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万历新明 >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主帅

万历新明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主帅

作者:摩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武学推荐,兵部上报的第二名人选为马芳。这位老兄比刘显大一岁,今年六十一,籍贯山西蔚州,其家为宣化边境农户。马芳幼时遭继母虐待,他不堪羞辱,大约在嘉靖五年时逃离家乡,被南侵的鞑靼骑兵掳掠,替俺答汗放马。

马芳自幼开始“曲木为弓”,精练骑射武艺,每发皆中。一次随阿勒坦汗狩猎,遇猛虎直扑阿勒坦,众人登时惊慌逃避时,马芳非常冷静,弯弓搭箭击毙猛虎。阿勒坦对马芳赞赏不已,赠予他“良弓矢,善马”,还命他“侍左右”。

马芳虽然受到阿勒坦的重用,但是他心在明朝,嘉靖十六年,马芳乘跟随阿勒坦至临近明朝边镇的大同外围狩猎之机,趁夜盗马逃出,连夜投奔至大同军营。此后就开始了他开挂一般的人生:

因他在蒙古生活多年,熟知蒙古骑兵的作战特点,所以每战皆能重创来敌。他先从队长干起,逐渐积累功劳,干到了把总。

嘉靖二十八年,他献计并率精骑抄袭蒙古骑兵后路,迫使蒙古大军北撤,立下人生第一件大功;随后在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变”中,身先士卒,叠出奇绩。从八月到十月,连续三场战役,把阿勒坦打的没脾气,世宗当时称赞说:“勇无过马芳。”

马芳因功升任宣府游击将军后,廉洁公正,重立“军战连坐法”,规定临战畏敌不前者,后队斩前队,将领畏敌不前者,士兵斩将领,每战依旧率先冲杀敌阵,引得属下殊死效命。

此后从嘉靖三十四年到隆庆四年,马芳从游击至参将、最后成为宣府总兵,一直与阿勒坦为主力的鞑虏正面对抗。

嘉靖四十年,马芳顶着巨大压力,杀出自己的宣府防区,在山西大同七战七捷,赢得大胜。从宣府到大同、从大同至怀安,马芳军的奔袭距离,在这场战斗中竟长达一千里。捷报传来,大明上下震惊,朝野上下一片狂喜,世宗擢升其为宣府总兵官。

任宣府总兵时,马芳在万全堡战役中力压戚继光、李成梁等人,终于成长为“大明将帅之冠”。

马芳此役利用了其在蒙古人心目中“马太师”之威名,用一万精锐对上阿勒坦十万骑兵,在马莲堡城墙倒塌,已成绝地的情况下,先偃旗息鼓,摆出空城计吓唬阿勒坦,并顶住了阿勒坦的多次试探。

等第二天阿勒坦想退兵的时候,马芳率兵“大破之”,把阿勒坦主力赶进了明军早已设伏良久的大同,延绥两镇精兵乘机出动,取得了九边罕见的大胜——虽然没打成歼灭战,但是首级功和缴获也很多。

其后的隆庆四年,马芳终于反守为攻,杀出国门——率领精锐骑兵在咸宁海子外围兜住阿勒坦主力,又是一战“大创之”。——他以此功从一个农家子终于第二次干到了一品左都督,再往上就是伯爵了。

被马芳打的快崩溃的鞑靼蒙古,终于因阿勒坦强娶其孙把汉纳吉的未婚妻乌纳楚导致了大分裂。

隆庆四年、五年,阿勒坦和王崇古会谈,经一番辩论,阿勒坦终于屈服,交出了赵全、李自馨、王廷辅等汉奸,接受朝廷下诏册封为“顺义王”,其兄弟子侄部下皆受封都督、同知、千户等官职,在延绥,红山敦,宁夏清水营等地开设“互市”,恢复汉蒙两族边民贸易。

一直到万历四年,基本上保持了六七年和平的九边——是马芳等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打出来的。然而,隆庆六年,万历皇帝继位之后,因高拱被逐,大腿倒塌,马芳被勒令“归家闲住”。

朱翊钧成立武学之后,如此猛将如何能不用?因此再次启用他为前军都督府佥书管事,此际任武学作战系教授。

武学对马芳的评价:“虽表面憨鲁,实心细如发,更兼胸怀韬略,大将帅才也。”

兵部的评价:“大小百十接,身被数十创,以少击众,未尝不大捷。擒部长数十人,斩馘无算,威名震边陲,为将帅之冠。”

......

