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万历新明 > 第一百九十八章 日常

万历新明 第一百九十八章 日常

作者:摩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万历六年三月十二,京师人刚刚感到些春风和煦的时候,朱翊钧带着略略有些显怀的庄静嘉,到京郊祭拜先农,并进行籍田礼。

这次出行,朱翊钧终于实现了初次出宫被马辇冻成青稞楞时候的理想。经过多年研发,在钢铁厂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内府终于做出了四轮马车。

中国宋代即有了四轮马车,载重量超过了五十石。但是,因为糟糕的路况,其适用性远不及两轮马车广泛,能工巧匠也缺乏将之改进的动力。结果导致一直到建国后的五十年代,中国农村地区的四轮马车还是不能转向的。

在朱翊钧的启发下,四轮马车转向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将车辕和两个前轮做在一起,用转轴悬挂连接后车即可。

最困难的部分是减震。经过试验,新的四轮马车要想达到朱翊钧设计的指标,时速须达到三十里以上。而如此时速,仅用牛皮带做悬挂和轮轴上的“伏兔”减震器是谈不上舒适性的。

朱翊钧当然知道核心在于弹簧,而弹簧的制作核心则在于材料。材料学在这个时代基本类同玄学,反正就是不停的试验,最终总能得到接近理想的材料,而事实也不出朱翊钧所料。

令朱翊钧惊喜的是,格物院物理研究所经过研究,最终还发现了“虎克定律”,本时空则被命名为“王煜定律”。研究员王煜经过研究,发现了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成正比——就这么一小段结论,王煜名留青史不说,工资直接翻倍。

有了减震和转向机构,四轮马车的制造就顺理成章。于是,大明豪华马车就在万历五年横空出世,很快就风靡京师,并迅速向外辐射。

......

万历五年的变法,也给朱翊钧变革皇帝车驾的名义。大小马辇和辂车的保暖性不好,朱翊钧提出改革——要是没有变法这大义在手,维护天子礼制权威的大臣搞不好要跟朱翊钧玩命。

终于在礼部、内府的共同努力下,天子的四轮马车也最终定下形制:天子驾六这个不能改,至于皇上想多来则不限制。亲王臣子所用马车最多四匹——用五匹就算有不臣之心。

至于马车的装修,打开脑洞的礼部官员有的是办法做到合乎古礼和保暖性兼顾——同时也制定了皇帝马车的装修形制和驾车礼仪。

总而言之,万里六年三月的这次帝、后出行,就舒舒服服的坐着马车到了目的地,正阳门外西南三公里的“先农坛”。

......

先农坛在万历四年前叫山川坛,万历四年改名。朱翊钧没有搞清楚礼部为什么要改名,但纪念神农这事儿他没有反对的必要。

先农坛除了祭祀神农的大殿,还有几间壮丽的宫室供皇帝更换礼服和休憩所用。在大殿前方,设立观耕台,观耕台前就是朱翊钧要作秀的场地,共有一亩七分耕地。

本来这块地只有一亩三分,即俗语“一亩三分地”的由来,所谓一亩三分者,取意天下十三省,每一省在此都有一分作为代表,表明皇帝把天下的地都带头耕了。

但东北大开发之后,一亩三分就不能代表十七省了,因此经过礼部提议,朱翊钧允准,皇帝籍田礼的耕地变成了一亩七分。

朱翊钧对此是喜闻乐见的,他发自内心觉得这形式很好,这块地的大小本就应该成为一个变量,作为考核以后皇帝成色的一个标准。

庄静嘉在籍田礼的出现,也是礼制的一项变革。按礼,皇后不参加籍田礼——此为天子之礼。皇后亲自主持的叫做“亲蚕礼”,在西苑太液池东头的蚕坛举行,外命妇陪同参加。

但是朱翊钧还是带着略有显怀的庄静嘉参加了,而且要求礼部必须给庄静嘉安排一些戏份。礼部无奈,只好在皇帝扶犁三推三返的时候,皇后在命妇(张居正夫人和英国公夫人)的陪同下,跟在皇帝后面,象征性的洒了三把种子,这才成了礼。

皇后在籍田礼上的抛头露面,理所当然的在帝国吹起了一阵新风。朱翊钧并未对此作出解释,只是用无声的政治表态告知天下:不许女子抛头露面的陋规,并非皇室所提倡。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籍田礼也是朱翊钧第一次参加的籍田礼,因为不大婚的皇帝是没有这项政治活动的。而去年两人大婚的时候,已经过了籍田礼的日子。

参加籍田礼且已显怀的皇后,也给天下传递了一个清晰的讯号,皇帝即将有后,而一个稳定的帝系对于天下百姓来说,都是值得庆贺的喜事——至少,皇长子出生的时候,搞不好还会大赦天下一波。就算生个皇长女,也证明皇帝是个生育能力正常的爷们,只要身体健康,这皇子还不扎堆生?

完成籍田礼的帝后仍乘坐八匹马拉的豪华大马车返回,也算是给四轮马车在京师再做了一次活广告。

朱翊钧回宫发出了万历六年的劝农诏书,就一句话:“说与百姓每:目今土脉润泽,务要趁时耕种,不要懒惰。”

这类诏书自万历六年开始,几乎每个月都要发,一直发到冬月。例如四月份的诏书就是这样的:“说与百姓每:宜趁时勤作农业,毋得懒惰。”五月,“说与百姓每:目今禾苗盛长,都要趁时耘锄,毋得怠惰。”期间还有夏季的劝农诏书,且都是一句话——直到十一月份:“说与百姓每:农事已毕,俱要各安生理,撙节用度。”

有了这道诏书,地方官劝农的时候就有法理依据,农民懒惰在家,田地抛荒就有了罪过:说严重点算抗旨不遵。

......

时间很快进入到五月,炎热的京师热闹了起来:太祖分封天下,成祖削藩之后,永不能入京的各大亲王、郡王都奉旨入京,参加朝廷的宗藩大会。

参加宗藩大会的亲王即有三十二人,郡王百数,其余将军以下,都没资格参与这宗藩大会,只能在家祈祷家主能保障他们的利益。

召集他们开会的诏书过了年就发了出去,几个月的时间里,张居正和朱翊钧反复研究,最终就宗室改革全盘定案。

这一项涉及皇室宗亲切身利益的改革,不仅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中央政府,还需要给这些利益受损者一个替代方案,否则朱翊钧在政治上将是失分的,而且狗急跳墙的宗室很容易就会被人利用。

从万历五年下半年开始,各地报纸和民间舆论已经将明王朝宗室吃空财政的问题,掰开了揉碎了分析,就宗室的出路尤其是贫宗的问题也提出了无数解决方案。

到各王汇聚京师之后,大家一交流,发现朝廷的政策已经呼之欲出:宗室上层用****分化瓦解,中层以上以股份换爵位降袭,下层解放宗禁,发几年补贴后自谋生路。——堂堂正正的阳谋,大家也无甚抵挡之力,说是开会,只是来京听个通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