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万历新明 > 第二百五十七章 出巡(一)

万历新明 第二百五十七章 出巡(一)

作者:摩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万历十一年的春天很长,长到京师的老百姓觉得奇怪:今年夏天怎么这么凉快?

虽然气温回升的缓慢,但是树木花草还是按照早年的习惯,该发芽的发芽,该吐蕊的吐蕊。

随着暮春的到来,朱翊钧作为皇帝的第一次出巡终于成行。三月二十日,大驾自大明门出城,因第一站要去谒陵祭祖,当日就驻跸在汤山温泉行宫,方便皇帝斋戒沐浴。

出京巡视,对于辽、元和满清这些游牧出身的皇帝来说,算是常规操作。康熙皇帝中年以后,几乎每年都要出京巡狩;乾隆皇帝更是旅游达人,一边四处闲逛一边题字,在全国各地留下御笔无数,光是写各处景色的诗词就有数千首。且每到一地,乾隆还要品尝当地小吃并加以点评:如果清朝有马蜂窝,以他的勤快劲儿,当个蜂首轻松的很。

但对于自身性格比较宅、大臣也比较刚的大明皇帝们来说,出巡可算了不得的大事。

首先是名义。咱煌煌上国,皇帝拉粑粑都有说道,别说出去巡狩。于是皇帝过了年就先发诏书说:“《舜典》:‘适二月,东巡狩。’孟子云:‘巡狩者,巡所守也。’帝居九重而不履下者,难尽责也。夫整军经武,经世济民,必四方巡阅而致知之......所行之地,地方不得靡费钱财,扰害百姓。朕非冶游,而听民声也......”

这就是统一思想了:朕不是出去旅游!俺是去搞调研,稳定北方边境滴!而且保证做到不扰民,不靡费,谁也别逼逼!

因为皇帝登基十年来励精图治,从不以私利而害国事。虽然搞皇店、皇厂赚了很多钱,但除了整修汤山行宫之外没有大修园囿,大多利润都再投入到国计民生里面去了。后来大搞变法、细化考成弄得大家死去活来,但事实证明变法虽然引发了一大堆问题,但盛世的样子已经逐渐出来了,百官也就没有什么话说。更别说此前有些话多的,死的死、流的流,因此整个出巡的舆论准备就波澜不惊。

思想统一完了之后,还要礼部制定出礼制。天子驾六不消说,豪华大马车及仪仗队配置也都要遵照天子巡狩之礼确认几遍,免得遗笑万邦。

与此同时,朝廷还要确定留守人选。皇帝出京,一旦京师有急事来不及请示,得有个临时拍板的。本来李太后是最佳人选,但她老人家棋高一着,把庄皇后撂在坑里。加上皇后又诊断出怀孕,洛郡王年幼,没奈何只好留京,给张居正当主心骨。

准备期间唯一起了点小波澜的,是朱翊镠出宫的问题。作为皇帝的同袍亲弟,世袭罔替的潞王已经十六虚岁,早就不适宜再居宫内。但朱翊钧一直未以能够成家立业的成年人视之,就没有提让他出宫的事儿,李太后乐得装糊涂,就一直让潞王在宫内居住。

宗室改革后,定下天下诸王都离开封地驻京,朱翊钧拨款大兴土木,造王府数十栋,潞王府也在建设范围内。因朱翊钧挺喜欢这个胖乎乎的弟弟,且有考虑李太后看法的原因,拨银十六万八千两,将潞王府造的美轮美奂。

但一直到王府落成,李太后也没让小儿子出宫就府。有朝臣上本提醒,朱翊钧也都看李太后面子留中,不予表态。

原时空潞王十二虚岁就在宫女的引诱下**,此事在宫内引发轩然大波,李太后失去冷静之后迁怒于万历皇帝,搞得万历也非常火大,险些把潞王身边的太监、宫女全杀了。

本时空的潞王虽然也被李太后娇惯,但在朱翊钧的严厉管束之下,靠谱了很多。进入青春期之后,朱翊钧为防止其见色起意,胡搞八搞,在他身边安排了几个“老成人”,日防夜守。自己还跟他多次谈心,防止他因元阳早漏而致病。

