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万历新明 > 第一百三十四章 静嘉

万历新明 第一百三十四章 静嘉

作者:摩碣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4:5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万事四年五月,全国选秀开始。不同于以往在北直隶地区从平民之家选秀的老规矩。此次选秀,朝廷共派出十五路钦差,在两京十三省按照“德容言工”四类基本素质,挑选贤淑温婉、花容月貌的秀女,朝廷四品以下、七品以上的文臣之女,也都在备选之列。

此次能破除选择平民之女的祖制,乃朱翊钧与两宫大力争取的结果。朱翊钧总结有明一代,皇子在宫中难养,以至于皇嗣艰难的教训,以弘治帝为例子,向陈李两太后力陈选择官宦之女的必要性。

明代太子之难,无过于弘治皇帝。因生母纪氏为叛乱土司之女,宫中毫无地位和宫斗技术可言,刚怀孕就被得宠的万贵妃勒令打胎,后来在门监张敏的保护下,朱佑樘才得以幸存。

因纪氏也不敢把亲生儿子养在身边,朱佑樘小时候就在宫中吃百家饭,经历了九死一生才平安长大。

宪宗后来知道了这个儿子,把朱佑樘立为太子。随即刚被封为淑妃的纪氏和保住朱佑樘的门监张敏暴亡,两人都被宪宗所宠爱万贵妃所害。

宪宗母后周太后担心万贵妃会对太子下手,亲自抚养朱佑樘在仁寿宫,弘治帝才长大成人并在后来开创了“弘治中兴”。

朱翊钧在选秀上更改部分祖制,确实因平民女子因自小所受教育所限,眼界和心机手腕都无法与官宦之女相比——尽管他有信心自家后宫不会出现万贵妃之辈,但为后世子孙计,还是将祖制突破了为好。

陈李两太后都是平民之女,结合自己初进裕王府的切身经历,都被朱翊钧说动。但李太后毕竟具备些政治素质,提醒朱翊钧防止外戚做大。

朱翊钧当然要防着这一点,选秀谕旨中明确规定,一旦被选为嫔妃,妃位以上之家直系亲属三代内无论文武终生不得超过四品,且不可带兵。

为了弥补外戚家官场上的损失,一旦秀女为嫔以上,即加授其父或兄正奉大夫二品衔;若选为妃位,则加授其父或兄一品资德大夫衔;若为皇后,则授伯爵,并发世券。

所谓“一入宫门深如海”,古代皇室选秀深为民间所恶。凡选秀年,民间往往会出现大量的早婚现象。实在没条件早婚的,也都赶紧定亲,将婚约送官府备案。

但此选秀谕旨一出,对四品以下官宦人家和大商巨贾也有相当大的诱惑。四品作为明代文官的玻璃天花板,要想跨越千难万难。三品高官不在乎的待遇,四品到七品的官员还是有不少心里痒痒。

而大商巨贾有钱无地位,急切盼望自己有官身护体,参与选秀的积极性比中下层文官集团还高。

......

因隆庆帝早年纵欲伤了肾,在与其弟弟夺嫡时拼命调理身体才生下朱翊钧稳定了嘉靖帝心,李太后当时心里压力老大了,自己也被朱载垕的皇嗣艰难搞怕了。

明代制度,皇后以下,设皇贵妃、贵妃、妃、嫔、昭仪、昭容、婕妤、美人、才人、贵人、选侍、淑女十二个品级。

此次全国大选秀在有心理阴影的李太后和外朝力主之下,规模宏大。先在地方上初选五千女子,和其父母一同入京。

到了京师后,皇室将派内官钦差,从五千人中复选出三百入宫。入宫后太后还会组织一系列的考核,再从三百秀女中选出五十人才能备位淑女、选侍。

其中会有最优秀的九位女孩,起步就册封为九嫔。再从九嫔之中优中选优,立其为皇后。

朱翊钧本意不想如此劳民伤财,但后宫代表李太后和朝廷代表张居正,都不同意皇帝在此类事情上自作主张,降低选秀人数标准。

毕竟,母仪天下的皇后将从这五千人中选出,朝廷上下、宫内宫外,无不痛责朱翊钧轻省为之的错误想法——朱翊钧难当大势,除了商定皇后、九嫔人选需要以他意见为主以外,其余选秀活动,并无他置喙的余地。

......

