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万历新明 > 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义

万历新明 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义

作者:摩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翊钧最后“大白屁股”一语,简直阴损到家,把这些邀沽直名之辈损到了骨头里。所谓士可杀而不可辱,户部员外郎王用汲是反对变法的人之一,听皇帝说的如此刻薄,气的涨红了脸,猛地出班磕头道:“皇上欲视臣等为犬马、土芥乎?”

王用汲字明受,为隆庆二年进士,因为为人刚正,遇事敢为,在朝中素来以直臣著称。他此次弹劾张居正说“以臣看来,天下无事不私、无人不私,独陛下一人公耳”,攻讦张居正独占私利而无所顾忌,那么小臣会苦于没有门路报陛下恩遇,只能阿附大臣。

这话说的很有道理,但在已经举起变法大旗的朱翊钧看来,王用汲此论也无外乎离间君臣耳。此际见他抗声,而且话头子很硬,很有些“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的意味在其内,心下越发恼怒。

他冷哼一声道:“原来是受母教‘无百年推官’的王明受,汝之令堂可曾教你今日胁迫君父来?”

本来就已经被皇帝骂的面如土色的众官,听皇帝如此斥骂王用汲,这心都是颤的。

朱翊钧所说“无百年推官”,是指王用汲此前在任淮安推官的时候的一件事。王用汲出生于福建晋江的石龟村,该村只有许氏和少数王氏。因许为大姓,王为小姓,难免有众欺寡、强凌弱之事,与王用汲结下怨隙。王用汲后来考上进士,官居淮安推官。因一次给假返乡,许氏族人风传王用汲亲自率领家仆要来剿灭石龟许氏,自知不足与抵抗,族老乃召集全村人丁,将族中所供奉的普庵公座前一个香炉打碎,裂成碎片49块,恰合参加会议人数,让各人身带一碎片四散逃命,声明若有缘后会,以碎片作族人标记。后来,王用汲得其母告诫:“有千年石龟,无百年推官”,王用汲才没下手——而石龟许氏至今未返乡者仍有许多。

这件事在清流中不过一件名人轶事,传讲者无外乎赞颂王用汲之母有贤德高风。然而在听说过这件事的朱翊钧看来——谁能设身处地想一想石龟许氏的暗无天日之感!

今日因王用汲抗声,朱翊钧夹枪带棒的将这件事点出来,说的刻薄无比,且让王用汲难以招架。皇帝这话占据了大义,指摘的毫无毛病——你那贤德的母亲会让你今日来胁迫朕躬?

王用汲听了皇帝这近乎辱骂的话,羞愤之下一口气直冲头顶,双目中泪水夺眶而出。他先砰砰磕头,随后哽咽道:“皇上见教的是,臣不忠不孝之人,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

这话说完,他猛地站起,两步即横穿过跪地接受发落的群臣,一头猛撞在皇极殿内的红漆木柱上。他一时想不开,萌了死志是真的,所以撞得势大力沉,皇帝和众臣只听砰的一声巨响,王用汲身体打横摔在地上,头上鲜血汩汩而出。

这下子皇极殿哄得一声,众臣吓得都站不住。朱翊钧震惊之下,从御座上猛地站起,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幸亏此前过来给陶大临诊病的两位太医被陈矩留下没走,此时倒派上了用场。

陈矩见出了大乱子,忙亲自下场分开众人,让两位太医过来包扎诊治。两位太医过来摸了摸王用汲的脉搏,又看了看头上伤势,对陈矩道:“额头上撞了个坑,赶紧送医学院吧。”

陈矩目视太医,朗声道:“皇上有旨意,全力救治!”两位太医听了点点头,让内官赶紧去找了块木板,将王用汲放上去,出了殿门后一路小跑送医学院去了。

陈矩回到原来位置后,朱翊钧向他招了招手。陈矩不敢跨上丹陛,只能近前两步等朱翊钧俯身下来才低声奏报道:“皇上放心,虽然伤的重,死不了。”又低声请罪道:“适才事急,臣未请旨而擅传旨意,还请皇上降罪。”

朱翊钧点点头,安慰他道:“嗯,此次在朕面前且事急,无妨。”

