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万历新明 > 第二百四十章 剖析

万历新明 第二百四十章 剖析

作者:摩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居正任总理大臣后,原虎坊桥老宅的邻居识趣搬离,半卖半送的将半个胡同都卖给了张家。随着张居正权柄日重,此际的张府宅邸占地二十多亩,豪奢不下于王侯。

尽管占地广大,但张居正回府多数还住原来那处临水的书斋。他从政事堂被送回来时,脸色憔悴灰败,把张府上下惊的鸡飞狗跳。

待安置好了,张居正强撑着对张敬修道:“去把姚先生喊过来。”又对次子张嗣修道:“你去写帖子,把子和先生(刘应节)、水濂先生(潘晟)、石汀(殷正茂)先生约来,今晚见面。”想了想又道:“把汝墨(申时行)、王篆也喊来吧。”

待两个儿子分头出去,张居正又吃了一粒苏合香丸,闭目休息。过了一刻钟,张敬修和姚旷一起到了。

姚旷见张居正脸如金纸,叹道:“相爷何必着急上火,此类揭帖,不过是些许畜类丧心病狂,狺狺狂吠,皇上还能因之发作您不成。且放宽心事,静摄养生。”

张居正闻言睁开眼睛,苦笑道:“昔时先翁被刺时,吾也无有此时心境。柄国十年,发疏不能胜簪,身弱已不胜衣,更恐高处不胜寒也。”说完,长叹一声,意甚萧索。

姚旷道:“皇上信重相爷,圣眷优隆历朝未有,何必出此丧气之语。”张敬修在一旁也道:“父亲不必忧心,六弟方及冠,皇上已经有意以寿阳公主尚之——”

张居正道:“唉。你才取了功名,不知帝心如狱四个字如何写来。今年以来,浙江先发大案,此时尚未料理清楚;京师今日又发揭帖案,吾料旋踵间又要起大狱。”

“万历元年平台召对之时,皇上即有意变法,被吾拦住了。万历五年时,皇上许以总理大臣之位,为报皇上恩遇,才无奈挑起了这万钧重的担子——五年来,四面皆敌耳。咱家纵有一时富贵,焉能长久?若吾撒手西去,若类如刘台案这般案子再发,恐覆吾家。”

姚旷听说,惊道:“大人,莫非这刘台罪名真是冤的?”张居正听了,目光黯然,缓缓点头。姚旷到抽一口凉气,一时间失语。

张居正道:“吾乃刘台座师,其五千字一本,狠毒入骨三分。若不重重处置了,总理大臣权威何在?不得不为耳。”

“张学颜前年进位枢密院后勤部,据说与浙江案子脱不了干系,惶惶不可终日。然而此案皇上亲主,正在穷究根治,吾无能为力也。揭帖案是有人盯上张学颜这条线,项庄舞剑,意在居正也。”

姚旷听说形势如此险恶,咽了口唾沫道:“那刘台之死可是——”

张居正摇头道:“此非吾之授意,死狗一条,我哪里还在意?当年皇上下旨,廷杖之人不得叙用,我又何必去惹那骚气。看到揭帖的时候,我就猜这是嫁祸江东之计。”

姚旷暗惊道:“这几年皇上重手迭出,朝堂早就‘一议论’矣,大人指挥如意,如臂使指,还有谁能出如此杀招?”

张居正皱眉道:“吾所虑也在于此。藏在草丛的毒蛇才可怕,吾实不知这暗箭何处射来。”

姚旷作为张居正最信重的幕僚,身家性命都与张居正绑在一起,此际张居正将隐秘之事和盘托出,就是问计于他。他心中快速梳理张居正的核心圈子、外围圈子和朝堂各派,欲寻出蛛丝马迹来。

张敬修在一旁道:“父亲,是不是从两广总督吴文华和广西巡抚郭应聘入手?他们非父亲所荐,而刘台暴毙的消息定先经过郭应聘之手。而其不报中枢,迹甚可疑。”

张居正想了想,道:“小江(按:吴文华的号)其人弘厚温粹,介特有守,必不能为此诡谲之事。至于郭应聘——”目光转向姚旷。

姚旷道:“郭华溪与刘台此前就相厚,以他的为人也不至于下此杀手。此事应与两人无关,至于公子所说,郭华溪消息不传中枢的怀疑,那刘台不过一罪囚,郭华溪有何理由上报其死讯?不报才是对的。”

张居正苦笑道:“若一下子就猜到是谁在落子,那这揭帖案也太简单了。”说完这些,他又感到疲累,合上了眼睛。

姚旷道:“我与公子先下去想想,相爷躺一会儿。”张居正点了点头,姚旷出门前又道:“过一会儿,皇上该派太医来了。如何措置?”

张居正闭着眼睛道:“吾这病也不是装的,不用措置,让他们调理调理也好。”姚旷答应一声,跟着张敬修出来了。

张敬修又叫了尤七过来,嘱咐他好生照顾。等安排妥了,他进到姚旷房中道:“先生可有线索?”

姚旷苦笑道:“若义河先生在此就好了,抽丝剥茧的功夫谁也比不得他。”他所说的义河先生指的是李幼滋,万历八年因病致仕。张敬修听了,问道:“光报问计可行否?”