朱翊钧看到的第三份推荐报告,推荐的是俞大猷。俞大猷此际已经七十四岁,真正的老将。

这篇推荐报告是看在朱翊钧的面子上写的,因为朱翊钧在盐政改革时,将已经戴罪在家的俞大猷启用;随后又任命其为后将军府佥书,负责筹备组织海漕护卫事——此乃朱翊钧为成立帝国海军先打一个基础。

老将军一辈子戎马,却始终没有得到公正待遇。朱翊钧启用他以后,俞大猷先后三次上疏谢恩,朱翊钧每次都长篇批答,把自己要建设海军的战略思路详细解说。

因为和皇帝有这般互动,殷正茂多聪明个人,将之纳入推荐完全是为了拍皇帝马屁。朱翊钧哪能让俞大猷出征?遣医送药保养他都来不及呢。

第四名推荐的人选为现任蓟镇总兵张臣,张臣在年初利用火枪兵,和李成梁两个一战拿下董秃子,战果震惊天下。他本人因功升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朝廷荫其一子为本卫锦衣卫指挥使。

因为此番去缅甸,主力用的是已经练成的京营新军。而指挥火枪兵的实战,现在张臣的战果最大,因此武学和兵部也推荐了他。

其后的推荐都没有这几位名气大,但都是武学教员和学员中表现优异,且有战功傍身的总兵和副总兵,有邓子龙、董一元、郭琥、黄应甲等等十几人,武学和兵部的点评都没有前几位夸张,有凑数嫌疑——大概是给皇帝一个我朝“猛将如云”的印象罢。

为了打好这一仗,朱翊钧随后又召见了兵部尚书、侍郎和英国公等人,对几个人选论证了一番,最后决定:以刘显为主帅,邓子龙为副帅——统兵一万京营新军入缅,把莽瑞体彻底拿下。

为了此役能够完全达成震慑诸宣慰的政治目的,万历五年春节前,朱翊钧在武英殿召见了刘显。

朱翊钧要和刘显谈的,主要是军纪问题。刘显的成长经历显示他的骨子里就有很多违纪因子——冒籍参军、贿赂升官、杀俘取功、纵兵抢掠等等,都是他干熟手了的。

但是反过来说,要彻底震慑西南夷,用瞻前顾后的主帅显然也不行。举不起屠刀大砍大杀,畏威而不怀德的蛮夷们也不听朝廷声教。

因此朱翊钧在跟刘显谈话中,先严厉的指出了刘显带兵存在的纪律荡然问题,同时要求他在国内学习靖海伯、国外学习宁远伯,以这两位军功伯爵为榜样来做事。

刘显一代人杰,当然听得懂皇帝的意思。他在武学担任教授期间,新军的纪律性可以说给了他以深刻的教育,他本人对戚继光的练兵方法也是扁扁的服。

因此回奏皇帝道:“臣此前所将之兵,并无新军这般粮秣保障,无奈才以抢夺激励勇士。今日之新军,整齐划一,粮秣齐全,臣当然愿意带有纪律的兵!”

“至于臣身上的毛病,皇上每次到武学都苦口婆心的讲授、劝导。臣非草木,岂能无感。请皇上放心,臣一路上不饮酒,不骄奢,唯以取全功为念!若臣不能以上率下,多大的功劳也不顶事——臣愿意立军令状!”

朱翊钧见刘显明白了,甚是欣慰,照例加官、赏赐。而后又嘱咐道:“朕在武学反复讲,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一切的军事斗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着落在实现朝廷的政治目的上。”

“都督此去缅甸,切记朝廷征缅要点:一者要打击莽瑞体的主力,不必在意东吁城池的得失,务必以摧毁其战争潜力为第一目的;”

“二者,要将其各地宝井、矿山全数摧毁,毁掉东吁的宝石贸易;大军撤回时,要把东吁的河防水利设施,也尽数毁掉。”

“三者,嗯,如果能做的干净,朕将来不需要东吁有太多土人——这一条你看着办,不能影响军心,也不能留下任何记录。”

刘显听到这一条,虽然已经六十岁了,嘴角上的邪叨叨的笑容却怎么也藏不住。朱翊钧看他的模样,心里直打鼓,又嘱咐道:“这类事情不能让新军去干,别弄出一堆疯子来!至于具体怎么干,你斟酌着。这也不是要务,条件不成熟可以不干——你把那邪笑收了,朕还要派出军法官,锦衣明、暗坐探,若你干了杀良冒功的事,回来后没你好果子吃!”

喝了口茶水,把自己身上那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往下压了压,朱翊钧又嘱咐道:“还有一条,要让其余各宣慰司俯首帖耳,从此听见朝廷两个字都腿软,具体怎么做都督自己斟酌。”

“朕的最低要求是,凡是摘下朝廷红牌的宣慰使,每人抽五十鞭,让他们跪着把牌子再挂上。”

“若还有不听声教的,也可灭了他们族。”

书阅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