两人简单交流两句,郝维乔见殿中仍未恢复秩序,先咳嗽两声,然后大声喊道:“都肃静!再有喧哗者,叉出去!”众臣这才抹去了头上的冷汗,将砰砰乱跳的心摁在胸腔里头,排班站好。

王用汲这一刚烈之举,将朱翊钧已经掌控局面的朝会再次划到了不可预测的方向。殿中大臣虽然觉得王用汲有些小题大做,但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亲自下场和臣子做口舌之争,而且言语刻薄,多数人心中还是有些腹诽,而且觉得他和亲政前变化好大。

吕调阳见皇帝在御座上有些发呆,忙出班奏道:“皇上,王用汲虽然刚烈,然其行为和适才逼宫之举并无不同!皇上登基以来,对臣等温言和曛,解衣之、推食之,天下臣民有目共睹,而无不称颂者!”

“王用汲轻率舍身,非为大义,不过因羞愤而自戕也!纵然万死,其罪也在不赦!以其轻生,致君上桀纣之名,其心更不可问也!”

到底是次辅阁臣,几句话就给王用汲的自杀行为定了性,而且说得句句在理,令人无从反驳。殿中百官闻之,纷纷点头称是,言道王用汲自取其死,皇上毋庸介怀。

朱翊钧定了定神,脸色沉凝,大声说道:“嗯,吕先生等不必安慰朕。王用汲是羞愤自戕,还是为自家心中之义舍身,待其醒了再问。然则臣子心中之义,与朕心中义不同。借此机会,朕与你等说说。”

众臣听皇帝吐露心声,无不屏息凝神,静听朱翊钧说话。

朱翊钧道:“你等心中之理念,无外乎‘扶保社稷、致君尧舜’等,或者君无道,乘桴浮于海,君有道,束带立于朝。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者,士大夫之志;‘朝廷养士百年,仗义死节者,正在今日’者,士大夫之义也。”

“朕之志、义也不同,诸卿见那否?所以‘一叶而知天下秋’者,朕初览此图时,深感悚惧——已知天下大势,浩浩汤汤,国家顺逆之机已显明也!”

“初得此图之时,曾安排侍从,将濠镜商人之语登载于报纸之上——可惜,你等只做了看,何曾深思今日之“大天下”,因海路探明,已变通途!”

“汝等可细览昔日三宝保太监之所至,虽令人叹为观止;而今日西夷之所至,却十倍于三宝太监!今天大明之海船、海军,还能像三宝太监一般,取财富于海上,御西夷于国门之外乎?”

“大明国土,临海之疆何止万里,西夷若势强,以船队攻我腹心,百倍倭乱时之烽烟,将燃遍天下各处!假若天佑我朝,无西夷攻伐之祸,一则主动操于他人之手;二则那天下膏腴之地,尽被夷人所取,而中华之民,只能守着这些祖宗之土——日后人口繁衍生息,土地兼并剧烈,祖宗洪业,可至无疆乎?”

“诸卿,‘天下’已经变了!昔日东周之小天下,其地纵不过五千多里,横不过三千多里,春秋、战国之诸侯相互征伐数百年。其中守成之国、碌碌之家而今安在?”

“而各国相争之局已现,可惜朝野无人睁眼看这大争之世!——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幅员万里大国之间开始的争霸,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此际安守一隅,苟安或至百年,及你我君臣子孙长大时,神州陆沉恐不为谶言妄语也。”

“朕焉能留与子孙后世之难?安能置祖宗洪业于他人一念之间?朕冲龄即位,欲在此有生之年,带着这国与臣民,与列国相争而分肥天下膏腴之地,欲让我大明扬威于大海怒涛之间,草原戈壁之地,凡日月所照之处,皆有中华之土!”

“由此,朕心中的大义,乃是,将这有礼仪之大,服章之美的中华之族在此大争之世,带到万族之巅的大义,其余皆为小也;让华夏的礼与仁遍布寰宇之大义,其余皆为小也;让朕之子孙,卿等子孙、天下万民都生活在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治之世之大义,其余皆为小也!”

“诸卿,可听明白朕之所欲,听清楚朕之大义?此番,对干扰国是者朕不为己甚,略施薄惩,日后再有不听教诲,而阻拦朕展布大志,实现宏愿的,朕不会再轻轻放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