姚旷听了,对张敬修的情商再次无语。但因在一起多年,也不挑理。只是笑道:“公子不必如此。义河先生此前来信,说他的病情颇为沉重。再说他在应城县,光报到江陵,再传信过去也要两三天,等他回信来,这朝堂上的交锋也出结果了。”

顿一顿又道:“公子也不必担心。大人适才所言,隐含的意思是四个字“鸟尽弓藏”——以我看来,他想多了。皇上对大人并无芥蒂,他又何必悚惧如此,还是太谨慎自守使然。”

“相爷说是变法自万历五年开始,其实光准备工作就做了三年。万历八年才全面铺开,这棘手的事儿且在后头呢。若无相爷坐镇朝堂,这满朝文武还不得打出狗脑子——现在皇上离不得相爷,若皇上真有换相的心思,早就开始培养能替换的人选了。”

“现如今王国光和张四维等辈,谁能接手这一大摊子?相爷绝对是多虑——不过也不怪他,这一人之下的地位,若无谨慎自守的心,早就跋扈起来,惹得皇上厌恶了。”

正说话间,果然宫中派的太医到了,陪同的中官还带了了皇帝的慰问和补品。姚旷笑道:“我说如何?估摸着皇上是刚得到消息就派人来了,这圣眷还是如旧。”

张敬修听了姚旷的宽慰,心事放下了大半。姚旷就在房中拿出百官谱,开始写写画画,陷入了长考之中。

......

此时的京师,因揭帖案发,楼台瓦舍的生意当日就火爆起来,各路官员将隐秘些的包间全数订满,要与亲近人抓紧时间交流,判断风向好便于站队。

华灯初上时,刘应节、殷正茂、潘晟、申时行和王篆等陆续到了。张居正强撑病体,在书房与这些变法派核心成员开起了小会。

刘应节、殷正茂这两个总督在变法之后,分别任枢密院副使兼军政部和军训部部长,相当于由文官系统转入了枢密系统,级别也一跃到了从一品;潘晟在吕调阳退休后入阁;申时行接了他的礼部尚书;王篆此际任吏部侍郎,是张党摆布人事的核心,他家儿子与张敬修女儿定亲,政治上完全依附于张居正。

这些人或为张居正同乡、或为其朋友、或为其门生,是张居正可托以腹心之事的张党核心成员。因揭帖案发,张居正也顾不得避讳,必须开这个会,以统一下一步政争的步调。

经过下午的思考,张居正和姚旷都做出同样判断,揭帖案就是针对张居正而来。主事者有两个目的,一是将张党的重要党羽,张学颜和王宗载钉死,并试图为刘台翻案,进而动摇万历五年廷杖的正当性,为反变法积蓄力量;二是通过揭帖案和“空饷案”,暗攻张居正,为后张居正时代做好准备。

而对手发动的主要诱因是张居正年后做的手术。以此际人们对疾病的认知,实施过全麻手术的张居正应该处于“血瘀气虚,疾重难返”的状态——随时都有可能一病不起。

几人齐聚后,姚旷稍加解说,众人都深以为然。申时行道:“师相今日在政事堂昏倒,更坚定幕后指使者之心了。”刘应节笑道:“就怕他缩回去,如果此人真以为江陵公行将就木,说不定能露出尾巴来呢。”

王篆其人少有才名,嘉靖三十四年中举,担任县知事七年。嘉靖四十一年辞官参加会试并考中进士,干了两年御史后进入吏部,从基层一直干到侍郎——长期的人事工作,造就了他极深的城府。

他沉吟道:“这主事者甚为阴险,刘台之暴毙尽管还没有详情结论,但揭帖案一发,其死于非命的屎盆子就扣在了张相头上;而且张学颜本来就在空饷案中自身难保,再加上刘台冤案,那就敲钉转角,彻底死透了。这是集中兵力断我等一指之法——而且丝毫没有暴露。”

殷正茂听了他的分析,也深以为然,并从兵法的角度发言道:“这幕后之人藏在暗处,除非到了朝堂势力明朗,我等才能分清敌友,到那时双方势力相当,恐怕已经进入决战阶段了。”

这些人七嘴八舌的一讨论,按照受益者就是凶手的这一理论判断,王国光、张四维都成了怀疑对象。

对于王国光,张党判断他的精力大部分用在下半身,未必有这个手段;而且王国光只要保有富贵就好,早已无意在内阁登顶。也就是说,这个人谁当权他就听谁的,属于中立势力。

至于张四维,尽管在内阁连续当了七八年的小媳妇,也都逆来顺受了。更何况他的接班呼声最高,只要不犯错误就好,何必冒险为此?昔日余懋学的事儿,张四维经历过惨痛的教训,如今还敢做这种事吗?

潘晟道:“有没有可能,这主事者就是想让我们怀疑这两个人?其本意并非要攻讦相爷,而是离间内阁,进而动摇变法局面?此事忽然而起,王、张二人此前也没有任何征兆——或者,不能从权斗的方向去看?”

众人都是官场老油条,开始都往权力斗争上去想,没往这个方向去琢磨。潘晟一语道破,张居正一拍手道:“绍芳果然无疑不可问,不愧‘英才’也,此事定是如此!”

众人被潘晟打开思路,俱都觉得很有道理。王篆叹道:“如此一来,更难找出这幕后之人——此后行事,后背上也要长一双眼睛了!”

刘应节哂道:“我等进入宦海,都知风波恶,谁不在眼观六路,谁不在肚子算计?只不过遇到了英明之主,大变法而图振兴,我等这才志同而道合,欲成其功业而载誉青史——说到底,披上这身红袍,就别想着”

书阅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