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万历新明 > 第一百七十一章 鼎明

万历新明 第一百七十一章 鼎明

作者:摩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翊钧穿越以后,在万历三年的时候,发生过一次日全食。按照当时的天文理论,朱翊钧并未和任何人犟嘴,直接按照太祖皇帝留下的“救护礼”,对太阳进行了救护。

明廷救护太阳的礼仪如下:“日食前,皇帝应素服修政,用谨天诫。常服,不御正殿。钦天监预报日食当日,结彩于礼部仪门,及正堂设香案于露台上。”

“向日设金鼓于仪门内两旁,设乐于露台下,各官拜位于露台上。至期,百官朝服入班,赞礼唱,鞠躬,乐作。四拜,兴,乐止,跪......众鼓齐鸣,候复圆。......乐止,礼毕。”

以上是朝廷的救护礼,太祖还规定了从布政使司一直到县,各级政府都要来这么一套救护方法。月食多发生在夜间,太祖则规定指挥使司、卫所要施行救护。

注意,这个“救护”是以钦天监的预报为依据的,如果钦天监报错了——嗯,一般来说都要对钦天监官员作出处罚。

人君所谨者,莫大于天诫。日食算是天诫中最大的一种了,因此万历三年的日全食,朱翊钧老老实实的罢朝、反省了下自己。当时朝廷的言官也未拿日全食做太多文章——因为万历三年的皇帝没啥好说的,拿出来的全是德政。

然而,万历五年还不到一半的日食,却引起了朝廷的极大反弹。凡是个文官,都觉得和三月份贬黜陆树声、王用汲撞柱死谏这一政治事件密切相关。

朱翊钧在天文学没有普及的情况下,还是得在“天意”面前立正,斋戒、罢朝、自省一个不少,和皇后也得分开睡几天。当然,事情有好有坏,廷杖和贬黜在前,头最铁的言官也没敢让皇帝罪己——算了,批评几句得了,说过头话很容易把自己折进去。

对皇帝客气,对张居正就不用那么客气了,众多御史言官,对准张居正又是一顿炮火。督察院左、右都御史在这时候不能拦着,毕竟天变不是皇帝就是当政搞出来的,这时候弹劾张居正属于保护皇帝,绝对的政治正确,张居正也得上本自我批评。嗯,凡有灾异,言路都无比畅通。

尽管张居正弹章等身,但朱翊钧都留中谁也没办法。不但留中,还赏赐了张居正好几次东西——让大伙儿看清楚总理大臣圣眷如故,变法该搞还要搞,谁都别有侥幸心理。

朱翊钧在京救护太阳,张居正又挨了顿弹劾,都是应有之义。随后彰德府报上来的轸灭“鼎明伪朝”的大功,却让朱翊钧哭笑不得。

......

河南彰德府安阳县洹河南岸的小屯村,名字虽然不起眼,但也是超过六百口数的大村庄。若外地人到了此地,看见地主朱世强家的房子和地——都知道这是响当当的殷实人家。

朱家本代家主朱世强今天四十二岁,长得浓眉大眼,高鼻梁,薄嘴唇,关键是两个招风耳厉害,差两寸就能到肩膀。

更让已经死去的朱世强老爹朱定武又惊又喜又怕的是,自家的长子朱世强,不仅龙准高耸,双耳垂肩,而且稍微猫猫腰的话,双手的中指尖能过了膝盖。听过三国故事的朱定武由此认定,自家长子朱世强生具帝王之表。

然而,世事无常。朱定武在村子里暗戳戳的动员了半辈子,也找了好几拨算命先生都算出朱世强有帝王之相,受到鼓动的村民也不足三十之数,且全数都是本家,外姓人一个没有。

两年前,没做成大事的朱定武老先生驾鹤西去,临死跟儿子密谈时留下遗命。说咱这一支朱家和皇帝家都是一系的,按辈分朱世强正好是本朝小皇帝的皇叔。

听说本朝黑脸宰相张居正挟天子以令诸侯,要变朱家社稷姓张。吾儿在家枕戈戴蛋[按:待旦],一旦天下有变,就要乘势而起,建社稷称孤道寡,立后宫繁茂本支。老爹已经留下起兵的兵甲若干,都在本家后院仓房里埋着——若是侥幸功成,奉你爹为武帝即可。