潞王被他哥约束的一肚子苦水,多次在朱翊钧面前流露出想出宫就府的想法,朱翊钧每次都说,你跟母后说去。但面对李太后那伤心的小眼神,潞王却不敢直抒胸臆。没奈何在宫内苦熬日子,朱翊钧还给他安排上各种辅导老师,从德体美劳几个方面培养他,整的潞王真心觉得妈妈的爱他承受不起。

洛郡王出生之前,朱翊钧短时间出京祭陵,每次都由潞王监国。洛郡王出生后,尽管在襁褓之中,监国之任就开始由洛郡王担任,此也是应有之义,没有人觉得不正常。

此次皇帝巡狩北方,非同小可,总理大臣张居正也上题本,要求潞王离开内宫。

朱翊钧见潞王已经被憋得要疯,就找李太后说了这事。李太后虽然有些不愿意,但潞王府就在京师,李太后想儿子可以让其请见,比之宗室改革前必须就藩已经好了太多。再说以潞王年龄来说,确实不适合再居内宫,这才点头同意。

于是,潞王如同那脱钩的鱼儿,出笼的鸟儿,一溜烟就扎到自家王府去了。朱翊钧次日接报,潞王当夜幸太后赏赐的宫女三名直到天亮,结果直接卧病。

经太医诊断,“王爷湿性趋下,痒痛相间。舌淡红、苔腻、脉虚”。作为世袭罔替亲王,这脉案要在宗人府记档,太医简短写这几句是给皇室留面子——其实就是磨秃噜皮而且累着了。

朱翊钧哭笑不得,原打算让潞王过了十八岁在结婚的念头也打消了。毕竟自己都没做好榜样,利用弟弟晚婚来移风易俗确实有点太不讲究。至于妹妹们和自家女儿么,朱翊钧打定主意,非得十七岁之后才能尚主。

潞王出宫以后,朱翊钧下旨,晋洛郡王为亲王,起大名朱常灏,在皇帝巡狩之际再次监国。此诏虽然未立朱常灏为太子,但天下官民都知帝心所属,也没有聒噪的。

经过几次三番的各种折腾,皇帝出巡的准备工作完成。朱翊钧此次出京,带内卫一千五,新军一万六,诸般新式火器齐全。如果后勤跟得上,如此军力横扫到乌拉尔山不成问题。

陪驾王公有郑王、晋王、秦王三位世袭亲王,一等公爵、枢密使朱时泰,二等公爵张元功——老英国公张溶万历十年已经去世,长子张元功袭了二等公爵。

朝臣陪驾的,有张四维、潘晟、刘应节、殷正茂、申时行、张鲸、陈矩等数十员名,朝臣中近乎十分之一跟着朱翊钧走了。除此之外,还有憨山和尚等宗教届人士也跟着圣驾,方便向部落首领传教,还要陪着皇帝接见黄教喇嘛。

张四维作为侍驾的首席大臣,此次跟着朱翊钧出京,意味着他将代替张居正来处理快马递到行在的各类题本奏章,众臣也就知道张四维在张居正卸任后接班已经基本获得了皇帝首肯。此次侍驾出京对于张四维来说,就是皇帝给他铺路、造舆论的一个政治表态。

内宫中跟着圣驾的,头一个是慈圣太后,为了路途上不至于寂寞,朱翊钧还带着几个嫔妃:分别是李顺妃、王贤嫔、卫昭仪、宁婕妤共四位,都是没有生孩子的,其中三个陪着太后打麻将,还有一个能端茶递水——这都是孝行,谁也挑不出错来。

至于从美人品级上晋升的郑婕妤,在发表电容的论文之后,已经进化成格物院一等研究员,很快就会成为万历朝第一位女院士,此际根本不稀罕搭理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