苏州庄氏栖霞庄的七月,正是骄阳似火的时候。聒噪的蝉鸣并未给这点缀着奇石篁竹的花园带来反向的静谧,只有间或拂过清澈池塘的一阵微风,才给临水木阁中人带来一丝凉爽。

木阁之中,绿云轻绾,云髻峨峨,身着浅绿罗纱,花钿主腰淡紫马面裙的庄静嘉手持书卷,正在饮用冰镇酸梅汤解暑。

当她放下天青色汝窑汤碗,如玉柔荑轻摇团扇时,其瑰姿艳逸就在阁中纱影中掩映,配上面前小几上的一盆盛开的栀子花,这女孩如同只能存于公子王孙辗转反侧时的春梦里一般,美的不真实,却令这夏日的花园也为之沉醉。

而池塘边的垂柳下的小石子路上,一个小丫鬟头上顶着一片大大的荷叶,踏着火热的阳光跑过来。当她气喘吁吁的进入木阁时,一句话即把静嘉从书中唤了出来。

“小姐,听老爷身边的绛莺说,你要入宫了!”

静嘉先是微微吃惊张开嘴,其美态让身边的贴心小丫鬟绿漪心中也跳了跳。在她的仅仅识些字的浅薄文化中,并不知道两千年前,已经有人如此形容自家小姐的美: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随即静嘉把书放在小几之上,微笑道:“阿爹那么疼我,还能让我入宫?你这傻丫头,被绛莺骗了吧。”

绿漪听她说的肯定,有点拿不准道:“小姐,咱家可不比以前了——或者族中有人想攀皇家的富贵也说不定。”

静嘉听了,还是静静的笑着摇头:“阿爹最疼我,他不会同意的。”

庄园的听雨轩中,庄氏实际的掌舵人庄允长正在躺椅上皱眉静思,在身边小妾绛茜轻摇的芭蕉扇带来的微风中,他的心却如同轩外那聒噪的蝉鸣一般,乱成一团。

江南庄氏都起源楚庄王的芈姓,自湖北发源而来。庄允长这一只与后世鼎鼎大名的毗陵庄氏并非一族,乃是西汉辞赋大家庄忌之后,在苏州吴县等地开支散叶,传承已过一千六百多年。但到了明正德、嘉靖、隆庆三代,家族却多年未出进士,最高学历为举人。

此际家族宗子庄允长,字守常,嘉靖三十七年乡试中举,且属早发,其时年龄才十九岁。然而黄金榜下,全为斑斑泪。一直到万历二年,庄允长科场仍屡战屡败。此际他已经三十七岁,还是个举人。

万历三年,朱翊钧以江南徐阶家为突破口,配合报纸这大杀器,杀了几只猴子,庄家赫然在列。

庄允长虽不为宗族之长,但绝对是个聪明人。开始时他限于信息不对称,没看懂皇帝收拾徐阶的用意,以为还是隆庆年徐阶罢相斗争的余波,但报纸一出,他头脑立即回复清醒。

随即他力排众议,说服族中耆老,坚决舍田、财邀名,果然成功的免掉了破家之难。王、董、高、周四家被破门后,庄允长在宗族中的地位如同火箭一般,直冲云天。

经此一事,他作为长房宗子,除了原来负责的祭田和宗族祭祀之事外,已经取得了宗族事务的实际主导权。

他昔日中举之后娶亲,先得了一个儿子不幸夭折。后来在二十三岁那年,得了嫡女,爱如掌上明珠一般。此后妻妾虽又给他生了三子两女,都没有这嫡长女受他的喜爱。

庄静嘉其名取字《诗经》——“其告维和,边豆静嘉”,形容女孩的洁净美好,而庄静嘉人如其名,虽然养在深闺人未识,但见过的亲戚女眷,都传出来她的羞花闭月之貌,沉鱼落雁之姿。

此时的静嘉已经十四岁,按理早该定下婚约。但庄允长在不舍的情绪主宰下,一直想要给嫡女找一个各方面都无可挑剔的丈夫。女儿美名渐渐传出去之后,来庄家求亲的少年俊杰,无论是家财万贯,还是俊逸倜傥——或者两者兼有,庄允长却没一个瞧得上。

去年皇帝的笔端轻轻一圈,尽管免去了庄家的灭顶之灾,却也给庄允长敲响了振聋发聩般的警钟。管你千年之积善之家,诗文显名之辈,在皇权面前都没有大用。

就算你当了文坛盟主,但有一次行差踏错,即入万劫不复之境地,王世贞不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吗?

但大明朝,有一种人只要不谋反,少参军干政,即能得与国同休,累世簪缨的富贵,那就是勋贵——而皇后之家,必封伯爵,这也是铁律。而最近传到江南的选秀谕旨,也证明了这一点。

于是,被官府提醒上报女儿资料的庄允长陷入了迷茫和纠结——自己真的要为了家族,把视若珍宝的静嘉推入吃人不吐骨头的深宫大内吗?还是从自己已经选了又选的备用女婿人选中,赶紧选出一个来,先把婚书签了?

书阅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