被洗了脑的朱世强涕泪交流,向老爹保证一定保住朱家社稷,万不能让老张家篡夺了去。一旦天下有变,起兵先清君侧杀了奸臣,再让小皇帝行禅让之礼,本支承受天命。

说来也巧,今年春天先传出来震动天下的消息,大奸臣张居正以退为进,让皇帝把扶保大明江山的陆老太师和吏部天官都贬黜了,一起被皇帝打板子的忠臣还有好几十。最可恨的是一个姓王的忠臣当廷撞了柱子,也没把昏庸的皇帝唤醒——简直被权臣操弄于股掌之上!

朱皇叔听说此事,险些咬碎钢牙,觉得再不出手,这大明药丸。然而令他郁闷的是,在村子里把奸臣当道,皇帝昏聩的道理讲了又讲,这村民但凡有口饭吃,只当故事来听,朱家的口舌讲干了也没卵用。

事情的转机来的很突然,随着彰德府水利工程的逐渐深入,安阳县欺那乡民无知,违背皇帝诏旨追加修河钱。小屯村不少小农因之破产,典房卖地的情况也开始出现,朱皇叔一下子就得了民心。

五月份,县里安排朱世强当了甲长,负责洹河南一段河岸的整修,朱世强带着本村劳力在洹河边上连续土石方作业。让小屯村村民完全相信朱世强是天子降世的事情发生了,朱家人居然在河岸边挖出了礼器——一个充满古朴气息的大方鼎!

这高达五尺,口围九尺的四柱立耳折沿龙纹大方鼎的出土,让“鼎明”朝廷在当晚就得以在小屯村成立。经过不太庄重的登基仪式之后,朱世强先加封群臣,六部尚书和宰相一个不少。

随后他封了本家兄弟和儿子为亲王,并组建了此际大明天下的第二个后宫——本村王家守寡的儿媳妇喜提贵妃一职。

在宰相朱世闻的建议下,朱世强取年号“鼎新”,并准备开始起兵谋夺天下。经过整编,小屯村的鼎新帝自任总兵,下设参将三员,共领御林军一百五。又从朱世强家仓房地下挖出油纸密封保养的武器:矛枪头三百个;砍刀十把;步弓一把——矛头、砍刀倒也罢了,这步弓不知武帝他老人家从何处得来。

在村里列队训练了两天之后,朱世强觉得这几个人打县衙还是缺点把握。如何能裹挟更多人入伙,就成了宰相和参将们的新难题。

于是,曾经进城听过《明英烈》的宰相朱世闻再次献计,听说当年伪朝太祖起兵反元前,黄河出过“独眼石人”。我鼎明朝廷虽然没有真的,但就不能造一个石人?

于是,让安阳县令王煜和马典吏等人先是肝胆俱裂,后又大喜过望一幕终于出现——在下水镇的工地上,一个通红眼睛的石人被挖了出来,背后歪歪扭扭的刻了一排大字“伪明当亡,鼎明当立!”

安阳县令王煜接报,开始以为完蛋求了,若工地上数千本地劳力加上“游荡生事”的役夫揭竿而起,那全县糜烂是一定的。令他随后大喜过望的是,劳工们看到石人出世,监工无影无踪之后,不但没有跟朱世强一起攻打县衙,反倒个个想家心切撒腿就跑没影了。

也有些拎不清的跟着起事的朱世强干,加起来也不到二百人。朱世强已经立旗,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带着三百来人就开始攻打已经锁闭城门的安阳县——他若是不在工地瞎鼓捣,而是直接带着御林军混进安阳城,一百五十多人搞不好还真能把县衙打下来。

安阳县令王煜贪归贪,但脑瓜绝对够数。一看这送上门的轸灭谋反的大功,那围着城墙鼓噪的都是升官的小梯子也——文官能取武功不容易啊!于是在城内组织好衙役,安排市民守住城墙,派人通知了老搭档洹河上刘巡检,两人里应外合,就将“鼎明”伪朝一举覆灭。

书阅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