扁头陆圻因为识文断字,既没有做奴仆,也没有上战场,在辽东总兵辖区内做了好几年库兵。他原以为自己能等到大赦,却没想到皇帝不按理出牌,就在辽东扎下根了。

他后来以为自己这辈子能一直当库兵,没想到辽东军改之后,他的配军身份却让他丢了饭碗。幸亏在当库兵的时候他腿脚勤快,嘴巴还甜,库大使王琰很喜欢他,有些私密的事情都安排他干。

等他下岗了,王琰帮忙找关系使钱,又把他塞到赤脚医生培训名单里了,算是妥善安置了他。二扁头少年时是个混混,但东北的风霜已经教会了他如何做一个成熟的人——他学的很刻苦,毕业的时候顺利拿到了“初级医士”的证书和徽章,成了一名可以在大宁农村地区行医的赤脚医生。

知识改变命运,半吊子知识也一样。换上白大褂的陆圻在群众们崇拜的目光中使用着听诊器,用小锤子敲打病人的膝盖,用压舌板看看喉咙,基本上就能把常见病看个**不离十。

开完药方,他让人从马背上拿下两个大麻袋,又从里面掏出一大堆草药:都是按照他刚才写的药方配好的。这地方不管什么药,全用姜片做药引子,对药剂学上的君臣佐使也没有太多讲究,基本上一种病对一包药,特别常见病的药包陆圻还多带了些。

看见乡亲们兴高采烈的拿着药回家去煮,霍老栓的大儿子脸上露出愁容,对陆医生都不能治疗的父亲已经不抱太大希望。他爹在炕上已经呼哧好几天,就进了一点点水米,村里老人都说,没几天了。

等看病的人走的差不多,霍老栓的大儿子再次恳请陆大夫给他爹开点药吃吃。陆圻摆手道:“这不行!老师说了,要是断不准的病症,不能开药,靠身体顶也比瞎吃药强。”

霍老栓的儿子流泪哀求,最后跪在地上抱着陆圻的大腿让他突破原则。霍家新任族长霍大也敲边鼓道:“没事!陆大夫尽管开方子,吃死他那是他该死,跟你的药没关系。”

这大族族长都是一个唾沫一个钉,而且这面子也不好折了。陆圻挠了挠头,只好从麻袋里拿出一包宣肺汤递给霍老栓大儿子道:“这是治发烧咳嗽的,你爹虽然不发烧咳嗽,但喘的厉害,试试这个吧。”

说完,他把剩下那些药包装回麻袋,把各种奇怪的诊金也装了进去,环视一下祠堂众人——谁家牲口有毛病的?领我去看看!

兼职兽医的陆大夫没有引起村民的任何惊讶,很快就有人把他带出了祠堂。霍老栓的儿子也把药拿回家煮给他爹喝。很快,两个村庄处处都飘起来药香味。

看完牲口后天色已晚,陆圻只能听从霍大安排,在霍族长家厢房住了一宿。次日他起个早,准备太阳一出来就回镇上。他吃完早饭在院子里装马鞍绑肚带的当儿,就有人来霍大家咣咣砸门。霍大的儿子开门一看,霍老栓的七个儿子一字排开站在外面雪地里,吓了一大跳。

这七个迈着雄壮的步伐走到陆圻面前,扑通一声跪地:谢谢陆大夫,我爹活转来了,今天早上吃了一大碗饭哩!——您那药还有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