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万历新明 > 第一百五十一章 还宫

万历新明 第一百五十一章 还宫

作者:摩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翊钧在新军出征缅甸仪式上的动员讲话,并无什么华丽的语言,但出征将士都听懂了,而且借助皇帝的身份,瞬间将士气、战心拉倒了满值。

靖海伯戚继光随即要求武学深入学习朱翊钧重要讲话精神,把战前动员作为一门学问深入研究,并指出战前动员入心入腹,对提升军队战斗力大有裨益。

皇帝这次动员讲话中,第一次提出来“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并载于史册。后世的人类学者,研究民族和国族这两个概念的时候,没有绕过这一段讲话的——此为国族和民族在中国凝聚之始。

后世在政治研究学者,研究家天下和民族国家在历史上的分野,也绕不开这段动员讲话。但在此际的大明,除了寥寥几个长期跟在朱翊钧身边,耳濡目染的几位重臣、侍从之外,没有人意识到“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提出,意味着什么。

......

新军出征后,朱翊钧进入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大婚阶段。尽管有两宫太后帮忙,但大婚的各项礼仪还是繁琐到了让朱翊钧头皮发麻的程度。

经过去年纳彩和问名的礼仪,过年前后,又先后进行了纳吉、纳征和告期三项,每一项都让所有参与的皇帝大臣精疲力竭。

三月初一,终于到了亲迎也就是皇帝大婚的前八天。两宫太后指令身边内官,带领皇帝去存放春画和欢喜佛的宫殿去,学习继嗣的法门。

朱翊钧是抱着研究历史细节的心态参观的,果然捡到了乐子:春画什么的不说了,只能说和后世的高清图相比别有一番意趣,而那两樽欢喜佛就有些搞笑。

两佛璎珞严妆,互相抱持,两根凑合倒还罢了,关键是两佛内设机关,当太后身边的大太监拧紧佛身背后的发条后,两樽小塑像在嘎吱作响的声音中真实演练了一把,朱翊钧看的哈哈大笑。

结束了观摩教育,随后李太后指定身边宫女王氏,小名来娣的到宫妇处学习敦伦之道。三月初三,王氏被派到皇帝寝殿侍奉。这安排就是让皇帝提前练习,免得大婚的时候不会操作。

这来娣和此前在朱翊钧身边的宫女们容貌大不相同,算得上小绝色,岁数虽然大朱翊钧五岁,但没被先皇祸祸,仍为黄花闺女。

朱翊钧经历了不到三秒钟的心理斗争,就果断的笑纳了。一者这件事非做不可,因为这对来娣来说这不仅是被“幸”,还是一项需要回报李太后的工作,朱翊钧矫情的话,来娣很难办的。

二者朱翊钧也并无给庄静嘉守身如玉的意思,若他真的那样做了,这后宫非得沸反盈天不可——两宫太后都会给庄静嘉颜色看,搞不好还会再搞出阴招,让庄皇后吃不了兜着走。

第二天一大早,来娣挪着小碎步,红着脸到了太后寝宫,李太后这才放了心。随即,来娣被封为才人,从宫女晋升为主子。被皇帝御幸之事和日期都被详细记档,若由此怀孕,来娣做梦都能笑醒。

经过了繁琐的礼仪准备和香艳的技术准备,朱翊钧终于可以赢取他在本时空的新娘子庄静嘉了。而在此之前,还有一项重大的政治活动需要完成——慈圣李太后还宫。

三月初五,李太后连发四道亲笔慈谕。第一道就是给张居正的:“皇帝大婚在即,我当还本宫。不得如前时,常常守着照管。皇帝向学勤政,不致有累圣德,吾已尽知。然先生亲受先帝托付,有师保之责,此别不同。今特申之,故谕。外赐坐莽、莽衣各一袭,彩缎八表里,银二百两,用示惓惓恳切之意。”

张居正捧读慈谕,想起当年皇帝即位时,正是张居正上疏,劝圣母留在乾清宫的。皇帝即位之初,没有大的过失,圣母耳提面命之功不可埋没。虽然皇帝后来亲掌大政,但圣母不予干涉,充分放权,也有调护之功。

而当初张居正在奏疏中怕李太后负担重,还建议了皇帝大婚之后,李太后还宫,现在李太后也照着做了,对乾清宫所代表的权力并无一丝眷恋之意,真乃慈母严师也。

李太后的第二道谕旨下给了皇帝,虽然两人每日都见面,但正式的慈谕标志着慈圣从法理上彻底放权:“说与皇帝知道,尔婚礼将成,我当还本宫。凡尔动静饮食作息,具不得如以前闻见训教,为此忧虑。尔一身为天地神人之主,所系非轻。尔务要万分涵养,节制饮食,谨慎起居,依从老先生和身边老成人的劝谏。不可溺爱衽席,任用非人,以贻我忧。这个便可以祈天永命,虽然虞尧大孝不过如此,尔敬承毋违。”

与此同时,李太后还下了两道谕旨,分别给司礼监和宫廷大臣张溶。

给司礼监的是:“说与司礼监、夫人、牌子(管事太监)知道,我今还宫,皇帝、皇后饮食起居,具是尔等侍奉,务要万分小心,督率答应的并执事宫人,勤谨答应,不可违慢。如皇帝、皇后有不周到处,要从容劝谏,不得因而阿谀,以致败度坏礼。亦不可捏造他人是非,暗图报复恩怨。如有所闻,罪之不恕。”

给英国公张溶的是:“说与侍从室内廷大臣张溶等知道,尔等俱以累朝老成重臣,中外倚重,非只一日。皇帝冲年,皇后新晋,我今还本宫,不得如前时照管。所赖尔等重臣,万分留心。务引皇帝于当道,志于仁义......尔等敬承之勿替。”

这四道慈谕,本都可由李太后召见内外大臣,说与他们知道,但李太后很懂政治规矩,将四道谕旨亲笔写了发出,尽管都是些嘱托之语,但明确表示自己还宫——此后不再有干预政事的权力,放弃的干脆果断。

朱翊钧接了慈谕,立即也发一道旨意给张居正,向张居正表示:“朕当奉拳服膺,尚赖卿等朝夕诲纳。”

随即皇帝投桃报李,明发一道旨意,其中对李太后给予高度评价道:“母后训迪调护,凡非礼之言不得一日闻于耳,邪佞之事不敢一陈于前;凡面命耳提,谆谆教诲,不曰亲近贤臣,则曰听纳忠言;不曰怀保小民,则曰节省浮费。盖圣母之于朕躬,恩则慈母也;义则严师也。”

这一番张致,终于完成了太后还宫,皇帝法理上亲政手续。三月初七日,李太后从乾清宫搬出,住进了修葺一新的慈宁宫。从即日起,本时空李太后名义上的主政时代也彻底结束了。

......

书阅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